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西方的油画材料技法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在不同时期,材料与表现技法曾随着不同流派风格的油画创作而发生变化。但总的来说,传统的油画材料技法是围绕写实性的造型而发展的。在传统艺术中,材料技法的选择,绘画风格样式的应用一般要服从于具体的表现对象,前者是手段和形式,后者为目的与内容。  相似文献   

2.
20世纪的艺术呈现多元化,材料与技法手段相结合形成了多元并存的格局,表现方式更为自由,审美需求和艺术观念也随之发生变化。随着人们审美需求的不断变化,传统绘画也在不断地自我发展和革新,许多从事坦培拉绘画的艺术家对坦培拉绘画的技法、材料、题材等进行探索,转变了坦培拉绘画作为传统绘画在当今艺术领域的尴尬状态。坦培拉绘画中引入综合材料,在丰富绘画材料技法、艺术表现力及对传统绘画的传承上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3.
当代装饰绘画艺术已非传统意义上的绘画形式,它注重艺术性、设计感、构成感、时代感、视觉性,可以将它归纳成是一种设计绘画艺术,重在设计表达、技法表现,能够传递情感意识给观者,对其内涵、情境表达有较高的要求。其从立体主义画派中吸收了大量的养分。首先,装饰绘画吸收了立体派中分解、打散、配置、繁衍、构成的方法,根据作者的主观意愿将物象分解、移位、重新组合;其次,在材料的运用上,装饰绘画也借鉴了立体派善于运用各种各样材料这一重要特征,开始挖掘各种综合材料的使用;再次,立体主义画派的构成理念,促进了装饰绘画艺术的空间装饰感的层次变化;最后,在画面构成上借鉴立体主义绘画的特点,进行立体主义构成理念的互置,即在二维平面的视觉空间中表现三维立体空间,甚至是矛盾性空间的视觉性感知。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引导下,艺术发生了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发展变革。中国当代绘画渐渐脱离了传统的学院派绘画模式,内容上追求自然情感表达,作品平民化、大众化;材料技法上还原以物质本身为突破口,以材料来彰显画面视觉冲击力;表现形式从架上绘画发展到装置、数字媒体等的架下艺术表现。内容和表现形式自由独特,以综合材料的运用拓宽了作品感染力、表现力,这种多元化艺术表现形式和综合材料运用成为了中国当代绘画形式的主流。  相似文献   

5.
光和色的表现是自印象主义绘画以来重要的图式语言。新印象主义阶段,以修拉为代表的艺术家运用点彩技法将光与色的视觉张力推向了新高度。在西方美术发展进程中,光与色的表现一直以来是绘画艺术家们探索诠释的重要内容,这一重要内容极大地影响着绘画艺术的发展。对光与色的图式表现研究如果用点彩的方式能够最大程度地呈现出光与色的本质,点彩技法与光色交织产生的艺术表现力对当代艺术的图式创新有着极大的研究空间和价值。文章通过实践从理性表达、个性化图式、风景创作三个方面对点彩技法的图式运用作出了一定的阐述。  相似文献   

6.
现代绘画艺术是经济发展推动下工业文明的产物。不同于传统绘画艺术对于色彩和造型语言的探索,现代绘画艺术更多地体现于对材料质朴的性能和触感的原动力追求。在这种环境下,综合材料应运而生,以适应现代绘画艺术的发展和对现代生活的艺术感悟。首先深入分析了综合材料在现代绘画中的作用,而后从材料媒介和技法表现两方面进行了综合材料的实践研究。  相似文献   

7.
佛教约在西汉末东汉初传入中国,佛教艺术为符合中国人的审美习惯、审美心理和审美趣味,运用中国传统绘画技法来描绘佛教壁画。莫高窟北朝壁画则是融合印度、西域绘画技法和中国传统绘画技法的这样一个重要时期的作品,其线描、色彩、布局构图等技法的运用深受中国传统绘画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动物这一绘画题材被很多画家所青睐,从古至今,很多画种的绘画作品中都能发现动物题材的身影。漆画中材料与肌理的应用是漆画别具一格的艺术语言所在,而以动物这一题材为载体,去表现漆画中的独特的艺术语言,可谓是材料肌理运用的巧妙体现。文章从漆画中动物题材的创作出发,以材料肌理的技法为主要内容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9.
唐卡是中国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传统绘画形式,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浓郁的宗教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一员。唐卡具有非常鲜明的艺术特征,与汉族传统绘画相比,它表现得更加鲜明。唐卡绘画过程中不同的颜色有着不同的意义和运用方式,它的一些独特的技法、特征都能够应用到其他的艺术,尤其是中国画中,中国画的表现与唐卡有着非常相似的地方,因此,可以从唐卡绘画中寻找一些中国画元素,让二者相互融合,创新中国画。文章主要对唐卡绘画的特点、技法及内容色彩做简单介绍,对唐卡绘画中的中国画表现新元素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0.
新材料和新技法对于古代绘画有重要影响,当代中国画画家对于新材料新技法的探索从未停止。时代变化,科技发展,艺术家可以使用的材料越来越多,造诣高超的艺术家在不断探索中形成了自己的绘画语言。在材料技法创新的基础上进行绘画语言的探索,不断丰富中国画绘画语言,展现绘画语言的个性发展。许多艺术家打破传统常规,将新材料新媒介融入绘画,不断探索,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传统,运用新材料、新技法构建新的绘画语言,作品呈现出了新的面貌。  相似文献   

11.
从人物画的造型方面分析任惠中的绘画语言,分析任惠中如何结合中西方的绘画语言表现出现代的审美特征。他运用西方素描速写的造型方式,结合传统山水技法的笔墨形式,将人物特点进行夸张与变形,创造出了极具特色的绘画形式,让人印象深刻。他运用写生的方式收集素材,凭借感官的感受,运用抽象的线条、墨点和水的自由结合去塑造形体,创建出犹如山水画的体块感受和水墨淋漓的画面。  相似文献   

12.
艺术家通过运用多种材料和不同的技法进行融合创作,突破了传统绘画的表现形式,符合现当代社会发展的审美需求。自从毕加索进行大胆尝试以来,综合材料创作在当代艺术中的地位也日益显现出来。它的自然属性与艺术精神相配合,在当代艺术创作中更贴近生活,且反映时代,关注个体价值和社会意义。综合材料绘画的兴起,是时代进程中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3.
油画在中国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中国绘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油画在演变过程中,离不开对西方传统的继承和创新,也离不开对本土绘画传统的借鉴和学习。我们从西方的传统绘画中学习技法、技术及和作画过程中所应遵循的各种原则,从而促进中国当代油画的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14.
宋代是中国"写实"绘画的巅峰时代,但又开"写意"绘画之先河,其中最具有开创性和代表性的画家当梁楷莫属。他的减笔人物画对于同时代以及后世绘画在技法材料运用、视觉语言创造、意识形态发展的意义均是开创性的。梁楷的水墨人物画艺术在追求形似的大环境下异军突起,从形似到神似的过渡使人耳目一新,为停滞不前的宋代绘画增添几分活力,并以其独特的精神内涵和审美特征为后代所标榜。  相似文献   

15.
美术教育是指以对视觉形象的认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运用艺术作品对人们起到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的作用;在美术教育中,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就是绘画教育。文章阐述了在现如今的社会中美术教育的现状,并分析绘画的技法和意义,以及该如何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开启学生探索艺术的潜能。  相似文献   

16.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以及日本在绘画艺术方面的成就,日本绘画逐渐成为了西方现代绘画现代性的重要参考依据,实现了中西方文化艺术的融合,推动了国际绘画艺术的大力发展。从绘画的艺术角度来看,日本绘画的抽象性特征较为明显,其以抽象的线性特征对绘画人物和场景进行了形式勾勒,且装饰性较强,并重视主观的情感表达,因此获得了世界各国的好评。  相似文献   

17.
不同的时代所运用的绘画材料不同,与传统绘画相比,现代绘画艺术中应用综合材料可体现新时期画家的思维表达方式与艺术情感。为了灵活运用综合材料与提高绘画的美感,对综合材料在绘画艺术应用中的美感及艺术表现进行研究,采用文献查阅法、分析法等,从综合材料绘画的内涵与特点入手。然后,根据综合材料在绘画艺术中应用情况,分析综合材料在绘画艺术应用中的美感。最后,结合自身的观点与看法,详细阐述综合材料在绘画艺术应用中的艺术表现,这对促进我国绘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西方绘画艺术的发展,源远流长。在整个西方绘画史的发展过程中,象作为做诶一种重要的艺术表现手法始终贯穿于西方绘画的各个时期中,具有超越性、抽象等特征,在不同美术发展时期中,充当着画家与欣赏者之间思想交流的媒介。贾克梅蒂置身于西方艺术变革的激流中。  相似文献   

19.
油画作为西方艺术的杰出代表,自传入中国之日起,其本土化的进程从未停歇过。文章简要梳理了油画在中国传播发展的几个关键时间节点,以及相关的美术事件,提出"油画山水"作为一种新的绘画形式,以西式的绘画材料与技法,继承和发扬了中国传统审美观,是中西绘画交流融合的时代产物。"油画山水"代表了中国近百年来油画民族化探索的结果,在油画本土化的进程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的工笔画又称为"细笔画",工笔画自战国至盛唐再到当下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但是在漫长的岁月里,工笔画的绘画技法、手段甚至是绘画工具、材料的变化都微乎其微。这与我们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时代有些脱节,因此采用新的创作手法和理念的工笔画应运而生,出现了一批在工笔画中运用肌理技法的创作方法,丰富了工笔画创作的语言和技法,增强了工笔画的表现力度,给观者展现了一种新的工笔画的体验意识和审美情趣,使画面更有效地表达创作者营造的意境,也给观者带来全新的视觉感受,获得更丰富的艺术体验。肌理效果的运用促使工笔画在材质运用与技法表现上有所提升,让传统的工笔画重新焕发新的光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