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是否存在能够支撑不信教者的道德价值和道德原则呢?抛弃了宗教信仰。人类生命有何含义?其意义何在?世俗人文主义以科学的、哲学的和伦理的视角,用能与人类的生命激情和科学发现相共鸣的方式来回答这些问题。世俗人文主义强调运用理性思维和批评性思考解决人类遇到的问题。对人类运用科学和技术手段为本身谋福充满信心,它质疑超自然、神秘的、超现实现象的存在。在人类民主进程和为全球人类谋福方面.它从不妥协。为了人类自由和最高实现人类自身价值,它提出了一个新的范例来指导人类文明进程。  相似文献   

2.
敬畏生命是人类创始成终的价值基准。但在启蒙时代,这一价值准则受到了理智启蒙的挑战,认识论的生命观和道德观掏空了伦理的生命内涵,导致了理性的道德冷漠和伦理实体的世俗回潮。随着黑格尔伦理化国家理论在历史实践中的失败,启蒙的道德辩证法暴露无遗。启蒙道德的失败,在于它祛魅了生命,导致了生命意义的脱落。施韦泽的敬畏生命伦理正是在反思启蒙道德的失败中诞生的,它重新将生命与伦理联合起来,让伦理回归到生命的价值本源。  相似文献   

3.
4.
人文主义作为古典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的产物,其思想实质是确立人、人的尊严和人生价值的新观念。它肯定了世俗人生的意义和感性生活的幸福,肯定了个体的存在、个人的权利、个性的自由和个体的价值等一系列全新的概念。凡此种种也都在哈姆莱特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并使他散发出智慧的人性之光。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哈姆莱特一语道破人类命运的箴言。  相似文献   

5.
世界上存在着道德多元性,它表现为生命伦理学的实际道德分布的特征,它是使用人类胚胎作为干细胞来源的争论的根本原因。在世俗文化中,干细胞的使用甚至也会出现疑问。只以从传统的基督教道德直觉和期望的残留影响角度去理解这种现象。关于干细胞的争论反映了更深层次的文化错位。我们正生活在文化战争频发的年代。有必要对罗尔斯学派的关于公共讨论及理性的道德多元化给予重新的关注和评价。  相似文献   

6.
美国的世俗人文主义委员会(Council for Secular Humanism简称CSH)主席、美国纽约 州立大学荣誉教授、哲学家保罗·库尔兹(Paul Kurtz),以他30多年推动人文主义运动发展的经 验,敏锐地观察到了一种逆向态度的增长,终于 2003年在《自由探索》 (Free Inquiry)杂志 第23卷第四期冬季卷发表了长文《从历史的角度 考察世俗人文主义者的前景》。文章对我们认识今 天世界的宗教、科学和道德等问题,以及如何在世 界宗教高涨的背景下坚持科学理性的人义主义,有 很大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不同民族和不同历史发展阶段,人文精神具有完全不同的思想内涵。中国古代的礼乐文化是一种古典类型的人文文化,在人与自然关系中的德性主义、在人与宗教关系中的理性主义、在人与道德关系中的尚志主义构成了中国古典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它体现了古代中华民族对人类内在的道德生命、现世的伦理生活的价值肯认和理性自觉。这种古典类型的人文精神同与宗教神学和科学主义相对的西方近、现代人文主义有着本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8.
早期的儒家形上学可以看作是努力揭示科学的超人文主义的一门学问。它基于一种多维度范式,可以为人类提供一种对人类本身及其周围世界更为全面的认识。《中庸》提出,道德提升(我们称之为"意识进化")超出了可观察到的存在领域,并揭示出天地人合一的境界对那些寻求儒家道德提升的高目标——成圣的个体们的必要性。《中庸》也可以作为人们达到这一目标的技术指南。如果这一结果能够得到回应,而且有意于此的任一个体皆可达此境界,我们就可以将其视为一种经验层面的工作,儒学也就相应地可以归入科学的领域。这一与天合一的复杂的道德提升过程与境界,基于人的道德修养及宇宙情怀。道德修养与宇宙情怀是人类意识进化的必要条件,而"诚"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工具。宇宙道德是整个宇宙运行的主要支撑。宇宙道德在此被界定为超越人的世俗存在的一种道德体系。文中参考了意识学中的一些可与类比的概念。由巴西医师瓦尔多.维埃拉所创立的意识学,是研究人类意识——也涉及人性或智性之理——及其所有的多维度表现的一门学问。  相似文献   

9.
学科语境的首要因素是学科宗旨。生命伦理学以保护人类生命及其相关权利为宗旨,其语境中人的尊严有三个主要特征:以生命尊严为内核,以人格尊严为外围;属于现代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具有指导化解原则冲突、奠基相关权利、贯通法律和政策等作用,是生命伦理学建制化行动的指南。在如何对待人的问题上,"人的尊严"凝聚了宗教和世俗、伦理和法律、政府和民间的道德共识,是生命伦理学的宝贵资源。  相似文献   

10.
道德进步标准是用来评价道德自身进步的尺度,人们用它来判断一个社会道德的先进与落后、高尚与卑下、上升与衰败,从而揭示人类在道德这一特殊领域完善的前景,为社会和个人的道德建构提供科学的价值取问  相似文献   

11.
美国著名伦理学家、纽约州立大学哲学教授、国际人文主义和伦理学学会主席库尔茨于2012年10月20日逝世,今年是他逝世一周年。他长期致力于世俗人文主义研究、传播和教育工作;坚决捍卫科学理性,孜孜以求的追求真理和正义,为推动世界世俗人文主义运动贡献了他全部的智慧。他一生著作颇丰、获奖多多,为人类文明宝库,留下巨大财富。  相似文献   

12.
重建世界的人文精神--牟宗三儒家式的人文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牟宗三对世界人文精神的重建,乃是出于他对人类精神趋下的时代悲情和他对人文主义精神的信念,顺康德的精神路向,本儒家的心性之学,绍续和改造西方近代人文主义,完成于“三统并建”的学说之中,旨在把宗教、哲学、科学和艺术统一起来,表现为“儒家式的人文主义”。它既特别重视人性、个性与人格,又强调道德主体是其根源和基础。牟要以儒家的理想和价值来安置人性、个性与人格,固然是要使个人免于泛滥为自然主义、浪漫主义与工具主义的牺牲品,然而其更深层的基本的关怀和用心,乃在于从他所主张的“道德的形上学”的高度为人提供一个安身立命之本.使人成为一个具体的全面的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13.
被广泛应用于生殖技术的基因科技影响了人类社会的进程,更带来了诸多伦理的、道德的难题。基因增强、基因改良本质上是一个优生学的问题,需要通过回溯优生学的历史来阐释对其加以禁止的原因。优生学的支持者认为基因科技介入生殖工程会让人类更完美,但是用基因技术介入人类生殖过程来打造理想的孩子,破坏了原本平等的代际关系,侵害了下一代的自由选择权和平等权利。以哈贝马斯为代表的学者对此给出了充分的论证。出生是自然的事实,人类的出生是一个无法控制的开端,在对待下一代的问题上,先天的完美设计无法完全取代后天的辛苦努力。人类需要从生命的终极价值角度出发,尊重生命的偶然性。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与虚无主义:从马克思对施蒂纳的批判角度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问题的提出对实践的崇拜、对经验世俗的崇尚、对超验形而上学的批判与拒斥,伴随着汉语思想传统中道德意识的弱化和本来就有的对实用理性的崇尚,促使当代中国思想对世俗性存在的崇尚不断加强,而中国社会的世俗化程度也在急剧扩展。作为这种扩展的结果,“反对超感性价值,否定它们的存在,取消它们的一切有效性”的虚无主义问题就会随之而来。如德勒兹所说,这种反对和否定“不再是借更高价值的名义来贬低生命,而是对更高价值本身的贬低。这种贬抑不再指生命具有虚无的价值,而是指价值的虚无,指更高价值本身的虚无”。(德勒兹,第217页)这种在…  相似文献   

15.
绵羊的克隆     
克隆羊的诞生,是人类科学技术上的一大进步,具有突破性的意义,它展示了这一无性繁殖技术最终被用于复制人类自身的可能性,但同时也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负面影响。毋庸置疑,人类发展科学是为人类的利益服务的,人类既能开创科学技术的新时代,也必能预防和制止科学技术的滥用。“克隆羊”,乃至“克隆人”,如同其他生物技术一样,从其诞生之日起,就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伦理、社会、法律形成的三道天然屏障。那么“克隆羊”会衍生出什么样的道德伦理、社会和法律的问题?“克隆”繁殖法一旦被用于人类,将会对社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应如何看待、评价这一生物科技领域的重大进步?本刊近期将对诸如此类的人们所关注的热点问题以及由此引发的科学和伦理之间的争论展开讨论,以期引导人们以理性的态度去对待新出现的生命伦理学问题。  相似文献   

16.
道德选择是人的存在方式,做人的过程就是通过不断进行道德选择而逐渐成"人"的过程。"爱"具有"伦理"属性,是道德选择合理性的标准。"爱"与道德选择需要对人之生命的尊重,而尊重人之生命又是建立在人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基础上的。人对自身存在意义的追求是人区别于其他生命的最重要特征,是人类自身朝着独立的、有尊严的、自由的价值主体迈进的重要一步。也是人摆脱野蛮和愚昧而实现文明高尚和超越的重要环节。人要不断摆脱时空与自然力的限制,不断适应环境、提高生存能力,并不断创新和发明来展现生存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的德福思想尤为丰富而深刻,认为德与福都是人们在社会中的价值追求;德是福的基础,福是德的内容;福应是德的结果,但求福并非德行的条件;人不应忧福享,该忧无德行。它以追究本体的方式来阐释德福之辩,体现出儒家的道义精神和孔颜乐处的儒士之风。传统儒家在探讨德福问题时显示出道德理想主义的文化特质、济世救民的思想形态和以德致福的价值取向,在培育人们的道德情操和精神境界上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人文主义,把人和人的价值摆在首要地位。儒家人文主义,则以人的德性或道德精神统摄一切。 从整个思想体系看,儒家思想是道德理想主义。“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从“人文化成”的意义看,儒家人文主义也可以说是道德人文主义、道德教化主义。  相似文献   

19.
成穷 《宗教学研究》2002,3(3):75-86
本文论述了宗教与道德的一般关系。文章分三个部分。在第一部分中 ,文章从存在的维度、与求生活动的距离、发挥作用的范围和方式 ,以及表现形式等四个方面 ,对宗教与道德的不同方面作了分疏 ,同时指出它们在两个方面的相通性 :有一二元对峙的价值坐标 ;有维持、巩固社会秩序的相似功能。第二部分对宗教与世俗道德的关系作了论述。这种关系是交互的 :一方面 ,宗教能“圣化”道德 ,能把自己的某些信条直接转化为世俗道德 ;另一方面 ,宗教也能从世俗道德吸取某些道德资源 ,使之成为自己教义和道德的组成部分 ,而世俗道德也能迫使宗教作出某种相应的改变。第三部分讨论了宗教道德及其基本特征。文章在肯定宗教道德存在的同时 ,指出宗教道德具有神圣的宗教背景、倾向于众生平等的博爱、和更带禁欲色彩三个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20.
道德记忆是人类运用其记忆能力,对其自身的道德生活经历进行记忆刻写而形成的一种记忆形式。道德记忆的价值维度,不仅在于它让我们记住了自己曾经有过的道德生活经历,更重要的在于它是建构人类道德生活的必要条件和重要内容。人类道德生活是由道德规范的强大生命力、道德文化传统、人类承担道德责任的事实等多种要素构成的一个系统,它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人类的道德记忆状况。对于我们人类来说,刻写道德记忆本身也是一种道德责任要求。它要求我们每一个人严肃、认真、负责地对待自己的过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