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0 毫秒
1.
王丽心  郭芳玲 《法音》2013,(6):51-55
多年来,河北省佛教协会积极引导广大佛教徒、社会爱心人士,发扬观世音菩萨寻声救苦的精神,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积极践行佛教的慈悲理念,行菩萨道,拔苦予乐,同耕福田,致力于社会公益慈善事业,卓有成效,获得社会人士的广泛赞誉。在河北省佛教协会副会长、河北省佛教慈善基金会会长常辉法师的率领下,河北省佛教慈善基金  相似文献   

2.
《法音》2014,(10)
正尊敬的大会主席,诸位大德高僧,各位嘉宾:我非常荣幸能够参与这次盛会,内心无比欣喜,因为在这特殊的一刻,我们从世界各地汇聚到这殊胜的宝地,讨论佛教徒如何为他们身处的社会谋福祉,为和谐作出更多贡献。这次大会的主题是:"佛教与公益慈善"。以我个人的愚见,在很多受佛教影响的国家史上,杰出的佛教人物是社会的瑰宝。这些人物在他们所服务的各个社会层面作出巨大贡献:作为文化使者、革新的先驱、和平的推动者。在早期佛教传播  相似文献   

3.
明生 《法音》2014,(10)
正"宗教是慈善之母",慈善是佛教的本质属性和要求,是佛教徒的内在价值理念和取向。释迦牟尼佛设立佛教的本怀是为了利益众生,帮助众生脱离苦恼。对佛教徒来说,弘法的目的在于利生,一切修行的目的也在于利生,给众生幸福是每个佛教徒的使命。慈悲观是佛教教义的核心,佛教提倡"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众生苦",正缘于此,中国佛教慈善理念特别丰富,并在当代慈善事业中积极践行,取得了国家  相似文献   

4.
值此宗教界从事公益慈善活动经验交流会暨宗教慈善周启动仪式举办之际,我谨代表国务院表示热烈的祝贺,并向全国宗教界的朋友致以诚挚的问候!济世利人、扶危助困是我国各宗教的共同信念和优良传统。多年来,宗教界积极投身公益慈善活动,大力倡导公益慈善精神,以实际行动践行信仰、服务社会,为促进我国公益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了重要贡献。召开宗教界从事公益慈善活动经验交流会,以"慈爱人间,五教同行"为主题举办宗教慈善周,是  相似文献   

5.
正公益慈善、社会服务事工是基督教信仰的具体实践,基督教历来积极开展公益慈善、社会服务事工,为中国社会做出了拾遗补缺的贡献。据《中国宗教调查报告(2015)》显示,我国40%以上的宗教场所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慈善活动,其中基督教活动场所占比不小。2002年,基督教全国两会成立了社会服务部,发挥公益慈善、社会服务的专业平台职能,2003年至今,为公益慈善、社会服务事工  相似文献   

6.
明生 《法音》2012,(9):27-29
慈善是佛教徒践行佛法的行化之门,其源头乃是本自佛陀的出世本怀。尤其在中国佛教二千多年的历史长河里,佛教慈善理念的开展与实践贯穿着整个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历程。良好的慈善形象和社会功能,是当前中国佛教与世界佛教、世界人民沟通的和谐平台。所以,强调和探讨慈善理念的回归与当下之实践,对佛教慈善事业在未来的行化度世中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一、佛陀本怀的慈善理念《华严经》云:"无不从此法界流,无不还归此法界",意思是说,一切诸法都是从心地流出,对诸  相似文献   

7.
史爱军 《天风》2018,(11):13-14
<正>从事公益慈善不仅需要有"精神",还需要有"能力"。世界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特蕾莎修女曾经说过:"祈祷付诸行动即是爱,爱付诸行动即是服务。" 2018年全国宗教工作的基本思路中有一项是:继续开展"宗教慈善周"活动,鼓励宗教界以扶贫和养老为重点,依法依规从事公益慈善活动。可见,基督教热心参与公益慈善,既是在信仰上的"不忘初心",又是在社会中的"牢记使命"。从事公益慈善不仅需要有"精神",还需要有"能力"。而公益慈善的两大任务,就是既要有"颜",又要有"品"。  相似文献   

8.
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重要源头。以热爱共同体为标示的"爱国主义"精神在古希腊时期有所展现。古希腊公民热爱自己的城邦,在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及实施"爱国主义教育"上,注重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并强调将热爱共同体当作精神信仰和价值追求。古希腊时期"爱国主义"精神发展的历史表明,"爱国主义"精神在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上不仅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多年来,普陀山佛教协会本着“弘扬佛教慈悲济世精神,发扬优良传统,践行人间佛教思想,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宗旨,不断创新,积极推进普陀山佛教公益慈善活动的规范化运作,不断提高社会效益,全面提升普陀山佛教公益慈善品牌,增强了社会影响力。  相似文献   

10.
地藏缘论坛是佛教大型网络论坛之一,其中有关佛教徒现状调查的数据共有佛教徒的基本状况、感情生活、宗教实践活动、其它等四大类十六小组内容。通过对十六组数据的调查与分析,可见当代佛教徒的整体素质是相当高的,他们年龄以中青年男姓居多,年富力强,多数是在探索人生宇宙的真理过程中接触到佛法并进入佛门的,在感情生活上他们更重视伴侣的人品和信仰,积极倡导素食,喜欢放生和助印经书等慈善工作,在佛教实践活动中以净土法门的践行者最多。  相似文献   

11.
根据对北京某地区部分大学生佛教徒样本的定性研究,当今中国的大学生佛教徒信佛后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学佛如何与现实生活融合,原因则在于佛教信仰与俗世生活的两难。本文从圣俗两难的家庭表现、圣俗两难的个体困境两方面详细呈现这群青年信徒经历的各种圣俗差异,及其应对方式和选择。佛教思想虽已渗入中国文化的骨髓,但其传入中国仍以适应为主。这些青年将佛教信仰与现实生活融合起来的努力,恰从信徒自身角度反映出佛教中国化的一种当代实践面向,而他们最终呈现的"入世潜修"的生活样式,正是佛教信仰与儒家入世传统的一个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2.
《法音》2016,(3)
正为进一步落实国家宗教事务局召开的扶贫工作座谈会精神,佛教界贯彻"精准扶贫"的理念,借出席云南省佛教协会于2016年2月18日至19日在西双版纳举办的"首届南传佛教高峰论坛"和"帕松列和帕祜巴升座庆典法会"之机,针对南传上座部佛教所面临的问题,中国佛教协会藏传南传佛教工作办公室和慈善公益委员会联合北京市仁爱慈善基金会、四川  相似文献   

13.
伦理诉求是对道德动机和行为价值目标的综合判断,是理解公益慈善活动的内涵及意义的关键所在.作为人类道德生活的实践内容,公益慈善在不同的文化传统中呈现出不同的范式,其伦理诉求是其文化内在伦理精神的体现.相较于西方旨在“公共领域之善”的社会改造诉求,传统中国公益慈善的价值目标更倾向于维护既有的伦理秩序,构筑“伦理共同体”.  相似文献   

14.
中国佛教戒律及其伦理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佛教戒律是佛教道德规范,是调控佛教信众之间、信众与社会大众、统治阶层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佛教戒律不但是佛教徒的基本道德规范,也是广大社会公民所普遍接受的社会伦理规范。佛教戒律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宗教曾深刻地影响了人类社会的公益慈善思想观念的产生和发展,至今还在公益慈善领域继续发挥和扮演着重要的作用与角色,并以其信仰理念、价值观念和相关的社会训导及服务实践奠定了现代公益慈善事业的基础。时下中国宗教界在公益慈善上所发挥的作用和所产生的影响及发出的声音虽然还很有限,但宗教在慈善事业上的优势和潜能还很大,有待进一步的开发。本文拟从当今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及宗教对其产生的影响,来探讨宗教与慈善的关系,并展望其相互影响和未来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6.
《法音》2014,(10)
正本人获悉第27届世界佛教徒联谊会大会于今年10月16日至18日在中国陕西宝鸡举行,主题为"佛教与公益慈善",为此感到无比欣喜。这个盛会使我回忆起尼泊尔——这个佛陀诞生地,作为"世佛联"发起成员国,曾经有幸主办过第4届和第15届大会,并一直经由达摩达雅·萨巴参与这个组织的活动。佛陀的教导和佛教徒的生活基于和平、包容、慈悲和弟兄姐妹之情,这些来自2500年前的佛陀  相似文献   

17.
佛教教义中包含了丰富的慈善思想和理论。缘起法、慈悲心、业报论、布施观和福田说共同构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中国佛教慈善思想理论体系。缘起法是佛教慈善理念建立的理论基石,慈悲心是佛教慈善理论体系的主导核心,业报论是佛教慈善理论体系的价值规约,布施观是佛教慈善理论体系的践行路径,福田说是佛教慈善理论体系的价值依归。佛教慈善思想理论体系是佛教四众弟子创建济贫救世、积德行善、利乐有情的慈善组织的理论支柱,也是佛教徒及信众完善人格、成佛得道、涅槃寂静的精神依归,更是中华慈善文化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慈悲思想是大乘佛教的基本思想,慈善活动则是佛教徒基于这一思想的社会实践。明末四大高僧基于这一基本思想,进行了一系列社会实践,既包括宣扬慈悲思想、参加社会救济、从事公益活动,也包括参与政治、批判弊政、平息动乱、为民争利等。这些实践活动,既有利于拯救民众,也有利于晚明佛教的复兴,更是佛教积极入世思想的一种体现。  相似文献   

19.
公益慈善是社会文明的标志,公益慈善的健康发展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在中国社会多元发展的今天,公益慈善,特别是民间慈善力量的崛起,对于弥补政府缺位、改善民生、促进社会稳定与发展的作用不容小觑。宗教界从事公益慈善活动历史悠久,有深刻的信仰基础、较高的社会  相似文献   

20.
正"全国宗教界公益慈善实践基地"的打造过程,也是宗教界培育公益慈善理念,塑造公益慈善精神,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关于"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任务要求,在国家宗教局的组织动员下,全国宗教界积极行动起来,发挥宗教界公益慈善"聚沙成塔、撒豆成兵"的优势,以各种形式帮扶贵州省黔南州三都水族自治县,努力把三都县打造成为"全国宗教界公益慈善实践基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