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潇洒     
潇洒。是一种心态、一种精神。外表的潇洒不过是表面的波澜,真正的潇洒是淡泊开朗的心境,是灵魂深处的洒脱。灵魂的潇洒是一种情感的体验,一种生命状态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一种拿得起又放得下的豁达,一种饱经风霜又自得其乐的欢愉,一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甚至将生死置于度外的大彻大悟。  相似文献   

2.
药物、鼎器和火候被称为内丹三要,历来丹家对此虽多有论述,但皆详一而略一,且语多用喻.明代后期著名内丹家伍守阳的内丹三要论既继承前人,又发前人之未发,语言通俗易懂,内容详尽,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本文通过对伍守内丹三要论的分析介绍,有助于人们对内丹三要思想的了解.  相似文献   

3.
刚刚好     
有人说,不过分,不过度,不纵欲,不炫耀,做一切事情皆掌握火候,做到刚刚好。按此说来,“刚刚好”就是一种掌握好火候的本领和技巧。  相似文献   

4.
《周易参同契》以《周易》卦爻象数作为符号,既说明外丹炉火,又隐含内丹修炼。“乾坤”多数学者认为就是比喻外丹炉鼎和内丹人身,本文认为还比喻金丹练就的形象以及阳极盛和阴极盛之时的火候。“坎离”主要指外丹的铅汞药物和内丹的元精(元气)、元神,而没有表示火候的涵义。“八卦”主要用于表示火候,实际上只用六卦(除去坎离二卦)。“十二消息卦”表示人身能量流的阴阳变化,即炼丹火候的阴阳消长变化。《参同契》巧妙地借用了《周易》卦爻符号表示火候,从而解决了时空、质量、场的转换问题,构成时空统一的、可顺可逆的四维模式,无疑是一个了不起的发明。  相似文献   

5.
十一抟气如神,万物备存。能抟乎?能一乎?能无卜筮而知吉凶乎;能止乎?能己乎?能勿求诸人而之己乎?思之思之,又重思之。思之而不通,鬼神将通之。非鬼神之力也,精气之极也。四体既正,血气既静。一意抟心,耳目不淫,虽远若近。  相似文献   

6.
感悟人生     
人生是一段路程,既漫长,又短暂;人生是一趟奔驰的列车,却永远不售回程票。 世上万物,有生就有死,然而,花谢了,花会开;树叶枯黄了,还会再绿。可是,人死了,却永远不能复生。德国有句谚语说得真好:欢笑着过日子是一生,哭丧着过日子也是一生。那么,我们何尝不去乐呵呵地生活,潇洒人生?  相似文献   

7.
郑冬冬 《美与时代》2003,(10):54-56
工艺美术是一种生之有道,同时又以所创之器物为主要表达方式的艺术形式,它作为这样一种艺术形式,既反映着时代的思想,又直接体现社会的生活方式。在工艺美术的不断发展中,道与器一直以相互支持相互演进的方式并存着。  相似文献   

8.
安静     
正佛说:你不自寻烦恼,没有人能使你烦恼。因为安静,所以淡泊。安静的心,恬淡、纯真、洁净、灵动、平和、超然、豁达,那是一种境界,一种姿态。人生最好的境界是安静。因为安静,如同林中溪水,点滴入耳,超凡脱俗。安静,温柔敦厚,不温不火,潇洒飘逸。安静,如清风朗月,秀丽高洁;如白云出岫,从容恬淡;如止水无波,明澈如镜。安静,可纳万壑而不露声色,胸怀大海而不见波澜。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种"人心之营造"的凶兽形象,古老的青铜器饕餮纹呈现出的是一种特殊的狞历凶怖之意。其中神秘莫测的如炬之眼与食人未咽的巨口都明确彰显出了饕餮纹狰狞可怖的特征。这种著于青铜器上的凶兽形态纹饰,既具有祭祀活动作为"致神"借力的神圣意义,又蕴含着现实秩序中绝对权力的庄严与威慑,体现出了饕餮纹在不同文化语境下的多元阐释功能。  相似文献   

10.
“一画”论集中国传统哲学、画论之精华。是既空灵又实在的一种境界。“一画”论辩证地论述了人与自然、精神与物质、“心”与“画”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波斯菊之恋     
正波斯菊是什么?花呀,一种草本花。它爱恋什么呢?自然界的木本花大多开在春季,如桃花、梨花等。草本花大多开在夏季,如荷花、萱草等。而波斯菊,既不开在春季也不开在夏季,它开在秋季。春去夏来,田头的蜀季花开了一茬又一茬,波斯菊不动声色;街角的凤仙花开了一串又一串,波斯菊不急不躁。秋天到了,天气转凉,树上的花儿  相似文献   

12.
在通行的哲学史教科书中,王充被看作是中国古代唯物主义和无神论思想的著名代表。但是,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是王充既讲物质之天,又承认超自然的意志之天的存在;既讲元气自然论,又把元气与精神性因素揉合到一起;既反对董仲舒的天人相互感应理论,又讲符瑞灾祥说;既反对人死为鬼,又承认由天地之气构成的鬼神的存在。由是观之,王充作为“战斗的天神论者”和“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的称号,恐怕是要再探讨一番了。一、王充所谓“天”是纯粹的物质之天吗?不可否认,王充所讲的“天”首先具有物质之天的含义。他说:“夫天者,体也,与…  相似文献   

13.
诚信道德探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诚信是中国传统道德中的一条重要德目。它的本来涵义就是诚实不欺 ,真实无妄。作为一种道德活动 ,诚信之德在原始社会中就已经存在了。作为一种道德概念 ,它是在殷周之际出现的。“诚”、“信”二者相互依存 ,它们既可以互释 ,又各有侧重。  相似文献   

14.
潇洒人生     
我崇尚潇洒。 李白诗句“右军本清真,潇洒在风尘”,村甫诗句“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万籁真笙竽,秋色正潇洒”是多么清高脱俗。白居易“行止辄自由,甚觉身潇洒”又是多么的舒畅轻快。 台湾作家刘墉说过,“人就这么一辈子”。是的,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每个人都是匆匆过客,理应如叶倩文所唱“潇洒走一回”。 但由于人们世界观、人生观、价  相似文献   

15.
时下,社会上正风行一种被气功爱好者称为“法轮功”的功法。法轮功产生的时间很短,不像早几年流行的气功功法“知名度”那么高,但它的发展蔓延速度如此之快,却是令世人难以料知的。法轮功的传功方式及包罗的内容,既像气功,又似佛法,既像医术,又如禅学,信徒们好似对待上帝那样,虔诚地修习法轮功,那么,法轮功究竟源自何处?其法力何在?为何信徒甚众,虔诚至极?不妨撩起它那层虚幻飘渺的面纱,暴露其真实面目。  相似文献   

16.
"野逸"是一个美学词汇、美学概念。"野逸"又是一种审美形态,也是人的一种精神风貌。野逸之美就是自然之美,自由之美,超越之美。具体说,"野逸"指审美体验中人的自由的心灵境界;指艺术家潇洒超拔的艺术人格;指狂放疏野的格调韵致。野逸之美在人的精神世界、文学艺术中都有大量的表现。  相似文献   

17.
《易传》提出了一系列精湛的思想,启迪了后人。它突破孔孟天命观的束缚,接受老子“域中四大”思想,肯定了人在自然中的地位。它既承认天人相通,又承认天道与人道的区别,开了荀子、刘禹锡“天人相分”之先河。它的知天思想,既超出了孔孟,又高于老庄,是荀子“制天命”的先导。它强调人与自然的协调和统一,既改造自然,又顺应自然,既不屈从自然,又不破坏自然,与荀子相比,较为正确地解决了自然与人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我们可从以下三个层次对内外丹道之交融加以研究:一是理论层面共同的理论模型,内外丹都是本于天地宇宙的阴阳造化,都是一种天人合一的体系;都是为炼取不死之药,而致神仙。二是实践层面的相通与类比,内丹在人体内模拟外丹烧炼过程,后来也有外丹模拟内丹的情形。鼎炉,药物,火候是内外丹共同的要素。三是历史层面的兴衰消长,内外丹交融中内外丹地位的变化。本文研究内外丹道共同的理论模型,外丹术语内丹化的方式,内外丹交融关系的三种类型,由此可对内外丹道交融的理论结构与历史源流有一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19.
自任以天下之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天下为己任是原始儒家的核心精神 ,孔子给士人规定的大任是“修己以安百姓” ,孟子也说 :“圣之任者 ,……自任以天下之重。”传统的“天下”有其独特的内涵 ,它既有别于“国家” ,亦不指纯粹的空间地理 ,而是与一种大公与民本观念相联系 :“天下非一人之天下 ,天下之天下也。”(《吕氏春秋·贵公》)在这种天下观的影响下 ,腐朽的王朝被一次又一次的推翻。凡是真正以天下为己任的士人 ,皆不斤斤计较于个人的鸡虫得失 ,不汲汲于个人的功名富贵 ,他们倡导天下为公、以民为本的观念 ,他们呼唤和恪守社会的公正道义 ,自觉的把个人与国家、天下…  相似文献   

20.
“美酒饮至微醉后,好花开在半放时”讲的正是一个“度”的问题。适度了,人们就更能品出酒之美,更能赏出花之香来。交际,又何尝不是呢?在交际中,如果不看火候,不分青红皂白,不讲求个度,往往会使交际陷入僵局,得到适得其反的效果。可以说,适度,是成功交际的万法之宗,它比方法更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