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世界性宗教的发展历史和传播过程呈现出两个明显特点,一是各宗教在发展过程中基本保持本宗教的核心信仰和教义不变,二是伴随着这些宗教在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广泛传播,以其为主要载体的文化和伦理道德价值观、宗教仪礼和仪轨与所在区域的主流文化相互融合、相互影响,形成了各具特色、多姿多彩的宗教亚文化。伊斯兰教也是如此。中国伊斯兰教既保持了伊斯兰教的根本信仰与基本生活方式,又发生了符合中国国情的变化,获得了伊斯兰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双重品格。伊斯兰教在中国发展过程中,  相似文献   

2.
儒、释、道三教及形式丰富的民间宗教和民间信仰,构成了传统社会民众信仰生活的基本事实。相对于民间宗教和民间信仰而言,儒、释、道无疑是居于正统、主导和强势的地位,尤其是在儒家伦理教化的背景之下,正统所具有的强大的辐射力和涵摄力,使得宗教信仰在某种意义上是从属于政治的,这也是中国传统宗教所具有的独特生存氛围。在这样的状态之下,民间教派要获得发展的空间,批判、模仿与价值认同是他们所必然采取的方式。批判是起点,模仿是基础,而价值认同则是其存在和发展的保证,由此,民间教派与正统之间呈现出一种互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正多种宗教共生共存是我国宗教的历史传统和鲜明特征。中国宗教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各宗教在保持基本信仰、核心教义、礼仪制度的同时,不断适应中国社会发展变迁,不断融入中华文化,具有中华文化特征的发展史。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就是这种历史逻辑的延续和升华。当前,处理好我国不同宗教之间的关系,是构建积极健康宗教关系的重要内容。新时代基督教开展宗教对话的理论探索和对话实践,是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的重要内容,是构建积极健康宗教关系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4.
正在现代性危机四处弥漫的全球化时代,一方面人们身陷信仰缺失的精神恐慌和心灵危机,另一方面,各大传统宗教自身也在面临着现代文化语境中信仰体系的重建危机。这种双重危机迫使宗教走出传统信仰模式,走向更广阔的人类思想文化新天地。通过重新开显宗教核心教义精神,更新宗教传播方式和组织制度,与民族文化传统深度对话融合,并与现代文化思潮充分交流互动,建构起具有民族文化精髓和世界新文化特质的信仰体系。这可以说是传统宗教在21世纪的中国化前景,也是世界宗教的未来发展图景。  相似文献   

5.
"'理性、信仰和宗教'全国学术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锋 《哲学动态》2006,(11):71-72
由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和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主办,贵州大学人文学院承办的“‘理性、信仰和宗教’全国学术研讨会”于8月3~6日在贵州贵阳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近100名代表参加,提交论文及摘要50余篇。这次会议的基调是“对话”,哲学与宗教的、理性与信仰的、多元文化下各宗教之间的对话。1.哲学和宗教的对话作为人类的两大精神体系,哲学和宗教,理性与信仰的对话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信仰寻求理性的理解,理性也从信仰中获得支承。与会者从人类世界图景的角度出发,或以哲学的角度来解读宗教,或对哲学体系中的宗教意义进行阐释。关于德里达…  相似文献   

6.
本文论述了当代著名天主教神学家保罗·尼特的宗教多元论思想及其当代意义.主要论述了四个方面:(1)多信仰对话是否可能?(2)解放神学、信仰间合作和全球负责;(3)宗教对话模式与评价;(4)跨宗教对话标准与合作基础.尼特倡导全球负责的多信仰间对话,尽管富有理想色彩,但他的神学思想关注人类和生态苦难,推动全球诸宗教的合作和对话,促进世界和平,具有人文和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民间信仰与宗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学术上讲,民间信仰与宗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宗教是一种具有完整理论体系的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而民间信仰则是一种在特定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下产生的以鬼神信仰和崇拜为核心的民间文化现象。    然而,现实生活中,我们发现,民间信仰和宗教有着很多的关联。在我国,由于历史传统和现实原因,真正意义上的宗教徒在人口中的比例并不高,而更多的是将宗教信仰和民间信仰相混,有时甚至很难区别哪种是纯粹民间信仰,哪种是宗教信仰。民间信仰的善男信女其信仰心理、信仰习惯、信仰感情与真正的宗教徒没有什么根本区别,但在数量分布上,…  相似文献   

8.
从西道堂看宗教与中国现代化的问题高占福发展与对话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而实现国家或地区或民族的现代化,则是人类世界不分国界、地域、种族、信仰等差别而共同追求的发展目标。宗教作为人类社会中的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现今仍普遍存在于人们的物质与精神领域,无论...  相似文献   

9.
不可忽视民间信仰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民间信仰的影响 在我国,由于历史传统和现实的原因,真正意义上的宗教徒(如正式受洗的天主教、基督教徒)在人口中的比例并不高,但民间信仰的善男信女在民间的分布可以说如汪洋大海。就这部分群众而言,其信仰心理、信仰习惯、信仰感情与法定宗教的教徒没有什么根本区别。 民间信仰是由传统沿袭下来的植根于民间“尊神崇圣”和“功施于民则礼之”的较低层次的信仰。这  相似文献   

10.
史密斯提出以个人的"信仰"和"累积的传统"这一对概念替代作为实体的"宗教"概念。由此,比较宗教学的研究对象不再是作为实体的"宗教",而应是"宗教的信仰",即关注一个人有效地相遇外在的宗教传统时所表现的独特的自我,并侧重于这种个人信仰与其传统之间的整体联系。在方法论上则采用一种"人格化"参与和面对面对话的方式,从而深入信仰者的意义世界。史密斯以个人的"信仰"为立足点的比较宗教学思想及其所带来的研究对象与方法论的转变,为我们带来了新的启发。  相似文献   

11.
李纪 《中国道教》2003,(5):10-12
道教的教义思想,就是以“道”作为信仰的核心,并且通过“道”来解释神和人的关系,说明宇宙和社会的形成、演化的过程;并且围绕着对“道”的信仰而产生了道教自身的科仪和修炼方法,以及规定了对道教徒的规戒等。爱弥尔·涂尔干在《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中指出“宗教是一种与既与众不同,又不可冒犯的神圣事物有关的信仰与仪轨所组成的统一体系,这些信仰与仪轨将所有信奉它们的人结合在一个被称为‘教会’的道德共同体之内”①。爱弥尔·涂尔干在其对宗教的定义中,强调了人在宗教构成要素中的重要地位。但是根据实际情况来看,无论是信仰、仪轨…  相似文献   

12.
巴哈教的世界主义金宜久巴哈教(亦称“巴哈伊”、大同教)是当代新兴的世界性宗教。本文讨论该教宣扬的世界主义的基本内容以及信徒应予信仰和遵循的四项基本原则。与其他世界性宗教相比,它在教义上则有更为广泛的包容性;在组织设置方面则有更为适应现代生活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13.
"神圣"问题是宗教研究的核心议题。"神圣"可以视为一个社会范畴的概念,反映着人际关系、人神关系的交往方式和逻辑,是社会结构的再现。故不同信仰体系下的"神圣"内涵及其结构有所不同。祖先崇拜是中华文明信仰体系的宗教原型,亦是社会历史的产物,作为一种信仰方式形塑社会结构。本文认为应以中国祖先崇拜为载体,探究本土的神圣话语体系,进而为中西"神圣"对话与比较搭建研究桥梁。  相似文献   

14.
鸦片战争后,香港被清政府割让给英国,香港的庙神信仰突然被抛入岁月的激流中,披在现实表面的神圣面纱颓然落下,没有诸神祝福的世界蓦然出现.在蹒珊走入现代的过程中,香港民间的庙神信仰,经受到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特别是1928年《华人庙宇条例》的颁布实施,更使庙神信仰的发展空间进一步受限,华人传统信仰不得不开展各种世俗化的尝试,力图使之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本文力求较清晰地整理出香港地区华人传统信仰和宗教的世俗化线索,分析庙神信仰在居民生活中曾具有的重要地位,以及开埠后所受到的、来自香港社会发展的影响;特别是在西方法律语境下,华人传统信仰和宗教与西方一神宗教所遭遇的不同命运,并对在此特殊历史境遇上建立的、别具特色的香港地区传统宗教管理体制,进行全新的检讨.  相似文献   

15.
本文拟从已有的宗教对话理论出发,针对宗教对话背后的真理观念和对话标准进行反思,指出宗教对话面临的理论困境及其实践品质。在此基础上,作者尝试指出:宗教对话应该走出"范式"的迷思,打破对"身份"的执着,以实践为导向,坚持开放的对话理性,并在对话中相互学习、相互转化。为此,宗教对话需要进入公共空间,并与公共宗教/神学的建设结合起来,真正转化为信众或公众实践生活的灵性或道德资源。  相似文献   

16.
民间信仰对中国宗教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间信仰,虽以鬼神信仰和崇拜为核心,但由于它不完全具备宗教的基本要素,因此,按正统说法它不属于宗教。尽管如此,民间信仰在中国的影响不亚于宗教。它不仅渗入到了中国民众的日常生活,同时也影响了中国宗教的产生和发展。本文将从民间信仰对宗教神灵信仰、仪式、组织、教义四个方面的影响来论述它对中国宗教发展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6月19日至21日,第三届亚欧会议不同信仰间对话会议在南京举行,来自亚欧两大洲的各国政府、宗教、学术界代表围绕“深化不同信仰对话,实现和平、发展与和谐”的主题,讨论了如何发挥不同  相似文献   

18.
本土化是历史上宗教发展传播的基本规律和普遍现象,伊斯兰教成为全球性宗教的过程,就是在各个地区本土化的过程。伊斯兰教在公元7世纪初期兴起于阿拉伯半岛后,伴随着向全球各个地区的传播,完成了对当地文化的被动接受与主动吸纳,在不改变伊斯兰教基本信仰、宗教经典与核心教义的情况下,形成了具有丰富地方特征的伊斯兰教本土文化。  相似文献   

19.
梅康钧 《天风》2006,(23):16-17
我们表达自己看法和意见,不仅在不同宗教间,亦可在不同信仰之间,无论采用如何方式,这种以对话方式的相遇是在一个平等、和谐的氛围中进行的。当我们在社会中,不同宗教间,不同文化间的对话与交流中,如果给予世界增添一点良善的话,那就是促进人的思想和心灵。这一切从宗教信仰角度而言是"神意",而从社会角度来看,则是"民意"。  相似文献   

20.
正宗教对话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无论是在宗教信仰之间,还是在宗教学者的研究之中,宗教对话始终是一个绕不开的领域。尤其是当下政治、经济、技术均实现全球关联的时代,不同种族、不同国家、不同信仰同在一个地球村之中,不同文明应该如何相处,到底是任由文明互相冲突,还是在宗教对话之中寻找共生的路径?这一命题考验着宗教领袖们的智慧,也考验着政治精英们的抉择。因此,宗教对话不仅在学术上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对于宗教史的发展有着历史性的启发,而且更重要的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