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7 毫秒
1.
安东尼·高迪是当之无愧的建筑界天才,有着"上帝的工匠"之称,巴塞罗那那些盛名建筑几乎都是出自高迪之手,不管是他传奇的人生还是他的作品都有着聊不完的话题;高迪的建筑天马行空,造型怪诞陆离并且梦幻神奇;蜿蜒起伏的曲线是高迪建筑上最具特色的表达形式,是对大自然最真实的模仿;高迪的建筑是多种风格的融合,不但具有哥特复兴式和新艺术运动,还具有阿拉伯风格、巴洛克、自然主义和加泰罗尼亚民族风情。  相似文献   

2.
西班牙的巴塞罗那由于成功举办了1992年奥运会而闻名于世。然而最让巴塞罗那人引为骄傲的还不是奥运会及兴建的宏伟体育场馆,却是一座耸立苍天、兴建百年尚未完工的世界建筑史上的杰作——圣家教堂。不同地域的文明催生了不同的宗教。在许多时候,宗教建筑往往代表着一个民族的工程技术和文化艺术的最高成就。西班牙位于欧洲西南部伊比利亚半岛,有旅游王国之称,首都马德里为第一大城市,巴塞罗那是第二大城市,也是加泰罗尼亚自治区首府,市区人口虽不到200万人,每年的观光客却高达5000万人。作为巴塞罗那的象征性建筑,圣家教堂始建于1882年,历…  相似文献   

3.
巴塞罗那德国馆是现代建筑史上最为重要的作品之一,由建筑大师密斯设计,他采用了"自由灵活的空间组合",开创了流动空间的新概念,在建筑空间划分和建筑形式处理上创造了成功的新经验,充分体现了"少就是多"的建筑理念。文章以巴塞罗那德国馆为调研对象,提出了一系列基于空间体验的空间构形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4.
正很多时候,我们都有过这样的感受:占有某种东西,又生怕它被别人拿去而内心不能安静下来。这样忐忑或惶恐的占有给我们带来的是不安,甚至是伤害。从某种意义上说,占有,还不如没有,或者干脆说,占有就等于没有。说实话,在这个世界上,我们都是过客,世间一切,都是人们借用的,生命的大限一到,一切都得归还,没有一样会跟人们到另一个世界的。可是,很多人却不明白这个道理,即使一些人  相似文献   

5.
正西班牙诗人李·夏普在一篇文章中记述,他小时候跟父亲到一位老人的铁匠铺修理耙子和锄头,他父亲付给老人报酬时,老人说:"不用了,这一类小活我从不收费的。"但他父亲执意要付给老人维修费。"年轻人,"老铁匠对他父亲说,"难道你就不能让一位老人时不时舒展一下他的灵魂?"在被那老铁匠触动人心的话语感动之余,我想起了我的亲身经历——  相似文献   

6.
人们往往忽略最容易得到的东西。 就说长春世界雕塑公园吧,目前已拥有110多个国家、270位雕塑大师的315件雕塑作品。游览过此园的人都说值得一看,说此园的雕塑作品风格各异,是一个融汇当代雕塑艺术、展示世界雕塑艺术流派的主题公园。在这里既可以欣赏到如诗如画的自然风景,可以领略到大师们鬼斧神工的技艺,  相似文献   

7.
Julia Sarda是巴塞罗那的一名插画家,主要做儿童读物,她的画作中带有独特的神秘氛围,颜色和场景的设计都带有浓浓的当代气味,她曾在采访里说自己的作品有"老派迪士尼的魔力"。文章针对Julia Sarda的作品,以艺术设计的视角,从构图、色彩、角色造型三方面具体分析这位插画师的创作特点。  相似文献   

8.
周琼  海澄 《佛教文化》2007,(4):112-117
建筑常被人誉为是凝固的音乐,它流淌着民族的心声,是一种历史、文化的传承。罗丹说过:"我们整个法兰西就包含在(哥特式)大教堂里。"可见,建筑与该民族的宗教观念、经济、文化艺术、民族风俗和生态环境等密切相关。宗教在以建筑为物质载体宣传教理、凝聚信徒、传承宗教文化的同时,也必然作用于建筑,形成了宗教和建筑间伴生共长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现实中的人和人是有差别的。荀子曾引用《尚书》中的"维齐非齐"来谈他对平等观念的理解,认为要达到社会的平等,就必须"非齐";一味追求"齐",结果可能反而是"不齐"。孟子说过"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如果都按照同一个标准去对待的话,那当然就"不齐"了。究竟是"齐"还是"不齐",不能只看表面现象。  相似文献   

10.
王澍是中国当下最富有人文气质的建筑师之一,在其旗下完成的作品中,历史被赋予了新的生命。正如所有伟大的建筑一样,王澍的许多作品总能够超越论争,并演化成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背景的,永不过时的,甚至颇具世界性的生态建筑。似乎"重建当代中国本土建筑艺术学",才是他的根本旨趣;建筑与环境的完美融合,则正是他真正带给我们的一条返归庄子的至美之境的回乡之路。在致力于本土化营造的王澍的建筑理念中,自然与人的关系应相互平等。这种"叛逆",就是要回到世界最基本和最初的状态,重视人和自然、人和物、人和思想之间的源初关联,达到建筑与世界的生态平衡。这也正对时下建筑界风行的"人类中心主义"的反叛。  相似文献   

11.
正刘轩8岁时随父亲刘墉定居美国。一天,刘墉带刘轩去看电影,在电影院门口买完一杯爆米花后,刘墉就对刘轩说:"我今天没戴表,你去帮我问问卖爆米花的阿姨,现在几点钟。我先进去了,过一会儿你问到的话,就进电影院;没问到的话,就不要进!"刘轩问父亲要怎么问,父亲说得用英文问。可是刘轩以前从没有开口对外国人说过一句英文,这下吓懵了,他声音颤抖地问道:"What time it is?"一开口就把主谓语的顺序搞错,结结巴巴纠正了  相似文献   

12.
美国摄影艺术家Bobby Neel Adams,曾被列为你不能不知道的50个世界摄影师之一。他出生于美国北卡罗莱纳(North Carolina)黑山(Black Mountain)。作品除了关注残疾人之外,还把时间元素揉合到作品之中。由于喜欢把时间概念融合到照片之中,他把人们从儿童到成人的漫长路程,用照片的方式拼凑在了一起。  相似文献   

13.
一道教的洞天福地是自然与人文的有机结合,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中,建筑宜居的宫阙洞府,修仙炼道,过着中国古人长期向往的神仙生活。古代人们曾想象过"仙境"在天上、在海外,最后落实到山清水秀的大地之上,这就促成了洞天福地的产生。从唐代开始有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的说法,几乎遍布全中国,当然这些数字是不能反映全部实际的,随着时间推移,  相似文献   

14.
建筑和服装作为姊妹艺术有着太多的共同点,随着时代的发展,服装已经进入一个追求个性与时尚的多元化时代,高迪的风格恰恰让所有人都感到无法将他锁定在某种特定风格或者流派中,从各方面深入分析高迪建筑设计风格的特点,进行服装与建筑间的美学对话,不断开阔服装设计的思路,加深对服装美学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一辈子的客     
正六岁之前,我没有回过家。准确地说,我没有去过那个有父母在的、被称之为"家"的地方。我出生在那个重男轻女的时代,而且很不幸,我是家里的第二个女孩。所以一生下来,我就从出生的地方直接被抱到了姑妈家,甚至没有来得及看亲生父母一眼,没有在本应该属于我的家待一秒。此后,我就在姑妈家住了下来,但并没有叫姑妈为"妈妈"——父母觉得我是他们的骨肉,他们没有打算抛弃我,想等到条件合适的时候接我回去。也  相似文献   

16.
不可能的事     
世间的事非常奇怪,越是人们认为不可能的,做起来越顺畅。第一位发现这个道理的据说是哥伦布。1485年5月,哥伦布到西班牙去游说:"我从这儿向西也能到达东方,只要你们拿出钱来资  相似文献   

17.
《天风》2014,(6)
<正>多年前,我与同工们到一位新婚的姊妹家里去做客。她谈到与丈夫亲吻的时候,总会觉得很脏。她说:"每次他亲过我之后,我就要偷偷地去洗脸。"未恋爱过的我,不能理解她的表达,但她的话却给我留下一个"脏"的概念。带着疑问,进入夫妻关系,在婚姻中、在书籍阅读与专题研究中,我改变初始"脏"的阴影,发现性在信仰、生活中的独特地位:夫妻关系中的性是圣洁的、亲密的、受保护的。第一,性是神所创造的,显示了性的神圣与圣洁。人是神所创造的,性也就是神所创  相似文献   

18.
正自从去年家里喜提二娃,我和先生就再也没有出远门旅游过。两人安静地待在一起说说话都是奢侈,要么有大娃的"十万个为什么"乱入,要么被二娃的屎尿屁强行中断。就连看个电影,也是趁孩子们睡着,两人轮替着出门。他说我是睡在他上铺的兄弟,我点点头算是坐实了这层关系。一个周末的早上,老妈扔出一个麻布袋,对我们说:"你们不都说想出去透透气吗?去呀,去买菜。"看着书桌边读了半小时依然背不出课文的老大,以及  相似文献   

19.
贝聿铭先生儿时曾在苏州生活过一段时光,为家乡设计博物馆时以其一贯擅长的几何图形表达了"中而新,苏而新"的理念。用贝先生本人说过的一句话为题目,也使这一座融合了苏州传统园林特色和现代结构特征的建筑得到一些诠释。以此为出发点,追寻贝先生的脚步,以一个游人的视角拜读大师的作品。  相似文献   

20.
《天风》2015,(10)
<正>世界是多姿多彩的。艺术的产生,使物质的存在更加富有生机。正如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说过:"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在无不出自上帝之手的创造中,艺术通过绘画、音乐、建筑、戏剧、文学等形式丰富地诠释着上帝的美好。古希腊文化是整个欧洲文明的起始和奠基。古希腊的诗歌以《奥德赛》、《荷马史诗》等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