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牌至爱(brandlove)是Carroll和Ahuvia(2006)提出的一个概念,指的是消费者对满意品牌产生的情感上的依恋。这一概念的提出是对品牌管理实践者情感和关系营销的回应。文章对品牌至爱概念的定义和提出背景进行了回顾,指出品牌至爱的概念建立在品牌依恋、消费者—品牌关系和自我扩展理论的研究基础之上。文章最后辨析了品牌至爱与品牌情感和品牌忠诚等概念,并进一步提出了品牌至爱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建议  相似文献   

2.
消费者自我构念、独特性需求与品牌标识形状偏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上品牌标识形状各具形态,它们已成为吸引消费者眼球的重要品牌要素,如何设计出科学实效的品牌标识形状已成为营销策略中基础而又关键的内容。什么形状的品牌标识更能获得目标群体的偏爱?本文从自我构念的水平视角出发,推论认为不同自我构念的个体在"独特性需求"上具有显著差异,由此形成对多角和圆润的品牌标识形状的偏好差异,独特性需求在自我构念与品牌标识形状偏好之间起中介作用。文章通过4个实验,一致证实独立型自我构念的消费者独特性需求更高,偏爱多角的品牌标识;相依型自我构念的消费者,独特性需求更低,偏爱圆润的品牌标识。但上述效应只存在于公开产品购买情境,当消费者购买和使用私人产品时,无论个体的自我构念是独立型还是相依型,他们对品牌标识多角与圆润的偏好没有显著差异。本文推进了自我构念、独特性需求、品牌标识形状等领域的理论研究,为企业在设计、调整品牌标识形状及制定配套营销策略方面提供了丰富的战略启示。  相似文献   

3.
品牌名称是重要的品牌资产, 在传递品牌价值、构建品牌形象和凸显品牌特征的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以往研究发现, 品牌名称的语义特征和语音特征(元音、辅音)都会对消费者知觉和态度产生影响, 但少有研究考察叠音这种语音结构特征的作用。从婴儿图式的角度, 考察叠音品牌名称对消费者知觉和态度的影响, 并检验其作用机制和边界。具体内容包括:(1)考察叠音品牌名称对消费者品牌知觉(物理特征知觉、心理特征知觉)及其消费者态度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2)检验内部语音特征和外部线索特征在叠音品牌名称与消费者知觉之间的调节作用。(3)检验产品类型特征和消费者特征在叠音品牌名称和消费者态度之间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4.
孙瑾  张红霞 《心理学报》2012,44(5):698-710
品牌管理者最首要的决策就是选择一个好记的或有意义的品牌名字。由于任何特征的品牌名字都必须借助消费者的认知差异来实现真正的差异化, 因此, 从消费者认知特点出发研究暗示性品牌名字就显得尤为重要和有意义。本文通过3个实验, 分别验证了消费者认知需要和专业化水平对品牌名称暗示性与决策选择的调节作用。方差分析发现:低专业化水平的消费者更倾向于根据暗示性的品牌名字做出决策, 而高专业化水平的消费者则不受品牌名称暗示程度的影响。此外, 低认知需要的消费者比较喜欢暗示性的品牌名字, 而对于高认知需要的消费者来说, 品牌名字的暗示性程度不会对其决策过程产生影响。最后, 研究结果揭示了专业化水平和认知需要对暗示性品牌名字效果发挥具有交互作用。对于具有高专业化水平的消费者来说, 无论他们处于低认知需要还是高认知需要, 品牌名字的暗示程度都不会影响他们的态度形成。相反地,对于具有低专业化水平的消费者来说, 无论是低认知需要还是高认知需要均倾向于暗示性的品牌名字。而对于专业化程度中等的消费者而言, 暗示性品牌名字效用的发挥则取决于其处理信息的动机—认知需要水平。  相似文献   

5.
品牌依恋的概念架构及其理论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品牌依恋(brand attachment)是联结品牌与消费者自我的认知和情感纽带的强度,是品牌情感和品牌关系领域的前沿课题。品牌依恋不仅可以更好地预知较高层次的消费者行为反应,而且是强势品牌资产的重要来源。通过对心理学和营销学领域大量相关文献的系统梳理,提出品牌依恋建立于依恋理论、品牌关系理论和自我一致性理论基础之上;评析品牌依恋单维度、多维度概念的相关研究,辨析其与品牌态度、品牌至爱、品牌承诺、品牌涉入等概念的异同;结合已有研究分析品牌依恋的形成机理与行为结果;指明品牌依恋理论未来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望海军 《心理学报》2012,44(6):830-840
现有关于品牌忠诚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发现, 品牌信任和品牌情感是品牌忠诚的决定因素。尽管也有很多学者认为应该从动态的视角认识忠诚的概念, 但是现有文献却没有随着时间推移来研究消费者品牌忠诚的发展过程。为了弥补现有营销文献中这一理论的不足, 本文提供了一个关于品牌情感和品牌信任同时影响品牌忠诚形成过程的动态研究。通过一个纵向情境模拟实验研究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 品牌信任对品牌忠诚的影响作用增强了, 而品牌情感的影响作用减弱了。并且, 消费者对品牌的不一致性体验会削弱这种效应。最后, 研究指出品牌情感和品牌信任对品牌忠诚共同的影响作用随着消费经验的积累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7.
袁登华  杨双 《心理科学》2012,35(4):957-961
品牌印象是消费者基于对品牌信息的感知和体验而在头脑中留下的品牌部分或整体信息。品牌印象形成涉及到类别信息加工和个别化信息加工两方面,其认知加工模式还存在争议。品牌印象实证研究主要存在以品牌主观形象为核心的品牌印象研究和以品牌拟人化特征为焦点的品牌印象研究两条线路。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我们认为无论是品牌形象研究线路还是品牌人格研究线路,探讨的都是品牌的客观特性在消费者头脑中留下的主观印象,其本质都是对消费者品牌印象的研究。品牌印象是品牌与消费者的关系基础。品牌建设的任务就是在深刻把握消费者品牌印象形成机制的基础上,通过调节和控制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联想、态度、信任和忠诚来积累品牌资产。  相似文献   

8.
强、弱品牌的品牌联想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合水  彭聃龄 《心理科学》2002,25(5):605-606
品牌联想是记忆中任何与品牌相联系的概念结点。品牌联想可从两个方面来分析.即联想内容和联想特征。联想内容包括与产品或品牌有关的属性、利益、产品代言人等。其中有些联想内容可作为产品质量评价的依据或线索,在消费者评价产品时发挥作用。联想特征包括联想的数量、强度、有利性和独特性等。Aaker和Keller在阐述他们各自关于品牌资产的理论模型中均将品牌联想看作是品牌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品牌依恋是消费心理学和营销领域的重要概念。在理论层面,它描述了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可以有效预测消费者的行为。在应用层面,品牌依恋可以反映营销方案对产品销售的促进作用,因此也受到营销管理者的密切关注。在广泛考察已有文献,特别是近10年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本文对品牌依恋的概念、测量方法、理论模型、影响因素和结果变量、以及与相关变量的辨析等进行了梳理,也对国内品牌依恋的相关研究进行了介绍。最后,未来的品牌依恋的研究应从三个方面开展,包括整合理论观点、提高外部效度和考察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10.
品牌形象设计在营销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个性鲜明的品牌拥有自己特色的品牌形象和品牌文化,从各个方面吸引着消费者。品牌形象设计的核心价值是为了让消费者能够清楚的了解和认识到品牌的个性和特点,是一个品牌和其他品牌的区别之处,品牌核心价值的塑造,是一个品牌成功的关键所在。一个企业想具有真正的竞争优势,就必须要创建一个强势的品牌形象,来真正的体现企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品牌信任的前因后果驱动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通过大样本问卷调查,采用结构方程建模的方法探讨品牌信任的前因后果驱动机制.结果表明:品牌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通过品牌态度和品牌信任的中介作用对品牌绩效发生影响,其中品牌直接经验比品牌间接经验对品牌态度的影响更大.这说明只有消费者对品牌产生了亲身体验以后,才会实质性地改变对品牌的态度和信任.品牌信任是导致品牌绩效的直接因素.  相似文献   

12.
消费者品牌联想的建立与测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品牌联想即记忆中与品牌结点联结的信息结点,它们构成品牌形象,是品牌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网络结构性、聚类性、双向性、隐喻性、内隐性和多维性等特点。品牌联想是消费者购买决策和品牌忠诚的基础,因此企业需要建立独特、强烈、有利和深层次的品牌联想群以区别于竞争品牌。对品牌联想的测量包括识别联想内容及其网络结构。品牌联想概念的界定和维度模型的构建、测量方法的改进等都是将来仍需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广告干预对危机品牌的消费者品牌态度和信任的影响,采用实验组与控制组对照的前测后测设计,其中实验组采用2×2因素型被试间实验设计。结果表明:广告干预对被试的内隐品牌态度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对被试的外显品牌态度和品牌信任则发生了很大程度的影响;高渗透广告相较于低渗透广告能驱使消费者对危机品牌产生更为正向的外显品牌态度;理性诉求广告相较于感性诉求广告能驱使消费者对危机品牌产生更为正向的外显品牌态度;广告的渗透程度和诉求方式对内隐品牌态度的影响存在交互作用;品牌信任受双重态度驱动。  相似文献   

14.
品牌忠诚:概念、测量和相关因素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早期研究者对品牌忠诚的定义多是操作性的,主要为行为论和态度论观点。将品牌忠诚看作复杂多维度概念,则成为当前研究者广泛接受的观点。品牌忠诚度是对消费者品牌忠诚的测量,依研究目的不同而有多种形式。消费者认知、态度和行为方面的一些变量,和品牌忠诚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5.
品牌信任研究脉络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登华 《心理科学》2007,30(2):434-437
品牌信任就是在风险情境下,消费者基于对品牌品质、行为意向及其履行承诺的能力的正面预期而产生的认可该品牌的意愿。品牌信任结构问题存在“一维”、“二维’’和“三维”之争。品牌信任与多种因素存在着互动关系。有关品牌信任的前因后果有待进行整合研究,从而探讨品牌信任对品牌绩效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6.
傅俊清  王垒 《心理科学》2004,27(2):347-349
就像每个人都有独特的人格特征,使自己与别人不同一样,品牌也有自己的人格特征。近年来,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品牌。同类产品的属性通常类似,这时,“身份”、“形象”或“品牌人格”就成为消费者区分产品的唯一因素。品牌人格概念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但由于缺乏统一的概念和测量,研究受到了局限。本文总结了不同研究者提出的品牌人格概念,讨论了品牌人格测量方法和量表,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袁登华  杨双  肖玫 《心理科学进展》2012,20(9):1337-1346
品牌不安全感是指消费者对某品牌存在潜在或现实威胁的主观感知和担忧。以往文献中, 与品牌不安全感有关的研究主要隐含在两个领域:一是以产品伤害危机为中心的品牌心智变化研究; 二是以企业伦理责任为中心的品牌心智变化研究。但这两个领域都尚未揭示消费者品牌不安全感的实质、心理表征、危害机制和预警功能等。品牌不安全感是消费者回避或拒绝某品牌的心理根源之一。因此基于产品伤害事件频发的事实和品牌心智理论, 有必要对品牌不安全感作系统研究, 具体探索品牌不安全感的本质内涵、导致品牌不安全感的威胁源、品牌不安全感的心理表征、危害机制、预防和化解策略、以及品牌心理安全管理理论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