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成龙 《现代哲学》2001,42(3):101-106
近年来,在关于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的研究中,有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在《手稿》中的劳动观还是不成熟的、理想化的劳动观,其基本出发点仍然是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最近笔者重读《手稿》,发现《手稿》尽管还带有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痕迹,但其基本的出发点已经是以生产劳动为基础的劳动观,劳动观是贯通《手稿》的一条红线。  相似文献   

2.
曾永成 《现代哲学》2004,1(2):10-15
把人的本质界定为“社会关系的总和”,并认定这只是马克思的观点,这并非是对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准确解读。其实费尔巴哈已经从社会关系来界定人的本质了。与费尔巴哈不同,马克思自己首先是从人与自然之间的实践关系来规定人的本质的。由此出发,才能正确认识马克思所说的社会性的真实含义及其在自然生态问题空前严重的当今世界的深刻意义。  相似文献   

3.
法藏位居中古时期中国佛教法师翘楚之列,其作品显现出他独到的世界观,将佛教哲学与中国传统价值观融合在一起。本文重点讨论法藏的佛教阐释、因果理论以及出自法界缘起论的六相圆融说。首先说明法藏信奉的含融观是如何促使他对佛教进行判释,之后概述了四种不同的因果理论,以论证法藏信奉的华严宗——佛教中最具包容特征的宗派,是怎样激起他对法界缘起说的兴趣,紧接着说明这一缘起理论又是如何激励他用分体关系讲解六相,并评价了现存观点,以证明分体关系的合理性。这为简要比较法藏和笛卡尔、斯宾诺莎以及莱布尼兹在分体关系方面的见解搭建了平台。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的评价值得我们深思。为什么费尔巴哈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共产主义者?这个问题依然具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坚持革命的观点、实践的观点、唯物主义的社会历史观是成为共产主义者重要的条件。这也是马克思对共产主义者的定位。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有些同志没有认真注意马克思的异化观与黑格尔以及费尔巴哈的异化观的原则界限,认为异化在马克思那里仍然是一个抽象普遍的、永恒的概念,由此得出社会主义社会也必然产生异化并且必然充斥着异化现象的结论。 持上述观点的同志立论的根据大致有以下几种,我们认为这些论据是站不住的。  相似文献   

6.
在1888年出版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中,恩格斯曾经这样写道:“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23页)恐怕连恩格斯本人也没有想到,他的这一论断对以后的哲学研究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奇怪的是,有兴趣探索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的学者往往会忽略一个重要的事实,即马克思也对思维与存在的关系进行过深入的思索,并得出了思维与存在异质性的重要观点,正是以这一重要观点为核心,马克思形成了关于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的…  相似文献   

7.
一、M·韦伯的“价值中立”观 科学与价值的关系是近代西方学术界持续争论的一大问题,对此的不同回答事关不同的社会科学方法论与价值观选择。M·韦伯是西方近代著名哲学家、社会学家,他在科学与价值关系上的立场——“价值中立”观曾长期在西方居于主导地位。概而言之,这一观点主要包括两方面内涵。  相似文献   

8.
虽然马克思曾高度评价费尔巴哈通过对黑格尔思辨哲学和宗教神学的批判"创立了真正的唯物主义和实在的科学",但他认为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仍然属于旧唯物主义的范畴。由于费尔巴哈不了解革命的、批判的实践活动的意义,把直观看作哲学的工具、生活的原则,并从直观的观点出发把握感性世界和人,从而导致其唯物主义直观性的主要缺陷。这种直观性是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之所以为旧唯物主义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9.
黑格尔哲学和费尔巴哈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两个基本的理论前提。列宁曾经说过,不懂得黑格尔,就不懂得马克思。我们同样可以说,不懂得费尔巴哈,不懂得马克思与费尔巴哈的关系,就不懂得马克思创立的新哲学。我以为,直到现在,马克思与费尔巴哈关系中的下述两个事实还是被人们忽视了的:一、马克思曾经有过对费尔巴哈的崇拜、信仰、迷信的时期,有过“费尔巴哈派”阶段;二、马克思从未批评过费尔巴哈的“形而上学”,而只是批评他的唯物主义的直观性。确认马克思与费尔巴哈关系中的上述两个事实,对于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性…  相似文献   

10.
在一篇杂志的文章中,不可能全部考察黑格尔传统对马克思思想的影响,特别是因为这种影响在马克思哲学思想发展的早期和晚期是有原则区别的。在这里,我们只是试图指明,马克思到《莱茵报》工作之前所形成的关于当时的社会和历史过程的观点,同青年黑格尔主义者们的社会政治观的关系。通常人们都是把大卫·弗·施特劳斯的出现(1835年)看作青年黑格尔运动的开始,虽然一般地说黑格尔学派中出现非正统的神学观点比这还早(可以举出1830年出版的费尔巴哈的匿名文章《论死和不死》为例)。但是,我们认为,青年黑格尔派作为明确形成的哲学政治  相似文献   

11.
边沁基于功利主义的立场,从普遍主义的观点提出实然法与应然法相分离的观点,这一观点成为当代法学家哈特的出发点,哈特强调无论任何法律,法律就是法律而不是道德。然而,哈特等法律实证主义者确实把法律看成是与道德相分离而没有关联的吗?实际上,哈特一方面强调法律与道德在存在形态上的分离,但同时也认为这两者之间有重合之处。如果人们过于夸大这两者的区分,就会导致无论是对于法律还是对于道德都有害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费尔巴哈论神是人的本质的异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前言西方资产阶级学者根据马克思曾经自认为是费尔巴哈的继承者并使用过他的某些术语这一事实,竭力夸大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对马克思的影响,他们特别喜欢在“异化”问题上做文章,利用费尔巴哈曾使用过异化一词,马克思也使用过异化一词,硬说马克思的异化概念是直接从费尔巴哈那里搬过来的,从而把马克思主义归结为人本主义。在这方面,波比茨的《异化的人》  相似文献   

13.
作者在回顾马克思主义哲学从黑格尔和费尔巴哈那里产生出来的过程时指出,黑格尔关于人类由劳动而生成和发展的辩证观点,给人们提供了从劳动和实践的角度认识人类及其社会历史的正确方法。马克思把这一观点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原则结合起来,实现了哲学在社会历史观上,从而在整  相似文献   

14.
1、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具有的唯物、辩证、发展的种种理论性质,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具有的唯物论和辩证法之间、自然观和历史观之间、世界观和方法论之间、真理观和价值观之间、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之间的统一的这些理论特点也都导源于实践的观点、导源于对实践的科学理解。传统的斯大林模式把实践仅仅理解为认识论范畴在根本上不符合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精神实质。马克思的这个提纲并不只是认识论的提纲,而是涉及到马克思主义哲学各个理论论域的提纲。实践观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这…  相似文献   

15.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问题是千百年来无数中外思想家期盼破解的难题,与之相伴的是,如何考量法律的正义或不义、法律赖以存在的合法性的依据是什么、道德能否对法律进行审视等问题。对此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当代实证法学派和自然法学派两大阵营。赫伯特·哈特被誉为当代新分析实证主义法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的最大贡献就表现在对传统实证主义法学的超越和在与新自然法学派的论战中提出的法律与道德相对分离的主张,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法律正义观。  相似文献   

16.
董必武是杰出的马克思主义法学家,具有丰富的法律实践经验,对法律科学颇有研究。他在民主革命时期,批判了旧制度和旧法律,阐明并宣传了马克思主义的法律观和国家观,为新民主主义的政权建设和法制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现就对这一问题作简要回顾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重新理解马克思哲学的深刻内涵,一条重要的途径就是梳理和甄别他与其思想先驱及同时代人之间复杂的思想关系。其中费尔巴哈自然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毋庸讳言,过去我们对费尔巴哈哲学的把握一定程度上也存在教条化、简单化乃至"污名化"、"漫画化"的情形;而不完整、深刻地理解费尔巴哈哲学,也就不能充分体悟马克思与其之间的传承与超越关系。从这个意义上,无论是马克思哲学还是费尔巴哈哲学,都有一个再研究、再思考的问题。这里所刊出的四篇文章在"马克思与西方思想传统"这个主题下,紧扣马克思和费尔巴哈的文本,通过还原语境和辨别思路而审慎地做出论断,对马克思与费尔巴哈的关系展开了新的探索,以期学界更深入地对费尔巴哈哲学的地位和价值做出多层面的重估。  相似文献   

18.
什么是费尔巴哈"合理的利己主义"?他的利己主义"合理"在什么地方?这一直是引起争议的一个话题.本文针对部分当代青年学生中出现的对费尔巴哈"合理的利己主义"全盘肯定的倾向,着重分析了费尔巴哈"合理的利己主义"的内容、性质和社会作用,指出了他的伦理学的资产阶级性质,也说明了它的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19.
如何理解费尔巴哈伦理学的性质是伦理学研究和教学中的一个难点问题。本文着重阐明了费尔巴哈伦理学在自然观上的“唯物主义”与在社会历史观上典型唯心主义的关系以及费尔巴哈伦理学在一系列根本问题上的唯心主义表现 ,说明在伦理学中由自然观上的唯物主义向唯物史观的跨跃是一个艰苦的质变和飞跃过程。由于主客观方面的种种原因 ,费尔巴哈没有实现这一飞跃。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问题的解决过程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问题的解决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完善的过程。这一过程同他的整个思想形成过程是一致的,也经历了一个从黑格尔的关于“人”的观点到费尔巴哈的关于“人”的观点,再到自己的关于“人”的观点的过程,即从研究人的“自我意识”到人的“类本质”再到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