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路边的童话     
正春天,桃红柳绿,醉人的花香在密歇根大学的校园里轻缓流淌,杰克教授正聆听着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们畅谈梦想。一个腼腆的男生轻声说:"与同学们的梦想相比,我的或许很小,我只想出版一本儿童图书,这是我从小就有的梦想。"一席话让杰克教授始料未及,他说:"可是你大学四年学的是创意写作,我觉得你要出的书应是儿童文学作品,而不是儿童图书。"  相似文献   

2.
没有赢     
正今天你参加市演讲比赛,没能进入决赛,我和你的母亲一起去地铁接你,不是为了安慰,而是为了鼓励。记得你上车时我问你的第一句话吗?我问:"你是真输了,还是没有赢?"你当时不解地说:"这有什么区别?"我没回答,只是再问你:"下周的另一场比赛你还打算参加吗?"你十分坚决地说:"当然  相似文献   

3.
往与返     
正孟子《滕文公上》中有句话:"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这句话译成白话,就是说:"反躬自问,正义确在我,对方纵是千军万马,我也勇往直前。"这和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是一脉相承的。儒家思想,个人觉得,其精髓就在一个"往"字上。"虽千万人,吾往矣",这就明显带有殉道精神,散射着璀璨的理想主义的光辉。这种光明照耀着中国千年的传统文化,也源源不断地给这文化补充钙质。我说中国  相似文献   

4.
<正>题记:身体是代替我们表达无意识的好朋友【我的喉咙卡住了……】小丽来咨询时穿着一套黑色的运动服,她有些紧张地坐在我面前,小心翼翼地看着我说:"张老师,你觉得我这是不是得了什么怪病了?上周我表姐结婚,婚礼上大家都要讲两句祝福的话,轮到我时我的喉咙居然卡住了,一句话都说不出来,我好歹也是个研究生,丢人丢大了。"看到小丽笑着说这件事,我也笑着说:"虽然你  相似文献   

5.
《天风》2019,(12)
<正>前几天,《天风》编辑部在南京市郊举办了一个由特约撰稿人和通讯员参加的培训会议。其间,这些"天风人"自觉担任义务的《天风》宣传员,在朋友圈创作或转发了不少"广告"。这时,不知是谁在微信群里发了这样一句话:"请给我一个订《天风》的理由!"不夸张地说,这句话让我这个主编有点"振聋发聩"。  相似文献   

6.
主说:"人若不背起自己的十字架跟随我,就不配做我的门徒。"这句话说得很重,不配就是没有资格。背十字架很难,但的确是跟随主的条件,因为在背十字架的过程中,你的属世的毛病都会去掉的。  相似文献   

7.
辩与默     
正人该好言,还是该寡言,这个问题真不好说。我是个寡言的人,尊崇道家的"大辩若讷"的思想。庄子说得更明白:"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庄子还说过:"渊默而雷声,神动而天随。"这都表明,道家以"无言"为宗。"沉默是金"这句话,可以在道家找到其源头,虽然这句话是一个叫托马斯·卡莱尔的苏格兰人说的。近日重读《荀子》,发现荀子的观点,和道家迥异。他说:"君子必辩。凡人莫不好言其所善,而君子为甚焉。是以小人辩  相似文献   

8.
少说废话     
正常有客过访,我打开门,他第一句话便是:"您没有出门?"我当然没有出门,如果出门,现在如何能为你启门?那岂非是活见鬼?他说这句话也不是表讶异。人在家中乃寻常事,何惊诧之有?如果他预料我不在家才来造访,则事必有因,发现我竟在家,更应该不露声色,我想他说这句话,只是脱口而出,没有经过大脑,犹如两人见面不免  相似文献   

9.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十六岁的少年去拜访一位年长的智者。他问:我如何才能变成一个自己愉快、也能够给别人愉快的人呢? 智者笑着望着他说:孩子,在你这个年龄能有这样的愿望,已经是很难得了,我送给你四句话。第一句话是,把自己当成别人。你能说说这句话的含义吗?  相似文献   

10.
客:前几天我跟一个朋友聊天儿的时候,说了句“车上太多人”。我朋友说,这句话不合语法,应该说成“车上人太多”。我说:“我讲的跟你讲的是一样的意思,你也听明白了。为什么你那句话合语法,我的就不合语法呢?再说,只要意思明白了,还用得着讲究什么语法呢?讲语法的目的也不过是为了把意思说明白嘛。”我朋友不同意我的说法。我们俩争了半天,谁也说服不了谁,你是搞这行的,请你评一评,“车上太多人”这句话究竟合不合语法? 主:恐怕你朋友是对的。客:为什么?!我有时候听别人也这么说。我自己这么说的时候,别人也能明白。我听说语法分析要以说话人的语感为基础。照这么说,我的感觉是  相似文献   

11.
正我曾在朋友圈里看过一个视频,叫《啥是佩奇》,看后让我唏嘘不已。爷爷盼孙子回家过年,这是人之常情。但这对于一位深山里的留守爷爷而言,更是一个天大的事儿。眼看着临近年关,爷爷拿起手机,给城里的小孙子打电话:"过年你要啥,我给你准备!"小孙子不假思索说:"佩奇!"  相似文献   

12.
早在五十年代我还是小学生时,经常听祖父给我们讲一些属灵的故事。有时他边讲边看书。我们好奇地问:“爷爷你看的什么书?”他风趣地说:“这是从天上刮下来的。”虽然当时我们不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指《天风》说的,可幼小的心灵里一直认为这本书里的故事都是从神而来的……  相似文献   

13.
正余光中因写下《乡愁》一诗而轰动两岸,素有"乡愁诗人"的美称。谈到这首成名作对他的意义和影响,余光中幽默自嘲说:"我写过1000多首诗,因为《乡愁》好像变成了我的名片,这张名片大得把我的脸也遮住了,让别人看不到我的真面目。有很多人对我说,我是读你的诗长大的。结果他除了《乡愁》之外,都没有读过我第二首诗。"余光中1928年出生于南京,出生那天是重阳节。谈到自己的生日,他说:"我对自己的生日很满意,我是‘茱萸’的孩子。  相似文献   

14.
朱家托 《法音》2013,(6):56-57
"如果真要彻底摒弃佛教文化的话,恐怕连说话都说不周全了……"这是我在1986年秋天,给高一学生教授王安石的名篇《游褒禅山记》时说的一句开场白。当时是鉴于课文中出现的"禅"、"浮图"、"庐冢"、"慧空禅院"等等涉及佛教的词语有感而说的。一语出口惊教室!面对学生一双双狐疑的眼光,我又接着说,"同学们,其实这句话的原作者是赵朴初先生,他在《法音》1986年第2期发表  相似文献   

15.
李世峥 《天风》2012,(1):53
"有一回,耶稣在一个城里,有人满身长了大麻风,看见他,就俯伏在地,求他说:‘主若肯,必能叫我洁净了。’耶稣伸手摸他说:‘我肯,你洁净了吧!’大麻风立刻就离了他的身。"这是记载在《路加福音》5章的一个神迹,《马太福音》和《马可福音》也有记载。近日再读这个神迹时,我被其中的一个细节深深地吸引,这个细节就是大  相似文献   

16.
<正>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什么?有人说是仁,有人说是礼。据我看,这两种说法都不全对,也不全错。正确地说应该是仁义。我之所以这样说,有两条根据。第一条是《庄子·天道》有“孔子曰:要在仁义”。当然,《庄子》是“寓言十九,重言十七”。这句话不必真正出于孔子之口,但是,说它是当日学术界的共同看法,可无疑义。否则庄子是不会这样说的。第二条是《易·说卦传》有“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当然,这句话是孔子说明《易经》中的卦的,不能就看作是孔子自己的观点。不过,这同孔子贵时、贵中一样,孔子思想肯定是受《易经》思想的影响。不然,说孔子思想与《易经》思想暗合,亦未为不可。  相似文献   

17.
正《圣经》告诉我们,主耶稣受难时在十字架上说了七句话,耶稣为什么在十字架上只说了七句话呢?在圣经中"七"是个圆满的数字,比如:七件圣事、七罪宗、圣神七恩、一个星期七天……耶稣说了七句话。这七句话,好像一座房屋开了七个窗户,从窗户可以看到屋内的一切。同样,从耶稣在十字架上所说的七句话,我们就知道主在极度痛苦中,生  相似文献   

18.
清浅的快乐     
正以塞亚·伯林,英国哲学家和政治思想家,他活到88岁才十分不情愿地离开这个世界。有人曾问伯林:"你为什么可以活得如此安详愉快?"伯林回答:"我的愉快来自浅薄,人们不晓得我总是生活在表层。"我喜欢伯林俯下身子说这句话时的自得和狡黠,这让我想起了"清浅"一词。"清"是心底无私、安之若素,"浅"是胸无城府、素面朝天。为人处世,虽也讲究变通之道,但老于江湖者,  相似文献   

19.
克制     
正吃完饭,同事跟我打闹时,无意间开了一句玩笑话:"树獭,你个胖子。"我知道她是无意的,也知道她是在跟我开玩笑,但还是有点儿受伤,为这句话难过了一下午。晚上躺在床上,我想:我白天为什么为这句话这么生气,原本只是一句没什么大碍的玩笑话,我为什么会这么在意?一方面是自尊心在作祟,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有人称呼我  相似文献   

20.
正在网上看到"最伤父母的十句话":"好了好了,真啰嗦""说了你也不懂,别问了""跟你说了多少次,不要做,做又做不好""你们那一套,早过时了""我自己有分寸,不要说了,烦不烦呀"……看到这些,我的脸上不由发起烧了。因为半个小时前,我竟然对母亲说了其中的三句。母亲听妻子说起最近我工作上遇到的事,知道我跟一个同事闹了些不愉快,就来问我。我怕母亲担心,就故作轻松地说:"妈,不跟你说了,说了你也不懂,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