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哲学动态》编辑部: 贵刊1991年第6期登载的胡新和同志所撰《现代物理学与认识的主体性讨论述评》一文,其间对拙作《相对论时空理论再认识》(载《中国社会科学》1990年第5期,第29—42页;以下简称《再认识》,引证时只注页码)的批评,我不能同意。请允许我发表如下几点意见。 1.胡新和同志不对拙作做任何具体分析就指责我“曲解‘四维时空’概念”,这是无法接受的。胡同志应该看到,我对“四维时空”的认识是与何祚麻同志相对独立的,是直接  相似文献   

2.
我在《哲学研究》 1998年第 10期发表了《社会主义是世界历史性的事业》一文。文中提出 ,列宁没有提出过一国能够建成完全的社会主义社会的思想 ,即认为一国不能建成完全的社会主义社会。一国能够建成完全的社会主义社会的思想是斯大林提出来的 ,而斯大林的观点是不科学的。孟庆仁同志在《哲学研究》 2 0 0 0年第 9期上发表了以《社会主义“世界历史性的”事业是一个过程》为题的商榷文章 ,认为我的观点不符合历史实际 ,并对我的论点和论据作了反驳。我认真阅读和思考了孟文的反驳。但是 ,纵观孟文全文 ,作者对我的反驳 ,实在不能令人信服 ,…  相似文献   

3.
编辑同志:石仲泉同志在《哲学研究》1987年第10期发表的《马克思主义哲苑的奇葩——评介<毛泽东哲学批注集>的重要哲学观点》一文(以下简称石文)为研究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形成及其尚未公开发表的哲学观点提供了重要的史料,这是实事求是研究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一篇好文章。但是,我认为在一些史实上仍有补正的必要,这里冒昧提出两点意见:  相似文献   

4.
对《说明》的答复《哲学动态》1995年第10期发表了我整理的一份动态资料:“关于‘国学’研讨中的几个问题”。文章发表后,一同志批评我对他的文章观点的介绍“有明显的误读”,于是在《哲学动态》1996年第1期上发表“关于‘国学’热讨论的几点说明”(以下简...  相似文献   

5.
一鲁克俭同志在《哲学动态》2007年第4期发表的《“古典古代”等于“奴隶社会”吗?———重新解读马克思的“古代生产方式”》(以下简称《鲁文》)一文中,谈到我“把‘古典古代’与‘奴隶社会’划了等号”,并指出“这是对马克思思想的误读”。事实上,不是我误读了马克思的思想,而是鲁克俭同志既误读了马克思的思想,又误解了我的思想。我在与段忠桥教授讨论的两篇文章(《北京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发表的《对质疑“五种社会形态理论”的质疑》;《教学与研究》2006年第6期发表的《关于五种社会形态理论和三种社会形态理论的讨论》)中,确实把马…  相似文献   

6.
《辞书研究》1984年第2期上,有一篇徐庆凯同志的文章《从辞书学角度评<逻辑学辞典>》。这篇文章说:“《逻辑学辞典》……填补了我国专科词典领域的一个空白,为学习和研究逻辑学的读者提供了一个工具,应该肯定是有益的尝试。但是,坦率地说,这本词典的质最不人能令满意。”最近,章沛和王经伦两位同志又在《国內哲学动态》1984年第四期上,发表了《<逻辑学辞典>评介》一文。作者最后说:“《逻辑学辞典》仍不失为我国第一本逻辑学辞典,这是我国逻辑界可以引以为自豪的事情。”这篇文章对那本辞典的优点说得多,而对其缺  相似文献   

7.
在《国内哲学动态》一九七九年第四期上发表的《关于一个历史观问题的探讨》一文中,杨英锐、杨甘霖两位同志提出的“阶级社会的历史是由所有阶级创造的”这一个观点,我认为是对的。至于各个阶级的为主或为从、革命或反动,社会历史的形态和基础、现象和本质等等,应作别论。  相似文献   

8.
李振城同志的文章《商品经济双向性影响刍议》(载<哲学动态>1987年第2期)认为,商品经济对社会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有双向性影响,即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也不例外。对这个总观点我是赞成的。但李文对这一问题特别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双向性影响的分析,又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笔者不揣冒昧,就此提出一点粗  相似文献   

9.
关于真理的抽象性和具体性及其统一,我曾作过初步探讨(参见拙作《真理在本质上是抽象和具体的辩证统一》,《国内哲学动态》1981年第8期)。《国內哲学动态》今年第6期发表尹瑜新同志《要正确运用“抽象”与“具体”这对范畴》一文,对这个问题提出了异议,但我不能同意尹文的观点。现就这个问题作进一步探讨,求教于尹瑜新和哲学界的同志。尹文认为,“真理是抽象和具体的统一”的提法是把抽象和具体这对范畴在同一对象上同时用于形式和内容两种不同的涵,这里的抽象只是就真理的形式而言的。我认为,真理不仅在形式上具有抽象性,而且在内容上也具有抽象性。当我们提出真理的抽象性和具体性  相似文献   

10.
(1959年10月26日至同年11月25日)马列主义经典作家忍想研究论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功能龚廷泰江海学刊 1989年第6期试析马克思不发表《给(祖国纪事)杂志编辑部的 信))之原因甘建民哲学研究1989年第n期马克思东方社会主义的构想及其对我国社会主义实 践的启示张奎良北方论丛1989年第6期马克思的历史尺度与东方社会理论—与张奎良同 志商推储小平中国社会科学1989年第6期关于马克思的最新研究:批判地考察叮美_〕N。 斯科特·阿诺德国外社会科学动态1989年第 10期超越“自然历史过程”—也论重新理解社会发展 的“自然历史过程分刘森林哲学研究198…  相似文献   

11.
刘崇民同志《原始社会与社会发展原动因再探》(《哲学研究》1992年第5期)一文,对我发表在《哲学研究》1991年第3期上的文章提出了再商榷。刘文围绕自然形成的社会与历史形成的社会的历史分期及其根据问题,作了较系统的论述。我们看到,刘崇民同志对他发表在《哲学研究》1990年第4期上的文章的观点作了若干修正,但在总体上仍坚持他原有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1979年4月26日至同年5月25日) 马列主义经典作家著作研究谈谈《资本论》在我国的传播杨国昌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79年第2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大发展—纪念列字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发表七十 周年黄神森北京大学学报1979年 第2期毛泽东同志在“五四”时期萧三中国 青年报1979年5月5日“五四”时期周恩来同志民主思想的发展 南开大学周恩来研究室南开大学学报 1979年第2期坚持科学、民主和社会主义—学习周恩 来同志从“五四”到旅欧期间的革命思 想胡华等群众1979年第5期周恩来同志的《警厅拘留记》和《检厅目 录》读后魏宏运历史教…  相似文献   

13.
《现代哲学》1986年第2期上王若水同志对我关于异化概念的一点自我批评提出了批评。我近年来的文章曾受到许多作者的批评。这些批评不管我同意还是不同意,都是作者针对我的某些观点,就某些理论问题,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对进一步研究这些问题都是有益的。可惜,王若水同志的文章没有指出我对异化概念的理解错在何处,只是揭露我的言论中的“自相矛盾”之处,这颇令人失望。在王若水同志看来,我在《关于人的理论的若干问题》中,一方面批评别人滥用异  相似文献   

14.
马列主义经典作家思想研究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继续解放思想刘全 开《解放军报》1981年1月30日推倒两个“凡是”的信条张奎良《求 是学刊》1981年第1期深入进行四项基本原则的宣传教育本报 评论员《解放军报》1981年2月14 日解放思想有没有止境?李元《人民日 报》1981年2月19日也谈“社会主义就是宣布不断革命”— 与辛仲勤、薛汉伟二同志商榷徐经泽 《文史哲》1981年第1期略论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可以 划分阶段的思想李金奎《湘潭大学 社会科学学报》1981年第1期青年马克思对封建专制理论的批判—读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李鹏程等 …  相似文献   

15.
读了诸葛殷同同志的《辩证逻辑究竟是不是逻辑?——两部高校辩证逻辑教材读后感》(《哲学动态》1991年第5期。以下简称《读后感》)之后,感触颇深。特别是考虑到这篇文章的历史背景和我作为其中一部书——《辩证逻辑教程》的作者之一,好像有一种义务在敦促自己应当对《读后感》发表点意见。  相似文献   

16.
马列主义经典作家著作研究重新认识斯大林的辩证法理论张奎良 求是学刊1980年第1期加深对社会主义经济规律的认识—斯大 林经济思想研究之一王绍顺求是学 刊1980年第1期昆明师院理论讨论会探讨毛泽东思想体系 问题昆明师院学报1980年第1期对毛泽东思想的一点理解蒋哲生社会 科学198。年第1期周恩来同志从旅欧到大革命时期的理论贡 献胡华华南师院学报198。年第1 期 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几个问题讨论介绍国内哲 学动态编辑国内哲学动态198。年第 1期论异化概念在马克思主义形成中的历史地 位张奎良学习与探索198。年第1 期苏联社会和异…  相似文献   

17.
《国内哲学动态》1982年第6期发表了李明华同志“谈谈社会结构理论”。读后有启示。但对其中“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之源,它决定社会意识的现状和发展。在社会意识内部,社会心理是思想体系之源,它决定思想体系的现状和发展。”这段立论,笔者不敢苟同,特向李同志与学术界求正。  相似文献   

18.
相对论时空理论(亦称相对论时空观)包括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的时空理论。多年来,我国哲学界在相对论时空理论评价方面存在着若干不妥观点。我曾针对三种较普遍的观点提出了不同看法,发表了《相对论时空理论评价探讨》(载《哲学研究》1986年第10期,以下简称《探讨》。此后,文兴吾同志发表了《相对论时空理论及其评价再探讨》(载《哲学研究》1989年第12期,以下简称《再探讨》),对我在《探讨》中的看法提出了若干诘难和批评。本文拟对文兴  相似文献   

19.
《哲学研究》1983年第6期发表了何畏同志《马克思创立的是历史唯物主义一体化哲学》一文,其中心论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历史唯物主义”,“不存在历史唯物主义之外的辩证唯物主义”。为了证明这一中心论题,何畏同志引用了经典作家的许多语录。我对于该文的论点有不同的看法,已写了一篇题为《历史唯物主义不能概括马克思  相似文献   

20.
(1979年6月26日至同年7月25日) 马列主义经典作家籍作研究马克思的《经济学一哲学手稿》的写作背 景〔东德〕J·贺蒲内尔哲学译丛 1979年第4期关于“掌握世界”的思维方式—《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学习札记邹贤敏等 武汉师范学院学报1979年第2期《资本论》从分析商品开始的哲学意义 黄永奎菏泽师专学报一1979年第1期《反杜林论》的产生过程和历史作用 〔东德〕H·乌尔利希等哲学译丛 1979年第4期毛泽东同志对“剥夺剥夺者”、社会主义 国有化理论的伟大贡献潘治富贵阳 师院学报1979年第1期光辉的榜样伟大的转变—试论周恩来 同志从革命民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