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价值、主体性与历史唯物主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世界观决定价值观,价值问题上的分歧最终反映着世界观上的各种不同的哲学倾向。因此,把价值问题的讨论同哲学世界观联系起来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它能使我们从世界观的高度深入理解哲学价值范畴的本质,另一方面,也能使我们以价值问题的讨论为契机,进一步科学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实质。本文把价值问题同实践、主体性和历史唯物主义联系起来进行讨论,就反映了这一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2.
“哲学出发点”的提法有几种不同的含义,有时是指“为了什么”,例如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为了实现无产阶级和人类的解放,我们就说无产阶级和人类的解放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发点.有时是指“从什么出发来解释”问题,解释世界,即是指哲学解释问题的基本依据。在这种意义上,哲学出发点在皙学世界观理论体系中具有核心的意义和地位,它体现着一种哲学的基本路线,它的基本世界观和方法论。本文所说的哲学出发点,就是在后一种意义上使用的。  相似文献   

3.
正概率论最基础的思想是,有些事情是无缘无故地发生的。这个思想对我们的世界观具有颠覆性的意义。人们曾经认为世界像一个钟表一样精确地运行。但真实世界不是钟表,它充满不可控的偶然。更严格地说,有些事情的发生,跟它之前发生的任何事情,都可以没有因果关系。你不管做什么都不能让它一定发生,也不能让它一定不发生。如果一个人考上了好大学,人们会说这是她努力学习的结  相似文献   

4.
哲学意义的存在论、本体论和世界观,并不是相互割裂的关于"存在"、"本体"和"世界"的实证知识,而是以"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为实质内容的反思性的哲学理论。作为历史性的思想和思想性的历史,哲学的世界观是以理论形态所表征的人生在世和人在途中的人的目光。它既是反思存在的存在论,又是追问存在的根据的本体论,由此构成反思思维与存在的否定性统一的辩证法。辩证法是以"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为"基本问题"的存在论、本体论和世界观"三者一致"的哲学理论。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和批判资产阶级世界观的现状,越来越需要马克思主义者进一步透彻地了解我们哲学的历史意义、社会作用、体系结构及其方法的本质。这些问题涉及到作为特殊意识形式的哲学、它对其他社会意识形式的态度和它在科学体系中的地位。在进一步阐  相似文献   

6.
一、研究目的高等学校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的重要阵地。重视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是关系到加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关系到我们党的事业后继有人的大问题。它对于改善我们党员队伍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也有很重要的意义。大学生的世界观日趋成熟,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世界观的结构包含着认识、观  相似文献   

7.
怎样理解作为世界观理论的哲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我们把哲学作为被定义项而界说为“世界观理论”或“理论化的世界观”的时候 ,作为定义项的“世界观理论”本身并不是没有歧义的 ;事实上 ,正是由于人们对“世界观理论”赋予了各不相同的理解和解释 ,因而作为“世界观理论”的“哲学”也被赋予了迥然有别的理解和解释。这里 ,我们主要讨论三个问题 :其一 ,作为“世界观理论”的哲学与它的“基本问题”是何关系 ?或者更为明确地说 ,能否离开作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去解释哲学的“世界观理论” ?其二 ,哲学作为“世界观理论” ,这里的“世界观”是人站在“世界”之…  相似文献   

8.
1991年5月上旬,安徽省伦理学会、安庆市委宣传部、《江淮论坛》杂志社联合召开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研讨会,参加会议的有省内外从事伦理学研究和教学工作者及道德宣传教育的实际工作者共30余人。会议着重讨论了以下几个问题。 一、“三观”的科学涵义及其相互关系 有些与会者认为,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总的看法,包括人对自身在世界整体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看法。人生观是关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观点。价值观是人生观的核心内容。“三观”中,世界观是基础,它给人生观提供一般观点和方法的指导;人生观是世界观的一个方面,是世界观在人生问题上的表现。一般说来,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持此观点者还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通过人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来实现的。人的有意  相似文献   

9.
什么是信息哲学?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一、引言哲学中关于计算机与信息的理论研究已经结出累累硕果,影响也日益广泛。它一方面使传统的哲学问题获得新生,另一方面又提出许多新的问题,一方面对我们世界观的重新概念化做出了贡献。另一方面又生成许多有意义和重要的成果。  相似文献   

10.
费多谢耶夫院士的这部新著,是《科学、世界观和生活》丛书之一。它阐明了可以揭示哲学在世界观中的作用的许多问题。正如本书序言所表明的,作者的出发点是:马列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和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的一般理论基础和方法论基础,是形成先进的唯物主义世界观和积极的生活  相似文献   

11.
什么是物理学?什么是法学?或者什么是政治学?这些问题可以有很明确的答案,因为这些学科的对象和界限很明确.但是,如果问"什么是哲学?"那么答案就不那么简单.在不同哲学家那里,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各不相同.在中国,通行的说法是"哲学是一种世界观".问题是,几乎所有科学都是一种世界观,至少是构成世界观的一部分.谁能否认物理学也是一种世界观?如果说哲学是一种世界观,那么,它恰恰是一种最可有可无的世界观.因为作为世界观的哲学完全依赖于其他学科.所以,把哲学视为一种世界观不仅无法使哲学与其他学科区别开来,而且将使哲学丧失掉作为一门学科存在的理由.  相似文献   

12.
观念问题是哲学意识的世界观定向的“试金石”。它的原则上的解决,无论是在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还是在某类科学学科里或与世界观问题有关的这个那个领域,都成了可能的理论判断的方法论基础。对于这些学科和相应的研究来说,观念问题(如同物质问题一样)往往都以形而上的问题的形式出现。  相似文献   

13.
实践的观点与“本体论”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果在狭义的“世界观”意义上理解“本体论”一词,那么,“本体论”的核心问题,就是现实世界的统一性问题。对于这一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回答是:“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但是,“物质”范畴是从自然、社会和人多样性统一的现实世界中抽象出来的,是对这个现实世  相似文献   

14.
倪梁康 《世界哲学》2007,(4):61-65,101
巴别塔之前与之后的人类语言状态的关系,可以称作单数的语言与各个具体的民族语言关系。如果语言与世界观之间存在一种内在的联系,甚至语言就是世界观,那么意识形态之差异的问题,最终可以归结为语言差异的问题,那么各个民族语言就应是决定一个民族的世界观,即民族的心智和文化特性的东西,而人类共同的语法结构就应体现出人类的共同世界观,即人类本性,它是决定人之为人的东西。但“世界观”在这里并不一定是指关于世界的思考内容,而首先并且主要是指关于世界的思考方式。  相似文献   

15.
共产主义世界观、无产阶级世界观、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是同一序列的概念,讲的是同一个意思,都是指唯物论和辩证法、自然观和历史观高度统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即无产阶级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毛泽东同志指出:“共产主义的宇宙观是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649页) 一百四十年前, 马克思说过:“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各种外部表现证明哲学已获得了这样的意义:它是文明的活的灵魂”,“哲学非常懂得生活,它知道,自己的结论无论对天堂的或人间的贪求享受和利己主义,都不会纵容姑息。”(《马克思恩格斯全  相似文献   

16.
本体论 认识论 世界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体论 认识论 世界观李彦如作为世界观的哲学对象,是人与自然即主体与客体及其统一所构成的现实世界整体。这个对象是最丰富和具体的,它既可以从具体的、完整的形态为人所把握,也可以分化、抽象为许多特殊的形式或侧面为人所认识。本体论就是关于万有之本原或本质的学说,是从本质及其表现这一特殊的方面去看待、把握现实世界的。而认识论则是从思维与存在、精神与物质的统一这一认识的特殊角度去看待、把握现实世界的。本体论和认识论都是对世界整体的一定的写照,但又都是不完全的,故而是特殊形式的世界观。完全意义的世界观,就是明确地以人与自然相统一的现实世界为对象,以回答人与自然是如何统一的问题为中心的哲学。因此,我们可以说哲学就是世界观,哲学包含着本体论和认识论,但却不能把世界观简单地归结为本体论或认识论或本体论加认识论。从古希腊哲学到近代哲学再到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看作是从本体论到认识论再到世界观这样三个大的发展阶段和三种思维方式。但这三者又不是互相外在的东西,也不简单地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它们中在前的问题的解决为在后的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基础;在后的问题的解决又是在前问题解决的真正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对象是以实践为基础的人与自然相统一  相似文献   

17.
最近一段时期以来,我国哲学界就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提出了种种不同的理解:有的否认马克思把实践引进了世界观,认为实践唯物主义只是表明唯物史观改造世界的功能的一个称呼,它没有提出崭新的哲学形态,也不是对某种哲学的称呼,并不是一种新的世界观;有的认为实践唯物主义就是实践本体论、实践一元论,应当用它去取代物质本体论;有的认为实践唯物主义包含有既强调实践的世界观意义,又始终坚持唯物主义这样两个方面的基本  相似文献   

18.
从皮亚杰到柯尔伯格——兼论道德认知理论的哲学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皮亚杰到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理论是富有创新性的心理学理论 ,它以实证的方法研究了道德认知的发生和发展 ,对道德教育实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道德认知理论与现代唯物主义的精神实质相一致 ,并体现了丰富的辩证思维。但其理论在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方面 ,存在一些自身不能解决的问题 ,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 ,有助于道德科学研究和伦理哲学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发展观是关于发展问题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不同的发展观反映不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发展观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它提出的依据和对发展的内涵、目的、动力、方法等一系列问题的科学回答,都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一、唯物论:新世纪的中国和世界需要科学发展观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认为,理论是时代的产物,是现实生活的客观要求。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既符合世界发展的潮流,也是中国发展的客观要求。科学发展观反映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发展是…  相似文献   

20.
在考察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时实践唯物主义首先考察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思维方式上的这一根本变革,使哲学扬弃了传统的心、物两极对立模式,哲学的出发点也从抽象的物质或精神而转变为现实的人。从这种意义上说,实践唯物主义是一种主体哲学。另一方面,实践唯物主义作为共产主义者的世界观,它高扬了革命实践在改变现存世界和克服异化现象中的积极意义。就此而言,它又是一种革命批判的哲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