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华兵 《心理科学》1999,22(5):452-453
日前,我欣喜地读到了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新编《护理心理学》教材。以一名从事心理学工作数十年的心理学工作者的眼光来看,我以为,这既是一本全新的有理论、有实践的好教材,也是一本富于国情化、系统反映当今护理心理学研究新成果、新信息的学术专著。与以往出版的同类教材相比,这本书有许多新颖独到之处,且专业性、实用性强,很值得向广大读者推荐。这本书最突出的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材结构科学数十年来,我国正式出版发行的《护理心理学》教材或专著,少说也有10多个版本.但其结构体系大多属于“堆砌组合式”…  相似文献   

2.
由郑州大学副教授周洪仁主编、河南省十一所高等院校集体编写的《基础逻辑》一书,已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一本适合全日制文科高等院校教学使用的逻辑教材。这部教材有如下五个值得注意的特点: 一、章节安排力图有新意。本书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为指导,遵循人们的认识由个别到一般、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先讲归纳  相似文献   

3.
这是一个蹩脚的标题,因为材料、素材、题材三者不是并列关系的概念。现在并列标出,岂不蹩脚?然而,这却是写作教材中经常见到而又急待明确的问题。我的书桌上摆着两本写作教材,一本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教材《写作通论》(以下简称“通论”);一本是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写作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这两本教材对材料、素材、题材的理解和表述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4.
写一本具有特色的好教材,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教材要有“特色”,就得跟上实践的需要和学术的进展;教材要“好”,就得好在符合教学的实际要求。马佩主编的《普通逻辑教程》(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以下简称《教程》),虽然是一本适用于师范专科学校的教材,却正是一卓有特色的教材,因此值得向人们广泛推荐。做为一般的课堂教材,不适宜提出过多的学术探讨的问题,但是有重点地跟上或反映学  相似文献   

5.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 本课是继两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以及瓜分狂潮以来外国列强侵略的延续及加深,也是中国人民英勇抗争的体现,在本单元中起到了承接性的关键作用。从历史学科的社会教育功能来看,能让初中生深入认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并从中汲取经验教训又是非常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在《认识定义新探》(载“哲学研究”1986年第4期)一文中,笔者认为,认识的本质不是反映,而是选择,并讨论了选择的一般性质和内容。在本文中,笔者拟把选择机制置于认识过程发生、发展的各个阶段中来考察,回答这样的问题:在主客体错综复杂的关系中,人的认识系统是怎样选出认识过程的某一阶段所需要的客体信息,过滤掉某一阶段所不需  相似文献   

7.
本刊讯 2001年7月19日全国宗教院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备课研讨班暨教材出版新闻发布会在京举行。政治课教育是宗教院校培养合格人才的一个重要途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课教材是国家宗教事务局组织编写的第一本宗教院校教材。从内容来说,键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主要是帮助学生掌握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和科学体系,重点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认识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认识到我国现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为了使宗教院校的教师准确掌握教…  相似文献   

8.
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第三批重点教材《伦理学》,是在总结以往伦理学教材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教材优秀成果基础上开始起步的,是一本用当代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为指导而写成的伦理学教材,是一本致力于反映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中国化最新成果的代表作,也是一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伦理学教学与研究,具有突出的中国特色、中国气派和中国风格的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新作,是一本荟萃时代伦理精神精华且兼具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意义的伦理学标志性成果.  相似文献   

9.
刘奔、李连科在《光明日报》1983年2月1日发表《自我认识与精神文明》一文。文章说,一个人想要做一个自觉的人,就必须进行正确的自我认识。主体认识问题,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认识外界(自然和社会),一是认识自我本身,这两个方面是密切联系的。在认识的主体——客体关系中,自我不仅是主体,有时也是客体,是认识对象。自我究竟怎样认识自身呢? 首先,认识自我,就既要区分主体和客体,又要区分主观和客观。自我具有二重性:作为认识者,他是主体;作为被认识者,他又是客体。在自  相似文献   

10.
哲学教材改革,其呼吁之声虽已渐渐地远去,可喜的是,其步履之声却已从地平线上传来。在这个新栏目下,我们首先披露的是逻辑学方面的情况。从这组文章中可以看见,改革的动因,一是教材本身落后于本学科的发展,二是教材本身落后于社会实践的需要。哲学其他学科,恐怕也免不了碰到同样的问题。哲学科学的社会职能,很难说不是为社会群体提供一种特殊的工具,既用以认识世界,又用以改造世界。我们跻身于社会主义改革的时代,改革教材以适应学科的发展,并满足社会实践的需要,不无现实意义和政治意义。哲学教材改革和哲学教学改革,似乎是一项工作的两个方面,但前者无疑是着重于学科本身的发展和理论体系的阐述,后者涉及的则主要是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及授课的具体措施。显然,我刊只能把沟通教材改革的信息看作自己的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