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宁夏回族地区如何开展临终关怀工作和提高临终关怀工作的质量,根据在宁夏回族地区开展临终关怀工作五年的实践体会,分析了宁夏主要由于社会老龄化的压力、家庭结构的变化和宁夏疾病死因顺位变化原因开展临终关怀的必要性。探讨了目前宁夏临终关怀面临的七个主要问题,即热心从事临终关怀的专业人员少、临终关怀机构缺乏、社会重视度低、心理治疗严重不足、社会义工资源短缺、医院与外界对临终关怀医护人员的关怀少和患者及家属对临终关怀治疗的期望值高。总结了在宁夏开展临终关怀实践的六点体会。  相似文献   

2.
临终关怀起源和发展于西方社会,西方文化中的基督教生死智慧为现代临终关怀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基督教用生死智慧诠释和实践现代临终关怀.用基督教的生死智慧来审视现代临终关怀,有助于更全面和深刻地理解现代临终关怀内涵,更好地展开临终关怀服务.  相似文献   

3.
文化就是人化,它在特定的自然环境与历史条件下孕育、形成与发展,赋予临终关怀丰富的文化意义,深刻影响着临终关怀发展。中国伦理文化与"家国一体"的社会结构相适应,它的血缘文化、情理文化以及孝文化的方向深刻影响我国社会公众对临终者的态度、观念和行为,阻碍了中国临终关怀事业发展。中国伦理文化的现代转型,尤其父权制的解体、社会组织伦理的兴起以及民众权利意识增强,为消除伦理文化对临终关怀的影响提供机遇,也有力促进中国临终关怀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肿瘤患病率的不断上升,社会对临终关怀的需求也逐渐增大。由于我国基本国情、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与西方不同,援引自西方基督教的临终关怀理念与实践方法在中国的发展出现了许多问题。本文旨在从中国传统的儒释道文化中汲取智慧和经验,针对当前的问题,从死亡教育的开展、医护人员的培训、临终关怀机构的发展与社会支持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完善策略,促进我国临终关怀的本土化、体系化、制度化与社会化,希望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临终关怀体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内隐自尊是自发的、自动的、无意识地自我评价系统.临终关怀系统与临终个体的心理健康、生活幸福感密切相关,人文社会科学已渗透临终关怀研究领域.通过回顾临终关怀与内隐自尊系统的社会表征及研究的现状,并从中揭示出临终关怀与内隐自尊的修复可能的机制及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明确养老伦理社会基础变化的基础上,阐释蕴含着时代精神的养老理念和养老服务,临终关怀在养老服务体系中将独立化为服务模块并逐渐凸显其复合性价值。临终关怀是养老服务中医学人文精神的体现,将演进为现代养老服务的具体内容、专业活动和自觉筹划。确立临终关怀的内涵,梳理临终关怀的外延,论述临终关怀在养老服务中的角色与实施路径。临终关怀在养老服务中将更加广泛而深入地被医务工作者、养老护理员所关注,临终关怀作为养老服务的必要、重要外延将与餐饮、文娱等服务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回顾临终关怀中心理支持系统的历史的基础上,分析了临终关怀中心理学研究的现状,并从中揭示出临终关怀中心理学研究存在的问题.死亡观念、家庭社会系统、文化系统、临终关怀心理支持系统研究的基本维度,死亡观念同医护人员、家属的心理健康的关系在其中处于突出地位.不同文化背景下死亡恐惧的差异是在建立本土化的临终关怀的心理支持系统中值得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正一、"临终关怀"的历史与严峻现实临终关怀,也称为"安息疗护""终末护理""安宁缓和医疗"等。在当代,临终关怀运动始于英国的圣克里斯多费医院。英国护士桑德斯1967年创办了世界著名的临终关怀机构,提倡对重病垂危濒死者给以"善终照顾"或"临终关怀"(Hospice),对其作为"全人"的身体、心理、社会、心灵各个层面的需要给予关怀照顾、心理辅导,帮助其解除痛苦和恐惧,俾能平安、尊严地迎接死亡。由此"点燃了临终关怀运动的灯塔"。此后,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开展了临终关怀服务实践和理论研究,70年代后期,临终关怀传入美国,80年代后期被引入中国。  相似文献   

9.
关于晚期肿瘤患者临终关怀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晚期肿瘤患者临终关怀的重要意义和特殊性,论述了临终关怀的主要内容,探讨了临终关怀中的伦理问题,特别是对是否告知患者实情和是否应该放弃治疗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和分析。并提出晚期肿瘤患者的临终关怀,要从生理、心理、社会、伦理等多方面、多角度关爱患者,帮助患者认识生命价值,理解生命意义,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晚期肿瘤患者临终关怀的重要意义和特殊性,论述了临终关怀的主要内容,探讨了临终关怀中的伦理问题,特别是对是否告知患者实情和是否应该放弃治疗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和分析.并提出晚期肿瘤患者的临终关怀,要从生理、心理、社会、伦理等多方面、多角度关爱患者,帮助患者认识生命价值,理解生命意义,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临终关怀护理的现状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医疗卫生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临终关怀的需求亦处于增长之中。纵观国内外临终关怀的发展,在不断发展中尚存在诸多的问题。本文从临终关怀的现状着手,分析启动时间、关怀内容、社会支持和服务的机构与模式四方面存在的问题,为以后的研究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12.
随着医疗卫生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临终关怀的需求亦处于增长之中.纵观国内外临终关怀的发展,在不断发展中尚存在诸多的问题.本文从临终关怀的现状着手,分析启动时间、关怀内容、社会支持和服务的机构与模式四方面存在的问题,为以后的研究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13.
采用政策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梳理典型国家和地区在社区临终关怀服务体系和运行机制方面存在的先进做法,并依据我国国情,围绕项目规划、床位设置、服务对象准入条件、服务标准等方面,分析我国社区临终关怀体系的不足;提出加强政府政策引导、动员社会多主体参与、细化社区临终关怀服务标准、完善配套措施等方面的建议。期望在老龄化背景下,为有效提升我国临终关怀服务能力、推动老年服务体系的完善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4.
临终关怀是当代社会新兴的医疗模式和福利模式。佛教以人生为核心命题,以解脱生死为终极归宿,在个体生命关怀方面形成了一套丰富的理论体系和实践体系。这些理论与实践在认知死亡过程、实施临终关怀的目标、临终关怀的核心理念,以及重视家属的抚慰工作等方面与临终关怀理论相通,对尚处于起步阶段的临终关怀实践具有启示意义。启示主要表现为:对死亡生理过程的把握、宗教师介入对临终者生命尊严的维护与提升生命境界的效用,对临终者的角色定位,对临终者死亡恐惧的化解,"觉性照顾"对死亡的超越等几方面。完成佛教临终关怀的现代价值转换,对构建中国特色的临终关怀理论与实践模式有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加拿大颁布的临终关怀相关政策和指南的研究,探索加拿大临终关怀模式的特点和优势。阐释了加拿大临终关怀的界定和发展,并从发布、主要内容、应用三个方面介绍了加拿大临终关怀实践模式指南。认为加拿大临终关怀发展成熟,呈现出国家支持、覆盖面广、服务内容全面、服务专业化、人性化、规范化的特点,其实践模式指南的颁布对世界临终关怀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期望加拿大临终关怀的成功经验能为我国提供借鉴,推进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南京市玄武湖喇嘛庙为例,探究佛教临终关怀服务的实践过程和传播机制,为人们思考佛教临终关怀实践如何与现代医疗体制和社会环境相契合,以便有效地为面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相似文献   

17.
韩云彪在《医学与哲学》1993年第4期载文认为,虽然从伦理、家庭、社会等方面对安乐死的肯定论已占多数,而要安乐死真正合法化,受到法律的肯定和允许,还要走一条漫长的路。而临终关怀在这方面却有很大优势。首先,临终关怀是安乐死的补救办法;其二,它们都是为病人的临终而采取的手段,目的和目标是一致的。但临终关怀和安乐死  相似文献   

18.
临终关怀在当下社会面临着科学及医疗水平快速发展与中国传统生死观、孝道文化等多重因素的挑战,以及临终关怀主客体的错位。临终反向关怀以强调临终者为主体的视角为临终关怀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思路。从文化分析视角,尝试以临终关怀发展的西方文化基础及儒释道文化为脉络,探讨临终反向关怀本土化的文化载体。研究显示,基督教描绘的天堂、儒家追求的流芳百世、佛教向往的西方极乐世界、道家追求的修成仙道的人生终极目标的思想,从行为、言语、情绪、精神等方面为临终反向关怀提供了具体的思想及行动指导,临终反向关怀具备西方及本土文化载体。  相似文献   

19.
韩凤鸣 《法音》2019,(3):67-69
正世俗缓解死亡焦虑的方法有很多,其中最突出的形式就是"临终关怀"。现代"临终关怀"的分工已经相当细致深入,但我们的现实是从政府到社会层面,老年人的精神呵护是缺乏的,质量不高。虽然各类临终关怀在提升临终者的生命质量、维护其生命尊严方面起到了很大作用,但这些关怀所能到达的深度和广度,其真实有效性,从理论到实践都开掘不够。  相似文献   

20.
通过研究大量国内外临终关怀立法的政策、文献,将其立法现状进行综述,并对今后我国制定临终关怀法律法规政策等进行探讨,以期促进更多学者的关注,推动我国临终关怀立法的实现。临终关怀立法在我国除台湾地区外,尚无明确法律条文规定实施;西方国家则制定了涉及国家财政支持、服务机构及从业人员、临终关怀服务对象等多方面较完善的临终关怀法律法规,保障了此项服务的科学发展。建议我国在遵循相关立法原则的前提下,明文规定临终关怀各要素,同时建立、健全我国医疗保障制度,从根源上推动国民对临终关怀服务的理解和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