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改革开放为我国当代经济伦理问题研究和学科的形成发展提供了丰厚的土壤。回顾40年来中国经济伦理学的发展,从无到有发展壮大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伦理学园中的主干和显学。经济伦理学科体系逐步完善,在市场经济伦理、经济公正、经济自由、道德资本、信用道德建设、企业伦理等研究热点和焦点方面彰显了学科价值和学术特色,经济伦理的理论史研究日臻完善,"走出去"国际交流成绩斐然、实现重大突破,经济伦理学的中国话语体系已经形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中国经济伦理学在经验总结和趋势展望基础上,在新时代重新出发。  相似文献   

2.
"外部性"是新制度经济学理论中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新制度经济学家提出了"科斯定理".什么是"外部性",为什么外部性问题既是一个经济问题又是一个伦理问题,从经济伦理的角度怎么看待"科斯定理"?这是本文所要讨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应当把社会伦理关系的变革和主体道德人格的完善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的价值目标 ,不仅要切实理顺经济伦理关系 ,而且必须逐步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公正的政治伦理关系和文化伦理关系。小康社会的道德要求包括经济交往中的效率与公平、政治生活中的正义与民主、文化领域中的服务与奉献。小康社会的人格理想将以追求人性的自我完善和人格的自主、自觉、自由为基本特点。小康社会也将使人们的行为方式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伦理经营"诠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伦理经营观念是企业经营哲学历史发展的逻辑结论,也是企业伦理学家们对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伦理学总结。在我国,企业行为失范、坚持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生态环境的恶化态势等因素决定了企业必须坚持伦理经营价值观。伦理经营既是一种守法经营,也是一种合德经营。经营法规、人性化管理、诚信交易、绿色营销、积极负责等,是伦理经营价值观体系的构成要素。  相似文献   

5.
2005年5月12日,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伦理研究中心主办了经济伦理国际论坛:"经济伦理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中心主任尹继佐教授主持了开幕式,中国伦理学学会会长陈瑛研究员、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熊月之研究员分别致辞。国内外专家学者约40余人出席了本次研讨会。中国伦理学学会副会长、湖南师范大学道德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唐凯麟教授、荷兰Nyenrode大学经济伦理学教授范路克(Henk van Lu i-jk)和美国St.Thom as大学经济伦理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金黛如(Daryl Koehn)教授分别作了主题讲演。会议围绕和谐社会建设中的“经济伦理与和谐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6.
20 0 0年 1 1月 2 6— 2 9日 ,由澳门中国哲学学会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协办的关于“应用伦理学”学术研讨会在澳门召开 ,30余名伦理学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研讨会。大家围绕经济伦理、生态伦理以及科技伦理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具有前沿性的探讨。一、关于经济伦理的探究本次研讨会的一个中心议题就是对经济伦理的研讨。北京师范大学齐振海教授指出 ,从经济伦理角度去研究市场经济 ,既要看到市场经济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巨大进步作用 ,也不能忽视其在一定程度上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市场经济在推动社会道德进步的具体作用表现在 :市场经济使…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伦理学研究的十大热点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伦理学研究围绕伦理学的基本问题、道德的本质、人道主义、集体主义、市场经济的伦理效应、权利与正义、制度伦理、普遍伦理、人对自然的伦理义务、克隆人的伦理合法性等十个主要问题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通过对这十个热点问题的讨论,我国的伦理学研究不仅成功地实现了诸多重要的视角转换,而且还有效地论证和阐释了许多对现代伦理生活具有普遍意义的基本价值和道德规范。  相似文献   

8.
小康社会与城市伦理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一种伦理精神来支撑。本文将塑造城市精神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联系起来,认为作为时代进步表征的城市伦理精神是城市精神的核心与灵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精神动力和基本价值目标。目前,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特别需要高扬八大城市伦理精神;从当代社会变化的实际出发,着力培育与时代进步契合的城市伦理精神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9.
"合法反对"与"和而不同"--中西政党制度伦理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党制度伦理是现代政治制度伦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方国家多党竞争轮替制度的政治伦理价值取向是"合法反对",而我国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则以"和而不同"为价值取向.两大政党制度伦理既有共同体现人类政治文明进步的一致性,又有因国情和社会制度不同而产生的差异性:它们都以遵守宪法为根本前提,但西方国家的政党制度伦理还体现为负责地竞争、有效地反对,我国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则以团结合作为政治理念,以稳定和谐为价值追求,以最大限度地实现政治的公平正义与社会的稳定和谐,这是对西方竞争型政党制度伦理的超越,也是我国政党制度伦理先进性的体现.  相似文献   

10.
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加速,食品安全问题愈演愈烈,这不仅和我国当前食品安全监管乏力有关,而且更深层次地也反映了市场转型以来经济伦理的“脱嵌”.食品安全问题凸显了社会系统缺乏一种适应市场体制的普遍主义经济伦理,微观层面上表现为转型期我国企业(包括食品业)责任伦理的缺位以及相关监管部门行政伦理的缺失.经济伦理的重塑既需要完善经济伦理和相关制度的衔接,也需要重视经济伦理观念和市场实践的有效结合.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世界经济全球化 ,经济活动中的各种伦理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为了推进我国学术界对当代中国经济伦理问题的研究 ,进一步探讨转型时期我国经济领域出现的伦理问题 ,由上海宝钢 (集团 )公司教委、上海财经大学研究生部、上海市伦理学会和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联合召开的“第二次全国经济伦理学术研讨会”于 5月2 4至 5月 2 6日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和企业界代表 80多人参加了研讨会。中国伦理学会副会长夏伟东教授代表中国伦理学会致辞。会议围绕当今中国经济伦理领域的热点、经济伦理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经济伦理研究三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提出 ,在经济伦理研究中 ,应将社会经济制度伦理与个人经济行为伦理相区别 ,还进一步提出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经济制度伦理和个人经济行为伦理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3.
赵华 《哲学动态》2007,(12):69-70
2007年9月24~25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南京大学、德国阿登纳基金会主办,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南京大学哲学系承办的“跨学科伦理:经济伦理、科学伦理、技术伦理”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古城南京召开。会上来自中国和德国的50余名专家学者就经济伦理、科学伦理  相似文献   

14.
江苏省伦理学会 2 0 0 2年年会暨“小康社会与民族道德素质”学术研讨会 ,于 2 0 0 2年 1 2月 2 1日在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召开。来自全省的 80余名伦理学工作者出席了会议。与会者围绕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 ,建设小康社会道德文明“小康社会与民族道德建设”这个主题展开研讨。会议讨论了小康社会道德体系问题、小康社会诚信建构问题、小康社会道德问题对策、小康社会道德层次问题等。大家普遍认为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提高全民族的道德素质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十五大提出建立社会主…  相似文献   

15.
我国卫生改革一开始就缺乏伦理基准,医疗服务过度市场化倾向、政府责任不到位和伦理缺席已将卫生改革引向功利主义的死胡同,使得卫生改革背离了公正目标.在今后的深化改革中,必须强调医学目的,贯彻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加大政府的投入,围绕公正目标,建立覆盖全民的医疗保障体制.  相似文献   

16.
2002年5月29日至31日,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伦理研究中心举办了“发展中国经济伦理”国际研讨会。来自美国、欧洲、南非、日本、我国香港地区的世界著名国际经济伦理学者和我国上海、北京、江苏、湖南、河北等知名经济伦理学者以及有关方面约80余位代表出席了这次国际研讨会。上海社会科学院院  相似文献   

17.
为谋求经济伦理与环境伦理的深层沟通与对话,2012年6月9日至10日全国第二届"经济伦理与环境伦理"高端学术对话在南京师范大学成功举办,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单位的二十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对话.与会学者围绕"生态危机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就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相关问题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展现了我国经济伦理与环境伦理研究的前沿动态和与会专家学者们强烈的学术使命与严谨的职业风范.  相似文献   

18.
国内经济伦理学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 ,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 ,经济伦理的研究已成为社会的热点 ,并向体系化、学科化方向发展。本文将就我国经济伦理学的研究近况做简要综述。一、学科界定在我国 ,尽管哲学和伦理学工作者对经济伦理的研究倾心而论 ,一些经济学家也鼎力而出 ,但从总体来看 ,经济伦理的研究在我国仍处在初始发展时期 ,以至于关于经济伦理及经济伦理学至今尚无统一公认的定义 ,众说纷纭。主要观点有 :1 经济伦理是指人们在经济活动中的伦理精神或伦理气质 ,是人们从道德角度对经济活动的根本看法 ;而经济伦理学则是这种精神、气质和看法的理论化形态 …  相似文献   

19.
王旭凤 《哲学动态》2008,(1):105-106
2007年10月26~27日,由国际经济伦理研究中心(CIBE)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应用伦理研究中心共同发起的"企业责任与消费者权益"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相似文献   

20.
"伦理"与"道德"辨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日常使用中,"伦理"与"道德"往往被当作同义词或近义词使用,这种现象已经引起了学术理论的混乱,本文归纳了学术界目前现存的几种有代表性的理论观点,并对"伦理"与"道德"的东西方涵义及二者的相互关系进行了辨析与梳理。笔者认为,西方的伦理与道德的涵义相近,但与中文里伦理与道德的涵义有别;中文里伦理与道德的涵义存在着本质的区别。东西方的词源词义不可能完全对应,更不能以西方文化中伦理与道德的词源学涵义来取代中国文化里伦理与道德的基本涵义。对二者的正确理解必须依赖于相应的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