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古代思想家关于“天人合一”、“以和为贵”、“和而不同”、“欲而不贪”、“协和万邦”等和谐思想,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又彰显出其璀璨的现代价值,它为我们揭示了一幅现代和谐社会的画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与人和衷共济,人与社会多样统一,身与心平和恬淡,国与国和平共处。  相似文献   

2.
传统和谐理念的当代阐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十四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在全国产生了巨大反响,唤醒了全国人民潜藏于生命之中的生态智慧与和谐理念,使人们的视域开始从生物生态转向人的生态,从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主客二分的对立统一的矛盾关系,转向“有机整体”、“和谐共生”、“本体平等”的多样统一的具体意义的存在。这预示着在我国一个追求生态文明的生态时代开始到来。因此,在考察传统和谐理念的基础上研究现代和谐理念,成为学术界必须完成的重要课题。一、从系统论的观点看传统文化中的和谐…  相似文献   

3.
"共生"作为一种伦理思想,在日本动画中主要表现在人与自然的共生和人类社会的共生两方面。日本动画中关于人与自然的共生突出表现为人与自然相互包容、和谐发展;关于人类社会的共生思想,则集中在强调能否接受异质性个体或群体的存在,还表现为对恶的宽容。总之,"共生"思想作为一种重要的伦理思想,在社会文化生活各方面都有所表现。本文将通过人与生态、自然的共生和人类社会的共生两个角度对日本动画所反映的共生思想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4.
儒家人文主义生态伦理思想,包括“人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精神旨归、“民,吾同胞也;物,吾与也”的文化关怀以及“取物限量,取物以时”的道德规范。以科学的理性精神实现对儒家生态伦理的现代回应,无疑对建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生态伦理有重要的启迪价值。  相似文献   

5.
道教从基本的自然宇宙观出发,建立了独特的"天人合一"体系,把人与自然看作有机的统一整体,强调人与自然相通、相融,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生共荣。可以作为现代人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的一种借鉴。  相似文献   

6.
“可持续发展”这个当前全球性课题的解决,有赖于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历史表明人与自然关系一直是哲学关注的问题,在马克思哲学之前的几千年哲学史中各派对此问题都有自己的解答。随着当代人与自然矛盾的激化,这个问题再次成为哲学关注的焦点。在马克思哲学的视野中,人与自然的关系不是一个纯粹抽象的理论问题,而是一个与实践相关联的问题,同时也是这个领域中主客体矛盾历史地发展的问题。一、人与自然统一的根据:人始终具有受制于自然的“受动性”,而“人化自然”则永远具有“人道主义”的品格无论是从历史还是从逻辑的…  相似文献   

7.
重思感性活动——探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论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感性”是康德和马克思思考问题的共同出发点,但康德看到的是“活动的感性”,而马克思强调的是“感性的活动”。从表面来看,这只是词语的颠倒;从内在机理来看,却是思维方式的根本不同。“活动的感性”引申出科学知识与道德信仰的划界、人与自然之间的对立;“感性的活动”则蕴含了人与自然的原初关联,彰显着实践活动涵摄认识活动的一体关系,其理论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基于此,人对自然合理性态度的形而上学根据只能是“感性的活动”,它内在蕴含着“人应当怎样行动”的绝对道德律令。“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以人的自由本质为前提、凭借人的理性能力确立的改变世界所应遵循的普遍价值原则之一,对人的经验生活发挥着不可或缺的范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8.
人与自然的关系始终是人类社会关注的问题。道教的自然观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人与自然和谐的法则就是“天人合一”与“道法自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是道教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准则,它反映了道教“天人合一”的和谐理念,“道法自然”的和谐原则。一、道教对理想仙境的追求道教对于理想仙境的追求,实际上是对于人与自然万物和谐的一种向往,也是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的一种借助力。这种追求,一方面表现在对神仙洞府的描述;另一方面也体现在道教的神仙信仰之中和对自然的态度上。道教对理想仙境的追求,首先表现在对神仙洞府的…  相似文献   

9.
对伦理思想的分析,人们通常从思想家或思潮的角度进行,但这很不够。本文从日本人的心情主义入手探讨日本伦理思想的特质。“和善“是一个具有强烈道德意味的词,可以解读出日本人和日本社会的伦理思想。“和善”由传统的注重共感发展为今天强调共生,这其间也包含了日本伦理思想的变迁。  相似文献   

10.
和辻哲郎对"作为人际之学的伦理学"的前提论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龚颖 《哲学动态》2001,(11):38-41
提到“交往伦理”的理论 ,人们往往首先想到哈贝马斯 (JurgenHabermas,l92 9— )。其实 ,早在 2 0世纪 3 0年代初期 ,日本的伦理学家和哲郎 (1 889- 1 960 )就关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关系并建立了相应的伦理学理论 ,提出了具有先驱意义的思想。作为一名日本的伦理学家 ,和哲郎的思考首先是从“人间”这个典型的日语词开始的。日语的“人间 (读作Ningen)”一词是用来指称单独的人或人类总体的一个词语。因此 ,它并不是现代汉语中人世间、人类社会的意思。和哲郎的重要的伦理学著作《作为人际之学的伦理学》 (日语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