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确定性代表着规范、秩序和价值。然在现代话语中,确定性似乎已不可能。解构“形而上学”成了现代哲学的基本态度。好象我们真的进入了“什么都行”的多元化世界。确定性陷入了相对主义的困局。的确,我们正在进入一个与传统社会不同的现代性社会。但是,相对主义是一个问题,而不是  相似文献   

2.
话语理解中的道德准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是语言伦理学理论建设的一个方面 ,它着重探讨了公众言语交际行为中话语理解的道德秩序 ,提出并阐述了“言境统一”、“言实统一”、“言人统一”、“言行统一”和“言德统一”等五项话语理解的道德公约 ,确立了公众话语理解道德秩序的雏形。  相似文献   

3.
论文认为葛梯尔第一个反例的实质,在于专名与摹状词之间的混用。一个专名的意义应当是在它与有关个体的关联的基础上产生的。个体提供了意义规定的基础,但个体并不等于意义本身。从本原上说,名称的确定性恰恰来自它与所指称的对象的关联性。专名的涵义是潜在的、隐而未显的,它通过摹状词来展现。专名在获得命名之后,即成为一个约定的符号。意义论的基础应当是“指称论”,而不是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说的“使用论”。  相似文献   

4.
“训诂学”是研究我国古代语言和文字意义的一门学科.两千多年来,训诂家们总结出许多训诂方法,这些方法固然是从古代汉语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特点入手的,然而我们必须看到在训释词义的过程中,存在着普遍的逻辑思维模式.现代语言学家尼尔·史密史和达埃德尔·威尔逊认为:“言语交际的基本模式必须包括下列说话人和听话人共知的因素:(a)一套语言知识(一种语法).(b)一套非语言知识的信念(一部百科知识).(C)一套推理规则(一种逻辑)”(《现代语言学中译文,第187页》).人们理解话语的过程,可以说就是推理的过程.“训诂”是对古代的语言文字的意义作解释,是时人对古代语言的理解和吸收,因而在训诂的过程中,与理解其他语言作品一样,同样包括上述因素.从现代逻辑和现代语言学的观点看,训释词义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从已知推未知的过程.质言之,“训诂’即是推理,是一种特殊的语用推理.这种推理虽然不能够简单形式化,但是就其过程看,又确实是从已知推出未知.训诂的逻辑思维模式大致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5.
古典中国哲学中身体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在区分“两极相关论”和“二元对立论”的基础上,从中国先秦哲学文献中梳理出有关身体的观念如“身”、“形”和“体”等概念,认为中国传统的身体观念倾向于用“过程”而不是用实体语言来表达。身心之间是“两极相关”而非“二元对立”的,双方互为必要条件,也只有在互涉的情况下,身心才能够得到理解。“人”被视为一个整体的身心交关的过程。在过程本体论中,每一个特定的个体都是每一个“他者”的结果。每一个特定的个体既是自我决定的,同时又是被每一个其他的特定个体所决定的。那些构成存在的各个个体实际上是“自我”的构成性成分。  相似文献   

6.
“反正”是由极性对立语素构成的一个词。通过隐喻成为副词,表“无论如何、不管怎样”之意。“反正”带有逻辑意味,成为条件关系的外化表现形式,以单句句法形式表达复句的语义内容,使其在单句中获得语篇功能。在自然口语中,“反正”进一步语法化为说话人进行思考的标记,体现说话人组织话语的痕迹。  相似文献   

7.
在言语交际中,有时会有误解现象,这种误解是无意造成的。但是也有另一种“误解”,它是说话人出于某种表达需要而对某些词句有意进行的一种歪曲的解释。这种“误解”,人们谓之“曲解”。一般的误解是言语交际中的障碍,是一种消极的语言现象,而曲解则是一种积极的修辞...  相似文献   

8.
汤拥华 《学海》2003,3(3):33-39
本文以“个体之我”与“哲学之我”的关系为基本问题,对西方现代哲学几种有代表性的个人观进行了批判性的考察.文章意图指出,哲学对“个体之我”的探讨不能忽视“哲学之我”的构建.个体不是先在的事实,保持反思性的哲学生活,始终不解地寻求“个体化理解”,才是通向“个体之我”的惟一途径.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个体之我”与“哲学之我”的关系为基本问题 ,对西方现代哲学几种有代表性的个人观进行了批判性的考察。文章意图指出 ,哲学对“个体之我”的探讨不能忽视“哲学之我”的构建。个体不是先在的事实 ,保持反思性的哲学生活 ,始终不解地寻求“个体化理解” ,才是通向“个体之我”的惟一途径  相似文献   

10.
如何揭示当代技术规范及原则的重要价值,呈现其社会历史意义,是表征时代精神之哲学建构的重要之事。“图灵测试”作为判定“机器能否思维”的技术叙事,既是人工智能技术的“金规则”,又是对“何谓智能”的哲学追问。“图灵测试”以技术的逻辑与操作的实践肯定了机器实现功能表征思维的存在论意义;其“模仿游戏”的逼近为我们提供了通过己身对象化产物来理解自我的技术路径;其关系认同“功能实现”的原则既呈现了人工智能技术改变世界的现实效应,也以其实践影响着理解存在的理论思维。在人工智能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直面“图灵测试”技术叙事的哲学追问,既是我们真正理解人工智能技术的哲学路径,亦有助于我们反思人工智能技术的社会历史效应及其未来可能。  相似文献   

11.
叶闯 《哲学分析》2023,(1):100-111+198
在一种自然语言中被表达的哲学作品,是否可用另一种自然语言来解释,或是否可被持另一种自然语言的人所理解,是一个严肃的理论问题。为回答这个问题,必须区分“不能正确解释”这个否定结论的几个典型涵义,并区分给出这个否定结论的典型语境。在此类区分下,可以论证,不同涵义或语境下的“不能正确解释”都是不成立的。因为,不但人们在掌握语言的能力上没有看出有任何实质不同,而且,自然语言所具有的足够的丰富性和开放性,使得正确地解释在不同语言中被表达的哲学文本总是可能的。因此,并没有一种自然语言是本质上优越的“哲学语”。  相似文献   

12.
从人的价值与价值的关系看人的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人的价值到底应该怎样理解,它应该包括哪些具体方面,它在价值论中又处于什么样的地位,这是价值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对人的价值的理解,与对价值本质的认识以及对人的价值与价值的关系的把握密切相关。在价值的本质问题上,国内理论界始终存在着“关系说”和“属性说”的争论。在人的价值与价值的关系上,也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理解思路:一种是由价值一般到人的价值,把人的价值与物的价值、精神的价值等等并列,当作价值的一种具体现象加以研究,由此得出人的价值是“人作为客体的价值”的结论;另一种是从人的类特性、社会性的角…  相似文献   

13.
邵严毅 《学海》2008,(3):195-199
歧义是一个语言形式对应多个意义内容之间矛盾的具体体现,是言语范畴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在言语交际过程中,导致歧义产生的因素包括语内因素和语外因素.对于言语歧义的把握应同时兼顾说话人的表达和听话人的理解,不可只偏重一方.  相似文献   

14.
新世纪以来,中国的马克思哲学研究比较集中地讨论了一些具有研究范式和创新路径意义的问题。这包括:马克思哲学的当代价值以及当代解释力;从本体论的根基看马克思哲学变革的性质;对马克思哲学观的探讨;“回到马克思”与“马克思是我们同时代人”的争论;文本学和解释学引发的马克思哲学的学术性与现实性的批评性话语;中国传统哲学、西方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对话与会通;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问题和学术走向;马克思哲学与中国的现代性建构,等等。这些问题构成了一种前提性的批判,为提出建构中国当代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创造了条件,而建构中…  相似文献   

15.
赵天成 《现代哲学》2003,1(2):31-38
本文针对当今“复归”、“走近”马克思的观点,运用当代解释学进行了新破解。本文依据马克思哲学的根本原则,运用当代解释学的积极合理成果,立足于现代思维范式的新视域,对建国以来理解马克思哲学的三个不同阶段、不同结果进行了新破解,肯定了三个不同阶段及结果的合理性及存在的价值,明确指出破解对马克思哲学理解的理解,必须摒弃形而上学的“非此即彼”、以及追求那种所谓“马克思哲学本真精神”的绝对思维方式。运用独特的新视角,指出对马克思哲学的理解是一个开放的过程,这一过程的不同阶段及结果,只要实现了实践、理解主体、理解对象三者的具体、历史统一,就都具有真理性,就都是马克思哲学本真精神的显现;与此同时,还通过这一问题的探索揭示出了该过程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16.
人与环境关系之谜的实践解答郝永平人与环境的关系问题是哲学中的一个总体性问题。在哲学史上,唯心主义往往抽象地夸大主体的能动作用,抹煞了环境对人的制约性,把环境看作是提供给主体活动的消极质料与被动场所,或理解为精神或思想的“异在”与“外化”,把人与环境的...  相似文献   

17.
论“语言转向”的性质和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十世纪哲学领域里发生的“语言转向”,对哲学研究的对象、方法以及哲学论著的风格,产生了极其重大的影响,使它们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值得注意的是,如今在我国哲学界,相当多的人认为,“语言转向”已经过时,甚至作为它的直接产物和结果的“分析哲学”和“语言哲学”也已经过时了。他们还认为,这种结果是必然的,因为这场革命所赖以生存的基础──数理逻辑方法──是有局限性的:哥德尔定理宣告了形式方法是有矛盾的;语言分析的方法是有很大的局限性的;哲学的根本问题,特别是形而上学问题是不能用这样的方法来解决的。在某种意义…  相似文献   

18.
分析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哲学的一般性质分析哲学的观点一般地说,分析哲学是把“语言分析”作为一个研究主题的各种现代哲学的总称。但是,它并不是有关语言学的东西。它时常被人认为是方法,而不是综合性的哲学体系。这意味着分析哲学的课题在于探讨以往的思辨哲学或者批判形而上学。在分析哲学看来,以往的思辨哲学或者形而上学的争论和错误的根源都在于语言的误用。因而,“以语言逻辑分析克服形而上学”,就成了分析哲学的主题。维特根斯坦说:“哲学家们的大多数问题和命题的来由是我们不理解我们的语言逻辑。”因此,“哲学的目的是思想的逻辑净化”。也就是说,“一切哲学都是语言的批判”。可以说,他  相似文献   

19.
任继愈先生一生都在不断研究老子的《道德经》。他多次出版著作绎读《老子》,作出独特的学术贡献。他指出:将“道”作为最高的范畴,集中阐发,老子是第一人,“老子开创了中国哲学本体论的先河”;老子第一个提出了“无”的概念,“这是中国哲学史第一座里程碑”;老子“柔弱胜刚强”的思想,是弱势群体的辩证哲学,代表弱势群体说话,“同情弱势群体,这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原则。”  相似文献   

20.
1.主体—客体问题与本体论的关系。实践活动范围之外的存在的客观性问题。主体性与主观性的关系。2.“哲学无用论”和实用主义“工具论”对哲学功能的错误理解,二者的内在联系。3.机械反映论和任意选择论对思想发展的“源”“流”关系片面理解的认识论根源。4.辩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与皮亚杰的建构说。认识的客观性原则与主体性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