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近年来,伴随高等教育改革和书院教育的逐步复苏,国内部分高校进行了积极的探索,陆续的实行了书院制人才培养模式,由此书院制人才培养新模式很快进入了我们的视野。本文从书院制视角下,探析书院制人才培养新模式下的公共艺术教育对大学生素质养成、创新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和其具有的独特张力。  相似文献   

2.
哲学与教育联系十分密切,它为教学提供各种有效的方法论,指导教学向更科学的方向发展,语文教育工作研究者和一线教师,开展了哲学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希望能够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3.
2008年10月11 日至13日,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和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共同主办的第八届全国马克思哲学论坛在武汉举行.来自国内50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知名学者和青年才俊16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围绕"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当代中国哲学建设"这一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展示和反映了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最新动向和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4.
梁漱溟把生命看作杜威教育哲学和实践哲学的核心观念,尝试用"生命哲学"来解读杜威教育哲学思想,把杜威解读为"生命哲学家".这一解读体现梁漱溟构思儒家"生命哲学"的努力.我们大致可以把杜威的"生命哲学"视为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及其儒家哲学的一个思想资源.梁漱溟批评了杜威对中国人的道德生命和生命本性缺乏深入的领会.梁漱溟对杜威"生命哲学"的解读可以看作为儒学与实用主义之间的一种跨文化对话.  相似文献   

5.
2010年7月13-14日,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指出,教育事业发展的生机活力在改革开放,必须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不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和教育教学改革.近年来,伴随书院教育逐步复苏,高等教育领域人文教育缺乏、学生事务僵化等若干缺失引人注目.借鉴中国传统书院教学重视人文教育、注重通识教育、强调开放教学等长处,推动高校学生事务与学术事务的有机融合,是21世纪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6.
袁洪志 《学海》2001,(1):190-195
本文作者以知识经济理论为依据,提出21世纪教育产业的形成,认为在知识经济时期,工程教育的社会职能和实施过程将出现传统理念的变化.作者论述了适应知识经济的到来,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应实现一系列变革一是教育的重心向能力中心转移;二是工程教育要发展研究型大学;三是工程教育将率先建立大学联合体,推行教学、科研与生产相结合,并具体提出了知识经济条件下工程教育参与经济的几种形式.  相似文献   

7.
心理科学发展至今,一直受到哲学以及科学与技术发展的影响.哲学为心理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方法论,科学与技术则为心理科学的发展提供了研究范式和研究工具.笔者认为:当今心理科学正处变革之中,后现代主义思潮与信息技术、纳米技术及生物技术的发展也许将孕育一场心理学革命.  相似文献   

8.
精品课程作为主干课程是专业建设的支撑,对提高学生的专业基础和形成人才培养特色起着引领作用,为其它课程提供示范与支持。精品课程是高校教育教学特色专业、学科优势的集中体现。品课程建设是国家导向,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基础工程,其建设思路、过程与要求、评估体系及其引发的人才培养模式变革为高校课程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9.
本文把牛津等英国大学做哲学的方式与德国所谓的哲学研究进行比较,并论证:由于英国现存的一系列特殊的教育体制,使得德国所流行的那些做法不可能在英国得到鼓励.譬如,牛津大学实行导学制,对学生做每周至少一次耳提面命式的指导;校方对教学很重视,把教学而不是写作作为教师的主要职责;教师的职位很有保障,只要完成教学任务,对发表作品不做什么要求;写作和发表作品是研究兴趣、自我激励和思想成熟的自然后果;如此等等.总之,在英国大学,哲学师生之间、同事之间共享的不是一组哲学信条,而是一套学术标准.与其说牛津大学是一所传播哲学知识的学校,不如说是一所培养哲学家的学校.  相似文献   

10.
高中教育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阶段,以必修课程为主的普通高中课程设置,无法满足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发展需要,因此必须进行课程改革,确立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布的.该方案的实施,将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和特色化发展,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必将会有力地推动育人模式的转变,扩大学校教育、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自主权,实现学生全面且有个性的发展,以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新的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调整优化了课程结构,增加了选修课程,选修课程分为知识拓展、职业技能、兴趣特长、社会实践等四类.开展科技活动既是新时期社会对学校教育的要求,更是教育部门和教育工作者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