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个人的儿时,最不能忘怀的,大约是雨后挂在天边的彩虹,因为一道道彩虹最能让童心飞扬。从前,一位国王有一个漂亮的独生女,女儿什么都好,就是有一个麻烦事:什么物品只要经她手一摸就溶化,连木头、石头、金属也概莫能外。焦急的国王张榜求医,一位巫师对他说:只要能找到一样东西,公主拿在手里不溶化,她的病就能痊愈。国王又一次张榜:谁能找到公主拿在手里不会溶化的东西,公主就嫁给谁,并继承  相似文献   

2.
收集机会     
经常收到父亲从乡下捎来的东西,菜干啊,地瓜啊什么的。我说这些笨重的东西从乡下大老远地捎来城里,不值,费心费力。父亲说,不费心也不费力,很方便的。村里通了公路,每天都有车从村口经过,我只要站在村口就能  相似文献   

3.
残佛     
提起北京的潘家园,如果不爱古董这一行的话,就是老北京人可能也不知道。一般来京的游客也就更不必说了,就是有一两个偶入其中,也是个交学费的主儿。 我因为背时,冬天又不忙,不情愿浪费了好时光,偶然和人结伴去了潘家园,前后也交了几百元学费,但是,所学到的东西可是几百元也买不来的。拿北京人的话说,那可真叫开眼!  相似文献   

4.
最好的风水     
正自从买了房,各种推销便接踵而至,就连房屋风水也有上门推销服务的。风水推销者大抵是要告诉我房屋里的东西如何摆、哪里需要挂什么东西、什么东西不能放在哪儿以及床头朝向等等诸如此类,正当他说得起劲时被我婉拒了。倒不是心疼那个劳务费,也不是完全不相信风水改运这件事。中国的风水文化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之所以能流传至今,一定有它的道理。当然,在如今这个科技发达的时代,还是要相  相似文献   

5.
<正>家长来信:儿子已经上小学四年级。他从小就喜欢拿别人的东西,坐在凳子上不能静一分钟,上课爱说话,爱做小动作,爱在课堂吃零食;在家有时也会偷拿我的钱,说了他,他也说自己改,可还是会拿。一年级被诊断为多动症,经过药物治疗,在校多动的行为有所改善,但是班主任经常向我反映,班级同学物品时不时缺少,后来发现都是我儿子私自拿走的。  相似文献   

6.
“您是马老师吗?我有病,看过不少心理学方面的书,是强迫症,病得很厉害。请您帮帮我,我太痛苦了。” 周六晚,我刚刚放下话筒,一位女士又立刻拨通了我的心理咨询专线。不少求询的朋友常常这样,一开口就给自己的心理问题定性,说自己得了什么什么病。可是心理咨询师不能就此作出诊  相似文献   

7.
正我的祖母是个生在旧社会的妇女,没有受过什么教育,但是做事干净利索,在世的时候是我们这个大家庭的主心骨,家里的大事小情都要经过她。从我懂事开始,就记得祖母有个不成文的"家规",家里的任何物品都必须要放到固定的位置,大到生产农具,小到针头线脑都是这样。用的时候去固定位置拿,用完后必须要放回原来位置,否则就会受到祖母的数落和指责。祖母总是说"东西乱扔乱放,找的时候太费劲,有时候还找不  相似文献   

8.
正一位相识多年的朋友从外地来我所在的城市发展,我知道消息的时候,她已经坐在了一家小饭馆里等我。我急匆匆地赶了过去,简单寒暄之后,我便责怪她为什么不早告诉我,我也能去接接站,帮她拿点东西。她笑着说不想给我添麻烦,我也不好再说什么。看着风尘仆仆的她,我忽然想起一件事:  相似文献   

9.
某青年学习小组在讨论“什么是光彩,什么是不光彩”的问题时,发生了一场辩论,摘记如下: 林:什么光彩不光彩,我看有钱就光彩,没钱就不光彩。杨:请你摆一摆理由好不好? 林:理由很简单:有钱就能办事,没有钱,什么事也办不成。你到商店里去买东西,少一分钱东西就买不回来;你到电影院去看电影,少一分钱就进不去。杨:你的这个理由,只能说明钱是有  相似文献   

10.
正在古城一家玉石店,一进门就看中了老板桌上的一方笔洗。没什么缘由,就觉得拿在手里,放不下来。老板胖胖的,笑起来很单纯。我问这笔洗的价格,他愣了一会儿,然后摇摇头,说不卖。我大笑几声,表示不信,不卖?那你把它留给谁?接下来,他一句话让我始料未及:"天天赚钱也很烦,这是个好东西,我留给自己玩的!"  相似文献   

11.
佛像被盗     
《法音》1991,(12)
从前有一个穷汉子喜好偷窃,并将偷得的东西换成金子。有一天晚上竟潜入寺庙,来到金黄色的阿弥陀佛像前,心想:“不妨拿到镇上旧家具店,若问是哪个寺里的佛像,就说不知道。”他用包裹将佛像包好,背在背上就往山上走。不知怎么总疑心村民们会追来,因而一个劲地往上跑,一直到了山顶才坐下来,长舒一口气: “这下可以放心了,谁也没发现就逃出  相似文献   

12.
“家里盛不下心灵的东西。”朋友赵金禾在来信中说。他是劝我有些事在妻子不能理解的情况下,不要跟她发脾气。他说自己心灵的东西才是自己的真正支撑,而支撑自己的东西往往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理解的。特别是,不能强求每一个人理解。他比我长17岁,是过来人了,又是颇有名气的作家,他的这个说法想来是有道理的。我承认我对妻子要求的太多,我总想人有了家总不应该再有孤独吧。现在看来,人有了家还有孤独是很正常的事。我有时想我找个什么样的女人成家,家里才能让我想说就说想笑就笑想哭就哭呢?而且说什么都有人听,笑什么都有人懂,哭什么都有人一起流泪。我把跟我接触过的所有女人都想遭了,可我一点也拿不准会有哪一个女人  相似文献   

13.
佛说:请拿一只蜡烛来。弟子们拿过一只蜡烛。佛说:请点上。弟子点上,光明在前。佛说:请把蜡烛靠我近一些。蜡烛靠近佛。佛吹一口气,烛熄。佛问:火苗到哪里去了?弟子面面相觑,答不上来。火苗去了哪里?并不是问它是不是熄灭了,也不是回答浸油的棉纱在有氧条件下燃烧,是问刚才那一朵火苗,到哪里去了?并不是眼见的东西才存在。流星从天空划过时,它在当下的时间已不存在。传到人的视网膜上的星光,只是多少光年之前的光。那么,人们不得不接受一个乖谬的事实———见到了一样早已不存在的东西:流星。眼睛(光的感受器)和时间,遮蔽了真相。即使如真相…  相似文献   

14.
中国人常说:“吃亏是福,”这一句话的反面是“占便宜,”中间便是即不吃亏也不占便宜。为此,有人说,吃亏是福;有人说,什么都能吃,就是不能吃亏;还有人说,是我的拿,不是我的,白给不要。到底谁说的有理,实际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杆秤。 《道德经》说,“天地所以能长久就是因为它不为自己而活着。”《圣经》也说,“在  相似文献   

15.
正清代有王誉昌、王应奎二人,都喜爱文学,王应奎尤其喜欢作诗。有一天,王誉昌对王应奎说:"作诗必须变不类为类,才能写得好。"王应奎不解地问:"什么叫‘类’,什么叫‘不类’呢?"恰好桌上有毛笔、砚台与茶杯三样东西,王誉昌就指着对王应奎说:  相似文献   

16.
省察自己     
温萌 《天风》2006,(12):23
两个基督徒在街上巧遇,甲问:最近都忙些什么?乙说: 我在闭门思过。甲说:好!人是该时刻反省自己,可你为啥不去教会聚会呢?乙说:我在思别人之过没空昵,比如……圣经约翰福音第8章记载了一个故事:一个妇人行淫时被抓住了,按戒律应处死,大家一个个拿石头围着她,并请教耶稣怎么办?耶稣当时弯着腰用指头在地上书写,什么也没说.但是他们不住地问,耶稣就直起腰来说,你们中间谁是没有罪的就可以先拿石头打她.然后又弯着腰继续用指头在地上书写。他们听了这话,从老的到小的一个个地离去了,并没有人打这个妇人,最后只剩下耶稣和那女人。耶稣直起腰来说:妇人,那些人在哪里?没有人定你的罪吗?妇人说:主啊,没有。耶稣说:我也不定你的罪,去吧,从此不要再犯罪了。  相似文献   

17.
给自己打气     
十年前,我已经三十岁,但一事无成。虽然喜欢读书写作,但不知怎么做,才能提高自己的读书效果和写作能力。读了很多书,不知有什么用;写过许多文章,但没有勇气投出去。直到有一天,一个经常发表通讯的熟人鼓励我投稿。我说:“我又不认识编辑,投出去也不会发表。”他说:“不是那样,我在编辑部一个人都不认识,现在不也发表了 100多篇文章吗?只要你努力,以你的实力,发表文章没有什么问题。”然后,他拿出了他发表的东西给我看。他说的话对我作用并不大,但是他发表的那些作品却极大地刺激了我。因为我发现他写的那些东西自己是…  相似文献   

18.
一、同一个民族的成员,如果不因方言发生障碍,可以通过语言进行正常交际。这是因为交际双方习惯地遵守共同的思维规律。一种语言的语法,可以说是对这种规律的概括表述;成为规律性的东西,也就是合乎逻辑的。平常我们说出来的话,如果表达无误,从语法、逻辑、习惯的角度检验,都站得住。但这是就大多数情况说的。所以说“大多数情况”,是因为语法,逻辑、习惯三者确实有不一致的时候,比方“学生读书”(A)和“窗户吃石头”(B)这类句子,都符合“主—谓—宾”的语法格式,但B在逻辑上是荒谬的,人们从不认为它是语言中的合法格式。而“这间房子住客人”—“客人住这间房子”,“养花”—“养病”,“吃完饭了”、“饭吃完了”这类逻辑上对立的格式,却是语言中的合法存在,并且不是个别的,尽管人们对它们的译法表述(分析)不一定一样。至于许多事物的名称,更是没有什么道理可讲的。就拿概指一切物品的“东西”来说,我们虽然可  相似文献   

19.
事件:一日,丈夫拉开抽屉想拿他放在里面的100元钱,却发现钱“不翼而飞”了。“你拿抽屉里的钱了吗?”丈夫问。我正忙着自己的事,头也不抬地说:“没有。”这时,丈夫发现坐在一边的女儿一声不吭,神情紧张地望着他,就问:“你拿了没有?”女儿还是不说话。我意识到事情有些不对头了,联想起自己刚给女儿买了一个漂亮的小钱包,女儿会不会把钱装进自己的小钱包了呢?于是我抬起头来,看着女儿的眼睛问:“你说拿了还是没拿?爸爸不会说你,但你得告诉爸爸,你看爸爸找不到钱,多着急呀!”女儿张了张嘴,想说什么。此时丈夫也看到了抽屉里女儿崭新的钱包,他拿…  相似文献   

20.
贝贝一出生就交给保姆领着,做了妈妈的小李是市区一家宾馆的大堂经理,大城市里交通不太方便,每天晚上难得有空闲回家去看孩子。小李的丈夫在一家公司工作,常年在外地跑营销,更很少回家了。贝贝已满周岁了,长得不胖不瘦,平时很少生病。近来宾馆里批了小李一个月的假,小李就带上贝贝去老同学家玩。老同学的一邻居说,这个小男孩行为有些异常,心里总像想其他什么的,很少注意别人的举动表情,沉默寡言,笑着问他什么,他表情木然、听而不闻,只管玩自己的。妈妈小李听别人讲自己孩子的不是,内心里不快,解释说:孩子学说话迟,不听大人话的事很多。贝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