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王堃 《法音》2004,(5):11-17
佛教自东汉末年传入中国以后,至隋唐而进入兴盛期,产生了中国化的八大宗派,一时宗派并立,繁花纷呈,气象万千。然而在历史浪潮的冲刷洗礼下,三论宗、法相宗、华严宗等大都呈衰微态势。至明清以后,影响最大的宗派主要是禅宗和净土宗,尤其是净土宗,成为各宗的共同指归。在广大民众和非知识界,流传深广,影响最大,即使是王公贵族、文人雅士,也不乏皈依这一宗的善信大德。较之以往,明代的净土信仰有两大特点:一是兼修净土法门的名僧几乎都有关于净土信仰方面的著述。例如:梵琦有《西斋净土诗》数百首;庄广还有《净土资粮全集》;德宝有《莲邦诗选》…  相似文献   

2.
香积寺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距西安17.5公里,是国务院确定的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也是中国汉传佛教净土宗和日本净土宗的祖庭。净土宗作为中国佛教的一大宗派,在历史上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在宋元明清时期,净土宗与禅宗并列为中国佛教两大主流宗派。净土思想源于印度,东汉时净土经典开始传入中国。  相似文献   

3.
《法音》1992,(8)
佛教自六世纪传入日本以后,经过奈良时代(710~785)、平安时代(794~1192)以至镰仓时代(1192~1380),前后约七百年间,产生了许多宗派。奈良时代有三论、法相、华严、律宗、成实、俱舍六宗,称为“南都六宗”;汉文大藏经亦在此时期传入日本。平安时代初期有天台、真言二宗,称为“平安二宗”;以上八宗,主要为当时日本贵族上层社会所信仰。到了镰仓时代,禅宗、净土宗、日莲宗相继兴起,佛教始流行于日本民间。佛教传入日本后,与日本传统文化结合,获得了新的发展,形成了一些氏族化的宗派。在历史上,佛教对日本文化发生过重大影响,直到今天,佛教在日本社会上仍有相当大的势力。为了方便了解日本佛教,现将日本佛教的主要宗派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4.
佛学小词典     
《佛教文化》1995,(2):16-16
净土宗:亦称“莲宗”。中国佛教宗派之一。唐代善导创立。主要依据《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阿弥陀经》和世亲《往生论》。说死后往生阿弥陀西方净土(极乐世界),故名。相传东晋慧远在庐山邀集僧谷十八人成立“白莲社”,发愿往生西方净土,故被后代奉为初祖。次后影响较大的是东魏汾州玄中寺昙鸾,著《往生论注》,认为世风混浊,靠“自力’”解脱甚难,靠“自力”解脱甚难”,而主张“乘佛愿办”(“他力”)往生净土,这种教义为“易行道”;称“  相似文献   

5.
净土宗是唐代僧人善导实际开创的中国佛教宗派, 因专修往生阿弥陀佛净土法门得名。此宗奉东晋庐山慧远为初祖,因慧远曾与人结立“白莲社”,发愿往生西方净土,所以,净土宗又名“莲宗”。  相似文献   

6.
天台宗与中日佛教交流述略徐绍强天台宗是隋唐时期最早成立的具有鲜明中国民族特色的佛教宗派,因实际创立者智者大师常住浙江天台山而得名,该宗也因以源自印度的《法华经》为根本宗依而称法华宗,或称天台法华宗。中国天台宗的成立,不仅影响了此后产生的中国佛教各宗派...  相似文献   

7.
于海波 《法音》2009,(8):16-19
净土宗又称莲宗,是中国传统八大宗派之一,唐宋以来,在民众中广为流传,逐渐成为佛教主流宗派,其特色主要有四:  相似文献   

8.
隋唐是中国佛教的成熟时期,同时也是中国佛教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作为其标志是三论宗、天台宗、华严宗、慈恩宗、净土宗、律宗、密宗和禅宗八个中国式的大乘佛教宗派同时并立,交相辉映。佛教史上称之为“八宗分立”。华严宗则是其中影响深远的一个宗派。僻处东南沿海的福建,华严宗的流传情况又如何的呢?以下就此作一番阐述。  相似文献   

9.
《法音》2020,(5)
正学派佛教与宗派佛教问题的讨论以及由此引发的相关问题意识[1]应该追溯到汤用彤先生关于宗派问题的论述。汤用彤先生晚年对佛教宗派问题十分重视,不仅在1962和1963年分别发表了《论中国佛教无"十宗"》和《中国佛教宗派问题补论》两篇文章,而且留下大量读佛教典籍的札记,其中亦特别注意佛教宗派问题。[2]据汤一介先生介绍,汤用彤先生之所以如此注意佛教宗派问题,是因为他一直想修改和补充其撰于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的《隋唐佛教史稿》。其中虽然对隋唐佛教的问题做了一些梳  相似文献   

10.
一净土三经(《无量寿经》二卷,康僧铠译;《观无量寿经》一卷,畺良耶舍译;《阿弥陀经》一卷,鸠摩罗什译)是日本净土宗开祖法然上人所定该宗的根本经典,也是日本现在净土教各宗派尊奉的正依经典。中国佛教大德对《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和《阿弥陀经》虽然历代都有分别疏释弘扬,但把这三经并称为“净土三经”,可能是在明末清初。近代中国净土教广为流传的却是《净土四经》或《净土五经》。《净土四经》是指三经之外再加上《华严经·普贤行愿品》,《净土五经》则是四经之外再增加《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相似文献   

11.
净宗第一经     
魏磊 《佛教文化》1995,(2):14-16
在佛教各宗派之中,净土宗以其“难信易行,横超三界”的特质而卓具一格,在我国佛教发展史上,净宗与禅宗双峰并峙,相得益彰。唐宋以后,净宗的力用弥显突出,降至现代,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几乎成为汉传佛教的表征。 净宗根本经典有三经一论。其中。  相似文献   

12.
日本净土宗是以我国善导大师为高祖,由法然上人( 1133-1212)所开创的一个重要宗派。该宗派是中日邦交正常化以后第一个建立中 日佛教友好团体(日中友好净土宗协会)的日本佛教宗派。水谷幸正先生现任日本净土宗宗务总长、佛教大学教授,本文是他为日本信众所作的一篇讲演稿。为了增进读者对日本净土宗的了解和中 日两国佛教思想的交流,本刊特请中国佛教协会国际部的同志译出此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3.
李贺敏 《法音》2004,(8):41-43
7月8日至10日,日本净土宗宗务总长、日中友好净土宗协会会长水谷幸正先生一行3人应中国佛教协会邀请来华访问。在京期间,水谷先生拜访了中国佛教协会,到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与佛教学者进行座谈,并在中国佛学院做了佛学演讲。一日本净土宗由法然上人创立,是日本佛教五大宗派之一,  相似文献   

14.
佛陀跋陀罗作为60卷本《华严经》的翻译者,娴于禅定功夫,且曾居庐山两年,向慧远传授佛法,尤其是"念佛三昧",其对中国华严宗、禅宗与净土宗三大宗派的影响不可谓不大。但目前学界对他的研究并不多见。通过比较分析大正藏及元以前经典记载,有一些失译佛经事实上可以归于佛陀跋陀罗名下。比照佛陀跋陀罗、慧远时期和隋唐以后对"念佛三昧"的理解可以看出早期与隋唐后净土宗对念佛三昧所能达到境界的理解。他和鸠摩罗什对色空的理解更阐释出他所传达的佛教中观见,尽管历史上龙树的大量中观论著由鸠摩罗什所翻译。  相似文献   

15.
三论宗是最早形成的中国佛教宗派之一,该宗以印度大乘中观学派创始人龙树、提婆的代表作《中论》、《百论》、《十二门论》为主要立宗依据,故名。三论宗在形成过程中,经历了从三论学到三论宗的转变,到隋吉藏时三论宗正式成为宗派,所以,吉藏是该宗的实际  相似文献   

16.
五台山是著名的佛教圣地,从古至今就有各个宗派的高僧大德来此创宗立派,弘法利生,因而形成了"诸宗竞秀,汉藏并存"的局面。时至今日,五台山除藏传佛教外,华严、禅、律、唯识、天台等宗派,都以净土为归。目前,五台山有许多寺院专修净土宗,特别是汉传佛教寺院中,基本上都有修行净土宗的僧人,充分说明五台山净土宗十分兴盛。  相似文献   

17.
湖南省中国哲学史研究会于八月下旬至九月上旬,在长沙举办王夫之佛学著作讲座。由湖南省政协副秘书长、省中国哲学史研究会顾问吴立民同志主讲。内容包括:一、佛教基本知识;二、介绍佛教三个宗派(法相宗、禅宗和般若宗)的缘起、依经、教义及修行方法,讲解《般若波罗密多心经》;三、重点评讲王夫之的《相宗络索》全  相似文献   

18.
佛教宗派唐代五台山佛教宗派是继隋代佛教组织异说的趋势发展来的。隋代时候,五台山佛教就有了一批潜心研究佛学、擅长宣讲经论的法师。入唐之后,又受到唐代诸帝的大力扶植和护法宰相王缙、裴休的精心培育。遂使五台山佛教的经济、文化相当发达,高僧大德人材辈出,著名宗师云集台山,开辟道场,讲经说法,弘扬本宗思想,建立本宗基地。于是,唐代五台山佛教就有了唯识宗、律宗、华严宗、净土宗、密宗、天台宗和禅宗等中国佛教宗派。  相似文献   

19.
净土宗始于东晋慧远创兴念佛莲社,是中国佛教主要宗派之一,后传入日本、朝鲜,进而成为一个国际性的佛教宗派。该书汇集了历代汉文大藏经所见有关净土宗的文献,内容包括所宗经纶、经论诠释、诸师著述、传记系谱等四部分,按译述年代顺序编排,始自公元179年支娄迦谶、竺佛朔所译《  相似文献   

20.
张新杰 《法音》2010,(8):13-21
<正>一、引言《佛说无量寿经》是净土宗所依经典之一,据记载东汉至北宋共十二次翻译,现存五种译本,分别是:1、《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东汉支娄迦谶译(以下简称"汉译");2、《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