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问卷法对1101名流动儿童进行调查研究,考察歧视知觉对流动儿童社会疏离感的影响,同时考察认同整合在其中的中介作用,以及该过程是否受到社会支持的调节。结果表明:(1)在控制了性别、学校性质、转学次数之后,歧视知觉对流动儿童社会疏离感具有正向预测作用;(2)认同整合在流动儿童歧视知觉和社会疏离感关系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3)认同整合的中介作用受到社会支持的正向调节,相对于社会支持水平低的流动儿童,中介作用对社会支持水平高的流动儿童更显著。因此,歧视知觉对流动儿童社会疏离感的影响是有调节的中介效应。这些结果对于综合解释城市适应过程中环境与个体因素对流动儿童社会疏离感的作用路径与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元刻板印象威胁是指消极元刻板印象所导致的群体成员的一种社会心理困境和认知不平衡状态,会诱发压力和害怕体验,进而损害其行为表现。基于群际焦虑模型,本研究拟考查元刻板印象、群际焦虑、自尊等因素对群际关系的影响,具体为贫困大学生消极元刻板印象对群际关系的影响及群际焦虑的中介作用、自尊的调节作用。研究以江苏省徐州市某高校的158名贫困大学生为被试,通过操控指导语的方式将其随机分为威胁组(消极元刻板印象激活组)和无威胁组(元刻板印象未激活组)。结果如下:(1)威胁组被试的群际焦虑水平显著高于无威胁组,群际关系水平显著低于无威胁组;(2)群际焦虑在元刻板印象威胁与群际关系间起中介作用,自尊在前半路径(元刻板印象和群际焦虑间)和后半路径(群际焦虑与群际关系间)均起调节作用。结论:激活贫困大学生消极元刻板印象会对群际关系产生威胁效应。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旨在考察歧视知觉(包括个体和群体歧视知觉)在社会经济地位和留守儿童社会适应之间的中介作用.542名10~18岁留守儿童参加了本次调查,测量工具包括社会经济地位(三个指标:父母职业,父母受教育程度和家庭经济),个体和群体歧视知觉量表,积极和消极情感量表,自尊量表和问题行为量表.结果发现:(1)留守儿童社会经济地位与其社会适应之间有着显著的正相关;(2)相对于个体歧视知觉,留守儿童群体歧视知觉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和社会适应之间的中介作用更为显著;(3)留守儿童群体歧视知觉中介模型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但高群体歧视知觉的男生比同类别的女生更容易产生社会适应问题.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对306名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儿童的父母进行调查,考察了教养能力感在父母心理弹性和儿童情绪行为问题间的中介作用,同时检验了父母自尊对该路径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父母心理弹性可直接预测ASD儿童情绪行为问题;(2)教养能力感在父母心理弹性和ASD儿童情绪行为问题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心理弹性与教养能力感的关系受自尊的调节,即心理弹性对教养能力感的预测作用在自尊水平较高的父母中更大。 相似文献
5.
从歧视知觉的角度考察父母控制、父母婚姻冲突对中学生心理危机的作用机制。结果显示,父母控制和父母婚姻冲突显著正向预测中学生的心理危机水平,且父母婚姻冲突的预测力更强。歧视知觉在父母控制、父母婚姻冲突与中学生心理危机的关系中均起到部分中介作用。结果表明,与不良教养方式相比,父母婚姻冲突对中学生心理危机存在更严重的负面影响,这种影响部分通过中学生感知到的歧视水平增高来实现。 相似文献
6.
研究以上海市437名流动儿童为被试,通过量表法分析了流动儿童从受歧视知觉到社会融入过程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结果显示:(1)受歧视知觉作为危险性因素对流动儿童的社会融入产生了显著负面影响;(2)群体可渗透性在流动儿童的受歧视知觉和社会融入过程中起着部分中介作用,受歧视知觉既对社会融入产生直接负面影响,也通过群体可渗透性对社会融入产生间接影响;(3)个体自尊水平对群体可渗透性中介作用的发挥起到调节作用,群体可渗透性对流动儿童生活满意度的影响,随个体自尊水平的提升而增加。群体可渗透性对流动儿童的社会融入起着有调节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7.
摘 要 本研究基于社会生态视角和应激—易感模型,调查了493名中国同性恋者,探讨父母拒绝教养方式、歧视知觉及出柜对中国同性恋者自杀的影响。结果发现:(1)父母拒绝教养方式会显著负向预测同性恋者自杀;(2)歧视知觉在父母拒绝教养方式对同性恋者自杀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3)出柜在歧视知觉与同性恋者自杀之间起调节作用,对于出柜的同性恋者,歧视知觉对其自杀影响不显著;对于未出柜的同性恋者,歧视知觉对其自杀有正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8.
流动儿童歧视知觉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及其心理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讨流动儿童所感受到的歧视对他们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 以及应对方式和自尊在其中所起的作用, 从北京市公立学校和打工子弟学校选取1164名流动儿童、从公立学校选取525名北京儿童、从流动儿童主要来源地的农村选取568名农村儿童作为被试, 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 测查了流动儿童感受到的歧视、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社交焦虑、孤独感、抑郁)、应对方式和自尊。研究发现: (1) 流动儿童所感受到的社会歧视在学校类型、流动性上存在显著的差异, 打工子弟学校的流动儿童得分显著高于公立学校的, 流动性高的儿童得分显著高于流动性低的, 但在性别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也不存在学校类型与性别和流动性的交互作用; (2) 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在性别、学校类型和流动性上存在显著的差异, 女孩、来自公立学校的流动儿童、流动性高的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差于与之相对应的被试, 除在社交焦虑和抑郁上存在学校类型和性别的交互作用外, 在孤独感上不存在学校类型和流动性的交互作用; (3) 不同类别儿童在心理健康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 流动儿童在社交焦虑、孤独感上最差; (4) 除消极应对与自尊、积极应对与抑郁相关不显著外, 歧视、心理健康水平、应对方式、自尊两两之间都相关非常显著; (5) 歧视知觉对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的直接影响, 也通过应对方式和自尊对心理健康水平产生显著的影响。自尊不仅在歧视知觉与心理健康水平之间起到显著的部分中介作用, 在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水平之间也起到了显著的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9.
10.
家庭收入与青少年睡眠质量的关系:歧视知觉、自尊的链式中介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探讨家庭收入与青少年睡眠质量的关系以及歧视知觉、自尊在其中的中介作用。采用家庭收入问卷、歧视知觉问卷、Rosenberg自尊量表(SES)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对广东省某地区两所中学1053名青少年进行匿名施测。结果发现:(1)以PSQI得分≥8作为睡眠问题的参考界值,青少年睡眠问题的检出率为15.60%;(2)歧视知觉、自尊在家庭收入与青少年睡眠质量关系中起链式中介作用。因此,家庭收入既直接影响青少年的睡眠质量,又通过歧视知觉、自尊的链式中介作用影响青少年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1.
Improving Intergroup Relations with Extended Contact among Young Children: Mediation by Intergroup Empathy and Moderation by Direct Intergroup Contact 下载免费PDF全文
Loris Vezzali Miles Hewstone Dora Capozza Elena Trifiletti Gian Antonio Di Bernardo 《Journal of community &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2017,27(1):35-49
A correlational study investigated extended contact as a strategy to improve outgroup attitudes and stereotyping and to prepare children for future contact. Additional aims were to investigate when and why the effects of extended contact occur. In particular, intergroup empathy was tested as a mediator and direct contact (i.e. cross‐group friendship) as a moderator of extended contact. Participants were Italian and immigrant elementary school children. Results showed that extended contact was associated with improved intergroup empathy, which, in turn, was associated with more positive outgroup attitudes, stereotypes and behavioural intentions. These effects were significant only among participants with a low or moderate level of direct contact. Th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implications of findings are discussed. Copyright © 2016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采用社交网站中的自我表露量表、自尊量表、感知积极反馈量表和孤独感量表对武汉市八所普通中学1588名11~19岁的中学生进行调查,考察社交网站中的自我表露和孤独感的关系,以及感知积极反馈在二者关系间的中介作用和自尊对这一中介作用的调节。结果显示:(1)在控制了性别、年龄和社交网站使用时间后,社交网站中的自我表露显著负向预测青少年孤独感;(2)感知积极反馈在社交网站中的自我表露和孤独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社交网站中的自我表露经由感知积极反馈影响孤独感的中介作用受到自尊的调节。具体而言,感知积极反馈的中介效应只出现在高自尊者中,在低自尊者中并不存在上述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3.
14.
为明确述情障碍与中学生人际关系间关系的内在机制,采用中学生人际关系量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社交焦虑量表及领悟社会支持量表调查了北京市、石家庄市、佳木斯市三所中学7至11年级共998名学生,根据述情障碍的筛查标准,最终获得218份有效数据。结论如下:(1)述情障碍与社交焦虑呈显著正相关,与人际关系、社会支持呈显著负相关;人际关系与社交焦虑呈显著负相关,而与社会支持呈显著正相关;社交焦虑与社会支持呈显著负相关;(2)社交焦虑在述情障碍与中学生人际关系间起中介作用;社会支持在述情障碍与中学生人际关系间起调节作用;(3)"述情障碍→社交焦虑→中学生人际关系"这一中介路径的前半段,受到社会支持的调节。与高社会支持个体相比,述情障碍对低社会支持个体的社交焦虑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5.
采用问卷法对浙江省四所初中的502名在校学生进行调查,探讨亲子依恋与人际宽恕的关系,提出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考察共情的中介作用和自尊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亲子依恋对初中生人际宽恕既有直接预测作用,又可通过共情间接影响人际宽恕;(2)亲子依恋通过共情的间接效应受到自尊的调节,即相对于低自尊个体,共情对高自尊初中生亲子依恋与人际宽恕关系的影响更显著。本研究表明,安全的依恋关系有利于培养初中生的共情,进而促进人际宽恕,但是较低的自尊水平会阻碍共情作用的发挥。结果提示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和提高自尊水平对于初中生宽恕品质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述情障碍与中学生人际关系间关系的内在机制,采用中学生人际关系量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社交焦虑量表及领悟社会支持量表调查了北京市、石家庄市、佳木斯市三所中学7至11年级共998名学生,根据述情障碍的筛查标准,最终获得218份有效数据。结论如下:(1)述情障碍与社交焦虑呈显著正相关,与人际关系、社会支持呈显著负相关;人际关系与社交焦虑呈显著负相关,而与社会支持呈显著正相关;社交焦虑与社会支持呈显著负相关;(2)社交焦虑在述情障碍与中学生人际关系间起中介作用;社会支持在述情障碍与中学生人际关系间起调节作用;(3)"述情障碍→社交焦虑→中学生人际关系"这一中介路径的前半段,受到社会支持的调节。与高社会支持个体相比,述情障碍对低社会支持个体的社交焦虑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7.
《The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2012,152(1):62-79
ABSTRACT This study tested aspects of the Reserve Capacity Model (Gallo & Matthews, 2003; Gallo, Penedo Espinosa de los Monteros, & Arguelles, 2009) as a means of understanding disparities in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appraisals among Hispanic Americans. Questionnaire data were collected from 236 Hispanic participants, including measures of perceived discrimination, optimism, social support, symptoms of trait anxiety, and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Path analysis indicated direct, negative associations between perceived discrimination and both forms of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Results also showed that these relationships were partially mediated by the reserve capacity variable of optimism and by symptoms of anxiety, though evidence for mediation by anxiety was stronger than for optimism. Findings suggest that perceived discrimination depletes intrapersonal reserves in Hispanic Americans, which, in turn, induces negative emotions. Implications for community-level intervention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8.
对468名贫困家庭儿童(平均年龄=13.76±2.88岁)进行问卷调查,探究累积家庭风险与贫困儿童情绪问题的关系以及学校联结的中介效应与自尊的调节效应。结果发现:(1)累积家庭风险能正向预测贫困儿童情绪问题;(2)学校联结在累积家庭风险和情绪问题之间起中介作用,即累积家庭风险可影响贫困儿童的学校联结,进而导致儿童情绪问题;(3)自尊在中介的前半路径“累积家庭风险→学校联结”路径上起调节作用。具体而言,自尊可以缓冲低累积家庭风险对学校联结的影响,但随着累积家庭风险水平的增高,自尊的缓冲作用也在逐渐减弱和丧失,符合“杯水车薪”调节模式。研究结果提示,累积家庭风险和学校联结均是贫困儿童情绪问题的重要预测因素。与此同时,对贫困儿童高自尊的保护作用可能不宜过分乐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