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社会信息加工模型(Social Information-Processing Model,简称SIP)为理论依据设计社会认知干预方案,将被试(包括132名攻击性儿童)分为实验组、安慰剂(阅读)组和控制组进行短期追踪干预研究,在此基础上考察该干预方案对减少儿童的攻击行为以及提高社会信息加工能力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该干预方案对提高攻击性儿童的社会信息加工能力有明显的即时效果和持续效果,具体表现为该方案有效地减少了攻击性儿童的敌意归因偏见和攻击行为的产生,有助于攻击性儿童建立关系目标并正确认知攻击行为的后果;(2)班主任评定三组儿童的攻击行为显著减少,评定结果可能受到期望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和发展性阅读障碍是两类常见的儿童神经发育障碍, 二者共患率高达25%~48%。共患问题不仅使儿童自身面临着严重的认知、行为和心理损害, 还给家庭、学校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对共患儿童的干预是极为必要且重要的。以共患病理机制假说为基础, 可将既往共患儿童的干预研究划分为以下两大类:(1)基于表型假说的干预方案, 如药物干预、阅读干预以及二者联合干预, 相应方案干预效果的迁移性和稳定性均有待深入考究; (2)基于共同缺陷假说的干预方案, 如针对核心共同认知缺陷之一的加工速度问题的干预已初显成效, 但相关研究较少, 干预效果需更多研究进一步系统性地考察。最后就共患儿童的干预方案现状进行了反思和展望。  相似文献   

3.
社会退缩行为指儿童在社会情境中抑制自己参与同伴互动并表现出独处的行为。社会退缩阻碍儿童形成良好的社交能力,影响其人格和认知的健康发展,因而对儿童社会退缩行为进行及时干预显得十分重要。研究对认知行为疗法在儿童社会退缩行为干预中的进展进行了整合,包括虚拟现实暴露疗法、学校情境下的认知行为治疗及网络认知行为治疗。未来研究应设计针对社会退缩行为不同亚类型的干预方案,以及在干预中重视情绪调节的训练和教师的介入。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选取一名15岁的重度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眼动追踪技术考察其情绪主题绘本阅读的眼动特征,并制定情绪主题绘本阅读方案,对该儿童的情绪理解障碍进行干预。结果显示:(1)在干预前,这名儿童阅读情绪主题绘本时更加关注背景区域,而较少注意主角形象区域,在整体画面中最后关注甚至忽视主角表情这一重要信息。(2)通过情绪主题绘本阅读干预,这名儿童对主角表情的首次注视前时间减少,注意分配时间和注视次数显著增加;情绪理解能力也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5.
近十年来我国儿童孤独感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孤独感是儿童觊觎自己对同伴关系与友谊质量的自我知觉而产生的一种消极的、弥漫性的主观情绪体验。近十年来,国内学者开始关注留守儿童、学业不良儿童的孤独感,探讨同伴关系、认知因素、家庭环境、师生关系以及社会支持等因素对儿童孤独感的影响,但缺乏适合本土化的儿童孤独感的量表;探讨单一因素对孤独感的研究较多,多因素交互作用对孤独感的影响的较少;调查研究较多,追踪研究较少。今后,将创建适合我国本土化的儿童孤独感量表并注重横断与追踪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儿童孤独感将会趋于追踪研究的发展并会构建出适合我国儿童孤独感的干预方案。  相似文献   

6.
华晓腾  司继伟  卢淳 《心理科学进展》2012,20(10):1633-1641
对数学困难儿童(简称数困)的数学估计进行探讨有助于理解数困的成因和寻找适当的干预措施。本文在简要回顾数困和估计的概念基础上, 重点对近年来国内外关于数困儿童数学估计(主要是估算和估数)的表现及影响因素、神经基础和相关的干预研究进行了回顾和梳理, 并强调未来对数困儿童的数学估计研究应注重从选取被试、扩展研究范围和加强干预方案设计等方面开展探讨。  相似文献   

7.
青少年吸烟行为的预防和干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青少年吸烟行为的预防和干预研究已成为当前心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该文着重对迄今为止的4种以学校为基础的预防和干预模式,即健康教育干预模式、社会影响干预模式、社会技能干预模式和认知—发展干预模式进行了回顾和评价,并对正在蓬勃兴起的家庭和社区预防和干预方案做了介绍,在此基础上阐述了青少年吸烟预防和干预研究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相似文献   

8.
王妍  董妍  朱琳 《心理科学》2014,37(6):1426-1431
儿童情绪胜任力是指儿童拥有情绪知识,对自身和他人的情绪进行识别和理解,并调节和表达自身情绪的一种综合能力,它在提高儿童的认知能力、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提高社会交往能力以及减少儿童危险行为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研究者开展了以儿童情绪和行为问题改善、压力应对能力提高及情绪识别和管理能力提升为目标的干预项目。未来可进一步探究学校、老师、同伴及儿童自身的人格特点等对其情绪胜任力发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并可从增加个性化干预及提升干预长期效果等视角进一步完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9.
儿童忽视的评估是为忽视儿童及其家庭提供服务和干预的第一步。评估数据可以用于分析忽视儿童家庭的特征,对于干预方案的确定也非常重要。文章描述了儿童忽视的流行率,定义,特征,为儿童忽视的评估提供了背景信息。以生态评估为理念,从高危因素,父母因素,儿童因素和社会、生态因素4个方面介绍了常用的评估工具。对这些工具的优势和缺陷作了初步探讨并对未来儿童忽视评估的改进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
儿童和青少年品行障碍的干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和青少年品行障碍是一种发展性障碍,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干预,很有可能会发展为青少年犯罪。本研究总结了三种有效的干预措施:快速跟踪、多系统治疗和专注力训练。快速追踪包括两种水平的干预措施:普遍性干预和选择性干预;多系统治疗是个别化和多元化的统一;专注力程序简单易学,可用于攻击行为的自我控制。通过对这些干预措施的总结,我们希望能够对以后的相关研究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为对儿童和青少年品行障碍的实际干预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用积极心理学取向团体辅导对小学生抑郁症状进行预防性干预,应用多层线性模型考察了干预效果和中介机制。结果表明:(1)积极心理学干预抑制并逆转了抑郁症状随时间上升的趋势;(2)干预促进了优势使用行为随时间增加的趋势;(3)优势使用在积极心理学干预与抑郁症状之间起部分中介效应。结论:积极心理学干预能预防小学生抑郁症状,优势使用对积极心理学团体辅导干预抑郁症状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它是积极心理学干预的特异性有效成分。  相似文献   

12.
问题行为作为儿童期的异常行为妨碍儿童正常的社会适应, 通常包括内化和外化问题行为。儿童情绪调节功能的异常被认为是其主要影响因素, 相关成因亦源于儿童自身的气质特征。在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梳理的基础上, 从气质的四个维度出发(积极情感/接近、恐惧/行为抑制、愤怒/烦躁、努力控制)分析了情绪调节与常见调节策略对儿童问题行为的影响及相应的情绪调节训练干预。未来研究应结合儿童气质特征, 深入探讨气质各维度之间的交互作用与儿童情绪调节以及问题行为之间的关系, 并在纵向研究中加入神经生理相关技术, 考察三者在儿童发展过程中的关系, 此外还应开展国内本土化研究, 开发适合我国问题行为儿童的实践干预方案, 促进儿童情绪社会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我国关于学业不良儿童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的回顾了近十年来我国关于学业不良儿童的研究成果。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阐述的,即学业不良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学业不良儿童的干预研究。关于心理特点的研究主要包括家庭特点与学业不良的关系,学校中学业不良儿童的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特点,学业不良儿童社会性发展以及认知特点的研究;关于干预的研究主要包括对学业不良儿童干预理论的探讨和干预的实践研究。  相似文献   

14.
正念冥想是有意识、非评判地将注意集中于当下经验的方法。近年来,正念冥想作为一种潜在的方法被引进到ADHD儿童干预领域。因为ADHD儿童的特异性,为了增加正念冥想方案对ADHD儿童的适切性,研究者从练习设置、奖励系统、解释方式和家长纳入几个方面对标准的正念减压训练方案做了改编。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表明,正念冥想训练能有效地减轻ADHD儿童的核心缺陷、改善其内外化症状和亲子关系。本文通过对已有相关实证研究的分析认为这些积极的影响可能与ADHD儿童的执行功能与去中心化等心理功能的改善有关,而大脑相关区域激活模式的变化和结构的积极改变可能是正念冥想影响ADHD儿童的神经基础。文章也提出已有研究在内容和方法学上的不足及其以后的探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亲密伴侣暴力是指现在或曾经处于亲密关系中的伴侣之间发生的攻击或控制行为。亲密伴侣暴力不仅对妇女的身心造成伤害,对家庭中儿童的社会适应也有不利影响。亲密伴侣暴力与儿童外化行为、内化行为有紧密联系。作为保护因素,年龄、情绪调节能力、社会支持等可以减少亲密伴侣暴力环境中儿童的适应问题。认知-背景理论、情绪安全理论、外溢理论和发展心理病理学理论对亲密伴侣暴力影响儿童社会适应的机制进行了解释。为了促进亲密伴侣暴力中儿童的社会适应,实践工作者提出了不同的干预方案。未来研究应在区分亲密伴侣暴力的不同评估、控制共生风险因素、重视神经生物学研究、改进干预研究等方面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16.
张丽锦  暴卿  陈蕾  梁渊 《心理学报》2021,53(9):960-975
“皮亚杰认知发展量表” (IPDT)中的守恒与关系领域经动态化改编后已被证实适用于小学低年级儿童的潜能评估。在此基础上, 本研究旨在构建适用于小学高年级儿童的IPDT表征、分类、规律领域的动态测验; 并运用所构建的IPDT动态测验对低社会经济地位(SES)儿童进行认知潜能评估; 而后经过对低SES儿童的推理认知干预, 进一步考查认知干预在低SES不同潜能儿童的认知能力和数学成就中的促进作用。结果发现:(1)改编的IPDT表征、分类、规律领域的动态测验包含“前测—干预—迁移—后测”4个阶段, 所构建的逐级提示干预方案合理适切, 可以有效区分不同认知潜能水平的小学高年级儿童, 特别是弱势儿童; (2)推理认知干预对由IPDT动态测验细致区分出的不同潜能水平的低SES儿童作用不同, 尽管他们在认知能力与数学成就上均有进步, 但低SES高潜能儿童比低SES低潜能儿童从干预中获益更多。  相似文献   

17.
儿童是电视的主要消费群体,在很多国家和地区儿童花在媒体上的时间是非常多的。本文针对电视对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影响进行研究,进而探索其影响过程中父母、儿童、电视本身的角色以及社会氛围的影响作用,并且提出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8.
9-24月龄婴儿母亲敏感性的预防性干预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争艳  许玉玲  吴东红 《心理科学》2008,31(6):1381-1384
本研究根据依恋理论和相关的干预研究成果编制了母亲敏感性干预手册,并对9-24月龄要儿的母亲实施了预防性干预.有16对母婴对分别进行了家庭录像观察.其中10位母亲作为培训组参加为期两个月的干预,干预目标集中于提高母亲敏感性,并提高母亲与婴儿的互动行为水平.另外6位母亲为对照组.三个月后,干预完成并再次对培训组和对照组进行家庭观察.用AinSwonh母亲敏感性量表和母亲行为Q分类方法分别对两次家庭观察录像进行编码分析.结果表明:培训组在信号敏感、可得、阻碍和接纳四个方面都有改善;该干预模式有效提高了母亲的敏感性.同时,该干预对母婴互动行为水平也略有提高.在文章中讨论了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康丹  李佳佳  蔡术 《心理科学进展》2022,30(6):1270-1281
睡眠是个体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学前期的睡眠问题可能会对儿童的行为、认知、语言和健康等诸多方面产生负面影响。研究表明, 睡眠呼吸障碍、夜间睡眠不足以及入睡困难等睡眠问题是学前儿童语言障碍的潜在威胁性因素。学者们提出了睡眠记忆巩固假说、警觉性假说和突触稳态假说来解释睡眠问题影响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内在机制。这些研究结果为语言障碍的早期干预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即通过行为干预、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游戏干预等睡眠问题干预方式来提高学前儿童的语言能力。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深入分析睡眠问题与语言障碍相关联的内在机制, 了解不同年龄段儿童睡眠问题与语言能力的关系, 以及探究融合教育背景下有效的游戏干预方式。  相似文献   

20.
郭静  刘笑晗  黄宁 《心理科学进展》2022,30(10):2154-2163
儿童PTSD具有“长尾效应”, 疾病负担重、发展结局存在较大异质性, 但是少有研究对我国儿童PTSD的转归进行系统性研究, 其转归类型、路径尚不明晰, 更缺少促进儿童PTSD复原的干预研究。因此, 本研究拟对儿童及青少年进行追踪调查和准实验研究, 探讨儿童PTSD的发展轨迹及转归类型和机制, 验证基于学校的综合干预服务对促进儿童PTSD恢复的效果, 为儿童PTSD干预及个性化诊疗提供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