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余光中因写下《乡愁》一诗而轰动两岸,素有"乡愁诗人"的美称。谈到这首成名作对他的意义和影响,余光中幽默自嘲说:"我写过1000多首诗,因为《乡愁》好像变成了我的名片,这张名片大得把我的脸也遮住了,让别人看不到我的真面目。有很多人对我说,我是读你的诗长大的。结果他除了《乡愁》之外,都没有读过我第二首诗。"余光中1928年出生于南京,出生那天是重阳节。谈到自己的生日,他说:"我对自己的生日很满意,我是‘茱萸’的孩子。  相似文献   

2.
正诗人龙泉写了一首诗叫《半个我》,诗中写道:"老师说我,上课不够用心/前一段还可以,后一段只有半个我在听/领导指出,如果你工作100%投入/你的人生将比现在精彩几倍/妻子说,你每天早出晚归/有时几天不回。是不是也在提醒/只有半个我在跟她一起生活/这半个我,让我胆战心惊/那幽灵一样飘荡的另一半/在哪里……"其实,每个人都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在做一件事的时候,我  相似文献   

3.
正"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致橡树》一诗让舒婷名满天下。对舒婷的认识,大部分读者也都来自于这首诗。舒婷的代表作《致橡树》写于1977年,随着这首诗的发表和流传,舒婷顿时名声大噪。舒婷说,从创作的初衷上看,《致橡树》并不是一首爱情诗。在20世纪80年代,许多青年人以  相似文献   

4.
心灵的院子     
正有个朋友写了一首诗,叫《如果,有个院子》。他在诗的左边种了几株蔷薇,右边栽了两棵芭蕉,中间留一条小径, "看阳光和风在这里停留、拐弯/像亲人从远方归来"。他说有个院子,是为了给他"寂静之美/和它虚度"。"虚度"这个词打动了我。炊具在厨房,饭桌在餐厅,接待客人在客厅。书在书房,床  相似文献   

5.
灵感速记     
正一北岛有一首诗,题目是"生活",整首诗只有一个字:网。人称"一字诗"。我觉得这首诗并非一个字,而是三个字,单是一个"网"字不能成诗,必须将题目"生活"也加进来。陶渊明称世俗为"尘网",北岛描述现实生活为"网",两大诗人所见略同。"网"字字形由小篆演变而来。书法家写小篆,基于艺术上的理由,有时在里面写四个×,更是宛如张网以待的样子。古人受道家影响,认为"网"是束缚、是陷害,这个网是网罗;  相似文献   

6.
正浙江宁波有一位才女,过了28岁还没有找到如意郎君。爹妈催得紧,自己也着急,为此她想出了一个奇招,写了一首专门招亲的打油诗,发到网上。结果,一石激起千层浪,短短几天,应招者、对诗者、看热闹者,就来了一大片,弄得这位姑娘眼花缭乱,应接不暇。为了介绍自己的招亲条件及相关情况,这首诗写得有点长,共40句。我从中摘录16句,供  相似文献   

7.
感悟人生     
有人说,人生就是万绿之源的绚丽花朵;也有人说,人生就是一桌供人享用的佳肴;还有人说,人生就是那坎坷崎岖的山路;而我说,人生就是永不停顿的攀登。野菊将它的诗写在崖畔,谓之“秋耀金华”;大雁将它的诗写在蓝天,谓之“雁过留声”;睡莲将它的诗写在水中,誉为“清水芙蓉”;兰花将它的诗写在暗处,点缀“曲径通幽”;我将自己的诗写进生命,憧憬“未来盛世”。所谓成功的人,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就是今天比昨天更智慧的人,今天比昨天更悲壮  相似文献   

8.
纤手搓来玉色匀 ,碧油煎出嫩黄深 ;夜来春睡知轻重 ,压扁佳人缠臂金。这是苏东坡所写的一首面食商品广告诗 ,赞的是馓子。据说苏东坡谪居广东海南琼州时 ,当地一位老婆婆的油煎环饼 即油炸馓子 香脆可口 ,色泽金黄 ,根条均匀 ,不禁便人联想到美人玉臂的金环。苏东坡对这种色、形、味俱佳的美食大为赞誉 ,于是赋写了这首诗。老婆婆请人把这位大名鼎鼎的文豪所写的诗装裱后悬挂在店堂供人欣赏 ,这首诗也就成了中国最早的商品广告诗。馓子店也因苏东坡的诗名声远播 ,一时小店生意格外兴隆 ,门庭若市。馓子 ,早在汉代就已出现 ,当时以糯米煎炸…  相似文献   

9.
正衔泥巢声犹在耳,冬去春来复相依,几度聚散夕阳在,燕子飞处起泪滴。这是我写的一首小诗,里边有一段故事。曦光淡淡,云雾朦胧。我看到,春日里归来的黑燕翅膀上的那抹白,不知是不是因跨过千山万水的缘故,白得像云丝,白得像雪玉,纯净素雅,仅仅精巧灵  相似文献   

10.
“洪水施威南北,难摧血肉长城,与天奋斗建殊勋,八表风雷响应。大患转成大力,掀腾急难亲情,救灾防汛并肩行,万众一心决胜。”发表在本期封二的这幅书法作品,是赵朴老为佛教界抗洪救灾特意创作的。这首词和近年来他写的作品不大一样。那些诗词读来使我感到恬静:淡雅、随缘、平常、脱俗。而这首确是那样轰轰烈烈,使人听到抗御洪水的人们振奋的吼声。我忽然想起了前些日子的一件事。那天我去医院,在乱纸堆中发现朴老1997年除夕写的一首诗的草稿:“问今年好事/何者堪称最?/你说黄河截流/他说长江截流/我说都比不上北助朝鲜/南援…  相似文献   

11.
爱的境界     
白鹭立雪愚人看鹭聪明见雪智者观白这是台湾作家林清玄先生写的一首禅诗,颇值得玩味。“白鹭立雪”,首句展示了一幅图景,以下便是三种人的目光及不同的视点,分别扣住“鹭”、“雪”、“白”三个字,从而对人的审美境界进行排列,说得透彻,论得精辟。禅是人生的一种独特智慧,由此谈到爱情关系,林清玄先生又有一首短诗可作解证:相爱的人像磁铁的正负极因相吸与渴望寻找对方的所在相契的人像山谷中的回声因投射与回应发现更深的内在相印的人像临水时的照影因对照与融入泯灭彼此的分别这两首诗正好是互为对应的:只看“鹭”的人,仅仅“…  相似文献   

12.
诺贝尔奖金的获得者绝大部分是第一流的科学家,是人类文化的精英和大师。这些大师们的人文科学和文学艺术素养,往往令人惊叹!诺贝尔不仅因发明炸药而名震当时,同时他也是一位文艺的爱好者和实践者,其遗嘱设立文学奖实非偶然。他认为:“对自然科学的征服,是为子孙后代创造幸福的材料;而文学的理想主义使命,则将在这方面起着它的作用。”他自幼爱好文学,喜爱托尔斯泰、雨果、巴尔扎克的作品,尤偏爱雪莱的诗作,他少年时代在巴黎时曾写过一首诗,抒发了他对人生的独特理解:人生是大自然赐予的一块高雅的宝石/人在漫长的岁月里对它…  相似文献   

13.
一、题解 1927年,国学大师王静安先生沉湖死殉后,同为清华国学研究院四教授之一的陈寅恪大为震惊,写了一首诗和一幅挽联以示哀悼。诗是一首七律,其中第三联写道:"吾侪所学关天意,并世相知妒道真。" 十多年前初读这首诗时,感触颇深,尤其是"吾侪所学关天意"一句。短短七个字,既道出了陈寅恪等人心目中学问的崇高地位,也道出了他们对学问所承担的那一份终极的责任。  相似文献   

14.
向内走     
正诗人大解的一首诗叫《向内走》,诗云:"我曾不止一次寻找道路/试图走向远方/而实际上,一个人走遍天涯也离不开自身/倒是回归自我者获得了安宁/因此我决定,向内走/也许穿过这个小我,就是众生。"这就是作家穆涛所说的"内装修"。在这个越来越浮躁、功利的时代,向内走,不失为明智之举。可是,很多人把精力和时间放在对名利的追逐上,对利益的算计  相似文献   

15.
正台湾作家蒋勋曾在一次演讲中说:"我在想,一天24小时这么漫长,我们能不能留18分钟给一首诗?用这18分钟,让你看见满山杜鹃染红的春天……"留18分钟给一首诗,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可是,每天行色匆匆的你我,总是风驰电掣的样子,脚步飞快,甚至连眼神都是飞快的,有谁能留18分钟给一首诗?我们有一百个理由忙忙碌碌,忙着奔走在各种热闹喧嚣  相似文献   

16.
著名文学家邓友梅先生一九八三年写的著名小说《烟壶》,曾轰动海内外。这本书的一开头,便有一首诗介绍二十世纪初北京一带的里画壶名画师。这首诗写道:“登堂入室马少宣,雅俗共赏叶仲三,阳春白雪周乐元,文武全才乌长安。”写小说免不了虚构,这个乌长安便是虚构的。而其他三位,都确有其人,也确实是名画师。这三位中,马少宣先生,是回族穆斯林。  相似文献   

17.
日日是好日     
正宋代有一个高僧叫无门慧开,他幼年入道,参习经论,是一个大智慧者。他写过一首禅诗:"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说得真好,到底是开悟了的禅师,境界自然不是常人可比,既有情怀,又有风雅,一首小小的禅诗,闲逸,睿智,自然而然地道出人生真谛,可见守得一颗平常心是多么重要的事情。春天花儿都开好了,秋天一盏明月挂在天上,夏天凉风款款,冬天白雪皑皑,春花秋月,夏风  相似文献   

18.
二战结束后,人们对奥斯维辛监狱受难人员的遗留物品进行清理,意外地发现了一卷"诗稿"。这卷"诗稿"是用鲜血写在白衬衣上的。诗的题目叫做《窗子》:清晨/我推开窗子/走在林间的小路上/鲜花馥郁/鸟声婉转/我心灵的窗子亦打开/仿若阳光万道穿透心灵……全诗共有三段,  相似文献   

19.
话说打油诗     
正关于打油诗的来历,据说,唐代有一个叫张打油的人,平日喜欢做俗话诗。有一天,大雪纷飞,天地浑然一色,张打油诗兴大发,吟了一首诗:"天地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黑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这首富于风趣、逗人发笑的诗,形象而又夸张地描绘出了雪中景物的特色。还有一次,也是天下大雪,张打油在一处官衙的墙壁上题了一首诗:"六出飘飘降九霄,街前街后尽琼瑶。有朝一日天晴了,使扫帚的使扫帚,使锹的使锹。"这首诗前两向,  相似文献   

20.
自怡悦     
正南朝齐梁间隐士陶弘景,是道教思想史上的重要人物,擅长药学,并不以诗名。他留给我们的诗也不多,而我却非常喜欢他的《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这是对皇帝诏问的作答,以诗答诏,并不多见,何况这首诗又写得如此的轻灵而有意味。诗不长,录于下:"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山间何所有,岭上多白云。一问一答,问得很实在,答得却非常机敏。岭上多白云,是常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