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毛泽东伦理思想是整个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列宁主义也包括无产阶级的革命道德。”(《毛泽东选集》第5卷,第334页)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在同国内外敌人的斗争中,在捍卫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同时,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伦理思想也增添了新的内容。毛泽东同志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伦理学的基本原理,对于伦理学的许多重大问题,都  相似文献   

2.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伦理学社于今年11月18日召开成立大会。北师大哲学系伦理学社是在哲学系伦理学教研室指导下,在系学生会领导下,由哲学系学生伦理学爱好者组成的第一个群众性学术团体。这个学社的宗旨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学习、研究和宣传伦理学的基本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道德情感论与道德理性论的分歧谈起,把道德情感界定为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其特征,阐明在道德推理的过程中,虽然道德情感看似不在场,但对道德推理产生着深刻的影响。道德情感中的情绪性因素会对道德推理的进行产生一定的冲击,而其中相对稳定的社会性因素会对道德推理产生正向的稳定的作用。道德情感是道德推理的固化,是道德推理成果的体现。道德情感又对道德推理起到动力作用。  相似文献   

4.
休谟在其伦理学中声称,道德判断不是来自个人情境式的或基于个人利益之上的情感,而是来自人际间某些稳定的和通用的观点,即共识。这就引起两个问题:第一,道德判断似乎成为对过去经验归纳的因果理性活动,这与其情感主义伦理学的基本主张相矛盾;第二,休谟认为人类一切情感都是自足的,却又矛盾地认为由同情而来的共识优越于情境式情感。对休谟同情理论的重新分析使得以上两个问题得到很大程度的解决:首先,共识实质是对社会公益的同情,这一根本规定决定了道德判断最终是一种情感而非理性活动;其次,建立在普遍而稳定的同情的基础上的共识是道德感的唯一来源,其优于其他情感之处就在于共识中内含着对个人和社会长远利益的反思以及对道德考察对象效用(苦乐感)的合理预期。  相似文献   

5.
党员平时在思想修养和党性锻炼中,特别是在这次整党中,都要努力培养高尚的政治道德。不过在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党员的组织生活中,常常忽视这个问题。就是在一般伦理学著作和谈论共产主义道德的文章中,也不讲或很少讲政治道德问题。其实,讲政治道德在政治生活中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政治道德在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中也占重要地位。在整个共产主  相似文献   

6.
伦理学的基本问题,是科学解决伦理思想体系的基本理论和贯穿伦理思想体系发展始终的根本问题。国内伦理学界围绕着利益与道德的关系是否是伦理学的基本问题,进行了积极思考,发表了一些有关这方面的文章。有的同志不赞成把“利益与道德的关系”作为伦理学基本问题的规定。本文拟就这个问题研究中涉及到的几个理论问题谈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7.
四、流变Ⅲ:规定主义伦理学规定主义伦理学派的基本倾向是对情感主义伦理学的一种否定性反应。它在方法上坚持了现代西方整个元伦理学理论的基本方法论原则:这就是坚持以逻辑语言的分析方法来研究伦理学问题,甚至也坚持把伦理学视为“逻辑学研究的一个分支。”但在结论上却与情感主义伦理学大相经庭。第一,他们认为,道德命题、语言、判断等不是个人主观纯情感的表达,而是兼备情感调节和事实描述双重功能的,第二,伦理学不是纯非认知性的,而是认知与非认知双重因素的统一或混合,所以,伦理学与科学并不是完全对立或隔离的;第三,价值判断或伦理学命题决不能简单地归诸于非理性的情感主义范畴;此外,伦理学命题可以提供规定或规范。  相似文献   

8.
《高等学校伦理学教学方法》一书是由苏联著名伦理学家阿西尼莫夫主编,一九八○年在莫斯科出版的。全书共九章,第一章概述高等学校马克思列宁主义伦理学原理教学方法的一般要求,其余八章分别讲述伦理学原理中各部分内容,如原则、范畴等具体的教学方法。这对于我国高等院校有关专业的伦理学教学和目前正在推行的德育课教学,都是有一定参考价值的。限于篇幅,本文仅就第一章,即伦理学原理教学方法的一般要求的内容,作一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9.
L·M·阿尔汉格尔斯基(1925—1982)是苏联著名的哲学家、哲学博士、教授。他生前曾任苏联哲学协会伦理学分会委员会主席,苏联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伦理学研究室主任。他一生写了很多伦理学专著和论文,特别重视对伦理学范畴的研究。在1974年出版的《马克思列宁主义伦理学教程》中,他写了专篇《价值哲学问题和伦理学范畴》,以全书三分之一的篇幅论述伦理学范畴。本以简要介绍他的这部著作中有关伦理学范畴的内容及其特征。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哲学革命中的伦理学问题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一、从形式伦理学到实质伦理学:马克思对西方近代伦理学的“解构” 在当代哲学的最新格局中,由于传统秩序崩溃和价值多元化导致现代人生活理想的严重危机,使伦理和政治问题发展成为哲学的核心问题。在这一新格局中,马克思哲学占有特殊的重要地位,以致所有涉及现代伦理学问题的学术探讨都必然是与马克思的对话。然而不难发现,马克思学说中并没有一个严格学术规范意义上的伦理学理论。至今我们仍面临一个看  相似文献   

11.
建筑伦理的基本原则是建筑伦理研究的基础理论问题,在建筑伦理学的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建筑伦理的基本原则分别是安全与行善原则、适用与人本原则以及美观与和谐原则。建筑伦理的三组基本原则既来源于规范伦理学和应用伦理学基本原则的指导,更来源于以维特鲁威建筑三原则为核心的建筑文化传统,他们构成了建筑伦理价值理念之间相互支撑、具有一定融贯性的价值准则框架,是指导建筑行为与建筑活动的一般性、原则性规范和根本性的道德要求。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于探讨临床法医学、尸体检验以及法医科研中的道德问题,并试图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通过学习伦理学基本原则、实证分析等方法说明伦理学原则在法医学实践中的具体应用。结果发现尊重原则、知情同意原则以及隐私权、遗体权保护等问题在法医学实践中较为常见,将伦理学原则应用到法医学实践中可以减少群众投诉、信访、预防群体性事件、提高群众满意度等;最后提出转变工作思维方式及科技创新是解决法医学中伦理学问题的主要方法,法医需将以法律为准绳兼顾伦理学原则的思维方式作为工作指导。  相似文献   

13.
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和调节人们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尽管属于伦理学研究的内容,但它同人的认识活动也是密切关联的。它既凝结、渗透着人的认识成果,是人们对于人与人、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观念把握,同时又作为一种既定的社会精神力量,对人的认识活动具有重要的制约作用。因为人的认识活动并非动物式的心理活动,它在本质上是一种社会性的意识活动,不能不受到包括道德在内的各种社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相似文献   

14.
反映论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中占有特殊的地位。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唯物主义、意识的实践活动性质的思想、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功能是与对反映论的论证和发展联系着的。因此,在阐述认识论的所有著作中以及在该时期出版的辩证法理论著作中,反映论问题都这样或那样地涉及实践。象从前一样,在这个领域,最有前途的是把分析反映的历史一哲学传统与概括具体科学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是我们党在领导共产主义建设方面的一切活动的基础。赫鲁晓夫同志在保加利亚共产党第七次代表大会上说过,马克思列宁主义学说乃是我们的罗盤,我们的指路明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力量在于它与生活、与社会发展进程的密切联系。如果不对社会生活中的各种事件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分析,如果不揭示出这些事件中的规律,如果不在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  相似文献   

16.
情感在伦理学中的意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对情感性质的理解。传统的西方伦理学往往在预设的情感-理性之二分(dichotomy)中来看待情感的作用,而当代西方则出现了一种对传统理解的一定程度的更新,这一更新提醒我们,情感当中恰巧存在着我们原以为理性才具备的一些特质,例如认知和判断。(参见所罗门;卡尔弘与所罗门;奥克莱;波克芙尔)当然,这种更新后的对情感的理解能否完全取代传统理解还是一个问题,但它似乎更能够解释我们的伦理生活,并且能更好地契合品德伦理学中的实践理性概念,这一点应该是没有争议的。从理论上讲,如果情感是建设性的,…  相似文献   

17.
友爱在亚里士多德伦理学中的地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中,他关于友爱的理论一直只受到很少的关注和讨论。②这也许有些不公平。一方面是因为,在他的伦理学讨论中,他对于友爱的讨论占有最大的篇幅。在较早些的五卷本的《欧台谟伦理学》中,有一卷专论友爱;在十卷本的《尼各马可伦理学》中,有两卷专门讨论友爱。这足以表明,亚里士多德在著述伦理学时,对友爱问题是非常关注的。他不仅非常关注友爱的问题,而且对于它的讨论达到了对所有其他主题的讨论所未见的精致程度。另一方面是因为,这部分讨论在他的伦理学讨论中非常重要,因为只是在对友爱问题的讨论中,亚里士多…  相似文献   

18.
道德是什么     
60年代的苏联伦理学者们都把施士金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伦理学原理》中的道德定义作为经典定义,认为道德“通常是指人们的行为的原则或规范(规则)的总和,这些原则或规范调整人们彼此间的关系,以及他们对社会,对一定阶级、祖国、家庭等的关系,并且受到个人信念、传统、教育,整个社会或一定阶级的舆论力量的支持。”到了70年代,由于苏联学者把价值哲学方法应用于伦理学,对道德的本质,道德的范围,道德的特征、功能和结构等问题的研究深入了,道德定义的表述发生了变化。在1976年季塔连科主编的《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中,把道德界定为…  相似文献   

19.
“伦常明察” (sittlicheEinsicht) 或“伦理明察” (ethischeEinsicht) 是舍勒现象学伦理学构想中的一个核心概念。他曾把自己的伦理学称作“明察伦理学”, 以此与康德的“义务伦理学”划清界线(参见Scheler,S. 202)。舍勒甚至认为, 伦常明察比伦理学更为重要, 因为“伦常的意愿尽可不必以伦理学作为它的原则通道———很明显, 没有人通过伦理学而成为‘善的’但却必须以伦常认识和明察作为它的原则通道”。(同上,S. 88)我们在这里要讨论的具体问题是: 其一, 伦常明察是什么? 在我们的伦理意愿和伦常行为中起什么作用? 这个问题涉及舍勒…  相似文献   

20.
德性的结构     
随着德性伦理学在当代西方的复兴,关于德性、品性的研究倍受关注。本文对德性内涵的基本层面进行了初步梳理,探讨了德性的品性、实践智慧、情感、理智能力等层面的特征,力求反映出德性之不同于规则、原则的机理,从德性伦理的主旨、方法、运行逻辑的角度,分析了其在伦理学理论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