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夜语     
1感谢地球的自转,给了我们一个伟大而深刻的夜。地球的一半是白天,一半是黑夜。白天、黑夜本是一对好朋友,并不像人们说的夜吃昼、昼驱夜。它们常常轮流值班,白天困了困成夜,夜醒了便成白天。白天值一天班累了,便睡在夜的床上;夜值一夜班乏了,悄悄倒进太阳  相似文献   

2.
天使,风度翩翩,活泼可爱,真诚善良,在人际交往中,谁都希望遇到天使般的人,给自己带来幸运和快乐;魔鬼,张牙舞爪,凶神恶煞,给人的往往是倒霉和不幸。在现实生活中,天使和魔鬼同在,而且,天使和魔鬼也不是永远不变的。有时候,善良的天使可能会变成魔鬼似的,而凶恶的魔鬼可能会像天使一般。那么,我们该怎样使自己多遇到一些天使而少遇到一些魔鬼呢?  相似文献   

3.
夜思     
正1地球每天不停地旋转,面朝太阳时,就是白天;背对太阳时,就是黑夜。太阳永远亮着,太阳上面没有夜。夜,其实是地球自己的阴影,就像人的影子一样,源于地球遮挡住了太阳的光线。原来,自己挡住自己就成了夜,否则,就是白天。2农民在白天种下了一束束阳  相似文献   

4.
何光沪:幸与不幸是今天要谈的话题。我觉得,幸与不幸常常是联系在一起的。英语中有句话,叫做No pains,no gains,是讲没有痛苦就没有收获。上次大家谈到天人合一的问题。从西方基督教来看,也有类似观点。有人说,人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或说人一半是神性,一半是兽性。刚才讲到  相似文献   

5.
    
正一天,与朋友闲聊起地球来,说它真是太伟大了,孕育了万物,创造了生命。到目前为止,还没发现宇宙中其他亿亿万颗星球有生命。我说,地球再伟大,也不可能两个半球同时亮起,总是一半明、一半暗,一半醒、一半睡,一半是白天、一半是黑夜,亿万年前如此,亿万年后也如此。人虽长有一双眼睛,却只能看到一半,即看到前面世界,却看不到后面世界。太阳再辉煌,也只能  相似文献   

6.
一、导言 我们宣称具备许多有关日常事实的知识,相信我们的经验为这种知识提供了证据。我的感性经验告诉我,太阳现在正放射着光芒;我的听觉经验告诉我,隔壁有一台收音机正在播音;诸如此类。我们注意到经验中的规律性,并且以此推论,世界是与形形色色的概括相一致的:燕子冬天往南飞;青草没有雨水就会枯黄。我们也接受了关于我们的环境特征的更具一般性的论断:我们相信存在着我们能够感知到的物理对象,即使我们不再能感知这些对象,它们仍将继续存在;我们相信记忆告诉我们的事件在过去真实地发生过,而现在已不再能为人观察到;我们相信他人身上的那些与我们自己在表面上相似的行为、表情和言谈所反映的思想、感情和感觉,也和体现在我们自己身上的那些东西相类似。  相似文献   

7.
智慧语丝     
《思维与智慧》2014,(8):33-33
你也许不清楚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但当你面对金钱、权力和人生是非的选择时,你就会知道真正的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了。——朱德庸要想得到正确的东西,总是要先犯很多错误。当你把所有的错误都犯过时,那最后就是正确的结果了。——物理学家李政道人的灵魂里,藏着一个天使、一个魔鬼。有时天使出来,有时魔鬼出来,有时天使与魔鬼在自己的灵魂里互相打架,谁打赢了你就是谁。——魏明伦  相似文献   

8.
吴梓明 《天风》2013,8(8):40-41
我个人是相信胎教的,当我的孩子还在母胎的时候,我的太太就喜欢听音乐,尤其是圣诗。那时候,我们经常在家中播放一些圣诗或柔和的音乐,因为我们希望胎儿可以在一个有音乐感和圣乐气氛的环境中成长。当我们来到圣殿敬拜的时候,我们可以感受到一份特别的宁静,并且透过崇拜经历上帝的临在;我们希望胎儿也同样可以在教堂内充满宁静、崇拜的气氛下成长。  相似文献   

9.
人生杂说     
常说人生如戏,戏如人生,然而再好的演员,再真实的剧本也无法诠释出真正的人生,似乎它只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谁又能把心剖开来呢?小时候的我最喜欢看夜幕中的万家灯火。当太阳隐去了它的光芒,大地陷入到黑夜的怀抱,千家万户的灯光就会从千万个窗口映射出来,明暗层叠、炫目缤纷,像极了天上的繁星点点,又不同于星光的遥远寒冷,因为它离我们是那样近得让人感到温暖,年幼的我常望着远处的灯光发呆,想象着它在为谁照亮,那里正发生着怎样的故事。  相似文献   

10.
当北风推开昨日的窗权 蓝墨水舞动在白色的图纸 留下风的手迹 狠狠地写下:相信自己 黎明在睡梦中苏醒过来 第一缕光芒爬上屋循 投给大地斑驳的疏影 却清晰可见的:相信自己 黑暗也不再黑暗,光明也不再光明 混沌的泥淖束缚阳光的脚趾 挣脱地划下不泯的誓言 亿万年后诵读着:相信自己 月在清秀中迷失 游弋在奸声四起的海底 太阳在那一头迸发 生命不息的活力 镌刻在迷月背上 金色的四个字:相信自己 时间 你说梦见我将你唤醒 手指穿入你迷乱的头发 当我握紧的手发现虚无的幻影 才明白榴走的是年华 超越 黑暗里向光明一越 影子被甩在身后 光明里向…  相似文献   

11.
自大的太阳     
正听到诗人歌颂月亮,太阳极其不满。太阳说:"我拥有强大的能量,月亮的光是我给的,地球上的生命依赖我而生存,所有的颂歌只能献给我。"看到没有人予以理睬,太阳开始发飙:"我要烤干大海,让所有人见识见识我的威力!"说完,太阳发出耀眼的光芒。海面上掀起一阵波涛,太阳得意极了。它  相似文献   

12.
寓言四则     
正福神与魔鬼传说很久以前,福神与魔鬼一同下凡人间。有一天,福神与魔鬼来到一户穷人家。穷人看见怪模怪样的福神与魔鬼,大声叫骂道:"我真不愿意看到你们这两个丑陋的家伙。"福神听了穷人的话,心想着——我原本想去帮助这个穷人,赐给他幸运福气,没有料到他竟然会发这样大的脾气,福神立即悄悄地离开了。魔鬼瞧着穷人发脾气,觉得非常可笑,站立在原地露出了狰狞面日。穷人见魔鬼仍然原地不动,勃然大怒,他拿起一把斧头去  相似文献   

13.
圣洁的祭品     
许多年以前,我才刚领洗。我去医院看望一位生病的神父。那时虽然对信仰认识还很浅,但也知道神父是不一般的人,他的学识和品行都令我非常敬仰。所以,在选择礼物上伤了好大的脑筋。送什么呢?最后选择了一盆刚刚盛开的洁白的菊花。当神父看到“它”时,心中的喜悦立时显露出来,就凭他那份喜悦,我相信,我的礼物胜过他所有的营养品。  相似文献   

14.
李昭君 《天风》2004,(9):48-49
当我在孤独、寂寞、彷徨的时候,上帝派遣了天使般的女孩来到了我的身旁,她把福音的种子播进了我的心房。从此我的身心不再漂泊,我的灵魂找到了永恒的家乡,  相似文献   

15.
从黑暗出发     
正我有个朋友,是个登山专家,最近他送给我一本他出版的登山自传。我发现他记载的登山时间,有的在白天,有的却在夜晚。我曾好奇地问他,这里面有什么讲究吗?朋友说:"当然有。你没注意吗?海拔超过8000米的山,我们的登顶行动都是从黑夜开始的。""为什么要从黑夜开始呢?在白天攀登不是更轻松、更方便、更容易些吗?""道理其实很简单:一般小一点儿的山,海拔低的山峰,一个白天就够了;但如果是路程远的山,海拔超过8000米的山峰,就必须在黑暗中出发,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在光明中登顶,在光明中安全返回。"朋友解释说。  相似文献   

16.
生命之灯     
信灵 《中国道教》2005,(5):53-53
贫道回到故乡,在一个漆黑的夜晚,来到一个荒僻的村落中,在羊肠小径,村民们默默的来来往往着。正想离开此地,看见远处有一点微弱的灯亮移动过来。这时身旁的一个人说:“瞎子过来了。”贫道百思不得其解。一个双目失明的盲人,他没有一丝白天与黑夜的概念,他看不到庄严的神像,看不  相似文献   

17.
《法音》1989,(11)
黎遇航会长和诸位道长、先生: 陈撄宁先生是我的乡前辈。解放前,他在上海住了多年,我也在上海,但一直没有见过面。由于我见闻闭塞,当时在上海发行的《扬善半月刊》,没有见过,自然也就没有读到陈先生在那个刊物上发表的文章。直到五十年代,陈先生来到北京,担任中国道教协会的领导  相似文献   

18.
长河落日圆     
正儿时即熟背过王维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成年后也曾去过西北多次,均因天气不佳,一直无缘领略这种壮观景象,颇为遗憾。前不久,我参加"夕阳红"旅游团再赴西北,不知是否与这次"师出有名"有关,终于了却夙愿,目睹到了长河落日的瑰丽景象。七月上旬的一天,我坐的旅游专列来到吐鲁番,已是晚上九点半,因时差关系,太阳还迟迟不肯落山,放射着灿烂的光辉,把天  相似文献   

19.
《圣经》千百年来一直在基督徒的灵性生命与信仰实践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位置。全能的父创造了这个世界,作为基督徒,我们相信上帝,我们相信主耶稣基督道成肉身来到这个世界,为我们的罪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第三天从死里复活;我们相信圣灵保惠师与我们同在;我们相信末世必有审判;我们相信永生。因为这些基本信仰皆来自于《圣经》。  相似文献   

20.
《失乐园》中撒旦是堕落的大天使,亦是个反抗上帝,引诱人类吃禁果的魔鬼;《浮士德》中梅菲斯特则是一个收买人类灵魂,引诱人类堕落的魔鬼。他们都是引诱的魔鬼,两者存在共性,他们的引诱目的和引诱手段存在着相似性,但各自又具备不同的特点:两者的身份及具体形象不同,对受众产生的影响不同,两者还有着不同的悲剧结局。不管是撒旦还是梅菲斯特,都是利用人性的弱点,引诱人类沉沦堕落,但另一方面,魔鬼的引诱也对人类人性的挖掘产生了深刻的本质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