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汉字项目再认和位置来源提取神经机制的分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RP)方法,比较了大学生汉语名词项目再认和位置来源提取的头皮时空分布。学习屏幕左侧(或右侧)呈现名词后在屏幕中央呈现新、旧名词,对受试者进行两类测验:其一是判断名词是否已学过;其二是将从某侧学得的名词判断为目标,而将其他名词判断为非目标的来源测验。结果发现:(1)汉字位置来源提取与项目再认新/旧效应的持续时程相同,但前者较后者在600~1000ms的头皮分布更广,该结果支持描述项目记忆与来源记忆关系的双重加工模型,且两种记忆的新/旧效应并非总以序列方式发生;(2)汉字与前人西文单词、图形的位置来源提取效应的头皮分布相似,都集中于前额区,表明来源特性对来源信息提取具有调节作用;(3)非目标-旧名词与目标名词新/旧效应的头皮分布特征不同,表明来源信息提取受任务定向影响。  相似文献   

2.
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方法, 通过两个实验分别考察不同测验范式(排除范式和三键范式)对图形位置来源提取头皮分布特性的影响, 以检验前人得出的测验范式对颜色来源提取ERPs影响较小的结论是否适用于其他来源类型这一问题。结果显示, 相比于项目再认, 实验一中与图形位置来源提取关联的正走向新/旧效应的头皮分布更广; 实验二则得出反映位置来源提取的晚期负走向新/旧效应。可见, 两类测验范式条件下与位置来源提取关联新/旧效应的头皮分布时空特征有所不同。上述结果表明:与颜色来源研究不同, 测验范式对位置来源提取关联的神经机制具有明显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
采用学习与再认测验范式,研究儿童数字编码与提取的神经机制。18名12-13岁儿童作为研究被试,要求在测验阶段对数字是否学过进行判断,并记录编码与提取阶段的ERPs,然后考察旧数字是否成功提取在编码阶段形成相应的相继记忆(Dm)效应,同时,考察正确判断的旧数字和新数字在提取阶段形成相应的旧/新(old/new)效应。结果表明,编码阶段,Dm效应出现在400-700ms的枕区、顶区和中央区,正确再认数字的正波波幅明显大于再认错误数字的正波波幅;提取阶段,在400-500ms,枕区和顶区存在显著的old/new效应,在500-700 ms内的顶区和中央区存在显著的old/new效应,尤以中央区为主,正确再认旧数字的正波波幅明显大于正确再认新数字的正波波幅。这些结果说明,认知数字与面孔、图片的Dm效应和old/new效应在时、空均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采用ERPs技术,探讨编码任务对来源记忆的影响及其神经机制。在学习阶段,被试进行两种编码操作:匹配判断任务和大小判断任务;在测验阶段,让被试进行来源判断任务。行为结果发现:在编码阶段,匹配判断任务比大小判断任务需要更长的时间;在测验阶段,匹配判断任务在“项目旧/背景旧”和“部分旧”条件的正确率显著高于大小判断任务,匹配判断任务在“项目旧/背景旧”条件的反应时显著短于大小判断任务。测验阶段ERPs结果发现:两种编码任务的新旧效应在200~700ms均有较广泛的头皮分布,而在700~1100ms呈前额皮层最大化分布;匹配判断任务的新旧效应比大小判断任务更大,表现在600~700ms的FPz电极以及700~800ms的Pz、P4电极。由此可见,在来源记忆中,编码任务影响来源记忆,主要表现在后部顶区位置;晚期前额皮层新旧效应不受任务难度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已有研究表明,前额皮层在诸多种类来源的提取任务中起着重要作用,但不同记忆内容的来源提取研究存在不同的结果。为探索与汉字颜色来源提取相关联的头皮时空分布特征,本研究运用与Cycowicz等人(2001,2003,2005)相似的研究范式,以汉语名词作为实验材料,研究了颜色来源提取新/旧效应的头皮时空分布特征。结果显示,汉语名词在650~950ms存在与Cycowicz等人图形研究中相似的颜色来源提取的LPN新/旧效应。该结果表明,汉字的颜色来源提取与非言语材料一样,也与LPN新/旧效应相关联。  相似文献   

6.
毛新瑞  徐慧芳  郭春彦 《心理学报》2015,47(9):1111-1123
根据双加工理论, 再认提取可以划分为两种不同的加工:熟悉性与回想。以往的研究普遍认为情绪对再认提取具有增强效应, 但是情绪对再认记忆中两种不同加工方式(熟悉性与回想)的增强效应的神经机制尚存争议。本研究以ERP作为测量手段, 采用修正的“记得/知道”范式对情绪图片进行再认测验, 旨在探究在学习?测验间隔较长的条件下, 情绪信息如何对熟悉性与回想产生增强效应。在行为结果中, 对于知道判断, 情绪图片的记忆表现显著高于中性图片, 情绪效价间没有差异; 对于记得判断, 负性情绪图片的记忆表现要显著高于正性与中性图片。在ERP数据上, 对于知道判断, 情绪图片的FN400新旧效应有增强作用。对于记得判断, 负性图片的LPC的新旧效应波幅显著高于中性与负性图片; 而正性图片的LPC新旧效应增强作用不显著。以上证据表明:学习?测验间隔较长的情况下, 熟悉性再认提取中, 情绪记忆增强效应主要体现在情绪唤醒对记忆强度的提高, 而不仅仅体现在情绪效价对熟悉判断反应倾向的影响。在回想的再认提取中, 情绪效价的调节占据主导地位, 负性情绪图片有显著的情绪记忆增强效应; 正性情绪图片则不具有增强效应。  相似文献   

7.
采取DRM范式,要求被试判断词表项目的字形结构或音调,从而间接学习词表,考察了关联性、不同编码方式和测验情境(测验次数、测验词颜色两个变量)对真实和错误记忆的影响。实验发现:(1)随着关联性的增加,未学词的错误再认率也增加,说明关联性是引发错误记忆的必要条件;(2)字形判断比字音判断下的错误再认率要高,说明汉字中形—义联结可能比音—义联结更加紧密;(3)测验情境对真实和错误记忆影响并不相同,表明两者虽然同源,但具有完全不同的机制。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使用ERPs技术,探讨项目间语义可整合性对联结再认影响的神经机制。学习阶段,让被试学习两类材料,一类是可整合程度高的成语图片对,即成语条件;另一类是可整合程度低的非成语图片对,即非成语条件。测验阶段,让被试进行联结再认判断,判断屏幕上呈现的图片对为"旧"、"重组"还是"新"。行为结果发现:成语条件比非成语条件有更好的联结记忆成绩。ERPs结果发现:测验阶段,在刺激呈现后约200 ms,无论是成语条件还是非成语条件,均出现"新/旧效应",持续到800 ms,并且成语条件比非成语条件有更广泛的分布;对于成语条件,刺激呈现后400~800 ms出现"旧/重组效应",而非成语任何时段均没有出现这种"旧/重组效应";对于"旧"和"重组"两种反应,刺激呈现后约200 ms开始,成语条件引起的ERPs比非成语条件更正;对于"新"反应,两者无显著差异。由此可以推知,提高项目间的语义可整合程度可以促进联结记忆效率,提高了熟悉性和回忆在联结再认中的作用,此外,在联结再认过程中200~400 ms时间段为项目提取阶段,而400~800 ms时间段为项目间关系的提取阶段,改变项目间语义可整合性只会影响对项目间关系的提取。  相似文献   

9.
胡哲  张钦  梁九清  郭春彦 《心理学报》2013,45(7):725-739
使用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和测试来源记忆的多键范式,探讨不同情绪效价背景下来源提取的认知神经机制。学习阶段,同时呈现汉字和3种效价情绪图片(重叠);测验阶段,只呈现汉字,要求被试进行四键判断:旧字且背景为中性,旧字且背景为正性,旧字且背景为负性,新字。结果发现:在提取阶段,刺激呈现后300~500 ms,3种情绪背景下来源判断正确项目和来源判断错误项目都比新项目诱发了更正的ERPs(即都存在新旧效应),这一结果反映出刺激呈现后300~500 ms 是一个早期的项目提取阶段,它独立于来源提取。并且,在中性背景下,两种新旧效应没有差别;而在正性和负性背景下,来源判断正确项目的新旧效应显著大于来源判断错误项目。说明相比于中性背景,情绪背景下被试可能更早对来源信息产生熟悉感。在500~650 ms,3种情绪背景下都存在来源判断正确项目的新旧效应,在来源判断错误项目和新项目之间没有显著差异,来源正确与来源错误有显著的新旧效应差异,但二者在头皮分布上是类似的,这反映了晚期的来源提取过程。同时来源正确的新旧效应在这两个时段有显著不同的头皮分布,表明这两个时段有不同加工过程。另外,在500~650 ms,存在显著的情绪效应,正性背景下正确判断来源诱发的ERPs比中性和负性背景下的更正,而且来源判断错误条件下没有情绪效应。综上所述,来源正确和来源错误可能仅仅反映了大脑激活在量上的不同,并不能推断两者存在质的差异;大脑神经活动的早期不仅反映了对记忆项目的熟悉性,而且也受情绪效应的影响,500 ms之后大脑神经活动反映的是对记忆项目回想的过程,这一回想过程也与情绪效应有关,受到情绪效应的调节。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文本背景下句子错误记忆的发展性逆转现象及精加工推理效应,95名有效被试学习3篇文本材料后,参与由学过句、内涵推理句、外延推理句和无关句组成的再认测验。结果发现:(1)高中二年级被试学过句的正确再认率和关键诱饵句的校正的错误再认率均显著高于小学五年级和初中二年级,后二者差异不显著;(2)内涵推理句错误再认率高于外延推理句,高中二年级被试尤甚。结论:(1)句子真实记忆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句子错误记忆存在发展性逆转现象,初中二年级到高中二年级是句子错误记忆发展相对迅速的阶段;(2)文本背景下,不同的精加工推理诱发了不同程度的句子错误记忆,这种精加工推理效应与一般世界知识的自上而下激活的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1.
Recognition memory may be mediated by the retrieval of distinct types of information, notably, a general assessment of familiarity and the recovery of specific source information. A response-signal speed-accuracy trade-off variant of an exclusion procedure was used to isolate the retrieval time course for familiarity and source information. In 2 experiments, participants studied spoken and read lists (with various numbers of presentations) and then performed an exclusion task, judging an item as old only if it was in the heard list. Dual-process fits of the time course data indicated that familiarity information typically is retrieved before source information. The implications that these data have for models of recognition, including dual-process and global memory model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2.
梁九清  郭春彦 《心理学报》2012,44(5):625-633
使用ERPs技术, 探讨跨领域项目间联结记忆中项目提取和关系提取的差异。学习阶段, 系列呈现面孔-事件动词材料, 让被试识记面孔、事件动词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测验阶段, 要求被试对成对刺激进行“相同”、“重组”或“新”判断。结果发现:提取阶段, 刺激呈现后约200 ms, “相同”、“重组”和“新”3种条件下的ERPs开始出现分离, 存在“相同/新”、“重组/新”和“相同/重组”三类新旧效应。在200~300 ms, “相同/新”和“重组/新”两类新旧效应表现在前额和额区皮层; 在300~500 ms, 这两类新旧效应广泛地分布在从前到后各个脑区皮层; 在500~700 ms, “相同/新”新旧效应出现在额-顶区皮层, 而无“重组/新”新旧效应; 在700~1400 ms, 这两类新旧效应发生在前额和额区皮层; 在上述4个时段, “相同/重组”关系新旧效应都发生在额中-中央-顶区皮层。从这些结果可以推知:跨领域项目间联结再认中, 项目新旧效应和关系新旧效应同时出现, 但是关系提取比项目提取较晚完成; 额中-中央-顶区皮层关系新旧效应反映了对项目间关系的回忆加工; 而700 ms以后, 前额、额区皮层新旧效应可能反映了项目之间关系提取过程的执行加工功能。  相似文献   

13.
采用特征-联合范式的研究发现, 面孔再认阶段可记录到明显的联合效应和特征效应; 然而, 与再认同属情景记忆的另一任务(来源提取)条件的相应效应尚未报道, 背景信息一致性对联合面孔和特征面孔提取的调节作用以及面孔不同特征对特征效应的影响也未考察。为澄清上述问题, 本文采用特征-联合范式, 并以位置为背景展开研究。实验含一个学习任务和两个测验任务(再认和来源提取)。结果显示, 再认和来源提取阶段均记录到显著的联合效应和特征效应, 且两类效应均在来源提取阶段更强; 任务类型与位置背景一致性交互影响提取绩效; 面孔外部特征和内部特征对特征效应的影响相似。表明联合效应和特征效应具有显著的任务类型敏感性, 这些效应是联合面孔和特征面孔的熟悉性较强且对源面孔的回忆加工相对较弱的结果, 且这两类面孔的提取为背景一致性所调节; 任务类型对两类效应的调节与双重加工理论模型相吻合。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主要考察自传体记忆本身的情绪是否影响该记忆相关信息的内隐提取过程。取大学生15人完成实验, 实验分为两部分:记忆提取和词汇判断。首先在记忆提取阶段, 要求被试根据词对(形容词-中性名词)提取积极、消极和中性情绪色彩的自传体记忆事件。接着在词汇判断任务中, 要求被试对包含提取过记忆的中性名词的词语进行词和非词的判断, 并且记录相应的脑电波。结果发现:(1)被试按要求成功提取了积极、消极和中性三类自传体记忆事件。词汇判断任务中, 内隐提取三类自传体记忆信息的反应时和正确率均无显著差异。(2)相比于积极、中性自传体记忆信息, 消极自传体记忆信息提取的过程中的ERP波幅更大, 更偏向于正向。这表明自传体记忆信息的内隐提取受到记忆本身情绪的影响, 消极自传体记忆信息提取需要付出更多资源。  相似文献   

15.
孟迎芳 《心理学报》2012,44(1):30-39
记忆包括编码和提取两个重要阶段, 以往研究多关注内隐和外显记忆在提取阶段的脑机制分离, 那二者在编码阶段的脑机制是否不同?为探讨这个问题, 该实验采用两阶段的迫选再认方式, 把学习项目区分成三类:随后被选择且告知为见过的项目(记住), 随后被选择但告知为猜测的项目 (启动)以及随后未被选择的项目(忘记)。结果表明, 从200 ms开始的颞区负走向Dm效应为内隐记忆(启动vs忘记)所特有, 反映了对刺激的知觉加工过程, 400~500 ms前额区正走向的Dm效应为外显记忆(记住vs忘记)所特有, 反映了对刺激的精细加工过程, 而200~300 ms中央区及600 ms开始的顶区负走向的Dm效应为两种记忆类型所共有, 它们分别反映了对刺激的注意状态以及把编码后的刺激信息登记进相应记忆系统的过程。因此, 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在编码阶段的脑机制既存在着分离, 也存在着重叠的现象。  相似文献   

16.
探索当存在多维来源信息时,对一个维度的来源信息的再现是否会促进对另一个维度的来源记忆的提取,即出现情境线索效应。以汉字词语作为项目刺激,以背景颜色作为情境线索,通过两个实验分别考察对呈现位置和背景形状的提取是否会出现情境线索效应。结果发现:只在对背景形状的提取中出现了情境线索效应,并且线索负载越高,效应越小。该结果表明对来源记忆提取时,来源信息间的高可结合性是引发情境线索效应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脑机制分离:面孔再认的ERP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该研究采用“学习-再认”实验范式探讨面孔领域的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之间的关系。学习阶段采用选择性注意任务,让被试加工面孔上的字来控制对面孔的加工水平,再认阶段采用新旧判断,分析再认出旧面孔与新面孔(外显记忆),以及未再认旧面孔与新面孔(内隐记忆)的ERPs差异。结果表明,在单一的再认过程中,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的脑机制产生了分离,外显记忆从刺激后400ms开始,主要表现在前额区和额区,而内隐记忆主要表现在刺激后300~500ms的中央区和顶区。该结果与以往在词领域研究中得到的结果极为类似,表明两种记忆类型在各个刺激领域之间存在着共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