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京栖霞寺舍利塔浮雕乃五代南唐重要的佛教美术作品,对其展开研究不仅可追溯佛教美术的发展概况,更展现了五代南唐时期人物画、建筑画以及山水画的审美风尚,是研究五代南唐美术的重要史料。南京栖霞寺舍利塔初建于隋仁寿元年(601),五代南唐重修。观之八相图中山水浮雕可见其刻画古朴、表现稚拙,实与山水画已高度发展的五代南唐时期风格迥异。通过与五代及早期山水画相比,并结合古文献记载,最终可见南京栖霞寺舍利塔八相图中山水形制及其成因。  相似文献   

2.
《法音》2017,(10)
<正>弘法是家务,利生为事业。讲经说法是出家僧伽的本分事,是践行四弘誓愿、传佛心灯、续佛慧命,令正法久住、广利有情的重要手段,是加强佛教自身建设、发挥佛教积极作用的重要途径。为引导全国佛教界主动担当讲经说法重任,形成学习经典、宣讲经典的良好风气,将主要精力放到持戒修行、闻思经典、弘法利生上来,中国佛教协会自2008年以来连续十年举办全国性讲经交流活动,起到了很好的引领、示范、带动作用,为加强佛教自身建设注入了生机与活力,在发扬佛教讲经说法优良传统、发现培养青年弘法人才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法音》1983,(1)
据中国新闻社南京1982年11月15日电,由中国佛教协会举办的栖霞寺僧伽培训班于今天下午在南京举行开学仪式。这次培训班共招收学僧一百八十四名,来自广东、广西、福建、江苏、上海等十七个省、市和自治区。这是建国以来佛教界举办的规模最大的一次培训班。学僧具有中学文化程度,本人愿意出家,父母同意,经过推荐和考试合格。他们当中最小十八岁,最大四十岁。培训班学制为一年,主要课程有:佛教常识、佛教简史、戒律、丛林规制、功课唱念和文化课等。教师是由中国佛教协会聘请各地对佛学研究有相当  相似文献   

4.
刘东  陈长松 《法音》2014,(4):68-71
正为进一步巩固、深化汉传佛教讲经交流成果引领和推动佛教界讲经说法活动的开展,在全国佛教界促成研读经典、宣讲经典、学修经典的优良风气,2014年3月27日至4月1日,中国佛教协会主办了以"清静·和谐"为主题的2014汉传佛教讲经交流巡讲活动,巡讲团先后奔赴海南、广西山东、贵州、北京等省、自治区、直辖市讲经说法本次巡讲团组建了第一、二两个分团,分别以中国佛教协会副秘书长卢浔、秘书长王健为团长。第一  相似文献   

5.
南京栖霞寺坐落于栖霞山中峰西麓,始建于南齐永明二年(484年),由明僧绍(号栖霞)舍宅为寺,距今已有1500余年历史。栖霞寺现为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寺内保存的明征君碑、舍利塔、千佛岩石窟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似文献   

6.
三论宗祖庭南京栖霞寺寒星○蕊心南京栖霞寺始建于南齐永明七年(489),为居士明僧绍和僧人法度禅师所造,距今已有1509年的历史了。据《摄山栖霞寺碑铭》介绍:明僧绍为平原鬲(今山东平原县南)人,于秦始①(465—471)中来游摄山,遁迹山林,高尚不仕,...  相似文献   

7.
持顺  桑吉 《法音》2014,(6):66-67
正本刊讯5月28日上午,历时一个月的金陵礼佛文化月在南京毗卢寺圆满闭幕。在成功举办三届的基础上,第四届金陵礼佛文化月成功举办了灵谷寺开山1500周年庆典、灵谷寺传静法师晋院升座法会、南朝佛教与金陵学术研讨会、第二届南京国际佛事文化用品展览会,并邀请了8位法师在栖霞寺佛学讲堂讲经开示,在云谷书画院举行了供佛书画展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相似文献   

8.
王晓映 《佛教文化》2007,(6):118-120
2007年10月22日,民间出版策划人毛文凤投资印刷的《频伽精舍校刊大藏经》在千年古刹南京栖霞寺举行"百年重光首发式暨洒净法会"。何谓"百年重光"?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一诚长老说,一百年前,栖霞寺中兴第  相似文献   

9.
南亭长老在讲经说法时经常引用《庄子》作为参照,从而实现了佛教义理与《庄子》思想之间的融会与贯通。南亭长老有时引用《庄子》中的名词和观念来解释佛教经典中的名相和义理,容易使听众产生理解,可以收到顺风而行的效果;有时运用佛教的名相、概念和义理,对《庄子》中提出的一些问题予以佛教化的诠释和解读,既在佛教的视域里彰显了《庄子》的丰富内涵,又在传统文化的范围内展现了佛教的诠释功能,无形中使《庄子》和佛教同时得到了充实和发展;有时引用《庄子》之语,将《庄子》与佛教相互参照,力求达到最佳的诠释效果。南亭长老在讲经说法时对《庄子》的吸收和运用,为中国佛教在新形势下融会贯通传统文化实现现代化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0.
本刊讯 6月11日至7月5日,江苏省佛教协会在南京栖霞寺举办第二期寺院中青年执事培训班。26名学员分别来自江苏省13个市县的25座寺院,他们大部分在寺院担任监院、知客等重要执事,有的还是地方佛协和寺院的主要负责人。 这期培训班的课程分三个单元:一、省宗教事务局领导讲授《新千年佛教如何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党的宗教政策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外事工作有关规定》;二、中国佛学院栖霞山分院的教师和省佛协的居士等讲授《佛学基础知识》、《戒律学基础知识》、《丛林基本知识》、《佛教史略》;三、聘请南京艺术学…  相似文献   

11.
《法音》1985,(4)
四月初八(5月27),汉口佛教正信会隆重举行佛教仪式,庆祝浴佛节。归元寺方丈昌明法师主持佛事活动。汉口佛教正信会成立于1930年,是武汉地区较有影响的居士团体,早年太虚法师等曾在此讲经说法,李书城、沈肇年、陈志纯等知名人士均为该会成员。“文革”期间,该会的正常活动被迫停止,房屋被其他单位占用。1982年以来,在有关领导部门的关怀  相似文献   

12.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提起历史上的南京佛寺,相信每个人都会吟诵起杜牧的这首千古名篇《江南春》。的确,佛教自东汉末年传入南京,南朝时各朝先后建都于此,由于统治者的提倡,南京佛教盛极一时,成为全国重要的佛教中心,佛寺多达700余所,“南朝四百八十寺”为当时南京佛教、佛寺繁盛的形象说法。南朝以后,南京政治地位下降,佛教时有兴盛,断续发展,但已远不及南朝,佛寺数量大减。到了明代,南京先后作为首都和留都,政治地位提高,再次成为全国的重要佛教中心,佛寺大量修建,为南朝以后又一高峰。登…  相似文献   

13.
王祥伟 《法音》2022,(4):14-19
<正>佛教中“教化”一词最初的基本含义是通过讲经说法等方式教导感化众生。在佛教发展过程中,教化的目的除了劝导众生行善去恶外,还逐渐有了劝人布施的功能。随着佛教在中国的发展,教化劝施之风愈来愈盛,甚至出现借之聚敛财富的不良现象,故至唐代还曾被官府明令禁止,如唐玄宗开元十九年(731)颁布的《禁僧徒敛财诏》中云:“近日僧徒,此风尤甚。因缘讲说,眩惑州闾,  相似文献   

14.
贵州地处祖国边陲,文化落后,佛教传人较晚,相传于唐代传人。到了宋代,黔北已有福源寺、万寿寺、鼎山寺、永安寺等。从元至正初起,贵阳、安顺、铜仁、黔南等地已广建梵刹,且殿宇崇宏,佛像庄严。明朝以来,统治者用佛法“化愚俗,弭边患”,贵州佛教大兴。清中叶发展到“三里一庵,五里一寺”,贵州佛教达到鼎盛。清末到民国时期,贵州佛教渐处式微。主要原因是后继乏人,寺院管理不善,戒律松弛;新学兴办,一些寺院被改为学堂;战争不断,寺庙常被军队和政府占用。  相似文献   

15.
《法音》2013,(10)
<正>电视专题片《中华百寺》于2012年10月10日在南京栖霞寺开机。第一集《中华百寺·南华禅风》于今年中秋节之际在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面世首播。该片由国家宗教局、中国佛教协会指导,江苏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江苏省宗教事务局、江苏省中华文化促进会、江苏省佛教协会等单位联合策划出品,中央电视台科教中心、江苏汇康集团、南京优悠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制作。这是一部借助主流传  相似文献   

16.
庵摩勒是伴随着佛教在中国的传播,而被中国医家逐渐认识和接受的。其在古印度医典中,有非常广泛的用途。在中国文献中,庵摩勒具有解毒、补益、乌发等功能,尤其是解金石毒的作用,已没有记载在现代药典中。佛教是传播此药的中介,若不是佛教经律文献中大量谈到庵摩勒,中国古人恐怕还未必对此药产生兴趣。此药的异域色彩与佛教背景,是它能进入中医视野的重要因素,庵摩勒也成为中印两大文明互相交流的缩影。  相似文献   

17.
玉泉寺位于湖北省当阳县玉泉山东麓,距当阳县城三十华里,是鄂西著名佛教胜地;旧时与浙江天台山国清寺,江苏省栖霞寺和山东省泰山灵岩寺合称“天下四绝”。该寺已被列为全国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全国重点佛教寺院之一。玉泉山气势磅礴,巍然壮观,宛如一艘  相似文献   

18.
梵净山,是武陵山脉主峰。位于我省东部,邻近四川、湖南二省东西界,横垣于云贵高原向湘西丘陵过渡大斜坡地带的江口、松桃、印江3县10个乡镇之间,最高峰海拔2572米,总面积4.19万公顷。1986年列入国家自然保护区,并加入联合国“人与生物圈计划”保护网,素有“峨眉之秀,黄山之奇,华山之险,泰山之威”的秀丽风光,自然景观和人景观浑然一体。特别是以佛教化为主体的梵净山历史悠久,“众天下名岳之宗”,最早开发于16世纪明万历年间,修建梵刹庙宇,开凿朝山便道,48大脚庵4大皇庵,是我国唯一的弥勒道场,成为驰名全国的五大佛教朝圣名山之一。打好梵净山佛教化旅游经济这张牌,对于打造贵州“天然公园省”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9.
云南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边疆省份。省内25个兄弟民族都有自己的信仰。就佛教来说,世界三大语系佛教,即汉语系佛教、藏语系佛教和巴利语系佛教在云甫均有分布和弘传,故称云南为“佛之齐鲁”。巴利语系佛教即市传上座部佛教,过去被称为“小乘”佛教。云南省傣族等少数民族所信仰的佛教,属巴利语系,它和北传的“小乘”佛教老教义学说上都有不同的发展而各具特色。傣族100余万人口,布朗族有6万人口,崩龙族有l.3万人口,全民信仰上座部佛教;阿昌族有2万人口,侗族有30万人口,部份信仰上座部佛教。他们居住在云南边睡,由德宏州到…  相似文献   

20.
五代时期,佛教在南方获得较大发展,僧侣阶层人数众多,其中涌现了一批佛学高僧。正是他们对佛学的深入钻研、阐发、弘传,促进了这一时期佛教的发展。这时期众多佛学高僧的出现并非偶然现象,它是南方经济发展和统治者大力扶持佛教、礼遇高僧,以及僧人广泛参学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