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德国一个名叫阿扎斯的小村庄里,住着一个有18个孩子的家庭。父亲埃斯德是一名普通的冶金匠,为了维持一家生计,他每天要工作18个小时,但高强度的体力劳动却只能换来薄薄的几张钞票,买米的钱都不够。生活尽管窘迫逼人,然而这个家庭中的两  相似文献   

2.
李连杰1963年的春天出生在北京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里。他两岁时,父亲就去世了,母亲一个人挑起了抚养5个孩子和赡养两位老人的生活重担。宝剑锋从磨砺出,贫苦的童年使李连杰从小  相似文献   

3.
李连杰1963年的春天出生在北京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里。他两岁时,父亲就去世了,母亲一个人挑起了抚养5个孩子和赡养两位老人的生活重担。宝剑锋从磨砺出,贫苦的童年使李连杰从小就养成了艰苦朴素、刻苦勤奋的习惯。7岁时,经体育老师的推荐,李连杰进入北京体校武术班,  相似文献   

4.
突围母爱     
有句俗语“有苗不愁长”,当今社会太多的不确定因素使“有苗怎么长”成为许多家庭关注的问题。“上帝不能亲自到你家,所以它创造了母亲。”母亲在家庭教育中是个重要的角色,她们在孩子成长、教育上倾注了无私的爱,每个母亲的教育方式、爱的方式不尽相同。然而母爱既会给孩子带来成长的动力和快乐,也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负担,成为孩子的羁绊。我身边有两个家庭证明了这一点。一个家庭:父亲是一个厂领导,他把精力都奉献给了企业的管理和改革创新,母亲就成了当然的后勤和“教育部长”。母亲自小包办了女儿生活上的一切,从头到脚,从床上到书包里,…  相似文献   

5.
1985年2月5日,一个孩子意外降生了。说意外,是因为对于一个已有3个孩子的贫困家庭而言,他是不期而至的,如同累赘。他的母亲身体欠佳,经常生病,他的父亲是这个家庭的唯一支柱,由于会一点修剪手艺,在一家足球俱乐部做花匠。  相似文献   

6.
美国家庭非常重视孩子三方面素质的培养:一是个性独立与自信的培养。父母注意从小培养孩子独立的个性品格。家境好的孩子很小时就让他们睡自己的房间;家境不太富裕的家庭,也想方设法让孩子有自己独立的空间。我拜访过一个有8个儿子、2个女儿的大家庭。夫妻俩长年在非洲加纳帮助语言教学,两年前才回到美国。因为买不起更大的房子,  相似文献   

7.
父之爱     
何介苗 《天风》2005,(12):12-14
路加福音15章11—32节的经文中,记载的这个家庭里有父亲和两个儿子,虽然没有母亲的出现,但从经文的内容来看。却让我们清楚地感受到,这位父亲对两个儿子既“慈”又“严”的爱。  相似文献   

8.
王安石曾写过一篇著名的短文《伤仲永》,说年纪小小的仲永便能作诗,但他父亲却以此为赚钱的资本,结果,这个孩子最终成为庸人。还有一篇短文说,有两个学画画的孩子,一个经常参加各种比赛,并且经常获奖;一个把自己的画一张张放人纸篓,不轻易示人。前者的父母经常以...  相似文献   

9.
感动 《思维与智慧》2006,(10):51-51
他出生在巴西东北部伯南伯哥州的一个农民家庭里,他是这个贫苦之家的第8个孩子。所以,他不是父母的喜悦,而是沉重的负担。父亲为了养家,只身前往圣保罗桑托斯港做工,母亲一人要照顾他和他的7个兄弟,这是非常艰难的事情。  相似文献   

10.
无弦的吉他     
齐秦曾经是一个在迷途上走得很远的孩子,喝酒,打架,天不怕地不怕,没有什么不敢做。他父亲常常愤怒不已,但除了把他打个半死之外,也是无计可施。齐秦每次挨了父亲的痛殴之后,依然我行我素,为所欲为。  相似文献   

11.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一个特困家庭,儿子刚上小学,父亲就去世了。母亲没改嫁,含辛茹苦地拉扯着儿子。那时村里没通电,孩子每晚在油灯下学习,母亲拿着针线,轻轻、细细地将母爱密密缝进儿子的衣衫。  相似文献   

12.
单亲家庭是指一些只有一位母亲或一位父亲所带领的家庭,其成因主要是离婚、分居、配偶一方死亡或出走.其次就是未婚妈妈或未婚爸爸独立养活儿女.今年来随着父母离异或其他因素,单亲孩子成了一种现象,教育也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这群孩子,要么由母亲或者父亲单方面照顾,要么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代为照顾,有的甚至寄放在亲戚、朋友家中,如何让这样的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是我们一直研究的问题.下面就笔者班上一个单亲孩子的案例来谈谈自己的想法、做法.  相似文献   

13.
我生长在浙江上虞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父亲有五兄弟,却只有父亲一个人娶了妻。我的四个叔伯都是光棍.因为家庭很贫困.娶不起妻。但是我小时候小脑袋瓜比较简单,思想单纯."天塌下来"有父母顶着。我能吃饱、穿暖也就足够了.到了上学的年龄,问题就出来了:父母亲生下了我们四个孩子.四兄妹相继要上学。其他四个叔伯经济也不能帮助我家.我的父亲没有手艺,靠长年累月地跑上海.杭州.宁波的工地做小工。母亲在村轮窑厂做工.勉强凑够四兄妹的学杂费.生活费。  相似文献   

14.
做一个好父亲,使自己的孩子能健康成长,是每位父亲执著的追求。那么好父亲的标准是什么,父亲在孩子面前应怎样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父亲在孩子的教育中应该做些什么,这些都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在现代社会中,仅仅承担传统父亲的责任——赚钱养家,已不再是一个称职的父亲。因为钱不是一切,作为一个父亲,挣钱不是唯一的。假如你拥有了钱,却失去了孩子的未来,那么再富裕的家也是不完整的。你在外面扮演的角色再好,回到家里也必须重新演好父亲的角色,而父亲的角色,绝对不是用钱就可以塑造成功的。怎样才能做一个好父亲呢?做孩子成长的朋友有研究…  相似文献   

15.
阳光透过玻璃窗照在土炕上,炕上坐着两个人,一个是垂老的父亲,一个是人到中年的儿子,父亲坐在炕的一头,身后倚了几床被子,身上还盖了一床,头低低的,面无表情。儿子坐在父亲的对面,盘着腿,看着父亲。  相似文献   

16.
阿迪和鲁道夫是同龄的两兄弟,他们的父亲是小镇上的一位鞋匠。从小两兄弟就跟着父亲认真地学修鞋,而不像其他孩子整天到处玩耍,因为他们家境贫寒。父亲的鞋摊需要他们帮忙,这样日子才能过得稍好一些,  相似文献   

17.
《天风》2015,(10)
<正>6月,贵州毕节四孩童在家中服食农药身亡的事件,震惊全国。媒体深入调查揭示出,这是一个充斥着暴力的家庭。孩子们的母亲因不堪家暴虐待而离家出走,四孩童中的长子曾被父亲殴打致左臂骨折、右耳撕裂,一度跳水试图自杀,幸被当地民警救起。然而,学校及周遭亲友乡邻的援助仍没能阻止这个家庭走向崩溃,四个花儿一般的孩子就这样夭折了,而他们的父亲还在失联之中。听到这样的新闻,每个人都会感到痛心。但痛心之余,大家可  相似文献   

18.
你知道这样一句话吗?——“要想对方成为怎样的人,就评价他是怎样的人。”这句话是有心理学方面的依据的。还是让我们引用下述两个实例来说明有关现象吧。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詹姆斯·温叙述说:一个大家都认为无可救药的孩子被带到他那儿去治疗。这个孩子刚到那儿时,似乎很不高兴,一句话也不说。但他从孩子父亲不经意地说出的一句话中找到了病因。孩子父亲对他说:“这个孩子没有任何优点,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糟糕的孩子。”于是,他努力去  相似文献   

19.
报复与报答     
有两位贫穷的父亲,各自送自己的孩子到一位画家那里学画。  相似文献   

20.
一个班集体由几十个孩子组成,而这些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庭,毕业于不同的幼儿园,而每个家庭的环境,父母的文化修养,教育子女的方法各不相同,所以每个孩子的个性、学习适应性也不尽相同(适应就是适合顺应的意思,学习适应性就是对学习条件、环境、方法等的适合程度及顺应过程)。为了了解每个孩子的个性、学习适应性,以便因材施教,特选择了原二年五班学生,现三年五班学生作了如下测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