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人生美酒     
王英 《天风》2006,(18):8-9
第三日,在加利利的迦拿有娶亲的筵席,耶稣的母亲在那里。耶稣和他的门徒也被请去赴席。酒用尽了,耶稣的母亲对他说:“他们没有酒了。”耶稣说:“母亲(原文作“妇人”),我与你有什么相干?我的时候还没有到。”他母亲对用人说:“他告诉你们什么,你们就作什么。”照犹太人洁净的规矩,有六口石缸摆在那里,每口可以盛两三桶水。耶稣对用人说:“把缸倒满了水。”他们就倒满了,直到缸口。耶稣又说:现在可以舀出来,送给管筵席的。他们就送了去。管筵席的尝了那水变的酒,并不知道是哪里来的,只有舀水的用人知道。管筵席的便叫新郎来,对他说:“人都是先摆上好酒,等客喝足了,才摆上次的;你倒把好酒留到如今!”(约2:1-10)  相似文献   

2.
翁溯利 《天风》2017,(8):46-46
《约翰福音》2章1节至11节,记载了耶稣和母亲参加迦拿一场婚宴的故事。按犹太人的习俗,在一场娶亲的筵席中,酒若不慎用尽了,那是一件令人感到羞愧的事。耶稣与母亲都被请去赴筵,席间酒却用尽了。耶稣的母亲马利亚对耶稣说:"他们没有酒了。"耶稣说:"母亲,我与你有什么相干?我的时候还没有到。"  相似文献   

3.
各位朵斯提,赛俩目!清高的真主在尊贵的《古兰经》中说:"你们是为世人而被选拔出最优秀的民族,你们命人行善,止人作恶,确信真主。"(3∶110)这段经文中有两个关键词:"命人行善、止人作恶"。这两个词完全可以理解为是阿訇的职责和义务,因为阿訇是以为主言法,替圣传教为己任的。穆圣说:你们替我传教吧,哪怕是一节经文也可以。"  相似文献   

4.
《中国天主教》2008,(2):1-1
路过的人都摇头辱骂他说:“你这拆毁圣殿而三日内重建起来的,救你自己吧!如果你是天主子,从十字架上下来吧!”司祭长和经师与长老们也同样戏弄说:“他救了别人,却救不了自己;他既是以色列君王,如今从十字架上下来吧,我们就信他。他信赖天主,天主若喜欢他,如今就该救他,因为他说过:我是天主子。”同他一起被钉在十字架上的强盗,也这样讥笑他。从第六时辰起,直到第九时辰,遍地都黑暗了。  相似文献   

5.
《天风》2012,(10)
下面的喻道故事,不知弟兄姊妹们看了有何感想?一个人走过海边,看见另一个人想跳海自杀。他走上前去劝说:"先生,不要跳下去!"他说:"生命是美好的嘛!你是无神论者还是有宗教信仰的人?"那人答:"我有宗教信仰。""佛教、道教……还是基督教""基督教。""罗马天主教还是新教?"  相似文献   

6.
教堂幽默     
单信 《天风》2018,(9):53-53
还要赞美一青年见一男孩手捧圣经欢乐高喊:"赞美主!赞美主!"问其故。男孩说:"《出埃及记》中上帝叫红海分开,使以色列人安然过去,上帝真是太奇妙了!"青年故意说:"你不知道,那时红海的水只有十英寸深,以色列人是涉水过去的。"男孩愣住。青年得意地走开。未走几步,只听见男孩又高声说:"赞美主!赞美主!"青年返回问:"怎么还要赞美?"男孩答:"我发现上帝比我所想象的还要伟大,他只用十英寸深的水就把埃及法老军队给淹死了!"青年一时语塞。[感悟]既然信仰超越之神,就当相信超然之神迹!  相似文献   

7.
真爱无价     
张合安 《天风》2006,(22):6-9
逾越节前六日,耶稣来到伯大尼,就是他叫拉撒路从死里复活之处。有人在那里给耶稣预备筵席,马大伺候,拉撒路也在那同耶稣坐席的人中。马利亚就拿着一斤极贵的真哪哒香膏抹耶稣的脚,又用自己头发去擦,屋里就满了膏的香气。有一个门徒,就是那将要卖耶稣的加略人犹大,说:“这香膏为什么不卖三十两银子周济穷人呢?”他说这话,并不是挂念穷人,乃因他是个贼,又带着钱囊,常取其中所存的。耶稣说:“由她吧!她是为我安葬之日存留的,因为常有穷人和你们同在,只是你们不常有我。”(约12:1-8)  相似文献   

8.
谢炳国 《天风》2012,(5):13-15
今天选读《以赛亚书》6章8节,上帝问:"我可以差遣谁呢?谁肯为我们去呢?"上帝在呼召,有没有人肯被上帝差遣,但是要有人回应。当时有一个人叫以赛亚,他就回应了,他说:"我在这里,请差遣我。"这段圣经,我总结以赛亚三句话:第一句话是"眼有所见",他看到了异象,看到了自己是个不洁净的人,生活在不洁净的人中,看见自己在圣洁的神面前站立不住。在绝望中,神洁净了他。第二句话是"耳有所闻",  相似文献   

9.
雪峰 《天风》2012,(8):54-55
《路加福音》12章记载:耶稣正在讲道时,"众人中有一个人"打断了他的话,迫不及待地说:"夫子,请你吩咐我的兄长和我分开家业。"(参路12:13)在巴勒斯坦,人们遇到经济纠纷时,习惯请求德高望重的拉比出面调解。因此,这个人找到了身为拉比的耶稣。不过,耶稣却不愿意卷入这个事件,因为这并不是他的使命,所以他义正词严地声明:"你这个人,谁立我作你们断事的官,给你们分家业呢?"  相似文献   

10.
流感·有感     
计文 《天风》2009,(6):1-1
最近,在一次会议上,我不慎咳嗽了几下。旁人悄问:“怎么了?”我说:“可能感冒了!”谁知他马上拿我开玩笑:“不会猪流感吧?”“不,是人流感,不是猪流感!”我觉得这非得分清楚,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相似文献   

11.
教堂幽默     
《天风》2014,(11):29-29
没有例外 牧师讲道时用词激烈,那天讲道的题目是“人人都有一死”!一开口他就说:“请各位明白:这个城区所有的人将来都会死!”  相似文献   

12.
石头神像     
正"神啊!请开口说话,答应我的请求吧!"李一跪在地上哀告。据说,这个石头神像有求必应,常会开口说话,使人逢凶化吉,遇难呈祥。但整整一天过去了,李一虽不断跪拜,神像仍毫无动静。"法力无边的神啊!我是一个无依无靠无能力的人,求求您了!哪怕只说一句话呢!"第二天,诚心向神的李一膜拜更勤。他腰酸腿麻,口干舌燥。神像仍毫无动静。"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神啊!请可怜可怜我这个苦命之人,哪怕您只动一动嘴唇呢?"第三天,李一还不死心。他声嘶力竭,五体投地,几尽虚脱。  相似文献   

13.
梁朴 《天风》2013,(5):12-15
你得救了吗?这个尖锐的问题可以更细致地表述为:当我们敞开心门接受耶稣,接受他为我们所成就的伟大救恩,我们能否肯定主已经确实进来?他的救法是否已经应用在我们身上,使我们知道我们有永生?我们能否确知,当我们接受他时,他是否也接受了我们?你得救了吗?对于这个问题,有些人坚持说我们现在不会知道,得救是一个未知数,只能作为美好的盼望。另有人会警告说,宣称自己知道是犯了骄傲和放肆的罪。以上这些错误的思想来自撒但,我们并非不知道他的诡计。他指着"罪"对我们说:"不一定死。"又指着"恩"对我们说:"不一定活。  相似文献   

14.
刘凌维 《天风》2018,(2):39-39
余秋雨在上"开讲啦"节目时提到一件事:有几年,他忙着寻访世界古文明遗址,快走完的时候,一家传媒老总提出陪他走最后一站。寻访古遗址的日子里,余秋雨相当于脱离了社会,他不能看电视,又无法看报纸,完全不知道这几年世界发生了什么,于是他对传媒老总说:"给我补补课吧。"  相似文献   

15.
雪峰 《天风》2013,(5):63-63
某年高考前的一天,我在教会里接待了一位专程前来找我的老姊妹。她对我说:"请为我的孙子祷告,他要参加高考,祈求上帝帮助他考上好的大学。"我问:"平时成绩怎么样?"她答道:"很差,靠着他自己,根本没有考上的可能,所以才要求主帮助,因为在人不能的,在神凡事都能。"姊妹的话语中,流露着真情,也充满了信心,但我心里很不是滋味。盼望没有实力的孩子考上大学,在感情上是没有问题的,我完全理解她的心情。可是,因此祈求上帝施行"神迹",在信仰上是存在问题的。于是,我委婉地对她说:"我可以为你的孙子祷告,但只能求主帮助他正常发挥,而不能要求上帝必须使他考上好的大学。"姊妹不太情愿地点了点头,我们一起做了祷告。结束后,我送她走,她再次叮咛我,他们全家都非常希望孩子考上大学,就这一个孩子,  相似文献   

16.
回报     
一神仙来到人间,不知为何失去了法力。他一时惊慌失措,一不小心又掉进一深坑里,半天也没有爬上来,结果被一年轻人救了上来。神仙感激万分,一再强调等他恢复了法力,一定要满足年轻人一个愿望以作回报。神仙一恢复法力,就找到了年轻人:请您说出一个愿望吧!年轻人很难为情地说:一件小事不值当这样,谁见了都会伸出手拉一把的,算了。  相似文献   

17.
王康霞 《天风》2014,(11):17-17
有人说:"人与人之间其实区别很小,然而就是那小小的区别铸就了伟大与平凡。"在圣经人物中,米非波设是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圣经中也没记载他有过什么大作为和成就,但是由于他懂得感恩,成为了伟人。  相似文献   

18.
刘行 《天风》2018,(6):40-40
富兰克林是美国杰出的政治家、科学家、思想家和散文家,被称为"美国之父"。少年时期的富兰克林曾经去拜访一位前辈,那时的他年轻气盛,目空一切,挺胸抬头迈着大步,可是一进门,他的头就狠狠地撞在了门框上,疼得他说不出话来。那位前辈这时才缓缓地走出来,看到富兰克林这副样子,认真地对他说:"很疼吧?可是,这却是你今天拜访我最大的收获,一个人要想平安无事地活在世上,就须时时刻刻记住低头。"  相似文献   

19.
留下了什么?     
李爱莲 《天风》2014,(5):48-48
媳妇愣了一下,答道:"从小我看妈妈都是这么做的,我也不晓得为什么……"大女儿柔柔读高中时,常和我讨论未来的人生方向。有一天,当时13岁的小女儿加加突然说:"我知道长大要做什么工作了!"我停下手边事情,好奇地问:"做什么呢?"加加以坚定的语气说:"我以后要到‘蒲公英'上班!"我笑着问:"为什么?是因为爸爸妈妈在这里工作吗?"加加摇摇头说:"才不是呢!是因为我很喜欢看《蒲公英》的故事,而且我知道这本月刊让很多人获得盼望。  相似文献   

20.
《中国天主教》2010,(2):1-1
从那时起,耶稣就开始向门徒们说明:他要往耶路撒冷去,受长老、大司祭和经师们的许多折磨,并将被杀,而第三天要复活。伯多禄把他拉往一旁,开始谴责他说:“主!千万不可!这事决不会在你身上发生。”耶稣转身对伯多禄说:“撒殚,退后去!你是我的绊脚石!因为你体味的只是人的想法,不是天主的想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