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形式批判是二十世纪初产生的重要的圣经诠释方法.古克尔作为代表人物,关注圣经文本的口述传统,说明圣经是历经漫长的著述与流传过程的产物,将威尔豪森的来源批判推至更为宽广的视域.本文论述古克尔的形式批判方法及其对圣经诠释的贡献,亦作出述评.  相似文献   

2.
现代圣经批评始于启蒙运动与唯理主义时期对《摩西五经》的质疑。之后,各种底本假说迭兴。威尔豪森的《以色列史导论》出版则标志着现代圣经批评学的确立。通过对圣经中崇拜地点、祭献、节期和祭司利未人做翔实的历史考察,威尔豪森令人信服地论证了《摩西五经》最后成书于流放后这一事实。威尔豪森之后,对威尔豪森的批评和质疑构成了现代圣经批评重要内容,但关于《摩西五经》何以成典,何以为经?仍然是一个悬而未决、争论不休的热点。从历史记忆、断裂与重构的角度重新对之考察,一些旷日持久的争论或将得到合理的解决。  相似文献   

3.
德维特是德国启蒙运动时期重要的圣经学家。本文通过探讨德维特的思想来源,及其对《旧约》与《新约》的诠释,呈现德维特的圣经诠释方法,以及他对圣经诠释史做出的贡献。德维特的圣经学术,促使作为一门学科的圣经研究在德国产生,并对威尔豪森、古克尔等历史批判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以色列人定居迦南的方式是学界长期争论不休的一个问题,其中,征服模式影响深远。论文从圣经考古及圣经文本的维度对征服模式进行分析,并反观其合理性与偏颇之处,以期对圣经研究、以色列历史和考古新领域的探索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斯宾诺莎的<神学政治论>,在圣经诠释历史上堪称是里程碑式的著作.他通过质疑作为真理之标准与公众法律之来源的圣经,倡导思想、言说与著述的自由.他对圣经研究最具原创性的贡献,并不在于其探求真理所坚持的理性主义标准,而在于对圣经文本自身及其内容所进行的历史理解.本文将简介斯宾诺莎对圣经诠释的历史批判方法,并兼及述评.  相似文献   

6.
跨越约旦河     
何介苗 《天风》2010,(6):15-16
<正>约书亚在当时的以色列人中,何止是一只蝴蝶,他是天空中高飞的领头雁,他是群羊中干渴寻找水源的领头羊!走了四十年旷野之路的以色列人,没有一个人的鞋破损!他们来到约旦河旁,流水湍急的约旦河,横在他们的面前成为一道难以逾越的天然屏障。以色列人只能隔岸相望迦南地!约书亚要带领以色列人跨越约旦河。按照常规,不外乎三种方法:一是"等",等到涨水  相似文献   

7.
颜敏 《天风》2003,(11):6-7
创50:15-20 这段经文是发生在约瑟和他兄弟们之间的一段对话,我们需要了解一下经文的背景,才能明白这段经文。约瑟和他的兄弟都是以色列的儿子,以色列又叫雅各。因为以色列格外偏爱约瑟,为此其他的兄弟们很妒忌约瑟。有一天,以色列打发约瑟去找在外面放羊的兄弟们,  相似文献   

8.
黎新农 《天风》2004,(3):27-30
《圣文集》的编辑与形成及以色列民灵命成长的关系。希伯来圣经分作三大部分,按体裁、内容和成为正典的先后,分别是托拉(五经)、先知书和圣文集。其中圣文集中的书卷被纳入正典的时间最晚,但这并不表明其内容和来源一定很晚。比如《箴言》中就有许多很古老的乡间俗语、警训,其来源甚至比成  相似文献   

9.
许愿与还愿     
陈志华 《天风》2011,(3):15-15
以色列人在士师时代,曾在亚扪人手下受压制大约十八年(参士10:8),后来以色列人哀求神,神便为他们兴起一个士师叫耶弗他,从圣经对其事迹记载篇幅来看他是一个大士师,但比起神藉他脱离亚扪人辖制的事迹,人们似乎更有兴趣于耶弗他献女儿为祭的事。  相似文献   

10.
巴兰与巴勒     
陈志华 《天风》2010,(3):39-39
<正>称为"耶和华军队"(参出12:41)的以色列民挺进摩押平原,在约旦河东对着耶利哥安营。摩押王巴勒因以色列民甚多,就大大惧怕,心内忧急。于是,他不但和米甸人联手,更是想出毒招:重金礼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