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白描画是中国所特有的绘画形式,文章从李公麟的白描人物画入手,研究白描画的形成条件、发展渊源,以及李公麟在白描画发展史上的地位及影响。在分析李公麟的绘画技法的基础上,把李公麟置于绘画艺术史中,更为详细地加以评述,并进行中外绘画技法对比。  相似文献   

2.
《明皇击球图》是表现唐宋时期马球运动的绘画精品之一,描绘唐明皇与妃嫔侍从们骑马击球赛况激烈的场景。该作品一直被划归到北宋李公麟名下,但在学习过程中发现该结论值得商榷。文章从马的造型入手,与李公麟的《五马图》对比分析,发现仅从对马的头部及五官的表现方面来看,《明皇击球图》就与李公麟画马的传神面貌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可以表明《明皇击球图》不是出自李公麟之手。  相似文献   

3.
王华沙 《美与时代》2004,(10):22-23
李公麟是继唐代吴道子后在人物画上另一位有更大成就和影响的画家,也是宋代文人士大夫画家中的代表人物.李公麟,字伯时,号龙眠居士,生于宋仁宗皇佑元年(1049).他的家庭原来是南唐李氏的较为疏远的一派,是一个大族.父亲名虚一,曾经做过大理寺丞.虚一喜欢收藏书法名画,李公麟从小在家庭里受到熏染,看到许多好作品,为后来的艺术成就打下了基础.他"从仕三十余年,未尝一日忘山林",一生主要从事书画活动.  相似文献   

4.
宋代经济繁荣,绘画百花争艳,在这样的沃土滋润下,培养了很多优秀的绘画艺术家。李公麟一生勤奋,绘画范围很广,其中有人物、鞍马、山水、竹石、花鸟、道释。他学识丰富、自成一家,创作中非常注重观察,其作品具有高度写实性,富有真实感。  相似文献   

5.
李公麟强调突出了线的运用,将完全用墨色线描塑造形象的传统白描画法,发展成一种独立的绘画形式,这无疑是将中国画中的线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审美高度,赋予了其丰富的精神内涵,为线注入了一种灵性与活力。他对中国画语言的重大贡献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6.
周晶 《法音》2021,(10):34-38
在历代绘画名家之中,画僧贯休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名字.其存世的作品不多,但丝毫不影响其在中国美术史上的地位.其所绘罗汉图,影响至今,是与李公麟线描人物画齐名的两个重要流派之一.本文从贯休创作十六罗汉图的时代背景、绘画特色、对后世的影响,三个部分进行阐述,以期更好地理解和认识贯休及其作品.  相似文献   

7.
工笔人物画自产生以来,在绘画本体美学特征上就一直弱于绘画的伦理美学特征。从晋唐至宋朝,绘画创作的功能由侧重于政教、宗教宣传转向了侧重于个体或群体的玩赏娱悦,艺术形象则渐渐地成为形神兼备、物我交融的个性化创作。文人画家李公麟是北宋人物画向精致文雅演变的关键人物,他的白描人物画的出现正是对人物画的新阐释。  相似文献   

8.
《潇湘卧游图》传为李公麟所作,现藏于东京博物馆。自董其昌提出《潇湘卧游图》为李公麟笔之后,可以说后世对此深信不疑,直至今日,才有相关研究对此提出疑议。实则早在明末清初,吴郡古玩商人吴升就已在其书画著录《大观录》一书中对此画的用笔加以分析,并得出结论———此画应是南宋人笔法。  相似文献   

9.
向古人学习,向经典学习,是提高画马艺术水平的正确之路。李公麟在画马方面取得的主要成就是将前人的铁线描改为兰叶线,平涂渲染法化为凹凸渲染法。《卸鞍图》《半个月亮爬上来》就是运用针丝法完成的,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通过对龚开《瘦马图》、马和之《鲁颂三篇图》以及清代任伯年、近代徐悲鸿写意画马的学习,马画艺术在形神兼备的基础上加上一个"情"字,即形、神、情兼备,将人的情感与马的动态、形态、神态相合,配合以景物,从而达到以情动人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陈老莲,名洪绶,字章侯,晚号悔迟、老迟、迟翁等,浙江诸暨人,生于明万历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卒于清顺治九年(公元1652年)。陈老莲的一生适逢明末清初,同那时候众多的老遗民一样,才情超诣而身世起伏跌宕,相传他四岁即能作关羽像于塾壁,十岁摹李公麟《圣贤图》石刻,及长,诗、书、山水、花鸟俱精,而尤以人物画著称于世。陈老莲以高古遒丽,耿介拔俗的人物画风,一扫明中后叶  相似文献   

11.
引言 人物画是中国画中的一大画科,其出现早于山水画和花鸟画.中国传统的人物画可具体分为道释画、仕女画、肖像画、历史故事画等.譬如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卷,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李公麟的《维摩诘像》以及李唐的《采薇图》等,都是人们熟知的人物画作.然则关良与林风眠等大师们却别树一帜地在画幅中为戏曲人物留下了主体地位,也正是这个独特的视角开创了中国"戏曲人物画"[1](以下简称为"戏画")的先河,为绘画主题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同样,之于戏曲,"戏画"的出现亦是有着非凡的意义,其不仅能用静态的"瞬间"重构动态的舞台行为,更是将"不可复制"的舞台演出永远定格并记录下来.  相似文献   

12.
主赐清明     
人间的清明,是主赐予的。清如水,明如镜,是清明。清如风,明如月,也是清明。社会清,政治明,是清明的延伸。主赐予的清明,是阳光和煦、鲜花盛开,是春日融融、百鸟啼鸣,是柳丝轻飘絮、芳草碧连天。主赐予的清明,是让我们人类进入精神领域的高层次、高境界。主告诉我们,有清就明,是明便清;有清就好,是明便美。  相似文献   

13.
正世界处处有圆,自然界就是由大大小小的圆组成的:从大处说,地球是圆的,太阳是圆的,星星、月亮是圆的;从小处说,眼球是圆的,珍珠是圆的,西瓜、小米粒、黄豆是圆的。而方多是人工特意为之。圆的大凡都是自然的,方的大多都是人工的:院子、房子、书本、报刊、照片、手机、电脑、电视机多是方的。人工的不一定都是方的,也有许多圆的:车轮是圆的,皮球  相似文献   

14.
“体育是文明的窗口”,这说明体育与文明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文明是开化、进步的意思,其对立面是蒙昧、野蛮、落后、病弱。体育活动使人健康、活泼、机智、勇敢。从人类文明的演变来看,确是文明孕育了体育,体育又推动了文明的发展。常言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一个人有强壮的身体,是做好工作的基础。一个国家如果体育不振兴,人民的体质病弱,就不会成为一个现代化的、文明的强国。因此我们说发展体育运动是很重要的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5.
基督教的婚姻观及其礼仪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婚姻是人生大事。基督教认为,婚姻是上帝所设立的,是神圣的、是庄严的、是婚姻当事人永远的约定。伊甸园是礼堂,上帝是主礼人,亚当与夏娃结为一夫一妻,这正是基督教婚姻的根据。因此婚姻的含义不仅是指男女双方结合成为合法的夫妻,更是一件崇高和神圣的事情。基督教认为,上帝设立婚姻礼仪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 使人得伴侣;二、养育下一代;三、培育敬虔的后裔;四、防止淫乱;五、使身心得满足。基督教的婚姻以两性相爱为基础,以一夫一妻为形式,以美满的家庭生活为内容。两性相爱是基督教婚姻的基础。两性在生理、心理、性情上是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6.
人文精神是涵括人的尊严、情趣、意志、道德、态度、人性等的一种文化精神,表现为人对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历史学是人文学科,历史教学的核心是进行人性教育,旨在促进其人性境界提升、理想人格塑造以及个人与社会价值实现,概而言之既是涵养人文精神。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是社会和民族发展的需要。人文精神是历史留给人类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科学时代人必备的素养,是国民整体素质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是学生发展的需要,青少年处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最关键时期;需要让学生在感悟中变得成熟、丰富、热情、善良、富有情感和人性。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是历史教育的使命。  相似文献   

17.
信仰语丝     
正镜子是磨出来的,功夫是练出来的,智慧是悟出来的,本事是逼出来的,胜利是争出来的,德性是修出来的。学习只是模仿别人,创新才是最重要的。而人类的每一项发明创造都离不开天主的启示,祂才是真正唯一的创造主。世上再好的医生、再好的药物,说到底都是耶稣的手段和工具。他可以用常规的方法为你驱疾,也可以用超常的手段为你治病,并且是全方位的治疗:生理的、精神的、灵魂的、生命的。挣钱要有道,花钱要有度。这中间道德、智慧、  相似文献   

18.
所谓五行是指水、火、木、金、土。这是古人认识世界的朴素观点,也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关于世界物质学说的基本框架。 五行学说认为世界是由水、火、木、金、土五种最基本的物质构成的。五行的生克变化,是五行内部矛盾的实际内容,也是万物生生不息,运动变化的内在动力。 五行学说在我国广大人民群众中流传甚广,五行在中国命理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八字推命术,五行是其最重要的理论基础和演算内容。所谓看八字,其实主要是看八字的五行生克制化情况。五行  相似文献   

19.
五台山文化是多种文化融合的具有区域特色的文化,其主要是佛教文化,核心是文殊信仰。文殊是般若智慧的化身。般若智慧是一种圆满的彻底的辩证的理性的自我超越思想,是中国人民乃至东方人的一种生存智慧和高级的理论思维,也是沟通中西文化的一个法宝。因此说,文殊精神就是大智无我、平等自由、圆融和谐、创新发展。简言之,就是智慧、和谐、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20.
说“飘逸”     
"飘逸"是司空图在《二十四诗品》中提出的一个重要的美学范畴、概念。"飘逸"是一种审美形态,也是一种审美境界。"飘逸",是超迈潇洒,悠闲自如,远出尘外的一种神韵风貌,犹如绛云在霄,舒卷自如;犹如鸿鹄翱翔,飘飘袅袅;犹如轻燕受风,翩翩绵绵。"飘逸"的审美特征是:轻盈、舒展、悠游、曼妙、舒婉、飞动、浪漫、潇洒、自由、自在、自如、自然、轻灵、轻柔,等等。"飘逸"的审美意蕴是自由。"飘逸"的文化内涵是庄子的逍遥、悠游和列子的"贵虚""御风"。飘逸美体现的美学精神就是超脱精神、超旷精神、超越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