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风》2015,(8)
<正>今年6月1日,《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正式实施,其执行范围之广、控烟力度之强,堪称"史上最严禁烟令"。用北京老百姓的话讲,凡是"带顶带盖"的公共场所都不允许吸烟,这也使得"禁烟"成为社会舆论热议的焦点。说起吸烟,教会算得上一块净土。无论是教会堂点、基督教两会机构,还是信徒家庭,基本都能做到清洁无烟。但谈及"基督徒能不能吸烟",教会中却总有争议的声音:有人认为圣经从未谈及烟草,更没有禁止吸烟的律法规定,所以"法无禁止即可为"。  相似文献   

2.
每年的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要求,中国卫生部修订的《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已于2011年5月1日起实施,这亦意味着"室内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等新规定正式生效,各地亦相继出台"禁烟办法"。近年来,我国"禁烟"持续不断深入发展。2013年年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领导干部带头在公共场所禁烟有关事项的通知》,将"禁烟"推向又一新高潮。  相似文献   

3.
谢炳国 《天风》2014,(6):58-58
据2014年4月12日《京华时报》报道:北京市法制办公布《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草案)》细则,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条例(草案)》中规定,室内公共场所、室内工作场所、公共交通工具内禁止吸烟,违者将被处以50元罚款,不听劝阻者罚款200元。执行不力的场所最高可处罚金1万元人民币。专家表示,这意味着北京将在室内公共场所实现完全禁烟,不再设吸烟区。同时,还拟规定,政府有关部门及人员不依法履行控烟职责的,将给予相应处分。近年来,各地在禁烟、控烟方面都采取了相应的举措,制定了相关规章规定和地方性法规。  相似文献   

4.
林超群 《天风》2017,(11):22-23
教会有节庆,欢庆纪念理所当然。但在个别地区,教会搞庆典出现十分奢华铺张的现象,还美其名曰"荣耀上帝"。例如:有的基督徒把圣诞节当成一个热闹甚至狂欢的聚会;有的基督徒将圣诞聚餐当成"平安大餐"(迷信化),甚至为多得一个席位而争得面红耳赤;  相似文献   

5.
张沐恩 《天风》2014,(2):36-38
2013年12月30日《财经天下》周刊发表了一篇文章,题为《中国的基督徒商人》,打破了基督教在中国社会中的相对边缘之地位.之后,《时代周报》267期又发表了一篇署名为"沈阳"的文章,题目则是一个大大的问号:《中国基督徒商人,真有那么美?》,对当今基督徒商人团契提出了一些质疑.本刊接续这个话题,约请一位长期侍奉工商团契的同工对此进行思考,虽是个人观点,但不乏真知灼见.  相似文献   

6.
谢炳国 《天风》2012,(7):64-64
据《重庆晚报》报道:4月23日上午,在重庆图书馆借助一台神奇的仪器,70岁的盲人婆婆李文蓉第一次"读"到了报纸。她戴上耳机,一名工作人员将一份报纸放进一键式智能阅读器中,不出1分钟,李婆婆摘下耳机准确说出了报纸上的词句。第17个世界读书日,重庆图书馆展出了多种视障读者专用设备,吸引了众多读者的眼球。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世界各地融入各种奇思妙想举办"读书日"活动。有的为贫困山区孩子献爱心捐赠图书;有的为读者举办"你看书,我买单"的免费购书活动;有的举行"图书漂流"活动,把自己的图书投放到公共场所,无偿提供给其他读者阅读;  相似文献   

7.
<正>我每次读丁主教文章均有不同的体会,其中有的文章读过三四遍后,所得的启发与帮助由浅入深,令我感慨万千。下面浅谈我读《丁光训文集》中"中国基督徒怎样看待《圣经》"这篇文章后的感想与收获:丁主教是世界基督教界的知名人士,被公认为当代中国基督教的主要发言人和神学家,他的神学思考与发言素材都是从福音处境化的角度展开的,在"中国基督徒怎样看待《圣经》"这篇文章中,丁主教主要站在中国教会曾面临二次历史考验的平台上,根据弟兄姊  相似文献   

8.
理查·尼布尔曾清楚地指出,在一些基督徒看来,文化在本质上是没有上帝的,它与耶稣基督的上帝既无积极的关系也无消极的关系;而另外一些基督徒则认为,文化的无上帝有消极的意义,它与上帝对立,其具有偶像性;还有一些基督徒认为,文化乃坚固地立基于人对上帝及其律法的天赋与理性的知识(参理查·尼布尔,《基督与文化》,第27页).  相似文献   

9.
楼世波 《天风》2012,(7):17-20
让我们基督徒彼此鼓励,相互劝勉,因着基督徒生命中"盐"如"光"的生命品质和生活见证,使得我们的人生更加美好,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经文:太5:13-16耶稣的教导一向非常朴素平实。在《马太福音》"登山宝训"里,他称门徒"……是世上的盐……是世上的光"(参太5:13-14)。参考美国名牧Eugene Peterson(尤金·毕德生)用当代英语口语意译的Message(信息版)译本,发现那段经文可以用更加直白的语言表达出来:  相似文献   

10.
张远来 《天风》2016,(1):33-35
正有的教会传统认为自杀的基督徒不能得救,故不能为自杀的基督徒举行安息礼拜。但在现实的处理中,教会往往会很为难,这一方面是出于对死者的同情;另一方面,拒绝死者家属希望为死者举行安息礼拜的请求,不啻于给他们的悲痛雪上加霜。我们到底该不该为自杀的基督徒举行追思礼?不妨让我们从神学和基督教伦理角度出发,思考一下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1.
张丽丽 《天风》2012,(5):40-41
最近在网上看到"基督徒的10条信仰危机"的帖子,读来发人深省。今略加一些自己的感想,与大家分享。一、把愚昧无知当敬虔智慧与愚昧是《箴言》中的重要主题,其中以敬畏神为智慧的开端,在这卷书中,愚昧人则有不同的文字表达,分别为:"愚蒙人"、"愚妄人"、"愚昧人"、"愚顽人"、  相似文献   

12.
岳清华  林超群 《天风》2012,(7):30-32
四川蓝剑集团董事长、基督徒郭一民弟兄把做慈善当作另一个终身事业。去年,在《华西都市报》、中国雅虎等全国40多家媒体共同举办的"榜样中国"颁奖盛典上,蓝剑饮品集团再次被评为"慈善榜样"企业。这并非偶然,郭弟兄曾于2003年和2011年两度被评选为四川十大经济人物,被选上的理由都是跟"创新"和"慈善"有关,  相似文献   

13.
邓灵勇  吴新望 《天风》2014,(9):28-30
<正>经文:《歌罗西书》3章12节至17节这段经文告诉我们,基督徒在得到耶稣基督的救赎后,会拥有新的生命。这新生命包含以下三点,首先是基督徒地位的确立——得着的名分;其次是基督徒得到的权利——享受的福分;最后是基督徒担负的责任——当尽的本分。这三方面让我们明白基督徒是一群有特殊地位,并享有属天权利与义务的人。  相似文献   

14.
龙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代表着积极向上,吉祥喜庆,也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但有些基督徒盲目地认为龙就是魔鬼。如何正确地理解《圣经》中"龙"的问题?本文从树立正确的圣经观出发,详细阐述了使用文本考证、原文字义、历史背景的方法解释《圣经》的重要性,以消除中国基督徒对龙的误解。  相似文献   

15.
正作者早年是虔诚的福音派基督徒,立志作为知名的学者传福音;曾在保守的福音派神学院接受古典语文训练,后进普林斯顿神学院,师从著名《新约》学者梅茨格;期间逐渐发现了被福音派基督徒奉为神圣的《圣经》文本的诸多矛盾、谬误和篡改之处,之后1 5年成为自由派基督徒;进一步受"约伯疑难"或"好人为什么会受苦"问题的拷问,最终成为无神论者。该书也涉及到了相关问题,并对《圣经》  相似文献   

16.
正作者从基督教福音派牧师转变为坚定的无神论者,被认为比很多基督徒和无神论者能更好地理解《圣经》。上帝的形象是怎样的?仁慈,公正,宽容?本书通过圣经《旧约》和《新约》的文本考察,却详细论证了:他妒忌(jealous)、不公正(urimjust)、残忍(malevolent)……并没有多少令人羡慕的品格。在英美,一些人信仰基督教多年却并未读过圣经,读过此书,认为:基督徒应该自己阅读圣经,更应该阅读此书,  相似文献   

17.
李汶道 《天风》2004,(11):32-33
基督徒对财富要有正确的认识,不要认为:一切赚钱的行为都是邪恶的。在实际的生活中,没有人不希望自己拥有较多的钱,基督徒也不例外,因为你可以拿去解决人的需要和自己生活的需要。 基督徒不是越穷越好、越穷越属灵,圣经里没有这样的道理,基督徒应该各样都是富有的人,这才是圣经的真理,因为上帝是让无变为有的上帝,是叫贫穷走向丰富的上帝!  相似文献   

18.
陈志华 《天风》2011,(8):11-11
被称为"合神心意"的大卫王,一生中最大的失败莫过于和乌利亚之妻的奸淫罪,这是我们基督徒所熟知,并足以引以为戒的。其实,在大卫做王期间还有一败笔之处,那就是数点百姓,此事件的经过在旧约《撒母耳记下》和《历代志上》中都有较为详尽的记载,倒是两处论及大卫数点百姓的字里行间中出现看似极为矛盾的说法:《撒母耳记下》第24章1节中说道:"耶和华又向以色列人发怒,就激动大卫,  相似文献   

19.
倪光道 《天风》2012,(11):41-42
《彼得前书》2章20节:"你们若因犯罪受责打,能忍耐,有什么可夸的呢?但你们若因行善受苦,能忍耐,这在神看是可喜爱的。"这节经文以两种不同的"能忍耐"作对比,帮助我们深刻认识基督徒的受苦问题:一种情况是"若因犯罪受责打,能忍耐,有什么可夸的呢"——可见这种"能忍耐"是没有价值的;另一种情况是"若因行善受苦,能忍耐,这在神看是可喜爱的"——可见这种"能忍耐"是大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20.
王荣伟 《天风》2011,(7):24-26
"我是律师,但是我首先是一名基督徒。"广州同益律师事务所副主任陈铭弟兄如是说。2011年3月初,本刊记者在广州采访了曾获广州市律师协会2006年度"爱心公益奖"的基督徒律师陈铭弟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