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马祖创丛林,百丈立清规,创立了适应禅僧的道场,奠定了禅宗的修行空间与物质基础。沩仰宗源于沩山,完成于仰山,以沩仰宗为肇始,相继出现禅宗的五家七宗,形成了禅宗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一沩仰宗由唐代沩山灵佑与仰山慧寂师徒共同创立。当时师徒唱和,默契圆融,相得益彰,禅法与众不同,因其源于沩山,完成于仰山,后人称之为沩仰宗。这是禅宗"一花五叶"的第一叶,其后临济宗、曹洞宗、法眼宗、云门宗相继出现,形成了天下寺院"十寺九禅"的局面。  相似文献   

2.
马祖创丛林,百丈立清规,创立了适应禅僧的道场,奠定了禅宗的修行空间与物质基础。沩仰宗源于沩山,完成于仰山,以沩仰宗为肇始,相继出现禅宗的五家七宗,形成了禅宗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一沩仰宗由唐代沩山灵佑与仰山慧寂师徒共同创立。当时师徒唱和,默契圆融,相得益彰,禅法与众不同,因其源于沩山,完成于仰山,后人称之为沩仰宗。这是禅宗“一花五叶”的第一叶,其后临济宗、曹洞宗、法眼宗、云门宗相继出现,形成了天下寺院“十寺九禅”的局面。  相似文献   

3.
伍林 《法音》1993,(11)
中国佛教各宗派中,禅宗是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派。由慧能开创的南宗禅后来又分化为五家七宗,五家即沩仰宗、临济宗、云门宗、曹洞宗、法眼宗,临济宗后来又化为黄龙派和杨岐派。其中,以临济宗影响最大,临济派和曹洞宗后来又传到日本,并在日本扎下了根。本文试图就临济宗祖师临济义玄的禅学思想作一初步探讨。一、无依道人临济认为,出家学佛法的人为要求得解脱,生死不染,去住自由,必须对佛法有真正  相似文献   

4.
百丈怀海是中国禅宗思想史上的重要人物,他上承马祖洪州宗风,又对后来的沩仰宗尤其是临济宗等宗风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百丈怀海的禅学由于非常强调和推崇超越相对系缚的“去住自由”的绝对自由或绝对本体境界,因而同时主张在佛教教学和禅法修学的方法上,要透过“三句”来理解、处理和把握佛教教法和一切万法,最终形成了要求“心如虚空,不滞一法”的纵横自在、自由任运的禅风,并善以灵活多变的机用来接引学人.  相似文献   

5.
石晓华 《法音》2020,(3):59-62
中国禅宗自五祖弘忍禅师之后,分南宗和北宗。六祖慧能为南宗创始人,南宗又分五派七流,即临济宗、曹洞宗、沩仰宗、云门宗、法眼宗,以及由临济宗分出的黄龙派和杨岐派。对于南宗禅临济宗在日本的传播,镰仓时代的著名高僧荣西禅师(1141-1215)可谓功不可没,故而被尊称为日本临济宗之祖。荣西自幼跟父亲学习佛教,早年先后修习天台宗和密宗。仁安三年(1168)4月,28岁初次渡海入宋寻求佛法,求得《天台宗新章疏》30部60余卷。  相似文献   

6.
比较杨岐方会与临济宗师禅法的异同,来看杨岐方会禅法对临济宗风的保持与发展,说明杨岐方会禅法的独特性。而杨岐方会提出的"立处即真"为顿悟的心性论,并非标新立异的独创,而是对南禅临济宗的继承。通过对杨岐方会所处时代困境的思考,提出的"四一法门"的教学论和"脚跟下修行"的功夫论,进而扩大为对禅学思想生命的思考,由此了解到杨岐方会禅法特色为开宗立派提供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7.
《法音》2016,(2)
正既为华严宗祖师又宗菏泽禅的圭峰宗密"以有明玄",以易道圆相图式诠释佛教义理;马祖道一及南阳慧忠两位禅师亦将"圆相"作为说法工具。此后,"圆相"更被禅宗沩仰宗与曹洞宗二宗的禅僧广为传扬。沩仰宗传九十七种圆相,曹洞宗禅僧在阐释"五位君臣"时皆对圆相图式进行运用。禅宗以"圆相"作为接引、启发徒众的方式,是其深受易学思想影响的突出表现之一。目前学界对禅宗"圆相说"的研究甚少。皮朝纲先生著有《沩仰宗风、圆相意蕴与禅宗美学》〔《西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1  相似文献   

8.
中国佛教禅宗一派,由菩提达摩,递传到第六代慧能,分南岳、青原两系,先后又有五个支派即所谓五家宗派的成立。最先建立沩仰宗,其后曹洞、临济、云门、法眼四宗相继成立。位于潭州沩山(今湖南省宁乡县西)密印寺和袁州仰山(今江西省宜春县南),就是沩仰宗的发源地。其传承关系是:慧能——怀让——道一——怀海——灵祐,灵祐传慧寂和智闲。慧寂传光穆和光涌,光涌传如宝,如宝传贞邃,贞邃后法系不明。光涌也只传慧清,慧清传继  相似文献   

9.
中国宋元时代有众多学德卓著的临济宗禅僧东渡日本,也有很多在中国禅林受法的日本禅僧归国弘传临济禅法。他们在朝廷、幕府或地方武士建造的寺院传法、培养弟子,扩大临济宗在社会的流通范围。这一过程,经历了从早期由日本禅僧弘传所谓"兼修禅"到以宋元禅僧为主弘传"纯粹禅",促使日本朝野、城乡乃至普通民众对临济宗的了解,推进了临济宗  相似文献   

10.
正黄檗禅寺坐落于黄檗山上,是唐宋盛极一时的著名禅宗道场,也是中国佛教禅宗五家之一临济宗的祖庭,至今已经有1200多年历史。一坐落于江西省宜春市宜丰县西北部黄岗乡黄檗村境内的黄檗山,原称"鹫峰"——相传早年有西域僧人云游至此,见山形如天竺鹫峰,故以此命名。黄檗山山高林密,层峦叠嶂,飞瀑鸣泉,极称幽静。黄檗禅寺坐落于黄檗山上,是唐宋盛极一时的著名禅宗道场,也是中国佛教禅宗五家之一临济宗的祖庭,至今已经有1200多年历史。相传黄檗禅寺原名"鹫峰寺",唐开成年间,希运禅师在百丈怀海禅师座下承嗣洪州宗风后,遵师嘱外出弘法,行及鹫峰寺,驻锡于  相似文献   

11.
佛教的宗与教之间有同有异,同则说明两家都是佛法;异则显示两家各有方便施设。禅宗发展到法眼文益禅师时代,陆续成立了沩仰、临济、曹洞、云门和法眼五家宗派,形成了五家宗风。宗风是由心印与纲宗构成而体现在机缘中的一家禅法面貌与风格,而要辨别宗风,只有依据具有"血脉相通"而"建化不类"、"举动皆集"而"无一不该"等特点的纲宗。五家纲宗,有的出于创宗者自觉建立,有的则由后人总结出来。文益禅师在参详总结前此四家纲宗、反省批判当时丛林禅行的基础上,通过"借教立宗"的方式,借助华严六相圆融思想建立起了一家纲宗,成功创立了法眼宗。法眼宗的创立,使得宗门中的禅教关系重新达到一种互相增益的健康状态,但这种关系很难保持,很容易走向"以教夺禅"的局面。  相似文献   

12.
方以智易学哲学中的"四分用三"说是对邵雍先天易学"体四用三"说的继承和发展。他区分了"有体之体"和"无体之体"、"有用之用"和"无用之用",并基于体用的两层内涵提出"体用互余",强调体用相对待之中有统贯体用的无对待之至体。同时,体用交轮体现为"一其体用",这是方以智对《系辞传》"易无体"而"以前民用"的诠释。方氏的体用思想与其"先天即在后天中"的易学主张是一致的,其目的在于纠正阳明后学以先天之本体而废后天之工夫的流弊,强调后天之时用。  相似文献   

13.
纪华传 《法音》2007,(11):59-61
本刊讯10月24日,由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与日本临济宗妙心寺派灵云院、灵云院国际禅交流友好协会联合举办的,"中日临济宗学术研讨会——关山慧玄无相大师的禅风"暨"则竹秀南法师中文版《东瀛禅语》首发式"在北京京都信苑饭店召开。国家宗教事务  相似文献   

14.
正隐元印章的篆法雕刻、印文排列,完全是明末清初时期的风格气息,从印面看篆刻刀法工整,章法对称平直而合乎法度,印文多作小篆,或以小篆掺和大篆。一明末禅宗盛极一时,著作丰富,人才辈出。临济宗一脉以机锋凌厉而著称,黄檗宗出临济而发扬光大。隐元禅师(1592-1673)名隆琦,俗姓林,法号"隐元",福建福清人,明末清初福建黄檗山万福寺高僧。他勤奋  相似文献   

15.
明万历以前,黔中临济禅宗零星散布,即使如梵净山佛教,虽派属临济,其承恩寺之妙玄和尚亦系临济传人,但其灯系因史缺记载,难以卒考,故万历前黔中临济禅宗几无可述。万历之后,中原临济禅宗高僧辈出,密云、雪峤、天隐,各阐宗风,遂使临济禅宗呈复兴之象,流风所被,...  相似文献   

16.
中国佛教的祥宗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质的大乘宗派。它开创于唐代的四祖道信大医禅师,经过五祖弘忍大满祥师,特别是六祖惠能大鉴禅师的改革、弘扬、光大,逐渐流布于大江南北、黄河上下。本文认为五台山佛教的禅宗也是形成于唐代,且有牛头宗、北宗和南宗的荷泽宗、洪州宗、沩仰宗和临济宗等派别流布于五台山,从而形成了南北竞秀、顿渐并行、禅净双修、融会诸家、突出践行的五台山禅法。  相似文献   

17.
李肖 《法音》2007,(8):34-38
禅宗五家中,以临济宗最具中国禅的特色,而开创临济这一系的,是义玄禅师。铃木大拙在《禅与西方思想》中称他是"中国禅宗思想史上第一位禅师"。  相似文献   

18.
10月24日,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与日本临济宗妙心寺派灵云院、灵云院国际禅交流友好协会联合举办的中日临济宗学术研讨会,在北京成功举行。本次研讨会以"关山慧玄无相大师的禅风——纪念无相大师圆寂650周年"为主题,会议庄严隆重,学术气息浓厚,并始终洋溢着中日人民和睦友好的情谊。  相似文献   

19.
《法音》2017,(7)
<正>六、圆教宗概述理解圆教宗,应从理解"圆"字入手。《济缘记》分别从"圆顿""圆融"和"圆满"三个角度阐释"圆"义~([307]),用现代语言则可以分别表述为超越性、融摄性和终极性。所谓超越性,就是圆教宗的根本见地超乎实法宗和假名宗之上。实法宗的根本见地在于"法体恒有",假名宗的根本见地在于"万法皆空",而圆教宗的根本见地则在于"常住佛性",并以此为  相似文献   

20.
比较近代中日临济宗,是一个很大的课题,我们只能分别选取几个代表人物来进行阐述.我们不妨以白隐慧鹤、释宗演和铃木大拙等,作为日本近代临济宗的代表;以大定密源、释寄禅、来果和虚云等,作为中国近代临济宗的代表.白隐慧鹤(1685—1768)虽然是日本十八世纪江户时代临济宗僧人,但他是公认的日本近代临济宗的创始人.日本的临济宗,因他之弘扬“得以流传到现在”(村上专精《日本佛教史纲》,第四期,第十章).释宗演(生卒年不详)是日本近代著名禅师、仓圆觉寺的著名禅师今北洪川的继承人、临济宗圆觉寺派管长.他曾于1917年9月至11月来中国考察佛教,在上海与当时中国东南地区临济宗高僧冶开、全振、显珠、清虚、清然等进行过友好的交谈(道端良秀《日中佛教友好二千年史》,第十章,第四节).铃木大拙(1870—1966)是驰名世界的禅学大师,曾先后师从今北洪川和释宗演参研禅学,自觉继承和发展了白隐慧鹤所开创的日本近代临济禅风,并推广到欧美国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