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漏网之鱼     
正深山中,清澈的溪水里,有一群神仙般自由自在的鱼。然而自从听说人类有了"网"以后,很多默默无闻、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人,也能"红"得不得了,便有鱼儿按捺不住了。因为它们早厌倦了这种平庸又寂寞的日子,于是就整日企盼也能拥有一张"网",也尝尝"红"究竟是啥滋味。即便不能如愿,顺便见识一下外面的花花世界也不枉此行。但也有些鱼儿对此不屑一顾,于是这帮曾经无忧无虑的鱼  相似文献   

2.
求主垂怜     
《天风》2020,(7)
正亲爱的阿爸父,求你安慰我、眷顾我、医治我,因我的身心灵极其软弱、痛苦、无助……父啊!你说:"坚心倚赖你的,你必保守他十分平安,因为他倚靠你。"(赛26:3)你说:"因为主必不永远丢弃人。主虽使人忧愁,还要照他诸般的慈爱发怜悯。因他并不甘心使人受苦,使人忧愁。"(哀3:31-33)亲爱的阿爸父,求你记念我的眼泪,求你怜悯我,求你照着你的话、你的应许,将生命和慈爱赐给我,也眷顾保全我的心灵。主啊!求你怜恤我,我相信你若愿意,在你没有难成的事!我深知我终身的事在你手中,能救人脱离死亡的,唯有你!主啊!你是活人的神!  相似文献   

3.
0.8哲学     
"0.8哲学"是开始悄悄流行的新词汇。"0.8"其实是一种生活态度,凡事不求完美,但求八分好。从小到大,我们被要求做每件事都必须"全力以赴,做到最好"。但事实上,"全力以赴"不一定就能"做到最好",期望越大,要求越高,包袱越重,出错的概率相应也较高。一个人若永远处于神经被绷至极限的高度紧张  相似文献   

4.
慕恩 《天风》2007,(12):48
众所周知,圣经在世界文学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和影响。热爱文学的人,大多数都阅读过圣经,若要在文学上有所造诣.也需要阅读圣经。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曾说:“正如整个大海都是盐一样,整本圣经都是诗。”可见,一个人若从小就能了解圣经的内容,那的确是一件极其有意义的事情。当然,作为一名基督徒更应对圣经爱不释手,因为它不仅包罗万象,更是上帝默示和教导人类的话语。  相似文献   

5.
<正>近代以来,经验概念成了西方哲学中的一个关键词。黑格尔曾经把近代哲学的基本特征直接判定为"经验哲学"。他说:"洛克对于整个经验主义思维方式作了系统的表述……洛克的哲学是很受重视的,总的讲来,它现在还是英国人和法国人的哲学,并且在一定意义下,也还是德国人的哲学。"  相似文献   

6.
本文是一篇访谈。访谈人是诗人、小说家及文学批评家路易-菲利普·达朗贝尔。受访者是法国比较文学专家达尼埃尔-亨利·帕若。在谈话中,帕若向读者阐释了自身的诗歌写作生涯及诗歌与小说写作的不同之处、异国经历对他的影响以及他对美洲文学和文化的参照。帕若还就身份问题和《第欧根尼》专刊标题"通道,边界,混杂"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7.
桑伟 《天风》1996,(8):31-32
今天各地教会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是因病来信神的,这很自然,甚至也可说是一种正常现象。因为在平安顺利的环境中,人往往不大容易觉得需要神,一旦生了病,尤其是不治之症,在求医求药无效而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往往就求到神的面前来了。正所谓“人的尽头。  相似文献   

8.
正相传清咸丰年间,有个文人举"墨"字求对,不少人以"笔""书""纸"等字相对,只有一位姓张的文人以"泉"字对之,十分巧妙,一时传为佳话。因为"墨"字上半部为"黑","泉"字上半部为"白",各属颜色中的一种,且词义相反;两字的下半部分别为"土"与"水",同属于五行,也很巧。在名胜中题写一字联的比较少见,因为无论如何一个字无法描绘出名胜的景色。不过,当代联家方克逸为安徽巢湖四  相似文献   

9.
敦煌写卷S.5588,首尾皆残缺,故学界多以其现存首句"只为求因果"中"求因果"三字冠名。《求因果》与大多数敦煌写卷一样,为唐五代时期的作品,但具体年限难以断定。这是一篇佛教思想笼罩下的"劝善文",尽是佛教语言和思想。但字里行间渗透着中国传统的儒、道思想,甚至民间思想。这与佛教在中国本土化的时代背景相关,因为儒、道思想在中国的根基和影响巨大,佛教想要发展壮大必须与其调适兼容,当然各个教派之间思想的共通性也是一大因素。"求因果"吸纳了儒、道思想中与佛教教义相通的某些成分,甚至只是借用某些表达方式和思想框架,来表达佛教劝人修身向善的思想。  相似文献   

10.
沛恩 《天风》2004,(7):24-24
五饼二鱼的神迹是四卷福音书都记载的唯一一个神迹。通过这个神迹,我们可以知道,主耶稣不但关心人灵性的需要,也关心人身体的需要。"耶稣出来,见有许多的人,就怜悯他们。因为他们如同羊没有牧人一般,于是开口教训他们许多道理。……你们给他  相似文献   

11.
选择     
孟母三迁择芳邻,良禽择木而为栖。人面临抉择时,总是择利而求,同时也愿生活美满,未来可期,道路光明。可当人抉择之时,若忽略上帝的旨意,极有可能便是失败的开始。士师秉政,时代黑暗,各人以己为王,谋求私利,任意而行。"伯利恒"意为"粮仓",乃上帝赐福且眷顾之地,却因人的堕落与离弃,使粮仓成为饥荒之地。外邦人讥讽:你们的上帝在哪里?你们的粮仓成为废墟了吗?  相似文献   

12.
文人好鱼     
正鱼是水的心脏,是水的灵魂;鱼味道鲜美,自古是人们的最爱。尤其是文人,更爱食鱼,写鱼,赞鱼,颂鱼,与鱼结下了不解之缘。话说春秋时代,至少在鲁国这个地方,鱼比较珍贵,所以送鱼便成为时尚。孔子喜得贵子,一国之君鲁昭公送给他鲤鱼一尾,孔子不敢怠慢,顺水推舟给儿子起名为"孔鲤"。到了"亚圣"孟子,他进一步抬高鱼的地位,他说:"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相似文献   

13.
和气     
方子 《天风》2008,(2):33
最近听一位基督徒朋友谈自己的体会:"在一个团队里,若想和气,真的好难,有时你想与别人和气,可是别人却偏不给你和气的理由;有时真想抽某些人的嘴巴,可想想自己是基督徒,是上帝的儿女,又不能这样做!做人真难,有时真想放弃了,放弃信仰的原则,与某些人一干到底,因为这种人往往是欺软怕硬的,但又一想,不能和这种人一样,否则自己也将好不到哪去……"  相似文献   

14.
正1小鲜,小而鲜也!江南人对"小"对"鲜"的理解,尤有一番风味,不论是寻常百姓,还是巨商富贾。小鲜如小鲫鱼、"白闪鬼",自己动手,足食无忧。一是钓,到河里钓。一支钓鱼竿,白米饭粒作诱饵,半天时辰就会有十来条。也有性急如邻家阿钢弟:冒泡了没有?上鱼了没有?咬钩了没有?又是喊,又是挪。庆叔说:你在岸上钓鱼,鱼在水里钓你。能不能钓上鱼,还得看人是否耐得住寂寞,鱼是否耐得住诱惑。  相似文献   

15.
杰出的罗丹和法国画家鲁奥尔特(1871-1958)都画过耶稣;法国雕塑家罗丹的画集《草图》第三册中就有耶稣像。因为他画得非常生动逼真,所以使人以为他曾经亲眼见到过耶稣。怪不得人们都说:“圣泰莱萨·蒂阿维拉能画出耶稣的双手;而罗丹却能画出耶稣的面庞。”鲁奥尔特画的耶稣像,题为《天父啊,求你怜悯我!》  相似文献   

16.
正叶秀山先生走了,留给我们的是"纯思者"的永久形象。法国哲学家、思想家利科(P.Ricoeur)在悼念他的挚友、法国人格主义运动的代表人物慕尼埃(E.Mounier)时说:"他不再回答我们的问题了……死亡的残酷在于彻底改变了正在进行着的文字事业的活动:不仅因为它不再继续,它终止了——就这个词的所有意义而言,而且因为它脱离了把作者置于生者之中的交流、提问和应答的运动:从此变成了一种文字著作,仅仅是文字的,和它的作者的断裂完成了:从  相似文献   

17.
谈祈祷     
祈祷是和天主心灵上的一种沟通,是每一位基督徒灵性生活的重要部分。那么,我们究竟怎样才能蒙得天主的垂允呢?也就是说祈祷者该以怎样的意向和动机和天主对越呢? 第一,为获得永生,即为求对灵魂有益无害的事去祈祷。比如一个人认为有了钱就有了一切,便求发财。若天主允他所求,让他成了金钱的奴隶,最终丢了灵魂,这样的祈求天主怎能答应?相反,若一  相似文献   

18.
"三爱":爱学习、爱吃苦、爱帮人"三顺":顺天意、顺时代、顺民心"三求":求做合格公民、求做合格道人、求做合格善人一、"三爱":爱学习、爱吃苦、爱帮人(一)爱学习本人出生于上无片瓦、下无寸土的贫苦家庭。在父母自身都无法生存的旧社会,穷人家的孩子是没有上学的条件的,只有有权势、有田  相似文献   

19.
正先说说这个"求"字,人生下来百日就"做百岁儿",其实是求寿。及长开始求学,继而求爱求婚。此后就有更多的"求"了,求子嗣求平安求发财,什么求医问药、求神问卜等等,不必赘述。这仅仅还是寻求一种外力的帮助,最是伴人终生的是自身自心的求,追求、谋求、贪求、奢  相似文献   

20.
爱的畅想     
张恩慧 《天风》2005,(11):36-37
彼得在彼得前书4章7-8节中讲到:“所以你们要谨慎自守,警醒祷告。最要紧的是彼此切实相爱,因为爱能遮掩许多的罪。”爱是自动的、诚恳的、亲切的、快乐的、温柔的;爱也是勇敢的、耐心的、忠实的、谨慎的、坚忍的、刚强的,而且总不求自己的益处。无论在什么事上,人若求自己的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