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个世纪80至90年代的苏联,发生了一场商业性美术馆、画廊兴起的大变革。那个长期阻碍艺术创新、限制新艺术形式传播的社会体制,在这一时期开始松动,开始给予艺术家们自由创作的空间,导致了第一批商业化的当代美术馆及画廊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2.
乡村场域中的艺术创作与日俱增,文章研究乡村场域中举办的艺术季对于"在地性"的理解,探讨艺术的介入,进行"在地性"的创作,对于乡村文化的激活与乡村的振兴产生何种成效,最终产生何种社会价值。通过具体阐释"在地性"的艺术创作宗旨,分析武隆·懒坝的落地实践,最终探索乡村场域下进行在地艺术创作的真正价值实现。  相似文献   

3.
公德与私德概念的辨析与厘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德与私德是当代公民道德建设理论与实践的一个重大课题.然而,目前国内外学界对公德与私德概念却未能形成一个较为一致的定义.本文在回顾与总结国内外学者有代表性定义的基础上,把道德行为必然具有的行为主体身份、行为目的的利益指向和行为发生的场域三个要素作为向度来划分公德与私德.指出公德主要是个人以社会成员身份与他人的交往中体现的德性,个人在公共场域的行为中体现的德性,个人在利他行为中体现的德性.私德主要是个人以私人身份与他人的交往中体现的德性,在私人领域行为中体现的德性,在利己行为中体现的德性.  相似文献   

4.
自马克思提出相对于"物质生产"的"精神生产"理论以来,美术馆作为"知识生产"空间的功能定位正逐渐得到学界的关注,并成为指导美术馆管理实践与创新的重要理论来源。在"知识生产"的理论基础上,引入场域理论及隐性知识转化模型,探讨美术馆知识生产与大众审美消费的潜在动机以及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知识管理是审美活动大众化的实现路径,大众审美消费是美术馆知识生产的有效引擎,二者相互作用,共同推动社会整体的知识积累与转化。  相似文献   

5.
李晓红 《美与时代》2006,5(5):21-28
“场域”是法国布迪厄提出的一个范畴。它代表着各种不同的社会空间,它展示的是由不同的资本和权力所决定的处于不民位置的行动者之间的客观关系。艺术场域也是如此。对艺术家或艺术作品的产生的研究只有进入其特定的场域才可能对其进行丰富的和立体的把握。我们也必须把“张爱玲传奇”置于关系复杂的“场域”中进行分析,才会发现“传奇”的诞生并非偶然,它与当时上海特殊的历史时期、政治背景和文化情景以及张爱玲成长的背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在当代美术馆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大学美术馆不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都越来越引起艺术界乃至社会各界的关注。中央美院美术馆、南艺美术馆、中国美院美术馆、广州美院美术馆等都已成为各自城市的文化艺术地标。大学美术馆不再只属于学院,而是全民参与,愈发开放。以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为例,从展览、教育、学术、收藏、社会效应的角度,分析大学美术馆职能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7.
传统美学观以及分析美学受康德、黑格尔美学的影响,把美学等同于艺术哲学,并把自然美置于美学之外。艺术品被置于博物馆、展览馆等场所之中,"审美静观"成为审美的原则。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美学理论研究也不断深入,这些原则在阐释当代美学问题时显得捉襟见肘。所以在环境美学的理论建构过程中:一是要力图突破艺术审美的单一场域,将美学置于更广阔的场域之中;二是要力图突破艺术美高于自然美的命题束缚,为自然美提供必要的哲学美学基础;三是要力图突破艺术审美的静观特质,从而在实践层面为美学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8.
美术馆(Art Museum)也被称作艺术博物馆或美术博物馆,它是博物馆诸多形态中的一种重要类型。美术馆的前身可以追溯到文艺复兴时期皇室、教会、贵族陈列藏品的古玩珍品室。当时的古玩珍品室,将珍稀的石头、植物与艺术品混杂在一起,没有自然造化之物与人所创造的艺术作品之间的严格区分。它只是皇室贵族陈列珍宝的私人库房,是他们炫耀权利和财富的一种方式。出于身份地位的优越感以及对藏品安全的忧虑,对于面向公众开放始终讳莫如深。  相似文献   

9.
李希 《美与时代》2024,(1):17-19
依托数字技术的革新,美术馆艺术作品在呈现方式和传播方式上也日新月异。数字美术馆、线上美术馆、虚拟博物馆等新型美术馆跃然于互联网,供大众欣赏与浏览。艺术展示不再局限于在实体公共空间进行架上呈现。在科技的推动下,为了更好地展示艺术作品,美术馆应当承载更多样的呈现媒介,在网络与虚拟世界构建新的艺术空间。南通美术馆作为南通地标性建筑,依托南通独特的历史文化内涵,利用现代数字媒体技术进行数字化建设和发展,可以作为宣传南通城市文化、民间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优质媒介。  相似文献   

10.
正盛梅冰,1957年9月生。现任教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1982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油画专业。1996年以访问学者身份赴美国纽约协和学院视觉艺术系考察西方绘画和摄影,由该学院资助赴法国、荷兰、比利时考察美术馆中的绘画作品。并在该院艺术正厅画廊举办盛梅冰油画摄影作品  相似文献   

11.
民间信仰中巫师身份及其构成的经典论述,大致有源自于私人膜拜、社会交换或神明灵验等类型,如涂尔干的"私人膜拜"、莫斯的"礼物模式"与桑高仁的"灵验模式"。本文基于广东民间巫师的田野调研,发现民间巫师的身份及其神圣性构成既不局限于私人领域,亦不局限于交换关系。巫师身份的神圣性来自于私人性与社会性的双重建构,其"身份"的神圣性构成的核心是民间传说的所谓"神圣能力";而巫师通神的灵验效果即通过这种"神圣能力"来表达。此可称为巫术身份的"通神模式",经由私人性和社会性双重逻辑构成。巫师作为人神中介的具体身份,集中体现在仪式场域和信奉者的私人交往秩序中。  相似文献   

12.
福柯与布迪厄都借对马奈绘画的分析,提出了自己关于现代性问题的思考。福柯将马奈绘画作为现代认识型的代表,通过不可见物的可见性所形成的非话语实践,打破古典绘画中言说权力的禁锢。布迪厄则分析马奈现象在社会权力场域运作中的意义,以建构主义结构主义的视野,分析异端马奈所运用的资本与艺术场域所形成的新的权力结构。文章以对马奈绘画的纵横向意义的阐释,试分析现代绘画空间的生成与合法性中所包含的新旧权力转换问题。  相似文献   

13.
伴随城市化进程和艺术发展对"边界"的突破,艺术与城市的结合越来越密切,两者的关系在西方极简主义与公共艺术发展的脉络中有清晰的体现。艺术与城市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城市人口结构及经济的发展能够促进艺术,另一方面艺术在城市化的进程中起着引导、教育、提升文化品质的作用。针对不同艺术场域的艺术研究对艺术现象及城市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数字美术馆与实体美术馆都具有意识形态领域的教育功能。而数字美术馆在实体美术馆所建构的空间基础上扩展了实体美术馆所不能发挥的作用。数字传媒正以此方式延续美术馆藏品的生命力,传递美术馆推荐作品的信息,开启虚拟化的艺术空间,提升美术馆立体艺术思维和推动公益性的有效率,完善建构美术馆的生存链条,为观众提供更为舒适、便捷、细致、周全的服务。  相似文献   

15.
齐征 《美与时代》2023,(5):112-114
在美术馆事业蓬勃发展的现实背景下,激增的艺术展览需求彰显着“策展人时代”已经来临,但与之对比后发现,我国美术馆策展仍然存在专业化人员数量及水平不足、策展体制不够完善等诸多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避免对美术馆专业化建设与发展形成严重阻碍,有必要在明确策展文化地位及定位、策展人对当代美术馆价值后,结合多个方面分析讨论如何有效推动实现当代美术馆策展人培养与发展工作。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后,公共艺术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以一种可以与人互动的形式,逐渐把艺术从美术馆带到我们经常可以接触到的公园、街道中。文章结合艺术家的主动造型意识分析户外互动性装置,通过分析户外公共艺术的案例,提出主动造型意识在户外公共艺术创作中对于大众心理需求、精神需求,以及文化的传播、艺术的引领等各个方面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张天娇 《美与时代》2007,(11):31-33
当把"性别"与"艺术"联系在一起时,"性别"的差异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女性艺术已成为一种不能回避的新的艺术现象和艺术潮流.在创作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女性艺术家过分强调或者掩饰女性身份的两种倾向,使其艺术创作陷入了性别的误区.  相似文献   

18.
刘添 《美与时代》2014,(4):106-106
美术馆也称为艺术博物馆,是专门负责收集、保存、展览和研究美术作品的文化机构。它基本的职能是展示视觉艺术作品,如摄影、雕塑、插画、装置艺术、工艺美术等。其展示的目的是服务公众,丰富广大民众生活,满足民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与求知理想。但是,在当代社会,美术馆也面临了很艰巨的问题,即美术馆的展示手段与欣赏群体存在着相应的缺位,作为这样一个公众的展示平台,如何让公众与展览缩短认知距离,如何让更多的公众走入美术馆,这就需要美术馆在职能上有所创新。  相似文献   

19.
美术馆的全称是艺术美术馆。作为博物馆的一种,从概念上看,它是一种典型的非盈利性学术机构;但是在市场化改革后的社会主义中国,由于介入到了不成熟的艺术品市场与成为商业社会的辅佐品,特别是民营美术馆在公众意识尚不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与政策有待完善的情况下,美术馆这一公众非盈利性机构的形态就复杂而模糊了,对于现存南京美术馆做一个区分并分析其面对的问题,是本此调查的意旨所在。  相似文献   

20.
美术馆是人们和艺术文化沟通的重要场所,作为社会文化的教育机构,它对我国国民艺术文化素养有着重要作用,被专家学者称之为美术教育的灵魂。湖北美术馆通过作品展览,举办讲座以及开设儿童艺术教育板块等活动,发挥了美术教育的功能。其举办的"再偶像中的原形·岳敏君"展览在提高学生洞察力、培养好奇心等方面有重要作用。美术教师应充分利用美术馆教育资源,使学校美术教育与美术馆教育相辅相成,发挥学生主体性,改变单一性的授课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