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蒙太奇手法在电影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蒙太奇"是指电影导演将拍在胶片上的镜头及声音等组成影片的方法与技巧。画面蒙太奇、音响蒙太奇和色彩蒙太奇共同构成了电影的基本结构手段,它们也是电影反映现实生活的艺术方法和重要表现手段。正是因为有了蒙太奇,电影才从机械的纪录转变为创造性的艺术,人们才进入了一个全新的艺术表现领域。  相似文献   

2.
导演对于影片主题思想的表达,最终要落实在一个个段落与镜头.对于电影整体的把握在于如何用好每一个镜头,并把它们连接得有趣.不同景别镜头按照某种规律组合排列.形成导演及摄影的视党风格. 电影作为一种电子媒介传播的文化产品,是人为的用现代科技手段制造一种文化幻象,它巨大的信息量和快速的传播速度,在表现生活、塑造人物、传播文化等方面,比文学、戏剧、架上艺术等都要更为直观和快捷.  相似文献   

3.
电影的美术造型是为影片进行设计和制作的重要创作。美术师首先以剧本和导演创作为依据,充分应用形状、色彩、光影、线条等造型因素,创造并构成景物、人物、道具之间的造型关系。他是影片创作中第一个将剧本中的抽象文字和导演的意念化的构思,转化为具体的形象表现出来的人,并且与导演、摄影等创作人员共同完成最终银幕空间形象化的影象。可以说没有美术造型的工作,就没有电影的影象。电影画面中95%的地方都可以有电影美术造型设计的介入。如果没有美术造型设计,导演会失去了场面调度的依据,摄影则会失去了构成影象的根本,演员也将失去展示…  相似文献   

4.
电影<斗牛>是一部战争喜剧片,导演将镜头对准战争时期的普通中国农民,表现了农民牛二坚韧顽强的优秀品质,谱写出一支人与牛在战争中艰难生存的生命赞歌.电影中的奶牛成为影片的绝对"女主角",与农民牛二之间产生了独特之"爱",向观众展现出一人一牛"相濡以沫"的凄美画面.  相似文献   

5.
华人导演李安执导的奥斯卡获奖影片<断背山>演绎了一段发生在两个男人之间长达二十年之久的动人爱情故事.在这部影片中,充满了二元对立,情感与理智,个人与社会,家庭与伦理.李安总是善于用电影镜头去表达一些电影中没有说出的东西.那些看起来不在场、边缘化或模糊不清的东西正是理解其作品意义的所在,也即作品的"症候".破解这些电影中的"症候"式镜头,我们便能探寻和阐释李安电影话语中生产与社会语境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电影《春夏秋冬又一春》是韩国导演、编剧金基德的经典作品,影片以充满象征隐喻的镜头画面和东方禅意的韵味风格掀起一场简约清雅的韩国电影之风。运用早期精神分析学电影理论,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和拉康结构主义语言学模式的精神分析学角度对电影进行评析,深入影片建构的微观世界,见证人物成长的修行过程,体味理性反思和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7.
那一年,他在电影圈内尚是无名小卒,根本不被人所识,当时他创作了一部名叫《魔鬼终结者》的电影剧本,完成后就开始四处寻找能给自己机会导演剧本的制片人。或许是因为无名,或许是别的什么原因,很多制片人相中了剧本,但拒绝由他当导演。  相似文献   

8.
近日,微博上一段7分23秒的动画短片《入学考试》吸引了网友浓厚的兴趣,画面精美逼真,充满了浓厚的中国元素,而且特效动作也制作得完美流畅,短短几天就被转发3万多次。这部动画短片的导演和剧本、美术设计、控片和镜头以及灯光、后期合成、角色特效和剪辑均出白两个人之手,他们是唐伯卿和曾小兰。  相似文献   

9.
绪论 宁浩的电影创作已经成为华语电影圈重要的文化现象,像宁浩这样善于经营故事、又能在叙述语境中暗含主流文化价值倾向的导演并不多.在中国电影产业化时代(或即将要迈入产业化时代)的制片环境下,宁浩电影最可贵的品质在于,以游刃有余的叙事技巧开掘了题材富于观赏性的故事,以喜剧演员风格化的表演和流畅的影像风格,凸显了导演驾驭商业电影题材的能力;同时,在保持观赏性的基础上突出艺术品味.而来自台湾的魏德圣,因《海角七号》一夜间为观众所知的从影经历与宁浩有点相似.但很显然,魏德圣的电影创作之路比宁浩要艰难多了,尽管目前执导的两部长片中还不足以形成稳定的风格,但其骨子里的诗性情怀使他的电影带有浓厚的文学气息和诗性品格.  相似文献   

10.
赵颖  陈清华 《学海》2012,(3):176-179
从《小山回家》到《海上传奇》,贾樟柯用10多部电影记录了中国当代变迁,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普通人特别是底层人的命运。与冯小刚、张艺谋等由于影片题材及风格转变而只能贯之以"导演作品"的电影不同,贾樟柯的电影由于一些元素的重复已发展成为一种特有的"类型",而贾樟柯也是目前中国少有的形成自己"类型"的导演。本文从内在观照、风格、表演、定位等方面分析了贾樟柯的电影"类型化"元素,试图为他的"类型"电影研究提供可供借鉴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电影《狼图腾》对原著的改写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在中西文化差异巨大的背景下,民族中心式的跨文化交际模式导致了电影《狼图腾》对于原著的文化过滤。导演及其创作团队从创作动机、叙事模式、主题表达以及电影的细节展现,都对原著进行了再创作。从文学之狼到电影之狼,从图腾降格到日常,究其根源,是导演及其创作团队受西方文化框架的影响而采取的归化策略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电影《乡村牧师日记》改编自同名小说但又脱离了文学写作技巧的束缚,布莱松在简洁的镜头之间蕴藏了无尽的解说空间。他用纯粹的电影技巧来表现真实,看似情节缺失却暗藏着作者意图,通过不可靠叙述为信仰的重构寻找出口。在平淡质朴的镜头语言的衔接中形成独特的作者风格。  相似文献   

13.
一部优秀的电影就是一部好的美术作品。电影如果没有美术效果是枯燥的,也正是因为美术效果在电影中发挥得淋漓尽致,才使得电影更具色彩、更具吸引力。电影美术在电影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一个导演导出来的电影如果没有好的美术效果来衬托,这部电影也是只有灵魂而没有表现灵魂的肉体。这就是说,好的美术效果能让电影充满活力,也能让导演的工作事半功倍。美术创作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影片的艺术水准,因此,导演在拍摄电影的过程中要重视美术效果的作用,更要把握美术在电影中的度。  相似文献   

14.
《盗梦空间》的叙事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的电影新作<盗梦空间>在北美上映后连续三周蝉联北美票房冠军,影片引入中国大陆后也获得了相当高的票房收益.虽然许多观众表示看不太懂这部电影,但其实<盗梦空间>与诺兰的其他影片相比更容易被理解.它并非混乱的非线性叙事,总体来讲是线性的叙事,内容是非常简单的偷盗故事.关键就在于,导演将这一简单的故事,讲述得既复杂而又富有想象力.这种讲述方式的基础是电影高超而又奇妙的叙事结构.这种叙事结构是由基本序列互相结合产生的复合序列构成.这种序列的排列组合,提供了影片多种叙事之可能,使影片既跌宕起伏,又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15.
在电影商业化日益严重的当下,已然跻身中国主流电影市场的贾樟柯仍拓荒于艺术电影关注边缘社会、关怀个体的原野,重新审视大时代下电影与现实的关联。中国第六代导演贾樟柯的新电影《江湖儿女》延续其关注社会底层边缘人群的感情倾向,将镜头聚焦于时代浪潮中摸爬滚打的"江湖儿女"的命运变迁,以多重隐喻的方式向观众讲述了一位辗转于现代与传统之间的女性不断寻求自我身份认同的故事。  相似文献   

16.
恐怖美学逐渐成为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以著名的好莱坞导演温子仁为代表的恐怖电影为切入点,从恐怖形象设计、场景构建、声音元素、动作元素、民间故事、镜头语言六个方面探讨温导电影中恐怖惊悚美学元素。品味蕴含其中的恐怖电影艺术魅力,感受温子仁独特恐怖风格中情感宣泄的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17.
2000年作者的著作《重塑女性:新西兰电影史》由哈珀柯林斯出版社出版之际,正是新西兰女性电影欣欣向荣之时。20世纪70年代,随着20世纪女性主义的高涨,从"国际妇女年"的电影《我最好的朋友们不少是女性》(1975),到随后9部女性主义纪录片的出品,电影制作也出现了井喷。这些影片所产生的能量,以及由国际女性主义历史项目所揭示的女性从前在各个创意领域作出的默默无闻的贡献,都十分具有感染力。一种乐观主义情绪也随之出现,没什么是不可能的。女性运用摄影机,把镜头对准了自己与自身的问题。1980至1990年之间,性别问题题材的故事片与戏剧急剧增加,与此同时,过去被边缘化的人群也开始接触技术以探究性别与身份政治。新西兰国内的毛利人、太平洋岛国裔、亚裔、南斯拉夫裔、希腊裔都拍出了有关身份认同的电影,这些电影都影响极大,而有关电影形式的实验也在增加。自2000年起,女性地位有所下降,电影制作与实验也在减少,这是对女性主义的强烈抵制、2008至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导致的经济衰退和财政削减,以及政党向保守、厌恶女性的右翼资本主义政府转向共同作用的结果。作者提议通过对主要创意人员的一系列采访并结合全球形势来考察电影环境的现状与变化。这些主创人员包括:著名女性主义导演盖琳·普雷斯顿,学术纪录片导演安妮·戈尔德松,故事片导演克里斯蒂娜·杰夫斯(代表作是关于西尔维娅·普拉思的《雨和西尔维娅》)与菲奥娜·塞缪尔(关于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的生活的《极乐》),希腊裔女性主义学术电影导演阿西娜·楚莉斯,毛利人电影剧本作家里维阿·布朗(代表作为《夕阳武士》),萨摩亚导演贾丝廷·西梅伊-巴顿,印度裔学术导演舒奇·科塔里与电影摄影师梅丽·冈恩,以及年轻一代的女性主义导演布丽塔·麦克维。本文将采用分析与反思相结合的方式,汇同历史观点与当今观点,比较作者在《重塑女性》一书中的历史发现与当今形势。  相似文献   

18.
从贾樟柯的作品《小武》开始,就掀起了一场"以摄影机表达自我"的独立电影革命风暴。电影《盲井》作为一部独立电影,运用真实的镜头语言和纪实性的拍摄方法,将社会中一些不为人知的黑暗面真实地呈现在观众面前。但十几年来,中国大陆的独立电影在夹缝中艰难地生存着,面临着"地下化"和"票房不理想化"的问题。要想解决这些问题,第六代导演应加强对国家广电总局和自己作品的信心,适当采用明星,积极寻找投资者,加强宣传,努力向主流电影发展。  相似文献   

19.
瑞典导演伯格曼是20世纪电影艺术的大师级人物,其实,他还是一位思想家,犹擅于解剖人性与苦痛,关照心灵深处的矛盾和困顿,他对于生命、疾苦、死亡的透视,对人性中的幽闭、哀伤、恐惧、孤独的感悟与体察,对人际交往中的残酷与逃避、冷漠与温情、无力感与救赎的理解与艺术表现远在许多空头医学哲学家之上.他用他的天才洞察力和灵性的镜头为我们写下一部鲜活的医学思想史.  相似文献   

20.
电影这一媒介在其诞生之初就表现出自我意识,而自反性电影则具备多重功能.罗伯特·斯塔姆(Robert Stam)认为,电影能够"探索电影制作所处的社会环境……直接或通过类比的手段揭示电影制作的实际过程,并且(或)……通过唤起人们对电影技术的关注来炫耀它们的技巧"(斯塔姆,1992:77).宝莱坞,在出产世界上最多电影的国家电影产业中占据着主导地位,正如越来越多的冠以"全球宝莱坞"之名的学术研究所断言的那样,其叙事策略、歌舞、制作方式、展出与发行实践、接收等多个方面已经变得越来越有自反性、跨媒体化,也越来越有跨国性,或者说全球性(克武里和普纳腾贝克,2008;戈帕尔和穆尔蒂,2008;什雷索娃,200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