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试论中国古代爱国主义的特征刘振华,卞敏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优秀传统。几千年来,爱国主义精神一直激励着中国人民去创造灿烂的中华文明,为祖国的独立自主、繁荣昌盛而英勇奋斗。我国古代的爱国主义,是同中华民族的不断融合和社会历史的发展进步紧密联系在一...  相似文献   

2.
爱国主义不仅具有历史性,而且具有现实性,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我们认为,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教育主要具有以下时代特征。 与精神文明建设一致 邓小平同志指出:爱国主义属于精神文明的范畴(见《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8页)。这就是说,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正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是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3.
李山 《中国宗教》2024,(1):19-20
<正>2023年10月24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以下简称《爱国主义教育法》),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爱国主义教育法》明确了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内容,涵盖思想政治、历史文化、国家象征标志、祖国壮美河山和历史文化遗产、宪法和法律、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相似文献   

4.
张建如 《现代哲学》2001,1(1):62-65
要研究发展问题,就必须对社会发展,对历史进步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对社会发展、历史进步正确地进行衡量和评价。因此,必须把历史进步评价问题作为发展哲学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对历史发展、历史事件,人们常常有不同的、甚至相互冲突的看法,造成这种状况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们在对历史发展、历史事件进行评价时常常采用不同评价标准,其中,生产力标准和道德标准是两个基本标准。  相似文献   

5.
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重要源头。以热爱共同体为标示的"爱国主义"精神在古希腊时期有所展现。古希腊公民热爱自己的城邦,在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及实施"爱国主义教育"上,注重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并强调将热爱共同体当作精神信仰和价值追求。古希腊时期"爱国主义"精神发展的历史表明,"爱国主义"精神在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上不仅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适应社会的发展是伊斯兰教的特色尹静伯伊斯兰教是两世并重的宗教,因而就决定了它适应社会发展与进步的特色。从历史来看,它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传播,在不同国家和不同社会制度下都能存在和发展,就生动地说明了这一点。伊斯兰教在中国经历了唐、宋、元、明、清各个朝代...  相似文献   

7.
中国近现代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孙宅巍(历史所副所长、副研究员)中国自1840年以后百年来的历史,饱含屈辱、抗争和创业的曲折经历,具有十分丰富的内容,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屈辱的历史,激励人民奋发图强。自鸦片战争以来,由于国家的贫穷、落后...  相似文献   

8.
王宇博 《学海》2005,32(3):203-204
近代英国的社会进步表现为自近代工业革命以来,伴随着城市社会的发展,英国社会的政治制度形式、社会道德标准、思想意识形态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进而构成了英国现代化发展中的诸多要素与内容.而英国妇女探索自身价值与争取自身权利的活动--争取妇女选举权运动则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马克思就此的论述是:"每个了解历史的人也都知道,没有妇女的酵素就不可能有伟大的社会变革.社会的进步可以用女性(丑的也包括在内)的社会地位来精确地衡量."①  相似文献   

9.
《法音》1990,(9)
最近,成都市宗教局举办的以爱国主义、社会主义为主题的国情教育学习班结束后,市政协常委、市佛协代会长清定法师就佛教徒爱国爱教问题谈了如下看法:我上过几个大学,学过历史,还学过黑格尔的哲学,但这次学习的体会最深,就爱国主义来说,有"三个统一"的体会.首先,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统一.在不同时代、不同历史时期,爱国主义的具体内容是不完全相同的.封建社会曾出现过众多的爱国人物,但其爱国主义思想往往与  相似文献   

10.
爱国主义教育必须突出时代特征蒋兆年(《学海》主编、副研究员)爱国主义教育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其素材非常广泛,内容无比丰富。在爱国主义教育中,要进行中华民族悠久历史,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要进行国情教育、国防教育和国家安全教育,要进行民主...  相似文献   

11.
社会时间不是相同的,它因地区、国家和层次不同而不同、同一历史时刻,对确定该时刻的社会来说,它可能呈现为“现在”;对超前的社会来说,它可能呈现为“过去”,而且有时可能还是十分遥远的“过去”;而对那些沿同一社会文化方向运动但相对来说却仅仅走完一小段路程的社会来说,它可能呈现为可望而不可及的“未来”.虽然进步的标准不是什么无可争议的和普遍承认的东西(象进步这一概念本身一样),但毕竟存在某些有关社会体制的观念;这些观念能促使自已实现并淘汰现已过时的实在.这些思想观念在有些国家里,早已变成了现实.这些国家的历史时间与普遍的时间是一致的.而其他“落后了的”国家的“现在”,在这些国家看来,已经作为“过去”而死亡了,所以需要更新.这样就出现了现代化问题:如何把这种基本上已经过时了的“现在”改造成“现在的现在”,即在普遍的历史日历中已经翻开的公认的现在.在俄国,这场变化的方式、阶段和速度,变化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它与其他国家的类似过程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它的可能性(其基础是面向未来的开放性)和必然性(必须符合历史的规律性),这些就是本刊组织的这场讨论的课题.  相似文献   

12.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要增强时代感,要紧扣时代脉搏,紧密结合国情,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我国各族穆斯林中进行爱国主义传统教育,要突出我国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就的教育,突出中华民族精神的教育,突出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的教育,突出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教育内容。同时,要结合当前时代的特点,善于开发和利用各种不同的途径和渠道,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要以国内外重大事件为契机,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使各族穆斯林爱国主义教育的各个方面努力增强时代感,凸显时代特色。一《古兰经》、“圣…  相似文献   

13.
当前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创新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要把爱国主义教育和时代特点、社会变化、民众生活及思想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实现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方式的不断完善和创新,强化爱国主义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相似文献   

14.
游唤民的《爱国主义传统与当代中国》一书已于1997年6月由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站在时代的高度,论述了我国爱国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各个历史阶段的爱国主义的特征及其内在联系.论述了传统爱国主义的内涵、表现形态、产生的根源及其在当代的升华.该书具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扩展了爱国主义传统的内涵.学术界谈爱国主义传统,一般是从历史上的民族战争和进入近代以来反对外来民族的入侵方面来立论的.而本书却突破了以  相似文献   

15.
中国人对死亡和濒死的态度天津市安定医院(300074)刘建勋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于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关系,人类对死亡和濒死的态度有所不同;不同的国家、地域、民族,由于其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发展的不同步,其人群对死亡和濒死的态度亦有所差异。从历史上看,人类...  相似文献   

16.
在目前如何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讨论中,一些论者对民族凝聚力的核心作了概括,就笔者所见有三种不同的回答:一曰进步、成熟的政治力量;二曰爱国主义;三曰中华民族精神.我认为,这些回答都值得商讨.进步、成熟的政治力量无疑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结构中的一个重要要素和内容,但是,它始终是以物质经济要素为自己的基础,其性质和状况是由物质经济要素决定的;它也离不开精神要素的指导和支配.物质经济和精神要素并不围绕它而展开,它本身还有赖于其他要素的合理说明.再说,如果以它为核心,能不能说在成熟、进步的政治力量出现以前,中华民族不曾有过民族凝聚力?同样,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二者也不可成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核心.因为第一,二者都是精神要素,其性质和状况要由物质经济要素加以合理说明.第二,二者都不能成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第三,它也不能科学地解释民族凝聚力发展变化的客观根源和动力.  相似文献   

17.
用中国历史对青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唐文起(科研处处长、副研究员)提倡热爱祖国,在人民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关于如何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唤起人民对国家、对民族的责任感、使命感,邓小平同志指出:要用中国的历史教育青年,教...  相似文献   

18.
陈坚  连榕 《心理科学进展》2011,19(11):1692-1701
代际工作价值观的发展归结于社会文化的变迁。对代际工作价值观发展的研究契合了当前工作场所员工代际差异和冲突的研究趋势, 同时也有助于人们把握特定国家社会文化发展的脉络。这类研究是以“重大历史事件”作为划分“代”的主要标准, 以社会文化属性作为研究探讨的主要内容。目前, 多数西方的代际工作价值观研究发现, 西方国家的员工在工作中心化、利他观、内在工作价值观和外在工作价值观等方面呈现不同的发展规律。而我国由于社会历史文化的不同, 其发展趋势必然呈现不一样的特点。为此, 下一步的研究应在严格区别社会文化独特性的前提下, 采取合适的研究方法和“代”的划分标准, 重点研究工作价值观的“代单位”发展规律, 并拓展研究内容深度,特别是加强中国本土化研究力度, 这对于中国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9.
本项目研究当代美学的基本问题以及当代美学与批评形态的关系。关于"当代"的界定,本项目以"文化经济时代"或表述为"审美资本主义时期"为基本内涵。在西方发达国家主要指20世纪末以来至今的历史时期,在中国社会指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的历史时段。本项目主张能在纷繁复杂的美学观点和美学理论中努力找到当代美学的基本问题及其理论表述方式,从而为研究和思考美学与当代批评的关系、美学与社会发展变迁关系提供基础。本项目认为,内容与形式的关系问题是美学的基本问题,在不同的社会发展历史阶段,美学对内容与形式关系的研究,有不同的理论重心和不同的研究思路,在不同的理论方法的视野中,"内容"和"形式"的范畴也具有不同的内涵和不同的理论界定。当代美学研究的特点是把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放到审美活动乃至人类社会生活过程中去研究和把握,放到具体的文化语境中去研究和把握,把内容与形式辩证关系的研究提升到对当代社会的合理性以及历史进步及其代价这个层次上认识和把握。当代美学的基本问题不仅研究审美价值的特殊性,而且研究和思考审美价值与认识价值,与人性、与伦理价值的关系,因而具有深刻的人类学意义。  相似文献   

20.
列宁在《哲学笔记》中曾指出:“世界历史是个整体,而各个民族是它的‘器官’”。世界或人类社会与不同地区的不同民族和国家之间具有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因此,在社会发展规律系统中,既有在局部地区的民族和国家历史发展过程中起作用的特殊规律,也有在各个地区的民族和国家历史发展过程中起作用的一般规律或普遍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