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正服食,又称服饵,指服食由金属、矿石等矿物质炼制的丹药或草木等植物性药物用以养生,是道文化影响中医学的独有产物。晋代葛洪《抱朴子·杂应》中谈,"古之初为道者,莫不兼修医术,以救近祸"。因此,预防治愈疾病,追求健康长寿,是医家与道家的共同命题。道医也因之在养生领域建树独到。历史上,服食的内涵不断发生着变迁。从最初侧重炼丹修仙的信仰情怀,到注重延龄驻颜的普世价值,其演变过程,在《神仙服饵》一书中可见一斑。该书是一本收载修仙方药加工和服食方法的道医古籍,所存版本为清代早期藏  相似文献   

2.
从养生之法到炼丹之术,葛洪的道教炼养实践与他的道教教义理论形成一套完整的实践、理论体系。本文分析了其理论的形成过程:借助《道德经》中的"有/无"话语结构,葛洪进一步阐发其对"玄"的理解,最终落实到对"形"与"神"的讨论,从而实现将"长生不死"这一理念合理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道教服食是道教信从者通过摄取食物、药物、气、符等来防治疾病、养护身心,以求长生成仙的过程中所应用的一切手段、方法、知识等活动方式的总和.它包括服药、服气、辟谷、饮食、服符等方面,是一类富有特色的道教养生类型.近年来,学术界对道教养生学关注较多,因此道教养生中服食问题也相应地有一些学者加以探讨.黄永锋博士认为道教养生学研究课题众多,服食养生应该专门加以系统研究;同时有必要重新界定道教服食,在新的理论平台上进行多视角深人的审视.  相似文献   

4.
葛洪(283~363),字稚川,号抱朴子,丹阳句容(今属江苏)人,是东晋著名的道教学者和医学家。在道教历史上,葛洪是一个很重要的人物,他的养生思想和养生方法对后代影响很大。关于养生的论述,主要收存于《抱朴子内篇》(这是他最重要的道教著作),另外还散见于《抱朴子养生论》、《肘后备急方》等著作中。  相似文献   

5.
<正>葛洪的书法作品体现着他的道教神仙信仰。在字形上,字体飘逸、灵动,有不受羁勒束缚的势态;在用笔上体现出古拙自然、抱朴守真的追求;在意境上渴望一种超然仙趣、虚无飘渺的神仙境界。葛洪是一位名副其实的书法家,尤善大字。宋代米芾曾在《书史·海岳名言》中写到:"葛洪‘云台之观’飞白,为大字之冠,古今第一。"《书法大辞典》"书家"之列亦有葛洪。  相似文献   

6.
道教的教理、教义有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历代高道大德都对此做出了贡献,这其中就包括东晋时期的葛洪.下面,我们来对此做一个简单讨论. 一、葛洪以"玄"释"道",发展了先秦<老>、<庄>的形上学思想 葛洪在道教义理建构方面的一个重要贡献,就是论述了道教由人事通向天道的实践之路.道作为终极的本体,是不可言说的.  相似文献   

7.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被后人解为闲逸、高雅之趣,这当然没错。不过,如果联系此诗的创作背景、陶渊明的其他写菊作品,以及前代及当时的习俗,我们就会发现,陶渊明钟爱菊花有着更为朴素的动机:他希望通过服食菊花,达到养生延年的目的,从而缓解时光流逝、生命衰老带来的精神苦闷。从这个意义上讲,"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看似"悠然",其底蕴却是颇为悲凉的生命感叹。  相似文献   

8.
葛洪自然观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洪是魏晋神仙道教形成的关键人物 ,对历史上及当时流传的仙道、仙术作了系统而富有创造性的阐述 ,从而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为神仙道的建立作出了重大贡献。有关葛洪思想与成就 ,学术界已作了较为详尽的探讨 ,但对其自然观则还没有系统的论说。他的自然观 ,不仅是其神仙道教思想的理论基础 ,同时也是他炼丹修养的指导纲领。本文拟就此作一番初步探讨。一、自然的本原 :玄、道、一葛洪自然观最重要的概念是“玄”“道”“一”。葛洪认为“玄”是自然的本原 ,是世界万物产生的总根源。其《抱朴子内篇·畅玄》云 :“玄者 ,自然之始祖 ,万殊之大宗…  相似文献   

9.
道教许多经典及道教徒葛洪、陶弘景,孙思邈等医著中,涉及养生之处颇多,其内容包括古代生理学、医学、药物学、健身术及养生术等各领域,其中不少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均具研究价值。为此,特先将散见各道书、医书中有关内容汇集编纂,为进一步研究积累资料。第一部份唐代名医孙思邈养生术中有关饮食方面的论述  相似文献   

10.
战国、秦汉的神仙家有驳杂的渊源.大致可以分三方面:道家的真人思想;上古医术和养生思想;杂祀、巫术和数术.此外,神仙家的服食、导引、炼丹等实践富有不同于其渊源的特点,它们是后来道教的渊源.  相似文献   

11.
道教服食作为历史上难得的伟大的生命提升实践活动,旨在突破现实生命的有限性,体道成仙。服食是有层次的、有差异的,可分为多种类型。服食食材丰富多样,"万物无一不是药"。服食工艺较为复杂,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特点亦有所不同。本文将对道教服食及其工艺特征做一研讨。  相似文献   

12.
东晋时期的道教学者葛洪与古罗马的神父奥古斯丁,在生活时代、信仰过程、理论贡献、历史地位等许多方面表现出很大的相同与相似性,但是他们的性伦理观却截然不同甚至相反。奥古斯丁的性伦理观是禁欲主义,包括性罪论、独身论、唯生殖目的论等内容;葛洪的性伦理观则是非禁欲主义,其具体内容有性自然论、婚姻道德论、性养生与性修炼论等。对于他们的性伦理观截然不同甚至相反的原因,笔者从世界性伦理史的一般发展规律、他们各自所继承的宗教传统以及他们各自的人生经历三个方面加以分析。一、葛洪与奥古斯丁的可比性基础公元1世纪,在巴勒斯坦与…  相似文献   

13.
葛洪虽然生活在玄学盛行的两晋之交,但他所处的地域及家学、师承都倾向于汉代儒学.受此影响,葛洪的学问也具有明显的汉学倾向.正因为这样,葛洪与玄学的关系显得比较复杂.一方面,他对玄谈所引起的任诞世风提出严厉的批判,对老庄之学的不合世务屡有非议.但与此同时,他也崇尚以人物品评为主的汉末清议;在构建神仙道教理论的过程中,也吸收借鉴了玄学关于本末、有无、养生等问题的理论精华.弄清这些问题,对于了解以葛洪为代表的魏晋神仙道教思想与汉末儒学、魏晋玄学的关系,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养生不仅仅是"养身",更是"养德"。德行、心性的提升,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养生。这是《周易》留给我们现代人的养生学的宝贵遗产,也是我们现代人常常忽视的内容。养生是对生命的保养。从广义上来说,养生包括养心、养神、养性、养德、养气、养身等等。所谓"圣人深虑天下,莫贵于生",圣人考虑天下的事情,认为  相似文献   

15.
葛洪是东晋时期一位卓有建树的道教神学理论家,所著《抱朴子》一书,由《内篇》二十卷和《外篇》五十卷组成,是晋以前道教理论和方术集大成的一部恢弘巨制。学者们对于葛洪道教思想的研究多着重于《内篇》。依葛洪自叙:"其内篇言神仙方药、鬼怪变化、养生延年、禳  相似文献   

16.
老庄道家是道教的理论来源之一,道教学者葛洪总体上对老庄持维护态度,但也在生命观和政治观上对老庄提出了批评。通过认真辨析《抱朴子》中"道家"和"黄老"的内涵,以及葛洪对老庄道家的态度,可以看到葛洪的道教仙学既批判地继承了黄老之学,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黄老之学,这是葛洪道教仙学的独特性所在。  相似文献   

17.
《抱朴子》的内容涉及治国安民、处身立世、修身养性、神仙方术、养生延年等各个方面,也蕴含着值得珍视的心理保健思想,以下试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一、“否泰付之自然”葛洪在政治腐败,家道中落,仕途坎坷的逆遇之中,不尚权贵,安贫乐道,将立德立言视为君子之本,以归隐著书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在他的人生道路上,道家道教既是他的终身事业,亦成为他贫贱不移、安身立命的精神支柱。对于道家道教这种心理保健功能,葛洪有着明确的认识,他说:“外物弃智,涤荡机变,忘富迁贵,杜遏劝沮,不恤乎穷,不荣乎达,不戚乎毁,不悦乎誉,道家之业也①。”道家道教…  相似文献   

18.
宋代统治者高度重视医学和养生学,大量吸收有文化素养的儒生学医,儒而知医成为一种时尚,文人热衷于养生的风气达到了空前的兴盛,形成了宋儒养生流派。他们集我国古代传统养生之大成,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养生类作品和一系列宝贵的养生经验,如静坐、炼气、节食、饮茶、用香、间接服食丹药、使用药枕等是他们特有的养生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东晋著名道士葛洪认为人通过服食金丹能够长存不朽,成为神仙,并以其理论化的神仙之学,使民间道教步入上层士族社会,建立了金丹道派。他追求人的长生久视,有众多修命延年的方法,如行气术、房中术等等,主张内修外养,众术合炼。不仅如此,在他的《抱扑子·内篇》里多处高扬了道家无欲无为、超然物外的精神风采,以及对世界本体──"道"的效仿。道的高远、深旷、微奥,"增之不溢,挹之不匾,与之不荣,夺之不瘁,唯玄道,可与为永"①。神仙道教如果想青睐于士族社会,除了要有玄谈之氛围、精神世界的追求,还要与封建纲常伦理相适应。由…  相似文献   

20.
宋代统治者高度重视医学和养生学,大量吸收有文化素养的儒生学医,儒而知医成为一种时尚,文人热衷于养生的风气达到了空前的兴盛,形成了宋儒养生流派.他们集我国古代传统养生之大成,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养生类作品和一系列宝贵的养生经验,如静坐、炼气、节食、饮茶、用香、间接服食丹药、使用药枕等是他们特有的养生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