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几年来,法国的宗教现象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由于佛教热的不断升温以及佛教活动点的日趋增加,从1986年起,佛教已在法国正式受到承认。至今为止,法国已有佛教活动场所160个左右,其中欧洲最大藏传佛教寺院建在勃艮第地区。  相似文献   

2.
禅宗作为佛教中国化的代表性宗教之一,其宗教理论发展至惠能那里发生了深刻变化。在基于佛教心性理论发展深化和禅宗东山法门发展壮大的历史脉络下,惠能提出了独特的"万法自性"佛性论、"般若智慧观照"认识论、"自性自度"修行法以及"即心即佛"解脱方法论。通过分析发现,惠能在基于有神论的宗教理论中出现了一种"去神化"乃至"无神论"的倾向,而出现这种倾向的原因也主要由早期原始佛教理论中的"无神论"倾向、惠能理论体系发展的逻辑必然和惠能生活的特殊历史背景三个方面所决定。这种"无神论"倾向的出现不仅没有削弱佛教的宗教精神,反而推进了佛教中国化的进程,使得佛教更加深植于中华文化之中并影响了后世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佛教创生于印度,传入中国已有2000年。佛教传入中国,全面地影响了中国社会方方面面,使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地变化,可以说改变了中国社会,中国佛教徒在弘扬佛教中充分吸收与改造外来佛教,又结合中国传统思想做了创造性地发挥,撰写大量经书,建造大量寺院,创立中国宗派,为繁荣中国传统文化做出贡献,并  相似文献   

4.
中国佛教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华民族的发展以及民族心理、民族精神的铸就,都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而这一切都与居士佛教的重要贡献密不可分。从佛教初传居士对佛教在中土的传播、推动佛教的中国化、促其融入中华文化,以及明清以来中国佛教趋于衰落之后居士对佛教文化的复兴所起的作用这几个片段,论述了居士佛教对中国佛教文化的重要贡献,以期对当前中国佛教文化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历史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许潇 《宗教学研究》2016,(1):124-128
说一切有部禅数学作为第一种系统性传入中国的佛教典籍,在修(禅定)和学(佛学)两个方面对中国佛教产生影响。后来的中国佛教,不论是对禅的定义,还是对修禅的次第等都基本没有变化,有很多方法都直接沿袭了禅数学的方法。而在义学方面,禅数学的影响更既深且远。禅数学的传入第一次把佛教的蕴、处、界等基本的名相概念介绍到中国,把佛教的话语体系和致思模式传入中国。中国佛教学者对佛性问题的禅数学、毗昙学阐发,成为中国佛性思想的萌芽,为涅槃学的流行提供了思想准备,大大推动了涅槃学的传播和发展,深刻地影响了后世的佛性思想。  相似文献   

6.
试论明太祖的佛教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太祖对佛教实行既整顿和限制、又保护和提倡的政策。其中,洪武前期侧重于保护和提倡,后期则着力整顿和限制。明太祖佛教政策的产生,不仅有复杂和深刻的社会原因,也与他独特的个人经历、喜好有密切关系。明太祖佛教政策的实施,维护和巩固了明王朝的统治,促进了明初经济恢复和发展以及百姓生活的改善,但也给广大百姓套上更加沉重的封建枷锁;使明初佛教迅速恢复和发展,促进了佛教诸宗的融通,奠定了后日僧寺分立制度,加剧了佛学的衰微。  相似文献   

7.
舍勒在《受苦的意义》一文中对受苦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并且对佛教进行了深刻的评论。本文从苦的概念、苦的原因、灭苦之道和苦的熄灭四个方面对舍勒和佛教的受苦论进行了比较分析,希望对我们理解舍勒哲学、佛教哲学和人生的痛苦问题能够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
佛教对于烦恼的认识相当深刻,汉译《杂阿含经》中对于烦恼有许多分类和描述,并与佛教的基本教义、修道体系及解脱目标紧密相连。佛教认为烦恼的本质是心不自在的状态,烦恼的染污性与不善性决定了它可以束缚、逼迫、扰乱人心,因此,早期佛教以断除烦恼、证得涅槃为乐。随着部派佛教对烦恼认识的深化,阿罗汉的地位开始动摇并出现以追求佛果为目标的大乘佛教。大乘佛教的发展逐渐展现出不同于以往的拥抱烦恼、在烦恼中觉悟的旨趣与精神。  相似文献   

9.
佛教现代化的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形势已经把“佛教现代化”问题提到了议事日程上来 ,众多的人们对佛教现代化问题给予了殷切的关注。关于佛教现代化问题 ,至少有三个内容值得探讨 :佛教是否需要现代化 ,佛教现代化的目标是什么 ,佛教怎样实现现代化。佛教是否需要现代化宇宙中的一切都是发展变化的 ,这就是佛法所云“诸行无常”的真谛。佛教也不能例外 ,它必须不断地发展 ,永远也不会停留在一个水平上。问题的关键是佛教朝向哪个方向发展 ,如今摆在佛教面前的是两种选择 :要么实现现代化 ,要么走向衰落和灭亡。自二十世纪中叶以来 ,时代有了不同以往的变化 ,人们称这个时代…  相似文献   

10.
从外在去看,中国佛教近百年来确实不像封建时代那般显赫,那般兴盛了。但若从骨子里,从内在的精神去看,中国佛教却几乎是在进行着一场脱胎换骨的变化。从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2年)算起,一千九百年间,何尝达到过近百年来对佛教如此之深刻的认识?世界范围的学术研究、思想交流、传播发展,已显示出佛教恰好在最衰微的一刻正萌发出伸向更辉煌之未来的最富生命力的种子。弘一大师是这种子中的一粒。他虽已离去五十载,然而对他的怀念与景仰却在许多人心中与日俱增。本栏发表一篇较长的文字,表示我们的敬意。  相似文献   

11.
慧苑的三教关系思想长期以来未受到学界的应有重视和深入发掘,甚至遭到曲解,事实上慧苑的三教关系思想具有分判三教和融通三教两方面相结合的深刻内涵,即在分判佛教与儒道二教的差异基础上,力图以佛教特别是华严宗统摄和融通儒道二教而将儒佛道三教调合成一个彼此融通的系统化统一整体,慧苑三教关系思想的深刻内涵实际上与中国佛教(含华严宗)判教所具有的分判和融通不可偏废的原则一脉相通,在中国佛教发展、中国三教关系发展和中国思想发展中具有独特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2.
在冯友兰的中国哲学视域中,中国佛教哲学特色鲜明,义理深刻。在梳理中国佛教"格义""教门""宗门"三个发展阶段的基础上,他重点分析了印度佛教与中国佛教在哲学思想上的根本差异。在他看来,印度主流佛教及其传入中国后衍化而成的三论宗、唯识宗乃至神秀禅宗,其哲学思想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而具有鲜明中国化特征且为中国佛教发展主流的佛教宗派——天台宗、华严宗、慧能禅宗等,其哲学思想则属于"客观唯心主义"。中国化佛教宗派的哲学思想之核心,几乎都奠基于《大乘起信论》之"众生心"即"宇宙的心"概念及其思辨结构。这一"宇宙的心"的哲学思想及其展开对后来宋代理学的兴起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唐代是我国佛教发展的鼎盛时期,幽州作为当时北方的政治军事重镇,佛教亦得到空前的发展,较为明显的标志如:房山石经的大规模开凿,佛寺的大量兴建,佛教宗派纷纷传入与流行,与各地佛教广泛交流等等,但是,从佛教思想的传播与发展的角度看,尤为突出的当推禅宗的传入及传播。禅宗约于唐朝安史之乱后传入幽州,在其后的发展中日渐壮大,禅德辈出,寺庙口众,并形成以今蓟县盘山为中心的传播基地,对当时幽州佛教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笔者试就幽州禅宗的传入、发展及其影响略作考述,聊作引玉之砖,企盼方家指正!一、传播禅宗的两位…  相似文献   

14.
二十世纪中国佛教的变迁历程、多彩多姿,在其现代性问题层面上,遂与革命话语关联密切,并分别以“应用佛学”、“革命佛学”、“人间佛教”、“单位佛教”等历史形态,呈现出复杂的“革命走向”,衍生出相当丰富的现代性问题,影响迄今,深刻难解。因此,着眼于当代中国的社会变化建设,试图对此类问题略加梳理。  相似文献   

15.
晚清时期是一个多灾多难、急剧变革的时代,中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艰难转型,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等各个层面都在发生着深刻而剧烈的变化。受历史大环境的影响,佛教也同时经历着近现代化的改造过程。由于历史遗留的积弊,加上现实因素的压迫,近代中国佛教真可谓内忧外  相似文献   

16.
正2014年3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重要演讲,全面深刻地阐述了对文明交流互鉴的看法和主张,赢得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习主席对中华文明做了许多精彩的论述,在具体阐释时,习主席指出了佛教中国化的历程和重要意义:"佛教产生于古代印度,但传入中国后,经过长期演化,佛教同中国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融合发展,最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  相似文献   

17.
刘萨诃是十六国时期最重要的僧侣之一,他生前的佛教活动与十六国佛教发展的关键点相重合,在佛教史上留下了深刻的痕迹。民间神与圣僧的双重身份使得刘萨诃对十六国民族融合造成深刻的影响。在他传教的北方各地,留下了塔像、庙宇、经典和仪式,由此保证了佛法在这些地方的稳定性传承。作为精神导师,他带领各族民众在共同的信仰生活中走上了民族融合之路,帮助当地民众发展生产,客观上提升了北方各民族道德伦理水平,推进了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18.
姜复宁  周琦玥 《法音》2019,(6):24-27
正自东汉末年佛教传入中国以来,佛教即与中国本土的思想文化展开了漫长、深刻的交融互鉴的历程,这种交融既表现在思想内容上,也表现在外在形式上。而在形式上的表现之一,乃是佛教文献与中国传统文献载体的融合,例如抄经、碑刻、序跋等。这些文献既记录了佛教思想、佛教发展传播的历史,又具有一定的文学、文献价值。但这种文献类型往往不为文学研究者重视,在编制断代性文学总集时,也往往失收碑志、铭刻、摩崖等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19.
谈佛教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影响李丽华吴宝忠自东汉初年,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以来,已经历了两千年的岁月。佛教哲学蕴藏着极其深刻的智慧。它对宇宙人生的洞察、对人类理性的反省、对概念的分析,都有深刻独特的见解。它主张感悟与不立文字,它那独特的思想方式,给予人们以...  相似文献   

20.
在藏传佛教发展史上,宗喀巴的佛教改革体现出深刻的社会学意义,而这种意义与价值对我们今天宗教的健康发展同样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在宗教社会学视域里,由宗教形成的一种社会群体必然与其他社会群体(包括不同宗教群体及其内部派系)产生互动关系。在藏传佛教发展史上,宗喀巴的佛教改革体现出深刻的社会学意义,而这种意义与价值对我们今天宗教的健康发展同样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