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健康,是每个人所希望和追求的,它是提高生活质量和保证事业取得成就的重要条件。但什么是健康?一般人们认为,身体没病,能吃能睡能干活,就是健康。这种看法从现代的观点看是不全面的。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解释是,健康不仅是身体没有疾病,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如果一个人身体结实健壮,但却心理不正常,整日情绪忧郁,悲观厌世,经常无故紧张,烦恼,猜疑,那他就不是一个健康的人。因此健康应包括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从某种意义上讲,心理健康更为重要。困为心理本身不仅可以成为一种病态,而且还可以影响身体健康而导致疾病。什么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目前在  相似文献   

2.
世界卫生组织(WHO)1948年宪章把健康定义为:“不但没有身体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满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这说明,过去的健康概念已经不适应今天人们对健康的理解了。只有身体、心理都得到充分、和谐发展,并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的人,才是真正健康的人。具体表现为:  相似文献   

3.
世界卫生组织(WHO)章程序言中给21世纪人类“健康”下了这样的定义:“健康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安全安宁的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或体质虚弱。”新的医学模式提示,只有重视社会预防和提高心理素质,才能保证人的身心健康,社会才会安全安宁。因此,心理健康显得尤为重要。虽然,解决人类心理健康问题有许多办法,如  相似文献   

4.
浅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俊民 《心理学探新》1990,(1):38-40,37
什么是心理健康的人?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下了这样一个定义:“不但没有身体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因此,我们认为:凡是具有与其年龄发展阶段相适应的认识水平、稳定的情绪、愉快的心境,并且具有同客观现实保持着积极平衡的意志行动和良好的个性品质的人,就是心理健康的人。心理健康的大学生不仅思想境界高,有理想、有道德、守纪律,而且热爱自己的学习和工作,乐于同别人交往,人际关系融洽,有自知之明,能自重自爱。可是近几年  相似文献   

5.
孩子健康成长,是党和国家的殷切期望,是家庭学校和社会所追求的重要目标。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不仅指没有疾病,而且包括体格、心理和社会适应的缝全状态。”小学儿童健康的心理状态,是他们整个身心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儿童心理健康与否,对儿童身体健康、身体发育、精神文明和学习影响极大,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影响也极大。所以,重视和增进小学儿童的心理健康,是关系到儿童少年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和个性健全发展、毕业心理健康发展和中华民族素质提高的一件大事,务必引起广大家长、教师和社会各方面的关注。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不但应有健康的体魄,还应有健全的精神.保持身体健康要注意生理卫生,保持精神健康则要注意心理卫生.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不但是没有身体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随着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身体疾病对人类健康的威胁已变得相对小些了,而心理适应不良甚至失常者却逐渐增多.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认识也越来越深刻。这突出地表现在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康的定义上。在60年前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而且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20年前,又在健康的定义中补充了道德健康这一点。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健康意识在不断增强,学习养生保健知识正逐渐成为民众的积极行动。穆斯林的养生保健与独特的民族饮食习惯和信仰功修息息相关,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研究和普及穆斯林养生保健知识,对提高民族素质,具有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一、健康与保健的概念什么是健康,联合国卫生组织下的定义是:健康不仅是没有身体疾患,而且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就是说,人的健康包括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没有生理缺陷和疾病,生理机能正常,叫生理健康;面对社会环境,具有积极乐观的心态,叫心理健康。判定一个人健康与否,有许多指  相似文献   

9.
心理健康是近几年渐渐流行的新名词,与传统的健康观念比较,从对心理健康的漠视到重视,这是一个观念的飞跃,也是生活质量的飞跃。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人的健康包含三个方面,健全的躯体、健康的精神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健康的精神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就是心理健康的精髓。 与心理健康相对应的是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严重的演变为精神病。人吃五谷杂粮哪能没病没痛;人在世上走,心里也不会总是艳阳天。心理障碍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漠视这种疾病,任疾病自由发展,以至愈来愈严重。那么,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心理  相似文献   

10.
○世界卫生组织的成立宪章中指出,人,既是一个生物的人,又是一个社会的人。○健康与疾病不但是一个生物学过程,而且有其深刻的社会心理内容。○健康,是一个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美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  相似文献   

11.
认知失调理论与心理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对自身认识的深入,人们的健康观念已发生了很大变化,由过去单纯注重身体(生理)健康转变为生理与心理健康并重,医学模式也相应地由单一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多维医学模式转化。世界卫生组织把健康定义为“不但没有身体的缺陷和疾病,还要有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完满状态”[1]。并提出了“2000年人人享有保健”的宏伟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必须重视心理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研究心理治疗的实践表明,许多心理疾病的起因常常是认知偏差。因此,在心理治疗过程中运用科学的理论对认知问题进行…  相似文献   

12.
健康行为的建立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1 健康的概念1978年WHO在阿拉木图宣言中附有关于健康的定义 ,指出健康不仅是人体的生理健康 ,而且必须包含该人在当时的心理状态和社会环境都处在一个较完满的状态。从现代的健康概念中可以看出 ,健康至少应包含 4个层次[1] :(1)生理健康 :是健康的基础 ,指人体结构完整 ,生理功能正常 ;(2 )心理健康 :以生理健康为基础 ,并高于生理健康 ,主要的指标为 :具有同情心和爱心 ,情绪稳定 ,积极向上 ,具有责任心和自信心 ,热爱生活 ,和睦共处 ,善于交往 ,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 ,知足常乐等 ;(3)道德健康 :中国是礼仪之邦 ,我们主张道德健康的…  相似文献   

13.
1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名称什么叫心理健康 (mentalhealth) ,194 6年 ,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对此定义为 :所谓心理健康 ,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 ,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具体表现为 :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 ;适应环境 ,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 ;有幸福感 ;在工作和职业中 ,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 ,过有效率的生活[1] 。除此定义表述外 ,人们还从不同的方面来进行解释。有人认为心理健康是人们对环境能高效而愉快地适应 ;也有人认为心理健康应是一种积极、丰富而持续的心理状态 ,在…  相似文献   

14.
快乐的秘诀     
快乐是什么?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快乐是我们的思想处于愉悦时刻的一种心理状态”。快乐,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保持心理上的平衡:快乐本来就出自人的心灵和身体组织。我们在快乐的时候,充满希望和幻想,身体也更健康,甚至肉体感觉都变得更灵敏。心理学家们曾经试验过在快乐与不快乐的情绪状态中的表现,人  相似文献   

15.
王晓妮  张洁  许月季 《心理科学》2003,26(2):376-376,378
1 引言世界卫生组织 (WHO)明确提出 :“所谓健康并非只指没有疾病和不感觉虚弱 ,而是指身体和精神均适应社会生活的完美健康状态”。显然 ,这种把精神因素作为衡量健康与否的一个重要方面 ,既是社会进步的要求 ,也是人们普遍追求的境界 ,因而大大推动了现代医学从“疾病医学”向“心身医学”转变的步伐。 174 7年 ,有个叫Gaub的医生认为 :强壮身体变得病了或有病的身体恢复了的原因 ,经常有赖于心情和精神 ;今天 ,每个医务工作者都应把心理因素的知识应用到对他病人的治疗过程中去 ;经过 2 5 0年 ,人们真正开始意识健康意义中的心因…  相似文献   

16.
人人都渴望健康,人人都追求健康,并常常把健康和幸福联系在一起,把健康和社会进步联系在一起。但对于什么是健康,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对于怎样维护健康,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途径。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其宪章中指出:“健康乃是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  相似文献   

17.
中西心理治疗之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孙凤  李兆生 《心理科学》2001,24(3):360-360
在当今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世界卫生组织把“健康”定义为:“不但没有身体的缺陷和疾病,还要有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完满状态。”并提出了“2000年人人享有保健”的宏伟目标。但是。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社会环境空前紧张,使当今民众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心理压力,由此导致日渐增多的心理障碍急需行之有效的心理治疗。  相似文献   

18.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不合群的人属于孤僻种群,虽说和自闭症、抑郁症等病因形成的孤僻状态不一样,但同样是不健康的社会行为模式,是需要矫正的自我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9.
提出了"生理-心理-伦理-社会"相结合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指出这种模式是建立在健康新概念的指导下,全面考虑了影响心理健康的各种因素,以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与原因为基础和依据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20.
当我们感到身体的某些部位不舒适时,会选择看医生或吃药、打针,进行及时地治疗,这通常被我们称之为身体的疾病。随着社会时代的发展,人们除了身体的不适之外,心理疾病、心理健康等词语越来越多地涌入人们的思维观念里。人们需要关注儿童的心理健康。通过绘画这一艺术活动,培养儿童的心理健康,克服心理疾病,使儿童在成年后拥有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从而减少社会犯罪和社会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