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光 《中国宗教》2017,(2):48-49
基督教传入中国以来,在中国各地建造了数量众多、风格备异的基督教堂。在这些教堂中,中西合璧风格的基督教堂是极具特色的。  相似文献   

2.
吴志福 《天风》2018,(5):16-17
中式风格教堂建筑正是基督教中国化的外在表达,能够消除外界对基督教是"西方宗教"的印象,更好地促进中国教会的发展。几年前,曲阜教堂事件引发了各方关注。我所在的一个文化群里,也在热烈讨论这件事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苏喜乐 《天风》2018,(5):11-12
推进基督教中国化的内涵包括教堂建筑中国化在内的方方面面,过往人们总是以西方教堂的样式为教堂建筑的“样板”,其实,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其本民族丰富的建筑文化,基督教在某一处境中要生根开花结果,一定要与当地文化融合,而这融合当然也包括基督教教堂建筑方面的融合。本期我们邀请几位同工讨论教堂建筑应有的中国元素,敬请关注。  相似文献   

4.
阚保平 《天风》2014,(7):10-13
基督教要在中国扎根,并且成为真正的中国基督教而不是在中国的基督教,就必须在中国文化传统中扎根,与中国文化结合,而教堂建筑风格是文化的外在表现。  相似文献   

5.
阚保平 《天风》2014,(7):10-13
基督教要在中国扎根,并且成为真正的中国基督教而不是在中国的基督教,就必须在中国文化传统中扎根,与中国文化结合,而教堂建筑风格是文化的外在表现。  相似文献   

6.
吴敏 《中国宗教》2023,(9):88-89
<正>浙江近代中国化的基督教堂中,有一些完全采用中国传统建筑的形式,更多的则是呈现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或者由西方教堂建筑的外部造型搭配浙江传统民居的庭院式布局,或者在西式教堂风格的基础上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的装饰元素。总体上而言,这些教堂建筑进行了中国化的有益探索,为进一步推进基督教中国化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7.
正中西合璧风格的基督教堂,是文明的交流互鉴的结果。中国文化的审美、风俗和建筑风格,渗入到了基督教堂的建筑外观、布局和装饰等方面。中西合璧风格基督教堂,是中西文明彼此认知、交流、整合的直观实例。一基督教传入中国以来,在中国各地建造了数量众多、风格各异的基督教堂。在这些教堂中,中西合璧风格的基督教堂是极具特色的。西方的石质基督教堂以及山花、柱式、拱券等概念的引入,与中国传统建筑元素中的屋檐、斗拱、山墙、牌坊等相结合,产生了一种新的艺术形式。这些基督教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鸦片战争爆发,帝国主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为基督教传入中国打开了大门。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其重要的地理位置和政治地位,决定了各国基督教必将争相涌入。与中国的沿海城市地区相比,基督教传入北京的时间相对较晚,是在鸦片战争结束20年后。以1861年英国伦敦会传教士雒魏林进入北京为开端,各国的基督教差会逐步来到北京并建立教堂。(1)据统计,到1943年,北京基督教有教堂52处,教牧人  相似文献   

9.
<正>基督教圣恩堂地处黄河入海口,位于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栖霞路,总建筑面积4933.61平方米,主体建筑长48.5米,高40.5米。教堂建筑体现了宗教中国化的实践——以改造哥特式建筑,融合中国传统会堂式样为主要风格。近年来,东营市基督教圣恩堂始终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自觉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浸润,不断推进宗教活动场所法治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  相似文献   

10.
为了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发挥基督教在促进社会和谐、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按照2009年全国宗教工作会议有关精神,中国基督教两会倡议各地教会从今年起积极开展创建“和谐教堂”活动。  相似文献   

11.
<正>青岛市北区清和路教堂位于台东三路步行街,始建于1933年。教堂采取典型的中国传统祠庙建筑格局,细节上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样式与基督教装饰于一体,既是基督教中国化历程的见证,也承载了青岛城市的历史记忆,被列入青岛市历史优秀建筑。  相似文献   

12.
陈志华 《天风》2018,(7):13-14
理念必先于形式,实践之前定是神学先行。《推进我国基督教中国化五年工作规划纲要(2018-2022)》指出,基督教中国化的任务之一就是"扎根中华文化,以中国特色的文化形式表达信仰",并在具体做法上提及:"倡导教会崇拜礼仪、圣乐诗歌、教牧服饰、教堂建筑等融入中国元素,使之蕴含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体现中国特色。""组织中国传统音乐旋律或地方曲调赞美诗歌的采风创作.  相似文献   

13.
天主教第二次入华与利玛窦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天主教的入华时间,《利玛窦中国札记》的作者声称:“是圣多默本人把基督教传入中国的,他确实在这个国家修建了教堂”。“中国人和埃塞俄比亚人是由圣多默感化而皈依真理的”。这仅是外国传教士的  相似文献   

14.
刊中新闻     
《天风》2011,(6):32-35
<正>会议·活动徐晓鸿牧师出席乌海市基督教新堂暨培训中心落成典礼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基督教青城东街教堂于2011年5月6日举行落成典礼,乌海市周边邻近教会信徒及教牧同工5000余人参加了庆典。落成典礼上,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秘书长徐晓鸿牧师出席典礼,并向来宾及广大信徒介绍了中国基督教的基本情况,强调了教职人员培训的重要性,同时勉励和希望乌海市基督教在教职人员在培训方面成为内蒙古中、西部基层教会的典范。  相似文献   

15.
《天风》2018,(2):18-18
<正>4月谈基督教圣乐的中国化5月谈教堂建筑的中国化6月谈基督教文艺的中国化7月谈教会礼仪的中国化8月谈教会管理的中国化9月谈教会牧养模式的中国化  相似文献   

16.
房赢 《天风》2017,(7):F0002-F0002
金陵协和神学院于2017年6月6日,在学校新教堂和礼堂,举行感恩礼拜、献堂庆典、“神学教育与基督教中国化”研讨会和校友分享会,庆祝建院65周年暨教堂落成。  相似文献   

17.
<正>20世纪初,受"中西交融"建筑思潮和基督教本色化运动影响,我国出现了一些中国建筑风格的教堂,如广东汕头的礐石堂、北京的缸瓦市堂、陕西三原的基督教堂、安徽宿州的福音堂、上海的鸿德堂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督教会建造了大量教堂,基本满足了信教群众集体宗教生活需要,但这些新建教堂多是新哥特式或仿新哥特式样式。  相似文献   

18.
公元7世纪以后,基督教在拜占庭社会公共活动和思想观念方面已经占据主导地位。教会通过教堂、修道院和慈善机构扩大影响。作为宗教信仰和神学的表达形式,拜占庭教堂基督教绘画更强调精神世界的表现,它用图像比喻和象征手法表达了一种神圣和永恒之美,形成了"东方式"的装饰性和抽象性风格。其艺术本质,是借助造型艺术形式表达神学意义的一种象征艺术,而图式精神的读解,则是建立在信众心灵的皈依和对上帝的信仰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19.
王荣伟 《天风》2007,(15):22-23
2007年7月1日-5日,本刊记者藉着在青岛参加中国基督教发行工作会议之际,采访了青岛市基督教两会及江苏路基督教教堂,见证这座充满活力与恩典的城市与教会,在上帝恩佑下的进步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田素良 《天风》2011,(9):12-13
青岛市江苏路基督教堂是一座有着一百年历史的老教堂。一百年的血雨风霜,不但没有剥蚀教堂的雄姿,反而把教堂洗刷得更加亮丽……这是中国教会第一座对外旅游开放的基督教堂,更是一座颇具特色的基督教堂。她像一部书,承载着中国教会的历史;浸润着基督教丰富灿烂的文化;见证了中国基督教会对外友好的深情厚意;彰显了神创造的大能和智慧,谱写了一曲荣神益人的动人赞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