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静物油画是一种以静态物体为表现与研究对象的绘画艺术形式,静物油画在形式和内容上的差异体现了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对静物油画的审美价值进行研究,在审美艺术上促进了绘画技巧和自身价值的提高。鉴于此,从多方面对静物油画的审美特征和审美价值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2.
审美的根底在人的自我实现即审美实践,正是审美实践赋予了客观对象以审美价值,从而构成了审美欣赏的具体实际内容。那种否定审美实践的观点是根本错误的。  相似文献   

3.
新闻传播是社会审美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从审美角度审视新闻受众的定位,就是深入分析研究新闻受众在接受新闻传播审美信息中所处的地位和具有的作用.由于新闻受众是新闻传播审美信息的受传者或传播对象,是影响新闻传播审美方式、体现新闻传播审美价值的重要群体,因而从审美角度认知新闻受众的基本定位,把握新闻受众的角色转变,对于正确处理新闻传播者与新闻受众的审美关系,促进新闻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审丑"具有审美不可替代的作用,艺术教育中不应只有审美,还应该包括"审丑"。有些"丑艺术"具有直面现实、反向思维、震撼人心等美学价值,"审丑"是一种审美策略,其重要的功能和价值在当代艺术教育中是不可或缺的。  相似文献   

5.
审美教育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是密切的。审美教育是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文化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思想价值、意义和功能。人类学的文化理解对审美教育的启示是:审美教育是文化的一部分,是文化的生命机制;审美教育是一种文化表征体系;审美教育是一种文化传承载体与传承系统。  相似文献   

6.
作为审美文化,山水审美也是多层主体的审美体验,即对象性审美主体与空间性审美主体相叠加所形成的多层次的主体体验。在山水审美空间中,自然之物的连续性,即身体主体与自然空间交往过程中自然之物呈现秩序的连绵不断,是山水作为审美空间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7.
文化审美价值的认同取决于审美实践环境的制约性。不受制约,其价值认同向意义范畴无极限化方向发展;受制约,其价值认同则向不断满足现实功用性需求的方向发展。文化消费中的审美功用性价值需求表现为追求最佳审美感觉、最佳经济效益、最佳生活质量。文化消费价值的创造上更注重产品虚拟设计、美化消费环境和创立品牌效应。  相似文献   

8.
人类在漫长的社会实践中创造出体育,并使体育这种社会现象的审美价值与日俱增.体育活动为人们所提供的审美愉悦,是不能为其他审美对象所代替的.所以,社会需要我们去寻求体育中的美,充分认识体育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9.
王珂 《学海》2003,5(1):181-186
散文诗是一种奇特的抒情文体 ,散文诗的文体形式正是审美的叙述形式。散文诗是运用了语言的审美基本功能而产生的文体形式 ,具有以抒发情感为主要创作任务的内容价值和以情感与符号 (语言 )的有机组合而形成的形式价值。即散文诗的文体特征是 :在内容上是抒情的 ;在形式上 ,特别是语言形式上是审美的  相似文献   

10.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关法律法规强调优秀传统文化应该具有的价值,即历史的、文化的、艺术的和科学的。在庐剧艺术中具体表现为四个方面:一是历史价值,鲜活的历史发展的记忆和特定的民族精神的折射;二是文化价值:独具特色的民族活化石,不断碰撞的文化原生态;三是艺术审美价值,艺术资源的核心地带,审美创造的不竭之源;四是科技价值,文化保护与经济开发良性互动,传承发展与科学利用相得益彰。庐剧艺术浸润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审美和科学等多元价值和综合功能。  相似文献   

11.
美国哲学会东部分会于1962年12月29日举行第59次年会。年会中的一个讨论会的题目是“审美现象学中的有效性和价值的对立”,在这次讨论会上提出了两篇美学论文。一篇认为,审美事实首要地不是价值而是有效性;美可以是价值的根源之一,但它本身不是一种价值而是一种有效性,因此,真正的审美判断不是价值判断而是有效性判断。据此,艺术作品的形式有效性是创造的精神有效性的反映,美乃是对(精神的)存在的真的反映。另一篇论文认为,对艺术上的好所下的判断就是审美判断,也就是审美价值的判断。它批评上述审美判断是有效性判断的理论超越了现象学上的描述,把艺术上的启示论引入有效性概念之中,既过于抽象,又过于普泛;因此,美是(精神的)存在的真的反映这种说法,不能成立。这场争论虽然似乎很激烈,但双方论点都没有超出资产阶级美学的基本观点。这两篇论文曾预先刊载于美国《哲学杂志》(1962年10月11日,第59卷第21期)上。现特将全文译出,以供我国学术界参考批判。  相似文献   

12.
“发展”这一概念本身内蕴着对事物变化的价值评判,新发展观将人置于社会发展价值的核心,但对人的自身发展的价值缺乏深入追问.劳动实践是人的特殊生存方式,它既要满足人的保存生命的需要,又要满足人的表现生命的需要;保存生命需要的满足形成人的发展的功利价值维度,表现生命需要的满足形成人的发展的审美价值维度.人的当代发展的物质主义价值取向用人的发展的“有用性”取代人的发展的功利价值维度,同时物化了人的发展的审美价值维度,因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重建人的发展的功利价值维度和审美价值维度.  相似文献   

13.
素描是绘画艺术的基础,具有独立绘画语言和审美价值。素描艺术不仅仅是对线条的运用,更是一种观察、思维造型方式。文章探讨素描艺术的发展及内涵,从其艺术价值视角出发,分析素描艺术的独特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4.
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戏剧毋宁是审美与伦理并存的文化存在物。因审美与伦理具有统一性,传统戏剧在审美怡情的同时,兼具民风教化、善德培育之功用;因审美与伦理具有矛盾性,传统戏剧的审美只可能是在伦理规定的"可以然"之域的审美,所谓"不关风化体,纵好也徒然"。受传统伦理的影响,传统戏剧在有关价值主题的宣泄上,自觉将儒家伦理所倡导的忠、孝、仁、义作为审美关注的重点,这也导致传统戏剧审美将愚忠愚孝、贞洁观念、皇权思维等封建糟粕掺杂其中。审美与伦理的矛盾运动,导致了传统戏剧在对名教经学不断的质疑和反叛中彰显人的价值和力量,最终接近审美的"自由形式"。  相似文献   

15.
美的本质问题是美学研究中一个最基本最核心的理论问题,也是解决其他美学问题的理论前提.反思前人对这一问题研究的得与失,运用系统论的方法,从审美主体、审美对象和审美情境的关系中深入探讨美的本质,并辩证认识审美过程中审美认识和审美价值评价、审美的社会性和个体性的关系,正确区分美的本质和美产生的根源,以及自然美与社会美、艺术美的产生根源和审美机制,是十分必要的.循此路径逐步分析不难得出:美是事物通过其外在形象表现出来的某些客观属性,在一定社会生活情境中基于某些相似性和主体发生的“物心感应”或“心灵默契”,具有引起主体的某些想象和联想,唤醒其社会的人生的经验,默契其价值观念和人格特性,丰富其认识,从而使其产生情感共鸣和心灵愉悦的功能和价值.  相似文献   

16.
黄玮 《美与时代》2007,(3):70-71
本文着眼于合唱艺术中审美价值取向的建立以及审美能力的培养,以期通过合唱实践不仅培养青少年学生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而且引导他们选择格调高雅、情趣高尚、健康向上的审美价值取向,促进精神世界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油画艺术审美功能就在于弘扬自然、社会、人类精神文化生活中美的本质。油画艺术美的评价与标准是油画艺术作品艺术的价值体现。"按美的法则塑造自然物象,使其具有一定审美价值的艺术作品",是油画造型艺术创造美的座右铭。冷军的油画作品中,正是以体感美、质感美、空间美、技法美、构成美等油画艺术审美标准,诠释着作为油画艺术审美功能的优秀价值,为中国油画宝库增添了不朽的光彩。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人的最高本质“人本身”出发,来探讨康德哲学的价值问题。从价值理论看,康德哲学是以人的价值理念为核心来研究人的认知价值、道德价值和审美价值的理论系统。  相似文献   

19.
民居建筑是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建筑类型之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背景,民风民俗及审美理念。晋商大院作为北方民居建筑的典型代表,是中国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具有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同时还兼具独特的审美艺术价值。通过对晋商大院整体形态和内部构造的具体研究,分析晋商"天人合一"的文化底蕴、"合和"的审美情趣及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  相似文献   

20.
苏联画家叶福塞尼·叶夫谢叶维奇·莫伊谢延科是一位现实主义画家。他的创作题材大部分都以军事题材为主,画面也极具表现力。他的作品不论是画面的构图,还是画面的局部或整体都处理得十分协调。他非常重视构图的形式感,每幅作品中都展现了对立与统一的艺术规律。从审美价值的角度出发,他的油画作品都具有深刻的审美价值。从莫伊谢延科油画作品的审美价值来分析,探讨当代创作者在油画创作中如何进行学习与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