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7 毫秒
1.
佛教宗派唐代五台山佛教宗派是继隋代佛教组织异说的趋势发展来的。隋代时候,五台山佛教就有了一批潜心研究佛学、擅长宣讲经论的法师。入唐之后,又受到唐代诸帝的大力扶植和护法宰相王缙、裴休的精心培育。遂使五台山佛教的经济、文化相当发达,高僧大德人材辈出,著名宗师云集台山,开辟道场,讲经说法,弘扬本宗思想,建立本宗基地。于是,唐代五台山佛教就有了唯识宗、律宗、华严宗、净土宗、密宗、天台宗和禅宗等中国佛教宗派。  相似文献   

2.
张燕 《中国宗教》2021,(2):56-57
中唐以后,随着中国化的佛教宗派——禅宗的影响逐渐扩大,"悦禅之风"不但在佛教僧人中广为盛行,在文人士大夫阶层也流传甚广。到了宋代,禅宗和净土宗更是成为当时佛教的主流宗派。在此阶段,佛教与中国传统的儒家、道教文化进一步融合,极大推进了佛教中国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3.
本文阐述了清代五台山的汉地佛教宗派禅宗、律宗、净土宗和华严宗的大致情况。  相似文献   

4.
律宗是研习与传持佛教戒律的宗派。随着印度佛教传入中国,佛教的律典(十诵律)、(四分律)、(摩诃僧祗律)、(五分律)也相继在中国翻译流传,这些律典都属于小乘律。南北朝时代开始出现以大乘教义来阐释小乘律的律学研究潮流,到了隋唐时代蔚为大观,形成中国化的佛教宗派——律宗。律宗形成以后,向全国传布,福建也不例外,现试阐述之。  相似文献   

5.
在隋唐之际,佛教在中国进入鼎盛期,出现了天台、法相、律宗、禅宗等中国佛教宗派。《宁玛教派源流》提及吉祥狮子早年参究禅法,所以应为禅僧。因此他所传授的大圆满法中,有许多与禅法的相似之处也就不足为奇了。宁玛派是藏传佛教的重要宗派,与噶举、萨迦、格鲁并列为四大传承之一,而其历史最为悠久。  相似文献   

6.
佛教东传中土,对机形成了不同宗派,但真义是一脉相承的,概而言之为戒、定、慧.佛教正是通过对此三者的开示,导引芸芸众生走入圆融自在的人生之境.坐落在江南的一座佛教胜地--宝华山,其道场从禅宗嬗变为律宗,正是由时节因缘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7.
在冯友兰的中国哲学视域中,中国佛教哲学特色鲜明,义理深刻。在梳理中国佛教"格义""教门""宗门"三个发展阶段的基础上,他重点分析了印度佛教与中国佛教在哲学思想上的根本差异。在他看来,印度主流佛教及其传入中国后衍化而成的三论宗、唯识宗乃至神秀禅宗,其哲学思想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而具有鲜明中国化特征且为中国佛教发展主流的佛教宗派——天台宗、华严宗、慧能禅宗等,其哲学思想则属于"客观唯心主义"。中国化佛教宗派的哲学思想之核心,几乎都奠基于《大乘起信论》之"众生心"即"宇宙的心"概念及其思辨结构。这一"宇宙的心"的哲学思想及其展开对后来宋代理学的兴起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佛教东传中士,为度化不同根性的众生,而对机形成了不同宗派,但真义是一脉相承的,概而言之为戒、定、慧。佛教正是通过对此三者的开示,导引芸芸众生走入圆融自在的人生之境。坐落在江南的一座佛教胜地——宝华山,其道场从禅宗嬗变为律宗,正是由时节因缘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9.
《法音》1992,(8)
佛教自六世纪传入日本以后,经过奈良时代(710~785)、平安时代(794~1192)以至镰仓时代(1192~1380),前后约七百年间,产生了许多宗派。奈良时代有三论、法相、华严、律宗、成实、俱舍六宗,称为“南都六宗”;汉文大藏经亦在此时期传入日本。平安时代初期有天台、真言二宗,称为“平安二宗”;以上八宗,主要为当时日本贵族上层社会所信仰。到了镰仓时代,禅宗、净土宗、日莲宗相继兴起,佛教始流行于日本民间。佛教传入日本后,与日本传统文化结合,获得了新的发展,形成了一些氏族化的宗派。在历史上,佛教对日本文化发生过重大影响,直到今天,佛教在日本社会上仍有相当大的势力。为了方便了解日本佛教,现将日本佛教的主要宗派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0.
佛教在其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先后出现了很多部别宗派。其中禅宗一派,为佛一教的中国化,而密宗则是佛教在印度发展到最后阶段,融合吸收了一些婆罗门教、印度教教义而形成的,可以说,禅宗与密宗都是颇具异端色彩的佛教宗派。禅宗别具中国文化特色,密宗尤具印度文化特色,两者具有  相似文献   

11.
隋唐是中国佛教的成熟时期,同时也是中国佛教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作为其标志是三论宗、天台宗、华严宗、慈恩宗、净土宗、律宗、密宗和禅宗八个中国式的大乘佛教宗派同时并立,交相辉映。佛教史上称之为“八宗分立”。华严宗则是其中影响深远的一个宗派。僻处东南沿海的福建,华严宗的流传情况又如何的呢?以下就此作一番阐述。  相似文献   

12.
<正>《宋代佛教史》是五台山研究会会员、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教授闫孟祥的最新研究成果。全书分为十三章,第一章、宋代佛教的基本历史背景;第二章、宋朝的佛教管理;第三章、佛教在宋朝的基础地位。以下按照宋代佛教宗派分别立章,先后分别是:天台宗、律宗、华严宗、唯识宗、临济宗、曹洞宗、云门宗、法眼宗、  相似文献   

13.
“佛教至明代,一些执着印度佛教和经院哲理浓厚、修行方式严苛的教派都趋向衰微,唯识、华严、律宗、天台,若有若无,奄奄一息,而禅宗和净土尚盛”。“明初各宗派中,禅宗盛行。”这恰好反映了明代佛教的情形。在今本《西游记》中,自始至终呈现的,主要是禅宗,这首先表现在作品中大量禅宗术语的运用上,“禅宗”、“禅林”、“禅院”、“禅堂”、“禅僧”、“禅关”、“禅诗”、“禅心”、“禅”等字词,在文中随处可见。《西游记》不仅通篇充满了“禅”字,还大量的引用了禅宗史上的公案,这些历代以来的公案,被作者信手拈来,揉入文章,使文章大大增…  相似文献   

14.
学诚 《法音》2008,(12)
(二〇〇八年十一月廿九日)中国禅宗的建立和取得的成就,在唐宋时期可谓波澜壮阔,前所未有,成为中国佛教最鲜明的特色之一。特别是唐代之后经历过多次社会动荡,中国佛教八大宗派中除了禅宗和净土宗之外的其他宗派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而衰弱,唯有禅宗一脉绵延不绝,被认为是后世一切佛法的源流,甚至代表整个的佛法,对中国佛教影响如此之大,其中原因不得不受到重视与研究。  相似文献   

15.
学诚 《法音》2008,(12):21-32,33-36
中国禅宗的建立和取得的成就,在唐宋时期可谓波澜壮阔,前所未有,成为中国佛教最鲜明的特色之一。特别是唐代之后经历过多次社会动荡,中国佛教八大宗派中除了禅宗和净土宗之外的其他宗派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而衰弱,唯有禅宗一脉绵延不绝,被认为是“后世一切佛法的源流,甚至代表整个的佛法”,对中国佛教影响如此之大,其中原因不得不受到重视与研究。  相似文献   

16.
佛教入华,约在西汉之末,势力始盛当在东晋之初。其时经典传播未广,学者理解未深。自陈而至隋唐,中土佛学大成。法朗、吉藏、昙迁、玄奘开三论、法相之学;智首、道宣,道信、弘忍光大律宗、禅宗;而昙鸾之于净土,智颚之于天台,智俨之于华严,信行之于三阶,金刚智、不空之于密宗,俱开隋唐之大宗派。魏晋以来南北佛学风格殊异之势至隋唐而综合,  相似文献   

17.
一夫 《佛教文化》2009,(5):26-28
公元1世纪,佛教形成了大乘、小乘两大派别。大乘传入我国后,又分为三论宗、净土宗、律宗、法相宗、密宗、天台宗、华严宗。前五宗来自天竺(今印度),后两宗为我国僧人所创。南北朝萧梁天监(502—519)年间,南天竺僧人菩提达摩来我国创立禅宗,从此禅宗作为主要宗派在我国流传,达摩为中国禅宗初祖。达摩后传法慧可,  相似文献   

18.
禅宗是中国佛教史上重要流派之一。它创始于北朝,但它作为一个有力的佛教宗派出现,应当看作从唐代开始的。安史之乱以后,到北宋初年,是它的极盛时期。宋、元以后继续流傅,没有断绝。这一派佛教思想不仅影响了宋代理学,也曾播及朝鲜和日本。因此,有必要对禅宗哲学思想进行初步考查。本文仅初步探讨禅宗的基本思想,而  相似文献   

19.
韩铮 《法音》2021,(1):56-62
鼓山涌泉寺是闽境第一佛刹,自唐代建寺以来已有上千年的历史[1],自宋代起,鼓山即是禅宗各宗派兴盛的道场,相继有云门宗、临济宗、曹洞宗等派系在此弘传。明清时期,有无异元来、永觉元贤、为霖道霈等禅师在此驻锡弘法,是重要的禅宗祖庭。[2]近代以来,鼓山在中国佛教,尤其是禅宗的传承和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妙莲、虚云、圆瑛、慈舟、应慈等大德都与鼓山有着不解之缘。此外,鼓山涌泉寺,不仅是历代闽地重要的弘法中心之一,而且对其周边地区,如我国香港、澳门、台湾,以及日本与南洋等国家和地区的佛教具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禅宗是中国化最为彻底的佛教宗派,学界以往在谈论禅宗中国化特色的时候都是将眼光集中于其对儒家和道家的吸收上,而没有关注作为中国文化"群经之首"的《易经》及其易学在禅宗中国化过程中的作用。实际上,作为禅宗的宗派之一,曹洞宗在佛学理论上的最大特点就是在禅宗"不立文字"的框架下援引《易经》元素以及易学思想来阐释禅学,其历代祖师前赴后继"依易说禅",自成一统。曹洞宗不用印度佛学的概念而用中国本土的易学来言说禅学,这是曹洞宗对于佛教中国化的一大贡献,而且这对于我们今天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如何运用周易的道理来进一步发展包括佛教在内的中国文化有着深刻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