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意雯 《天风》2012,(11)
[新华网]《新华网》报道,中秋夜过后,海南三亚一处海滩,游客赏月后留下50吨生活垃圾,当地环卫管理部门出动600多人用了两个多小时才清理完毕。《光明日报》报道,国庆长假北京各条高速公路8天捡到垃圾100.8吨,主要为废纸、矿泉水瓶等车主随手丢弃的生活垃圾。  相似文献   

2.
正远在北京工作的表弟,是姑姑心头最大的牵挂。有一次,我去姑姑家,发现她正在手机上查看北京天气,于是便问她:"查这个有用吗?离北京那么远,即使下雨也不能帮他送把伞呀?"姑姑笑了,她说这些年都习惯了,表弟在哪里,她就喜欢查他那里的天气。还说也不是没有用,有时候他打电话来,她会叮嘱他,降温了,要及时加衣,哪几天要下雨,上班时记得带伞。  相似文献   

3.
孤独时,就想起了文桑特·凡高,这位荷兰著名的印象派画家在当时曾一度被人骂作疯子,没有人认可他,更没有人愿与他同行。他的画也被视为垃圾。后来,当印象画派在欧洲兴起时,人们才忽然想起了这位已故多年的孤独者,并对他的画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以许多孤独、痛楚的经历为代价,创造了若干绝对完美的、全然不负声望的作品。这位孤独的成功者之所以成功主要是因为孤独,孤独使他不得不把情怀寄托在大自然中,于是才得来了许多不凡的思想和创作灵感。可以说,没有孤独无以静心,没有静心无以感悟至深,正是孤独造就了这位印象派大师。有人说:“世界上…  相似文献   

4.
垃圾牌     
打牌的时候,常常出现这样的局面:对方出了一张很大的牌,你不能跟他硬碰硬,而是需要避实就虚,保存实力。但是你把手里的牌数一遍,却哪一张都舍不得打出去。因为这些牌要么非常大,要么是经典组合,打出一张就会破坏全局。此时,一张可有可无的垃圾牌就显得异常宝贵了。如果你手里有一张垃圾牌,在这时候把它打出去,布局没有任何损伤,反而更趋合理。因此,真正的高手,会珍视手里的任何一张牌,只要用得恰倒好处,垃圾牌也会成为整个牌局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虽然这么说,但是没几个人愿意做那张垃圾牌。做大牌多好啊,自己不出手则己,一旦出手,顿时力挽…  相似文献   

5.
郑忠德,是山西太原市环卫五队的掏粪工,他在这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已经工作了三十六个年头。作为一名天主教徒,他以基督为善表,把自己的工作当成荣主益人、爱国爱教的天职,兢兢业业,埋头奉献。从1984年开始,连续被评为省、市劳模,1987年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995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相似文献   

6.
正人们看到马云的时候,他总是乐乐呵呵,脸上堆满笑容。并不是马云没有烦恼事、痛苦事、不顺心事,马云也是人,也是常人,常人有的喜怒哀乐,马云也有。马云经历过的那些失败,要是放在一般人身上,早就把他压垮了。乐观是马云不流泪的理由,更是他成功的前提。大学毕业后,马云一共找了三十多份工作,都没有被录取。马云和五个同学考警察学校,四个人被录取,就马云没有被录取;二十四个人同时应聘一家快餐公司,二十三个人被录取,还是马云一个人没有被录  相似文献   

7.
正朋友弹尽粮绝很多天了,在他的字典里应该没有"放弃"两个字,尽管生活给了他很多次妥协的机会。他一个人孤苦伶仃地跑到北京,在地铁口,挎一把破吉他,身上揣着的还有那失去光泽的梦想,他在叮叮当当的声音中乘着时光的地铁远去了。这是个孤勇却又略带悲伤的故事,还好我有幸在这个故事里打酱油。我和他是初中同学,他的人  相似文献   

8.
死守不如出击16岁那年,胡小平初中毕业,没能考上高中的他只好回家和父亲一起务农。然而,身体单薄的胡小平却因为从没有干过农活而时常挨父亲的责备。在一次与父亲对抗后,胡小平带上30几斤米和家里仅有的20元钱离开了老家安徽,来到了南京。然而,没有门路又没有一技之长的胡小平只能靠捡垃圾为生。一个月后,因拾垃圾而中毒的胡小平在鬼门关晃了一圈后,被父亲接回了家,继续上学。一年后,胡小平再度落榜,又一次来到了南京。在这里,他先后在南京罐头厂冷库打工、修自行车、做面条、干搬运工、当保管员……转眼到了1989年,已25岁的胡…  相似文献   

9.
正留学生罗华抵达瑞士没几天就收到市政厅要求缴纳垃圾费的单据,政府的工作人员同时发给他好几个大号垃圾袋,以及一本垃圾处理指南书。罗华知道很多国家都有垃圾分类的规定,并没有认真看市政厅发的书。罗华把能回收的放进一个垃圾袋里,不能回收的放进另一个袋子里,其他袋子就闲置在一边。可是没几天却收到了市政厅邮寄来的高额罚单600瑞士法郎(约  相似文献   

10.
鲁仁弟,今年28岁,是解放以来藏族的第一位神父,也是西藏自治区的第一位神父。他从边远的农村走进北京的中国天主教神哲学院后,又回到自己的家乡工作。他所追求的就是,为养育他的藏族教友服务。我的家乡在西藏昌都地区芒县上盐村。全村共800多人,其中信仰天主教...  相似文献   

11.
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马拉松比赛中,一位花了13多个小时才跑到终点的非洲选手,成为马拉松比赛最后一名。他跑到终点时已经没有什么人了,只有几个裁判在等着他。没有观众、没有掌声、没有鲜花,只有寥寥几个工作人员。但这位选手却一点也没有感到失落和沮丧,相反,却显得十分兴奋和  相似文献   

12.
君子报仇     
正有一个人很不满意自己的工作,他忿忿地对朋友说:"我的长官一点也不把我放在眼里,改天我要对他拍桌子,然后辞职不干。""你对于那家贸易公司完全弄清楚了吗?对于他们做国际贸易的窍门完全搞通了吗?"他的朋友反问。"没有!"  相似文献   

13.
人在草木间     
正喜欢台湾作家林清玄的作品,不仅喜欢他文字的唯美与意蕴,更喜欢他对中国文化的深刻理解与大彻大悟。他也曾说"喝茶的最高境界就是把‘茶’字拆开,人在草木间,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这层境界太高了,天人合一,代表着人与自然世界的和谐共处,也就是指人应该回到草木中间去,若没有真切体验,是悟不出此番人生道理的。一个人倘只与物质打交道,物欲便沾染周身,蒙蔽内心窗扉。要捅开这层纱窗,必接触草木,吸纳草  相似文献   

14.
明末清初天主教的传教士远渡重洋来到东土华夏,在传天主福音的同时也把西方文化介绍到中国,又把中国的文化带回到西方,促进了中西文化交融。耶稣会士利玛窦是在中国传天主福音的奠基者,也是最早把西学介绍给中国人的.他交给中国的士大夫,“为一切人成为一切人”,“入乡随俗”与当时当地社会相适应的传教方式和中西文化交融的楷模。  相似文献   

15.
今年28岁的李文可,曾经是重庆某报的笔杆子,写出过很多有分量的新闻稿件,是一个很有才气的年轻人。自从2002年初,李文可和一位网友有过一夜情后,他老是担心自己患上了艾滋病并对生活失去了信心,不仅丢掉了工作,也因此葬送了他的美好前程。他说,在漫漫的长夜里,他夜夜难眠,恐惧得浑身发抖;好像陷入了一个无底的深渊,没有人烟只有黑暗,没有生机只有死亡,他在拼命挣扎中越陷越深……也许是因为太谨慎,所以不能原谅自己的过失,可正因为如此而把自己推向了一个死角。李文可无疑就是这样把自己毁了。如果,我们不能原谅自己的放纵,那么就应该守住自…  相似文献   

16.
西晋人王衍,天生一副名士的风采,他长相俊美,才华出众,外表安详文雅,又颇有风骨。14岁时,有一次在京城拜访仆射羊祜,侃侃而谈,没有丝毫谦卑屈下的表情,让人看了都暗瞎称奇。朝中权势最炙手可热的贵戚杨骏听说了,便想把女儿嫁给他,王衍偏就看不上杨骏的为人,深以结交他这样的人为耻,就故意装疯,把这门亲事摆脱掉了。  相似文献   

17.
20年前,他揣着120元钱领着弟弟背着几件木工工具和村里许多青年一起去北京寻梦,到了北京他只剩下40元。接下来他们四处找工作。一个月过去了,他记不清跑了多少单位,说了多少好话,遭了多少白眼。但没有一家单位愿意接受这名无户口、无住所、无担保的“三无”人员。尽管他们把生活费控制在每天一元钱,但口袋里已所剩无几。  相似文献   

18.
《中国天主教》2006,(3):50-50
【天亚社·科伦坡讯】斯里兰卡首都科伦坡市22岁的艾伦·帕特尔诺特(Alan Paternott)参与堂区救济穷人的服务,并想多学习把信仰应用于生活中;但是,上教堂令他感到厌倦。他说“:弥撒单调,没有生命、光明和希望。神父谈论生命,也只不过选取《福音》章节,却没有努力解释个中意义,也没有理会我们的感受。”科伦坡有20多个青年教友团体,每季在各自的堂区聚会,讨论正在进行的工作,以及个人关注的议题。帕特尔诺特是其中一个团体的成员。最近,天亚社访问其中约50名成员,约八成人认为教会没有充分关怀青年的需要。尽管他们要求举行青年弥撒、研讨会…  相似文献   

19.
20年前,他揣着120元钱领着弟弟背着几件木工工具和村里许多青年一起去北京寻梦,到了北京他只剩下40元。接下来他们四处找工作。一个月过去了,他记不清跑了多少单位,说了多少好话,遭了多少白眼。但没有一家单位愿意接受这名无户口、无住所、无担保的"三无"人员。尽管他们把生活费控制在每天一元钱,但口袋里已所剩无几。于是他做了一块写有"会木工"的牌子来到北京火车站,希望能找点零活维持生计。但偌大一个北京城就是没有人来找他们干活,  相似文献   

20.
新闻聚焦:前一阵子,陕西"北大才子"卖肉事件曾在全国炒得沸沸扬扬。2004年新伊始,广西又爆"重磅炸弹":家住南宁市济南路的一名叫江涛的"北大才子",因失恋和工作失意,"沦落"街头靠拾垃圾度日。有人说他是"疯子",有人说他有"心理障碍",也有人为他"痛惜"……特别关注:身为北京大学本科生、中国地质大学硕士研究生的江涛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是如何走上"捡垃圾生涯"的?他经历了怎样的"心理挫折"?他还能走出"低迷"吗?记者于2004年2月上旬对此事件进行了追踪采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