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二千多年前,孔子站在奔腾不息的流水边,感叹着“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而今天,站在这条“佛教在21世纪的使命”的横幅下,我才第一次真切地感到:我们正站在21世纪的门口。21世纪的中国和中国佛教都面临着希望和挑战,佛教将担负起比以往更复杂、更艰巨的使命。其中之一,就是发扬佛教的慈悲精神,广泛地开展济世利人的慈善事业。 谁也不能否认,21世纪将是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世纪。但这并非说到了21世纪,人人都可富足,家家都可平安。恰恰相反,在这发达的背后,是贫富差距的扩大:贫国与富国差距的扩大,穷人与富人差距…  相似文献   

2.
祝福新千年     
新千年的钟声已经敲响,21世纪的曙光正普照着大地。在新的千年来临之际,世界各地的人们都在以不同的形式迎接它的到来,有欢呼,有期盼,共同祝愿在新的千年里世界和平,人类幸福。在20世纪中叶站起来的中国人,更加懂得新世纪到来的意义。具有悠久文明历史的中华古国英姿焕发,为迎接21世纪的到来,首都北京筑起了中华世纪坛,平安而响亮悠长的钟声鼓起了中华民族腾飞的风帆,带着中华儿女的祝福回荡在华夏大地,同时也在倾诉着上个世纪中华民族的曲折历程和奋斗呐喊,激励着全体中国人为祖国的繁荣富强、统一大业和世界和平继续前…  相似文献   

3.
世纪的钟声在耳畔响起,历史的车轮又载着我们进入新的世纪。20世纪已成为过去,过去的,将会成为永远,历史将会记下过去的一切。面对新的世纪,人类在欢欣鼓舞,期盼着新的世纪将是一个美好的百年!两千五百多年前,伟大的释尊创立了佛教,他的智慧光明,照耀着在苦海中升沉起落的人们。从此,佛教沿着摸摸黄钞的丝绸之路,向北传入东方文明古国——中国,形成了灿烂的中国佛教文化,并且逐渐传入韩国、日本等地团同时,佛教飘洋过海,南传至泰国、缅甸、斯里兰卡等东南亚地区。特别是近百年以来,佛法从亚洲传播到欧洲、美洲、大洋洲等广…  相似文献   

4.
圣凯 《法音》2000,(5):6-8
世纪的钟声在耳畔响起,历史的车轮又载着我们进入新的世纪。二十世纪已成为过去,过去的,将会成为永远,历史将会记下过去的一切。面对新的世纪,人类在欢欣鼓舞,期盼着新的世纪将是一个美好的百年! 两千五百多年前,伟大的释尊创立了佛教,他的智慧光明,照耀着在苦海中升沉起落的人们。从此,佛教沿着漠漠黄沙的丝绸之路,向北传入东方文明古国──中国,形成了灿烂的中国佛教文化,并且逐渐传入韩国、日本等地区;同时,佛教飘洋过海,南传至泰国、缅甸、斯里兰卡等东南亚地区。特别是近百年以来,佛法从亚洲传播到欧洲、美洲、大洋…  相似文献   

5.
提起佛教,很容易让人同“历史”、“传统”、“古老”等名词术语联系起来。诚然,作为我国五大宗教之一的佛教,历史悠久无疑是其特点之一。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佛教还是一个高度关注人类社会发展、主张以积极务实的态度与现实社会相适应的宗教。 环境保护是21世纪人类广泛关注的话题之一,为了深入挖掘佛教教义中的环保思想,让世人更深刻地认识佛教,由中国佛协发起、佛协教务部承办的一场名为“佛教与环保”的演讲会于8月25日至27日在素有海天佛国之称的普陀山成功举行。 在2天4场的演讲辩论会中,来自全国各省、市佛协及寺…  相似文献   

6.
21世纪的钟声突破冰凌的重围,冲出严冬的防线,带着美的憧憬,带着新的梦幻,带着新的希望,向我们大步走来了!面对新的世纪,人们不免思索自己的未来在何方。然而,“未来并不是我们要去的地方,而是我们创造的地方。”未来的白领将以什么来迎接新世纪的挑战呢?学习是通向二十一世纪的个人护照如今我们看到,以信息工业为主要特征的新技术革命浪潮正冲击着全世界。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有人做过这样的统计,本世纪中叶,人类科学知识总量每隔5至7年翻一番,现在为每隔3年翻一番,21世纪就要到来了,随之而来的还有对人才的更…  相似文献   

7.
人们说,21世纪是网络空间(Cyberspace)支撑的世纪。我们正生活在一个以创造和分配信息为基础的信息网络时代,一个万维网的时代,它意味着人类的整个生存状态正发生着根本性的变革。网络信息世界扩展了我们的生存空间,消除了地理距离的障碍,使地球上相距遥远的人们之间变得近在咫尺,给人类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与快乐。然而与此同时它也滋生着前所未有的人类犯罪与伦理问题,如  相似文献   

8.
陈星桥 《法音》2000,(5):11-13
中国佛教协会在历史悠久的南普陀寺和近代著名的佛教学府闽南佛学院举办“佛教在二十一世纪的使命”这样一个演讲会,很有意义。我能参与这一盛会,深感荣幸。 当前我们正跨入21世纪。这将是一个以和平与发展为主流的世纪,是一个各种宗教由对立走向对话、多元文化相互交融、并驾齐趋的世纪。而佛教一向崇尚和平,具有深刻的哲学内涵和丰富的文化底蕴。作为三大世界性宗教之一,佛教在这一世纪,无疑负有许多神圣的使命。其中一个重大的使命、也是我们完成其它使命的重要前提,就是要大力发展佛教教育。 佛教教育分为广义与狭义两种。就广…  相似文献   

9.
“人间佛教”最早由太虚法师提出。与此相联系,太虚还曾提倡“人生佛教”、“人间净土”。经过印顺法师、赵朴初居土等人的继承和发扬,“人间佛教”理念现已获得社会各阶层的广泛重视,成为当代中国佛教的重要思想和共同议题。它在为21世纪中国佛教提供理论指导的同时,也将面临严峻的考验。 一 1933年10月,太虚作题为《怎样建设人间佛教》的讲演,对“人间佛教”思想进行了系统的阐述。他说:“人间佛教,是表明并非教人离开人类去做神做鬼,或皆出家到寺院山林里去做和尚的佛教,乃是以佛教的道理来改良社会,使人类进步,把世…  相似文献   

10.
我们把佛教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来考察、研究,在于强调佛教是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现象。佛教现象是和人类的文化现象,紧密联系着的,它也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基于这样的认识,本文拟从以下三个方面作一点粗浅分析: 一、佛教传播与发展的社会意义。佛教是人类历史上的重大社会现象,它是包括教主、教义、教徒组织、清规戒律、仪轨制度和情感体验等复杂内容的综合体,也就是由佛教徒及其组织、佛教思想文化和佛教仪式制度三种基本要素构成的系统结构。佛教既是一种信仰,又是一种社会力量,也是一种文化现象。佛教不  相似文献   

11.
《法音》2000,(2):3-4
今年春节,是全世界华人告别20世纪、跨入21世纪的第一个春节。在此,我们向全国各民族佛教徒,特别向回归祖国怀抱的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佛教徒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和最诚挚的问候!向台湾佛教界同道和海外华人佛教四众弟子表示热烈祝贺和诚挚问候!祝愿大家新年百福、六时吉祥!二千五百多年前,伟大的释迦世尊创立了佛教,其智慧光芒,犹如黑暗中的明灯,照亮了人生的解脱之路。两汉之际,佛教沿着丝绸之路传入中土。两千年来,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紧密融合,形成了灿烂的中华佛教文化,对祖国的富强统一、民族的团结融合、人民的安乐幸…  相似文献   

12.
珍惜生命 热爱和谐──21世纪的文化价值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即将共同进入21世纪,无论东方,还是西方,都将携带着以往全部文明成果和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开辟人类历史和文化发展的新纪元。当世纪之交,逢贞元之会,人类不能不站在一个新时代、新理论、新思维的起点上,反省、总结20世纪两次震撼人类心灵的世界大战以及世纪末冷战向后冷战转化时期的风云变幻,以寻求21世纪人类及人类文化的命运。世界上不少有历史责任感和文化使命感的思想家、政治家、谋略家也因之自觉或不自觉地开始思考一个重大的时代课题:21世纪的人类怎样才能生活得更合理,更美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以及…  相似文献   

13.
培养21世纪的医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养21世纪的医生中山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州510080)胡学强在世纪交替的年代里,在21世纪人类健康的瞻望中,除了原有的卫生问题外人们还要面临控制环境污染、优化社会环境和改善生活方式的重大挑战;疾病谱的改变,[1]人口老龄化,以及医学模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中国佛教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延续时间最久,传布范围最广,影响深远,包罗万象的思想运动和文化运动。它自公元一世纪扎根于中国,以后不断吸收西域和印度新兴学说和学派的成果并和民族传统文化结合而进行创造性的发展,形成了汉语、藏语和巴利语三大系统的佛教。如果我们把自公元前四世纪开始(佛灭后百余年)至十二世纪为止的一千五六百年的印度佛教历史平均分为三个时期,则汉语系佛教囊括了第一二两期的上座部佛教和大乘  相似文献   

15.
智霞 《法音》2002,(11):5-6
尊敬的韩中日三国佛教领袖,在座的各位高僧大德和四部大众:今天,第五次韩中日佛教友好交流大会的学术讲演会,能够如法顺利地召开,我感到十分高兴。我们进入了21世纪充满希望的时代。回顾上一世纪充满战争和摩擦的时代,经过了两次世界大战,又经历了冷战时代的痛苦。现在虽然战争结束了,可是经济竞争的火种又开始燃烧,形成了新的对立和矛盾。如此的对立,其背后有“弱肉强食”理论的潜在,可以说是金钱代替了刀枪。这种形式的力量对立,无休无止,至今仍是支配人类价值的标准。人们曾预测这个时代是协作和文化融合的时代,对美国的…  相似文献   

16.
传印 《法音》1997,(11)
佛日高悬光明世界中国代表团代表传印尊敬的大会主席、各位长老大德、各位朋友:1995年5月的中韩日佛教友好交流会议北京大会,我们共商“友好·合作·和平”的主题;1996年9月的汉城大会,共商“佛教在21世纪的历史使命”;今天在美丽的京都,与旧雨新知诸位...  相似文献   

17.
“可持续发展”观及其哲学意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可持续发展”观及其哲学意蕴何中华在“世纪换千”的历史转折关头,选择并建构一种怎样的生存方式和发展模式,是决定整个人类在21世纪历史际遇的重大课题。可持续发展观的确立,为人类社会的跨世纪发展,昭示了一种广阔的前景。其实践后果必将极大地改变并优化人们的...  相似文献   

18.
谈佛教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影响李丽华吴宝忠自东汉初年,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以来,已经历了两千年的岁月。佛教哲学蕴藏着极其深刻的智慧。它对宇宙人生的洞察、对人类理性的反省、对概念的分析,都有深刻独特的见解。它主张感悟与不立文字,它那独特的思想方式,给予人们以...  相似文献   

19.
佛海·潮音     
《法音》1991,(9)
○生命的灯塔佛教给予人类乃至一切有情圆满的希望和答案,它孕育了社会生活中迈向真正觉悟的方法、向往和平与满足的集体精神。直至今天,它仍然站在人类福慧的前沿,为迷途的人们指引着航向。即使从弘法僧团的组织生活来看,佛教也进行了许多有普遍意义的突破,包括平等对待各类有情生命,具有民主程序的“羯磨”制度和以五戒十善为基础的道德原则,为世间社团和政治制度的走向迈出了先进的一步。对于那些只看到或采用部分佛教文明的  相似文献   

20.
来自世界各地的宗教领袖汇聚联合国总部,共议世界和平大计,共商人类幸福良策,呼呈消除战争根源,唤醒保护环境意识,肩负重任,功德无量。 我所信奉的佛教是世界上主要宗教之一,在佛教的理论和实践方面,有许多宝贵的内容能够为世界和平指明方向。中国人民、中国佛教界对世界和平、人类幸福有很强的责任感,我们作为友好的使者,和平的使者,愿与世界上的所有爱好和平的人们,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平等对话,交流思想,共同创造庄严清净的人间乐土。 佛教于公元前后传入中国内地,七世纪传入中国西藏地区,南传上座部佛教十三世纪传人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