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南朝贵妇出游画像砖1958年出土于河南邓县学庄村的南朝墓葬中。这件画像砖作品以它的历史性和艺术性为我们提供了南北朝时期南朝贵妇生活的习俗和服饰特点,也为我们提供了南朝画像砖艺术的真实范本,感受到南朝绘画艺术对画像砖的影响,为后人研究南朝的文化历史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相似文献   

2.
随着公元9到12世纪呼罗珊与中亚地方政权的兴起,本地民众对于"地域"的认同不断凝聚,"地方意识"也逐渐加强。这也为该区域内史学的发展提供了绝佳的土壤,促进了本地区地方历史的繁荣与波斯语历史编纂学的兴盛。本文将以波斯语地方历史《布哈拉史》为例,全面梳理其创作背景,并引入同时期其他波斯语及阿拉伯语史料,深入探讨中古时期呼罗珊与中亚"地方意识"的发展是如何影响区域内历史书写的。  相似文献   

3.
走向21世纪的中国美学--反思历史,指向未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聂振斌 《学海》2001,4(1):35-41
在20世纪,古代中国关于艺术及寄托在艺术中的文人情怀的谈论获得了"美学"的名称,这个学科的问题和提问方式、取向和方法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西方美学理论的影响和中国传统美学的更新集中表现为功利主义和非功利主义美学理论的构建与论争,两者互补又竞争.新的世纪里,中国美学有待创新.这种创新将更多地与西方美学及文化展开对话;也将在创新中重建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美学.  相似文献   

4.
圣教会为把“耶稣降生”的神圣奥迹作为恒久纪念,年复一年地向普世人类传报这个“关于万民的大喜讯”(路2:10),因而以“耶稣诞生”作为世界纪元的标准。这个标准逐渐被普世人民所公认,形成了现今的公元纪年法。现在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就是从“耶稣诞生”那年(中国西汉平帝元始五年)算起,称为主年(annus Domini)。耶稣诞生前叫公元前(英文简写B C,意为基督之前)。 世纪一词来源于拉丁文saeculum,意思是一百  相似文献   

5.
本文就西方19世纪浪漫主义美术运动的三个时期进行了详细论述。阐明了这一艺术运动的产生、发展、以及各个时期的不同内涵。  相似文献   

6.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是欧洲社会剧变、人文艺术辉煌鼎盛的时期。对于一直被认为是"次艺术"的插图艺术而言,"插图黄金时代"作为西方艺术史上一个重要时期在中国并不广为人知。随着图像时代插图本、绘本在市场上的再一次流行以及网络上日益普及的艺术品共享,插图艺术逐渐成为一个热点话题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喜爱。从科技、文学、商业三个方面探讨欧洲插图黄金时代兴起的缘由及其对现代图像艺术创作的意义,将为插图艺术的研究与创作提供借鉴和思考。  相似文献   

7.
20世纪以来,中国艺术学从依附或混杂于哲学、美学等其他学科,到逐渐走上自足、自立的体系化,经过了曲折、断续、艰难的漫漫之途。20世纪以来的中国艺术学研究和学科建设可以划分为创建、沉寂、确立和发展三个时期。在这曲折的过程中,在中西文化交融的格局中,中国艺术学一直在自觉或不自觉地思考着如何处理与西方艺术思想的关系,探索转型中的中国艺术之现状,在悠久艺术传统的基础上建构具有自己特色的中国艺术学。其间有收获的喜悦、成功的经验,需要我们来继承;同时,也有难言的尴尬和沉痛的教训,值得我们去反思。当今的艺术现象、艺术活动是何等丰富,艺术的内涵和外延无限扩大,艺术的边界不断被冲破,艺术的概念频繁被颠覆,这无疑给艺术学研究带来了许多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提供了巨大的研究空间和深厚的研究资源,为艺术学学科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契机,需要我们对艺术学研究和学科建设作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20世纪上半叶是中国艺术歌曲由酝酿起步并达到黄金时期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一大批既具有深厚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又熟谙西方音乐创作技法的作曲家们为此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借鉴西方音乐传统,并不懈探索,大胆实践,从而创立了"中国艺术歌曲"这一艺术形式,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艺术精品,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更重要的是,他们在中西音乐文化的融合以及探索中国艺术歌曲风格的民族化方面,为后世留下了极其宝贵的经验.他们的创作实践和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对其后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彭琳 《美与时代》2008,(1):113-115
我国现代壁饰艺术的发展主要是从改革开放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这个时期中国社会变动剧烈,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和西方科学技术、思想文化艺术的影响,使中国的当代艺术呈现出崭新的面貌,壁饰艺术的发展也在迥然不同于以前的现实环境中翻开了新的篇章.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传统绘画史学发展到20世纪后,因"西学东渐"和向西方学习的时代思潮,逐步受到西方艺术史思想和方法的影响。中国美术史学开始形成现代形态,中国美术史的研究逐渐具有"国际眼光"。滕固将"艺术风格学"引入中国。方闻针对中国绘画和书法的特殊性,在风格理论基础上,创新提出"视觉形式结构分析"法。而与"艺术风格学"对立的"图像学"方法被巫鸿应用于中国美术史研究。从以上诸人的研究可以一窥20世纪至今,西方艺术史观对中国美术史研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李可染先生是20世纪中叶以来积极倡导中国山水画革新的绘画大师,他一生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且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艺术风貌。李可染的山水画在继承中国传统绘画的基础上,借鉴西方绘画中的表现形式,把光影效果运用到绘画之中,特别是逆光山水,同时以积墨、泼墨之法增强了艺术表现力,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强烈的时代感而独树一帜,丰富了中国画的艺术语言,对中国画的发展与创新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西方美术史中早已存在素描和色彩之争,主要发生于16世纪的佛罗伦萨画派和威尼斯画派在绘画理念方面不同的争论,对后来西方的艺术发展和理论实践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导致了西方美术史上关于素描与色彩的争论一直延续到19世纪。本文主要研究19世纪以安格尔为代表的新古典主义艺术家与以德拉克洛瓦为代表的浪漫主义艺术家所进行的素描与色彩之争,探讨他们不同的艺术观念,分析其争论的影响及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为四个时期记述心理学在中国的历史发展:1西方心理学思想传入中国的开端(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2.西方哲学心理学和科学心理学传入中国(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3.中国心理科学的创建与早期发展(20世纪20年代初至40年代末);4.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心理学发展历程(1950─1994);使读者对我国的心理学发展和近十多年来的状况有一概括的全貌了解。  相似文献   

14.
一、《现代西方美学》生成的学术背景在世纪交替之际,不管是中国还是西方,不管在哪一个学术领域,人们都纷纷回过头来,回顾一个世纪来本学科所走过的足迹,以期站在一个新的制高点上,掌握历史发展的规律,把握学科发展走向的脉搏。其中,跨国、跨文化的研究以其独特的视角和对本土的影响而尤其令人瞩目。对于现代西方美学的研究,国内也早有先声。对单个美学流派、单个美学家的研究不说,一些综合性的论著,如《现代西方美学流派述评》、《二十世纪西方美学主流》以及九十年代中期的《现代西方美学史》等,都是一些很有成就、颇具影响的著作。在此背…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初的中国画坛,本土文化和西方文化交织在一起,为中国艺术的发展提供了诸多的可能性。艺术该走向何方这一问题成为了当时人们不得不关注的焦点问题,持各种观点的艺术家和史学家们为此进行了无数次的辩论。本文以滕固的《体验与艺术》这篇写于1923年的文章为出发点,剖析当时中国美术在良好的基础条件下,未能向西方现代艺术过渡的原因,并论及《体验与艺术》这篇文章对当时历史发展进程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西方油画自19世纪传入中国以来,对中国现代艺术以及中国的美术教育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国的油画发展是艰辛坎坷的,中国油画在不断演变的过程中,同时带动着中国美术教育不断革新,这是对整个民族的启蒙,对思想的解放,对固有文化的一种突破。  相似文献   

17.
中世纪时期绘画艺术可以概括地称之为基督教美术,它是西方文化在特定时期内的一个特殊表现形式。多数画家对中世纪时期绘画等艺术的感情往往高于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除了因为它那份程式感的神秘趣味,还因它有许多不可言的宗教以外的魅力,不禁让人联想到我国东汉的画像砖显现出的独特魅力,再加上中世纪盛行的骑士精神正是现代社会重视和亟需的契约精神,为中世纪的绘画艺术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引起了很多人关注和研究的兴趣。中世纪时期绘画的影响是深远而持久的,中世纪的终结,并不意味着宗教对绘画艺术深刻影响的结束。  相似文献   

18.
汉代画像砖石是中国宝贵的古代美术遗产,有极重要的研究价值。常任侠汉代画像砖石研究成果显著。他从画像砖石的社会文化背景、分布区域与时代以及画像砖石所表现的社会景象和艺术表现手法四个维度来建构其研究图景。他运用田野调查方法,对画像砖石进行实地考察,在把古文献资料作为研究画像砖石重要材料的同时,还利用考古最新发现的地下遗物进行"文""物"互证。常任侠的画像砖石研究成果,极大地丰富了史学家对史料的认识,丰富了美术史研究的资料库,为人们进一步研究汉代绘画和雕刻艺术、了解汉代社会的历史文化奠定了重要的文献基础。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中国艺术与艺术家》是一部视觉盛宴般的巨著,是西方学者研究20世纪中国艺术最具权威和影响力的作品,这本书并不是对当时个别艺术天才的研究,而是力图通过一大批艺术家的境遇展现20世纪中国"艺术界"的整体状况。这是一幅个人追求与社会文化、政治发展相互交织的画卷。苏立文的著作时间跨度将近一个世纪,内容涵盖大陆、港台、海外的中国艺术与艺术家,关涉的艺术类型除了绘画还有雕塑、戏剧、文学等,既像一本文学作品,又像他的个人笔记。  相似文献   

20.
在1500多年的印度历史中(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10世纪佛教在印度衰亡),佛教经历了原始佛教、部派佛教、大乘佛教的演变和发展;同样地,在2000多年的中国历史中(公元1世纪至今),大乘佛教与中国哲学文化相结合,产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八大宗派。当前,肇兴于南传上座部佛教的参与佛教(Engaged Buddhism)和起源于北传中国大乘佛教的人间佛教,已然成为当代世界佛教发展的主流。本论文试以菩萨范式及其转换为切入点,分析不同时期的佛教思想及其实践,论证菩萨道是所有不同时期佛教的一贯之法,亦是当代人间佛教实践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