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兴贵  谭杰 《现代哲学》2005,64(4):28-34
政治义务是政治哲学的核心问题。哈特首先用“相互限制原则”来解释政治义务,这一原则为罗尔斯所继承并加以修正。鉴于该原则存在的诸多问题,罗尔斯在《正义论》中削减了它在政治义务的道德证明中的作用,而诉诸正义的自然责任原则。这个原则仍然受到来自多方面的批评,许多罗尔斯的追随者对这些批评作了回应。罗尔斯从公平游戏原则到自然责任原则的转变反映了他对契约论不同的态度。  相似文献   

2.
罗尔斯的公平原则与正义的自然责任原则是两种影响深远的政治义务理论,但是它们各自也面临着无法解决的难题:公平原则无法解释那些不情愿收到非排他性公共产品的公民的政治义务,正义的自然责任理论则无法证明公民对其所属国家的政治义务。与其他的政治义务理论一样,罗尔斯的理论也没能避免"普适性-特殊性"悖论的困境,但是罗尔斯已经尝试利用多种道德原则论证政治义务(责任)。为了拯救罗尔斯政治义务理论面临的困境,克劳斯科提出了由公平原则、自然责任原则和"共同利益"原则联合构成的多元-原则政治义务理论。尽管这个理论尚在雏形并且仍有缺陷,但是它对政治义务的解释力和前途就在于它符合了当今政治生活的复杂性和联系性。  相似文献   

3.
一、荣誉光环中的罗尔斯美国外交家W .里德曾把W .E .格莱斯顿① 誉为英国最伟大的领导人 ,其理由是格莱斯顿“比与他同时代的任何其他政治家更能把政治行为的实践技巧和高度道德标准的要求结合起来”。罗尔斯被西方学者推崇为“我们这个时代卓越的政治哲学家” ,② 我们中国国内有的学者也将罗尔斯誉为当代“公认的最重要的、最有影响的政治哲学家”③ 。罗尔斯作为一位政治哲学家之伟大与卓越之处 ,不但在于他写作出版了《正义论》 ,还在于他在他的第三部著作《万民法》 (TheLawofPeoples) ④ 中提出一种国际伦理理论—…  相似文献   

4.
从前期的《正义论》到后期的《政治自由主义》,罗尔斯的正义理论经历了从规范性的正义学说向政治的正义观念的转变,与之相对应,其理性建构的方式也发生了从道德建构主义向政治建构主义的转变。这一转变是与多元主义的影响和思维方式的变化密切相关的,标志着罗尔斯思想的发展和理论的进步,但并不意味着他所作的理论尝试都获得了成功。事实上,罗尔斯的政治自由主义体系和政治建构主义方式仍然有缺失之处。  相似文献   

5.
罗尔斯的好友和哲学同事R .阿尔布莱顿 (RogersAlbritton)在 描述罗尔斯时说道 :“我对杰克 ② 的主要感觉是 ,他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人 ,在 他讨论其他人的时候具有很强的道德感。他不仅仅写出了巨著 ,而且是一个非 常值得钦佩的人。他是我们中的佼佼者。”③ 罗尔斯发表于 1 971年的《正义论》 一直被看作是现代政治哲学中的转折点 ,因为它复兴了哲学研究中的重要领 域。它也是最为全面和具有深远影响的现代自由主义巨著。该书 2 0余万册在 全球范围内销售一空 ,有 50 0 0余部论著专门讨论它 ,这些惊人的事实正是由 于《正义论》是一部严谨而深刻的理论著作。 罗尔斯在他的论著中对他的个人生活始终守口如瓶 ,但对他人的帮助和观 点却感激不尽。他回绝了大多数的采访 ,只接受了与他始终保持个人关系的某 些大学的荣誉学位 ,如牛津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和哈佛大学。他很长时间都没 有同意把他的名字收入《名人录》。以下的采访见于 1 991年的《哈佛哲学评 论》 ,是罗尔斯作过的仅有的三次访谈之一 ,而这三次访谈都是与现在或以前 的学生进行的。罗尔斯的个人生活完全奉献在关于社会正义、合作和个人权利 等问题的思考、教学和写作当中。 罗尔斯于 1 92 1年生  相似文献   

6.
在《正义论》中,罗尔斯委婉地表示,他的正义论不适用于人与动物的关系。围绕罗尔斯的动物正义遗产,老年罗尔斯派与青年罗尔斯派展开了激烈的争论。老年罗尔斯派捍卫罗尔斯的结论,否认人对动物的正义义务;罗兰兹等青年罗尔斯派则紧紧抓住罗尔斯思想的方法论精髓,通过重新阐释或重构罗尔斯的正义论,论证了人对动物负有的正义义务,并激活了动物正义的话题,使之成为20世纪末以来西方学术界的研究热点之一。纳斯鲍姆的以可行能力为基础的动物正义论、唐纳森和金里卡的以公民身份为基础的动物正义论、加纳尔的以利益为基础的动物正义论提供了与罗尔斯式动物正义论不同的思路;它们各有自己的理论优势,构成了动物正义的辩护联盟。发展和完善罗尔斯式的动物正义论,倡导各种动物正义理论之间的建设性对话,不仅能够更好地为人对动物负有的正义义务提供辩护,而且还能有效地拓展生态文明的文化空间,实现人与动物的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7.
焦金波 《学海》2002,(6):101-103
罗尔斯《正义论》可以说是其道德哲学方法论的成就。他用实质性理论的规范伦理学的研究方法研究正义问题 ,摆脱了纯形式主义的元伦理学的研究方式 ;用抽象的、思辨的契约论的方法来论证他的两个正义原则的正义性 ,抛弃西方近代传统的功利主义的论证方式 ;他的独特的“反思的平衡”的思维方法在当代道德与政治哲学中成为一种研究纲领  相似文献   

8.
罗尔斯《正义论》评述武汉大学哲学系伦理学专业方永1971年出版的《正义论》是美国著名哲学家约翰·罗尔斯的心血之作,它把他近20年潜心研究社会正义问题的成果发展成一个逻辑严密、条理一贯的体系,并被誉为“二次大战后伦理学、政治哲学领域中最重要的理论著作”...  相似文献   

9.
现代实践吁求道德义务的解释新论,过往的经验论、超验论、神令论、功利论、边际约束论的解释方式皆存在一定的缺陷。借助挖掘隐伏在西方思想史中的同意论,为重塑西方道德义务观的内在生成机理确立了一个新的解释框架。在回溯霍布斯及洛克的"契约论"、康德的"德性论"和罗尔斯的"正义论"的基础上,发现同意论视角下的道德义务观既具有契约主义的理性,又兼具责任伦理的底色。洛克提出的"自愿同意"假设作为道德义务的确认程序完成了对个体意愿的观照,同时依据罗尔斯主张的正义制度的规制作用,保障了群体意志的在场。在技术加剧伦理冲突的当代社会,同意论的重拾和完善对于道德义务理论重塑以及马克思主义伦理视域下的伦理秩序建构皆彰显了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义论》之后的罗尔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罗尔斯的《正义论》发表之后 ,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批评。这些批评促使罗尔斯重新考虑他的正义理论以及新自由主义。在过去的 2 0多年里 ,罗尔斯发表了一系列论文来表达其反思 ,如“作为主题的基本结构” (1978) ,“秩序良好的社会” (1979) ,以“道德理论中的康德主义建构论  相似文献   

11.
托马斯·斯坎伦是以约翰·罗尔斯为首的平等的自由主义阵营内一位重要政治哲学家,面对《正义论》发表以后所遭受的各方面的批评,他在罗尔斯道德契约论的基础上,转变罗尔斯专注于宏观社会基本制度的学术走向,提出了一种实质性的契约主义,从微观角度来论证个人道德的本质,论证人们为什么要关注正当和不正当的问题,论证为什么正当和不正当对其它关怀和价值具有优先性。从而发展了罗尔斯道德理论的契约形式,对罗尔斯强于制度美德而疏于个人道德论证的缺陷做了有益补充,在伦理学界引起了较大反响。  相似文献   

12.
康德的道德建构主义与罗尔斯的道德建构主义都运用了普遍同意的标准、有效性标准来证明各自的道德原则和正义原则,它们都属于义务论派别,绝对命令和正义原则也具有相似性。但是,康德的建构主体是形而上学的,而罗尔斯的建构主体则不具有这种形而上学的特征;康德的建构主义属于构成性自律,而罗尔斯的属于学说的自律;他们各自建构出来的原则也具有不同的适用范围。罗尔斯的转变削弱了正义原则的证明力,在后形而上学的条件下,哈贝马斯对道德客观性的认识可以提供一种解决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罗尔斯的思想来源之一在于康德的道德哲学,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然而,除了在实践理性中的道德自律构成了《正义论》中"原初状态"的理论基础,从而使得公平契约的理性选择得到实现以外,判断力批判中的自下而上的路径也被罗尔斯应用于《政治自由主义》和《万民法》中,这也与其内容来源《永久和平论》相一致。虽然这两条路径的方向不一样,但是其逻辑基础都是人作为理性的存在物的本质。  相似文献   

14.
在《正义论》(1971)出版20年之后,罗尔斯公开声明,在理论中将正义理论描述为理性选择理论是部分错误的.这里包含两个主要的问题,它们关系到构建原初状态和两个正义原则的最大最小值的推论.由于在霍布斯的模型中,道德与理性是不相关的,所以罗尔斯试图构建一个公平的原初状态.因此罗尔斯的理性契约论证明是理性而公平的模型.但是这个模型犯了道德假设先于理性的循环错误,而这一点或许是理性上任意的.而且,由于它具有非常保守的规避风险的心理态度,罗尔斯就无法表明,在两个正义原则的最大最小值的策略推论中,较高级的理性会凌驾于其他策略中的理性.这些就是罗尔斯不得不承认错误的原因.出于他的正义理论的辩护策略,罗尔斯转向了康德的自由概念和平等的道德人的概念,而围绕康德的概念是存在一些争议的.  相似文献   

15.
个人主义的道德或伦理致思与柏拉图式的整体主义社会利益分配方案似乎本应是相互隔绝的,但是罗尔斯硬是把它们扭合在一起,于是,他的理论就显得极为不对称。这种不对称最鲜明地体现在他对"应得"这一概念的描述中。分配正义中的应得是制度性应得,而惩罚正义中的应得是道德应得。批评者认为罗尔斯无法自洽地主张这种不对称性。罗尔斯主张分配正义中的应得要受休谟式的自然主义和怀疑主义的审查,而惩罚正义中的应得,由于其基础是与自然主义的世界相隔离的"自然"的道德义务,则被免去了要面对休谟式的怀疑主义追问的负担。而如果自然主义和道德主义可以并存,分配正义中制度性应得概念和惩罚正义中的道德应得概念就不矛盾了。  相似文献   

16.
赵景来 《学海》2001,(1):180-186
1962年 ,伊赛亚·伯林 (IsaiahBerlin)断言 :在 2 0世纪 ,迄今尚无权威性的政治理论著作问世。到了 1978年 ,费希金 (JamesFishkin)和拉斯赖特 (PeterLaslett)宣称 :伯林所断言的状况已于 1971年终结 ,因为在这一年 ,罗尔斯(JohnRawls)出版了他的《正义论》。 1974年 ,诺齐克(RobertNozick)的《无政府、国家与乌托邦》出版 ,批评罗尔斯的学说 ,开启了 2 0世纪晚期西方政治哲学重大争论的序幕。 1981年 ,麦金太尔 (AlasdairMacIntyre)的《德性之后》出版 ,次年 ,…  相似文献   

17.
葛四友 《哲学研究》2012,(7):91-99,129
<正>罗尔斯在《正义论》中所提出的公平正义观对当代政治哲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连其理论的主要反对者诺齐克都说:"《正义论》是自约翰.斯图尔特.密尔的著作以来所仅见的一部有力的、深刻的、精巧的、论述宽广和系统的政治和道德哲学著作……政治哲学家们现在必须要么在罗尔斯的框架内工作,要么解释不这么做的原因。"(诺齐克,1990年,第187页)罗尔斯在《正义论》中提出:"我的目的是确定一个能够代替一般的功利主义、从而也能代替它的各种变化形式的作为一种选择对象的正义论。"(罗尔斯,2009年,第18页。下引罗尔斯文献仅注年份和页码)他在书中采用的  相似文献   

18.
如何确立一个社会的正义原则是当代政治哲学家普遍关注和激烈争论的一个问题。在这一问题上,哈佛大学的罗尔斯教授在其代表作《正义论》中提出了一种确立正义原则的原初状态理论,这一理论把正义原则等同于原初状态中人们选择的产物。对此,牛津大学G.A.科恩教授提出了针锋相对的反对意见。他在其《拯救正义与平等》一书中论证说,罗尔斯的原初状态理论实际上是把理想的社会管理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最著名的政治和道德哲学家 ,哈佛大学教授约翰·罗尔斯 (JohnRawls)于 2 0 0 2年 1 1月 2 4日在列克星敦 (Lexington)的家中逝世 ,享年 81岁。这是《哈佛大学深红色》(TheHarvardCrimson) 2 0 0 2年 1 1月 2 6日发布的消息。罗尔斯毕生致力于现代社会正义问题的研究 ,其代表作是《正义论》和《政治自由主义》。罗尔斯的学术成就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反响 ,并影响了 2 0世纪后期欧美哲学的发展方向。美国著名哲学家约翰·罗尔斯逝世@肖巍发…  相似文献   

20.
在《万民法》中,罗尔斯将正义理论从国内领域向国际领域扩展时,放弃了差别原则。这种做法招致世界主义者的质疑,被视为前后观点的不一致。实际上,在其理论的转向过程中,罗尔斯不再预设封闭的世界合作体系,而是从尚不充分的国际合作关系和合理多元论的现实出发,将影响国际正义的主要原因归于国内文化、政治、制度等因素,然后提出较弱意义的作为过渡性原则的国际援助义务,为国际分配正义划定界限。罗尔斯前后观点的不一致并没有对他的正义理论整体的内在逻辑造成冲突,真正的问题在于他对多元论现实的过分强调,从而使万民法止步于国际正义。但正是他对多样性的重视,使我们在继续推进其正义理论时须更加谨慎、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