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西文化的差异对心理学的发展有着较大的影响,中国心理学的发展不能全然照搬国外,国外的理论应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开展跨文化心理学的研究,使心理学本土化,促进我国心理学的建设。  相似文献   

2.
美国的学校心理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永胜 《心理学报》1989,22(4):70-77
本文概述了美国学校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发展简况和学校心理学家的角色功能,并结合我国国情谈了一点看法。文章认为,了解和借鉴国外学校心理学形成与发展的经验,对于推动我国学校心理学这门应用性新学科的建立,促进各级学校系统心理咨询与服务工作的开展,对于扩大心理学的社会影响,拓宽心理学应用人才的就业途径,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杨文登  叶浩生 《心理学报》2009,41(9):902-910
荆其诚先生是当代中国著名的心理学家, 是改革开放后中国心理学界在国际上的代言人。他视野开阔, 是颇具造诣的实验心理学家, 也是功底深厚的理论心理学家。文章没有涉及他在认知与发展心理学方面所做的贡献, 只从理论方面分析他的国际心理学思想及实践, 找寻他对心理学研究所持的基本态度与价值追求。文章认为荆其诚在宏观把握心理学的发展逻辑后, 以“两个阵营的心理学”来界定心理学的现状, 坚信心理学的未来是一种国际的心理学。为了达成这一学术理想, 荆其诚不仅撰文将国外心理学介绍到中国、将中国心理学推介到国外, 还积极投身于国际心理学组织与实践, 长期担任国际心联的领导职务, 组织并主持召开了2004年第28届国际心理学大会。荆其诚的一生为彰显心理学的国际维度、促进国际心理学交流、将中国心理学推上世界舞台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4.
国外学校心理学的发展及其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首先考察了国外学校心理学的发展历史和现状,并对国外学校心理学的发展趋势作出了预测。接着从我国中小学生及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及我回学校心理服务现状两方面分析了建立我国学校心理学的条件。最后,对如何建立建设我国学校心理学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心理学能够从对实证资料积累的追求中解放出来,转而注重学科自身的理论反思与理论建构,是心理科学逐渐走向成熟的一种表现。随着西方理论心理学的崛起,中国心理学理论研究也逐渐得到重视,出现很多有价值的理论成果,但在心理学元理论和实体理论的建设上,仍旧过度依赖欧美心理学,原创性的元理论和实体理论几乎没有。在研究的规模、研究领域、研究水准、研究方法乃至研究从业者数量上的差距也使中国理论心理学发展显得步履维艰。然而,西方理论心理学的崛起却可以给中国理论心理学发展带来重要启示,在对中国理论心理学建构过程中,要积极对国外理论心理学的理论思维和理论研究方法进行筛淘,加强原创性的理论建设,处理好理论与实践、引进与创新、反思和建构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为四个时期记述心理学在中国的历史发展:1西方心理学思想传入中国的开端(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2.西方哲学心理学和科学心理学传入中国(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3.中国心理科学的创建与早期发展(20世纪20年代初至40年代末);4.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心理学发展历程(1950─1994);使读者对我国的心理学发展和近十多年来的状况有一概括的全貌了解。  相似文献   

7.
张厚粲是中国最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家。从1948年从辅仁大学毕业时算起,她为中国心理学的发展奋斗了七十多年。改革开放后,她与前辈心理学家一起,引领了中国心理学的发展方向。她长期担任国际心理学联合会执委、副主席,是中国心理学与国际心理学交往交流的使者,为中国心理学走向世界做出了杰出贡献。本文是对张厚粲的实验认知心理学思想及其贡献的总结与回顾。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心理学是从外国传来的,但这并不代表着中国没有自己的心理学思想。我们要以人性观作为建构中国心理学体系的基础,以中国的传统文化为基础,借鉴西方心理学的发展的历史经验;以理论为基础,以应用为目的,才能保证中国心理学理论的顺利发展,最终建构、充实、发展起适合中国人的心理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9.
科学心理学以方法为中心的知识建构策略,内在地要求它与常识心理学划界以谋求自然科学分支的学科地位,其代价是对人类心理之情感与意义维度的隔离。在移植西方心理学体系的过程中,科学心理学的争议也内含于中国心理学的发展轨迹中,同时还附加了学术边陲地区特有的学科追赶焦虑。中国本土心理学理论应突破科学至上的观念束缚,致力于发展具有现实解释力和价值引导力的人文主义导向的心理学理论,以切实解决中国现实社会中的心理问题,并在世界心理学界发出真正的中国声音。  相似文献   

10.
2003-2004年,中国学术理论界强调马克思主义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的指导地位和以人为本的发展方向。这对于中国心理学这门在哲学、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交合点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边缘科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在这两年间发表的心理学论文和出版的心理学著作中,有些心理学学者针对近年来中国心理学基本上按照西方心理学的模式发展的倾向,为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心理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发展观和方法论指导原则,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心理学理论体系,在心理学哲学基本理论方面做了深入的探讨,提出了一系列值得关注的,有现实意义的理论观点。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对心理学本土化兴起的原因,心理学本土化运动在中国的发展和关于心理学本土化和本土心理学的一些主要观点进行了综述。并对心理学本土化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12.
中国管理心理学发展的回顾和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 1 980年中国心理学会工业心理学专业委员会成立为标志 ,总结了 1 5年来我国工业心理学的主要成就 ,并从激励、人员测评、领导行为、管理决策和跨文化研究等方面概述了中国管理心理学的发展 ,提出了今后值得研究的若干课题。本文最后指出 ,从我国企业的实际问题着手 ,不断积累资料 ,提出自己的理论 ,同时以我为主 ,借鉴国外的研究成果 ,在企业实际中不断检验和修正理论 ,是我国管理心理学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国外政治心理学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平 《心理科学》2004,27(6):1467-1469
政治心理学是研究政治过程和心理过程相互作用规律的科学。本文论述了国外政治心理学发展的历史背景与进程,阐明了目前国外政治心理学研究的现状:对政治个体、政治群体、国际政治的研究。分析了国外政治心理学未来的发展方向:理论化和系统化;重视政治心理学双向互动机制的研究;关注国际政治中的心理问题;研究方法兼收并蓄。  相似文献   

14.
公共政策的心理学研究是近年西方应用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文章对心理学参与公共政策研究的源起,美国心理学公共政策研究的主要方向进行了分析,并对公共政策的心理学研究在中国的发展前景作了简要的展望。  相似文献   

15.
公共政策的心理学研究是近年西方应用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章对心理学参与公共政策研究的源起,美国心理学公共政策研究的主要方向进行了分析,并对公共政策的心理学研究在中国的发展前景作了简要的展望。  相似文献   

16.
中国本土化性心理学的理论建构吉林省中医中药研究院(长春130021)樊友平兴起于80年代初叶的大陆及港台地区的关于中国心理学本土化运动,促使学术界对迄今为止实际上并存于我国半个多世纪之久的两种不同形态的心理学———由西方导入的实证的科学心理学与中国文...  相似文献   

17.
宗教心理学在西方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在中国还是个新学科。本文从宗教心理学的定义、历史、代表人物、重要理论及研究方法几方面,简要勾勒出西方对宗教现象进行心理学研究的概貌。希望以此启示中国宗教心理学研究的起步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30年中国心理学的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心理学发展进行回顾.目的是总结经验,了解过去,把握现在,谋划未来.这项工作,意义重大.从1978年至2008年中国心理学的发展可划分为重建期、稳步成长期和快速发展期三个阶段.改革开放30年中国心理学发展的基本经验是学术自由与园家的支持,自然科学研究取向与人文科学研究取向并举,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并重以及国际化与中国化的相互促进.中国心理学的来来将会对我国的社会发展以及人类的睿智、健康、幸福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9.
1918年至1937年是中国现代心理学科早期发展时期,该文论述了留学生在中国现代心理学科产生和早期发展中的作用,认为,留学生群体特征启动中国现代心理学科发展,“教育救国”观推动中国现代心理学科发展,躬身实践带动了中国现代心理学科的发展。留学生在中国现代心理学科的产生与早期发展中起到观念更新者、理论传播者、实践耕耘者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心理学研究的中国化:过程和道路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心理学研究的中国化过程和道路是相互联系的。通过对心理学发展历史的简略考察,提出心理学研究的中国化须经历验证对比国内外研究成果,研究中国人心理发展中特有的和重要的心理现象,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心理学概念、理论及研究方法等,其基本途径是学习、选择、中国化。在此基础上,探索心理学中国化的发展道路,即面向社会、在社会实践中研究心理学,加强心理学的现代化建设,使心理学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