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现代人间佛教运动始于太虚法师。在他所处的时代,政局动荡、战乱频仍,加上此时佛教义学式微、教理不清,佛教发展出现隐忧。太虚法师在敏锐地观察后,主动顺应现代大潮,提出人间佛教的主张,开佛教改革之先河,尤其是数次出访国外后视野大开,成为改写中国近现代佛教史的佛教领袖之一。  相似文献   

2.
人间佛教是近百年来海峡两岸中国佛教的主流趋势,也是近十多年来海峡两岸学术界都非常重视和热烈讨论的焦点问题之一。本文针对相关讨论,以太虚、印顺法师和星云三位公认的人间佛教思想家和实践家为代表,探讨了人间佛教百年历程中的若干重要问题,阐述了百年人间佛教三个历史座标的历史联系及其各自的特点,指出太虚是现代人间佛教运动的开创者和思想家,印顺法师是现代人间佛教学术理想的提出者和佛学家,而星云是推动现代人间佛教运动发展的最重要的实践家。  相似文献   

3.
在海峡两岸佛教界,赵朴老与星云法师的人间佛教思想最为接近。他们都不是太虚大师的亲传弟子,但都直接继承了太虚的人间佛教理论。他们都以真常唯心论作为人间佛教理念的思想基础,这点与印顺法师不同。他们都有思想、有实践,使人间佛教的光辉实实在在地照耀着海峡两岸。继承前人大业,解答实践中出现的疑难,推进人间佛教理论实践的发展,是后人应尽之责。  相似文献   

4.
太虚法师在倡导人间佛教的过程中,大量引用儒家思想,从而使儒家思想承担了重要角色,并显示其应有的地位和作用。这主要表现为:一是用儒家重人生及人之德性的内容,诠释人生佛教的意义;二是借儒家的伦理观念,张扬佛教人乘善法的理念;三是引儒家成贤成圣之路径,阐述佛教济世利他的大乘思想。太虚法师经过有选择地吸收儒家思想,使其人间佛教理论得以发扬和传播。  相似文献   

5.
唐思鹏 《法音》2005,(5):30-32
3月2日,中国佛教协会在北京友谊宾馆召开了会长扩大会议,借此机会,笔者就“人间佛教”思想的有关问题,采访了前来参加会议的中国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副主席、重庆市佛教协会会长惟贤法师。问:中国佛教的发展和未来的走向,无疑是走“人间佛教”之路。法师一贯提倡“人间佛教”思想,请问这一思想的提出,与太虚法师的“人生佛教”思想有什么内在关系?答:“人间佛教”思想的提出,是基于太虚法师的“人生佛教”思想而来的。太虚法师将佛法判摄为如下几个方面:一、教之佛本,三期三系:“教”指佛的遗教,为整个佛教所依从之根本。“三期”:指佛灭度后…  相似文献   

6.
与太虚、印顺对人间佛教理论的阐述与丰富发展相比较而言,赵朴老与星云法师的贡献和价值更表现在他们对人间佛教理念不遗余力地推广和实践,他们在中国佛教史上的地位也将由此而奠定。  相似文献   

7.
马来(西)亚人间佛教的发展,始于20世纪初.但由于初期缺乏有力的环境和基础,无法成系统的发展.当时主要是由太虚大师两次的到访而开始播下善的因缘,之后又有法舫法师、慈航法师、演培法师等人的短暂停留,为人间佛教在马来亚的传播与发展做出极具意义的贡献.人间佛教在马来西亚有系统的传扬与发展,是竺摩法师南渡槟城,并定居于此后才正式开启的.经过竺摩法师与其他有志之士的共同努力,太虚大师的人间佛教思想终于形成马来西亚佛教发展的主要主导思想之一.当今马来西亚人间佛教的发展,虽说主要受到台湾的影响,但太虚大师及其学生们的贡献,却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8.
学诚 《中国宗教》2017,(8):16-17
今天,我们在弥勒菩萨应化圣地、太虚大师曾经住持弘法的道场——浙江奉化雪窦寺,隆重举行太虚大师圆寂70周年纪念大会,缅怀太虚大师一生的愿行事业,深入研究太虚大师的思想宝藏,对丰富发展“人间佛教”思想,进一步加强当代中国佛教自身建设,不断开创佛教中国化新境界,构建世界新文化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太虚大师是我国近现代佛教改革的倡导者。面对清末民初中国佛教内外交困的危机.  相似文献   

9.
正演培法师继承太虚大师的佛教改革思想和人间佛教的发展理念,在汉传佛教的海外弘传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笔。自称为"凡愚僧"的演培法师(1917-1996),是连接近现代中国佛教发展史的一位重要人物。他先后求法于观宗寺弘法研究社、闽南佛学院和汉藏教理院,并曾亲近宝静、大醒、太虚、印顺等当代高僧。演培法师深受太虚大师倚重,25岁时即被任命筹办四川合江法王学院,后  相似文献   

10.
“人间佛教”最早由太虚法师提出。与此相联系,太虚还曾提倡“人生佛教”、“人间净土”。经过印顺法师、赵朴初居土等人的继承和发扬,“人间佛教”理念现已获得社会各阶层的广泛重视,成为当代中国佛教的重要思想和共同议题。它在为21世纪中国佛教提供理论指导的同时,也将面临严峻的考验。 一 1933年10月,太虚作题为《怎样建设人间佛教》的讲演,对“人间佛教”思想进行了系统的阐述。他说:“人间佛教,是表明并非教人离开人类去做神做鬼,或皆出家到寺院山林里去做和尚的佛教,乃是以佛教的道理来改良社会,使人类进步,把世…  相似文献   

11.
程恭让教授的新著《星云大师人间佛教思想研究》(台湾高雄市佛光文化,2014年12月出版)分为四卷。卷一题"星云大师与20世纪人间佛教",包含三篇长文,分别讨论星云大师在现代人间佛教近百年发展历史以及元明六百年来汉传佛教革新、转型历史中的地位与作用。前者题为"从太虚大师到星云大师:现代人间佛教的倡导与创立——二十世纪人间佛教理论与实践展开历程的一种解释模式",从人间佛教理论构建及实践运作两方面考量,探论了太虚、星云大师与20世纪人间佛教理论、实践开展的关系。作者认为太虚大师在20世纪上半期提出了人间佛教的方向性理念以及人间佛教建设的  相似文献   

12.
佛教的中国化不应被片面地理解,佛教的根本宗旨和根本精神不应在人间佛教的推展中被忽视。在当前有关人间佛教的理论和实践中,与契机性的被强调相比,其契理性似乎略显不足。如何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真正贯彻太虚法师当年提出的契理契机原则,是人间佛教在当前和未来所面临的极为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13.
略论“人间佛教”(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略论“人间佛教”(二)陈星桥(三)太虚、印顺、赵朴初“人间佛教”思想简介如前所述,太虚大师、印顺法师和赵朴初居士对“人间佛教”的形成与发展贡献至巨,极具代表性,因此实有专门介绍的必要。1太虚大师的“人生佛教”思想。太虚大师学识渊博,著作等身,其思想...  相似文献   

14.
太虚法师是应时而生的引领中国佛教走向新生的杰出高僧,他秉持佛陀本怀,践行佛教菩萨道精神,以实现佛教的现代化与世界化为目标,提出和实施了一系列改革佛教的思想。这些思想和主张构成了太虚法师所倡导的“人生佛教”的丰富内涵,开启了现代中国佛教发展的方向,是当代中国“人间佛教”思想的重要遗产,也汇聚成中国佛教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仍然有着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近代佛教复兴运动中,太虚法师有过一段鲜为人知的复兴弥勒净土信仰而构建佛教新宗派——慈宗的历史,尽管昙花一现,却对揭示太虚的佛教思想变化有特别价值。太虚慈宗构建活动主要有两次:一是1922年创办武昌佛学院时期,着意创设一个综合唯识宗和弥勒信仰的佛教新宗派,试图以宗派的形式复兴弥勒净土信仰。二是从1932年住持雪窦寺时期,把慈宗阐释为一个融贯全部佛法、以总持义面目出现的佛教发展新方向,并发展出建设人间净土的新弥勒信仰思想,超越了以往只注重往生的净土思想,是对第一次构建活动的转向和超越,消解和升华了此前的宗派意识。此后,太虚的弥勒信仰思想逐步与人生佛教思想合流,基于弥勒信仰而建设人间净土成为太虚人生佛教思想中融会人间性与超越性的结合点。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初,太虚大师等人倡导的"人间佛教"运动警醒了明清至民国陷于腐败、堕落的中国佛教,开始了近一个世纪的"人间佛教"运动.进入新世纪,回头分析"人间佛教"的发展,可以从中吸取很多经验,同时也可发现当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都市佛教"理念,以期通过它为"人间佛教"的发展瓶颈找到解决之策.  相似文献   

17.
人间佛教作为专有名词首次出现,源于太虚《怎样来建设人间佛教》一文。经过近百年的发展,人间佛教成为当今海峡两岸佛教界共同高扬的旗帜,越来越显示出蓬勃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8.
《法音》2020,(5)
正太虚法师(1890-1947),民国时期四大高僧之一。目前学术界研究太虚大师的人间佛教思想的成果非常丰富,如欧阳镇《论太虚人间佛教儒学化的特色》主要考察太虚大师引用儒家思想建构人间佛教的特征与价值[1],张雪梅《民国太虚法师的居士佛教思想》重在考察太虚法师的居士佛教思想特征[2]。贲利《太虚大师佛学思想的世俗化探求》考察太虚大师佛学理论的"世俗化特征"。[3]这些成果从不同角度揭示太虚大师人间佛教的特色与贡献,但是他  相似文献   

19.
《法音》2017,(7)
<正>印顺法师是重要的"人间佛教"理论奠基人之一。他在继承、借鉴太虚"人生佛教"基础上发展和完善了自己的"人间佛教"思想。印顺法师的"人间佛教"思想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至今为中外佛教界的众多领袖所继承和弘扬。在今天,"人间佛教"已经不仅是一种学术思潮,而且是具有国际影响的佛教适应社会的现代化转型实践。我们在这个时候重温印顺法师的著作,观察当前佛教的新开拓,不仅会加深对传统佛教的理解,也有  相似文献   

20.
圣凯 《中国宗教》2017,(8):82-83
恰逢太虚大师圆寂70周年、赵朴初居士诞辰110周年、杨仁山居士诞辰180周年之际,在国家宗教局、中国佛教协会、宗教文化出版社的支持下,以学诚法师、楼宇烈教授为主编,怡藏法师为执行主编,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组织法师和专家学者特别编辑《人间佛教思想文库》,由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发行。作为文库的组织者与推动者,略谈文库的出版意义,共享此殊胜因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