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齐国青铜器秉承齐文化博大精深的丰富内涵,既兼容并蓄又不故步自封、墨守成规,在装饰工艺中不断求新善变、寻求突破,以鎏金、包金、刻纹、镶嵌、平脱等多种工艺技法,体现了其在装饰工艺中的丰富性与多样性,形成鲜明的地域特征,其中,像银平脱装饰工艺技法的独创性,反映出当时的社会审美观和齐国工匠的精湛技艺。这些装饰工艺在为齐国青铜器增添无穷艺术魅力的同时,从侧面揭示了齐国手工业的发达,为今后全方位、系统性研究齐国青铜艺术,开启了新的空间,拓宽了新的领域。  相似文献   

2.
临淄出土一批汉代青铜器杨英吉1995年9月2日,在临淄齐国故城大城北约一公里处,今敬仲镇泄柳村西出土了一批汉代青铜器皿。这批铜器系该村村民崔东升在修建蔬菜大棚挖土时发现的,共计八件,分别是:鼎一件;斗二件;洗一件;盆四件。经现场考察,这批铜器系出自一...  相似文献   

3.
谌中和  刘志生 《学海》2003,(5):128-130
铜器的最初出现 ,如果以陕西临潼姜寨出土的铜片为准 ,就有六千多年历史 ,但这块铜片是黄铜 ,学术界因此有些怀疑。不过 ,甘肃东乡林家遗址出土的青铜刀则肯定地表明青铜器的出现至少已经有五千年左右的历史。在此后的山东大汉口文化晚期 ,以及山东龙山文化和河南龙山文化的诸多遗址中 ,都广泛发现了铜器。这些早期铜器的器形可辨别的主要是刀、锥、斧、凿等 ,大多明显地与手工工具有关。可见 ,青铜器并不是一开始就主要表现为礼器。这主要是因为铜器可以大大地提高石器和骨器的加工水平 ,使石器农具组合达到更高的水准。事实上也正是如此 ,…  相似文献   

4.
王恩田 《管子学刊》2016,(4):125-128
山东招远曲城遗址出土的齐仲簋,是姜齐太公之子丁公吕伋作器。齐仲簋的年代应属周昭王时期,是目前所知年代最早的西周齐国铜器。《晏子春秋》有"丁公伐曲城"的记载。齐仲簋在招远曲城出土,与齐丁公伐曲城有关。《晏子春秋》的记载多属寓言故事,学界一般并不作为史料引用。曲城出土丁公所作的齐仲簋与《晏子春秋》的"丁公伐曲城"的记载暗合,证明《晏子春秋》一书并非都是向壁虚造,也应折射出一定的史影。包括齐仲簋在内的西周齐国铜器,既少又小,与宋代临淄出土的大气磅礴具有四五百字铭文的叔夷钟、镈,无疑有着天壤之别。主要原因是由于西周齐国铜资源匮乏。临朐泉头村春秋墓的发现证实临朐嵩山七宝山是齐国拥有最早的铜原料产地,为齐桓公称霸奠定了物质基础。战国时代齐国灭莒并占领莱芜,又把这两大铜产地揽入怀中,为战国时代齐国称"雄",甚或一度称"帝",奠定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5.
齐国青铜铸造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完备的铸造方法、精美的铸造器形,尤其是以齐刀币铜范为代表的铸造工艺与成就,充分展现了齐国高超的青铜铸造工艺发展水平。深入探究齐国青铜铸造工艺的内容与成就,不仅对丰富和完善齐文化的内容体系。构建一部完整的中国青铜艺术发展史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而且对我国现代冶铸工艺技术的创新与实践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刘伟杰 《管子学刊》2007,(1):42-44,80
一般说来,鸟虫书是流行于春秋战国至两汉时期的一种装饰意味极强的书体,产生并主要应用于南方诸国。近来有两种论著提到所谓齐国铜器中的鸟虫书。但是分析显示,齐国铜器中存在鸟虫书的说法是缺乏充分依据的。  相似文献   

7.
高青陈庄铜器铭文与城址性质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方辉 《管子学刊》2010,(3):102-105
山东高青陈庄西周城址及墓地的发现对于西周考古与历史的研究意义重大。本文根据迄今所报道的资料,对两则铜器铭文做了解读,并对陈庄城址的性质做了推考。文章认为,陈庄墓地从西周早期成王开始延续到中期的昭穆时期,其间未曾中断,与城址的存续时间相吻合。陈庄城址规模较小,不大可能是西周齐国的都城,其属于齐国贵族封邑的可能性较大;而这个封邑,应该是豐。  相似文献   

8.
齐国的金属细工工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根据古齐国地域内出土的反映齐国金属细工工艺的文物考古资料,从考古学、金属工艺学和齐文化等方面对其进行了科学地分类研究,论证了齐国是中国古代金属细工工艺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并在某些方面处于领先水平,在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史上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该文还对齐国金属细工工艺器物的使用等级及金属细工工艺发达的原因进行了探讨,这对于齐国科技文化史的研究,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齐国科技发展原因试析戴吾三在齐国恢宏的历史篇章中,闪射着科学技术的夺目光彩。齐国之所以能在春秋称霸、战国逞雄,除了政治、经济、军事的因素之外.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先秦时期,与其他诸侯国相比,齐国取得的若干科技成就曾达到领先的水平,在中国...  相似文献   

10.
郭丽 《管子学刊》2016,(4):31-34
齐桓公生长在东夷地区的齐国,这个地方原住居民主要以打猎为生,箭术普遍较高。受当地环境影响,齐国历代君主多喜好箭射,齐桓公是其中的佼佼者。齐桓公喜欢箭射,这成为他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对其征战与治国影响也很大。齐桓公在争夺君位时,面对管仲射来的一箭,反应敏捷,麻痹了管仲,争取到主动,最终成为齐国的君主。齐桓公具有竞争精神和创新精神,善于团结材能优异之人,与官员群体密切合作,齐国因此富强;在处理与诸侯国的关系时,则依靠盟约来维护秩序,为自己赢得信誉,为当时的中国创立了新局面,这都是齐桓公体育精神的体现。  相似文献   

11.
齐国的用人政策与齐国的兴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齐国自弹丸小国成为春秋五霸之首和战国七雄之冠,而后又在短短的六十多年时间内迅速衰落灭亡。齐国的兴衰当然有诸多的原因,然而齐国用人政策是否得当则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本文欲从齐国的用人政策与齐国的兴盛、齐国的用人政策与齐国的衰亡及齐国的用人政策对后人的启示等三方面来探讨齐国的用人政策与齐国的兴衰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岳友熙  李振 《管子学刊》2011,(3):100-105
齐国的开国君主姜太公在兴周灭商的过程中,充分领悟到了民众的巨大作用。因此,在齐国的建国之初,他就将民本思想列为治国之策。记录太公言论的《六韬》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其后,春秋时期,管仲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太公的治国方略,他在《管子》一书中正式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概念,并且从爱民、利民、富民、惠民等几个方面阐释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内涵。到了战国时.齐国的民本思想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在这一时期,齐国创建和发展繁荣稷下学宫,荟萃天下学人,百家争鸣,著书立说。随着以孔孟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传人齐国,极大地丰富了齐国的民本思想,并从理论上把民本思想升华到一个空前的高度。齐国的民本思想不仅内容十分丰富,而且具有鲜明的特色。这对我们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深入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科学发展观,具有极其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3.
齐国在开国之初实行的治国之策,不仅推动了胶东地区的铜铁业、盐业、纺织业有了更大的发展,而且齐国“开其国门”的开放之策,也进一步推动了胶东地区对其他诸侯国及朝鲜、日本的经贸往来和对外开放。胶东地区在学习和接受齐文化影响时,既注重学习和引进齐文化中促进经济发展和提高百姓生活的改革内容,又对自身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了很好地继承。齐文化影响与提升了胶东莱文化,莱文化中优秀的传统文化也丰富了齐文化。  相似文献   

14.
齐文化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宣兆琦  张玉书 《管子学刊》2005,(1):111-122,127
本文主要从齐文化研究的回顾、齐文化综合研究、稷下学研究、管子学研究、晏子学研究、齐国军事思想研究、齐国经济管理思想研究、齐国科技思想研究、齐国法治思想研究、齐文化与其他地域文化的比较研究等方面,对新时期的齐文化研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评述。继之,本文从齐文化向比较研究发展、向文献的重新整理和研究发展、向多学科协同研究发展、向为现代化建设服务发展、向从中国传统文化和世界古代文化发展史的角度审视发展、向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发展等六方面做出了对未来齐文化研究趋势的基本判断。  相似文献   

15.
<正>中山国是战国时期白狄族的鲜虞部落在太行山东麓建立的一个国家,它地处燕赵两国之间,是秦、齐、楚、燕、韩、赵、魏之外的一个小国。中山国的历史文献所载仅有片言只语,人们对王室世系并不清楚。20世纪70年代,河北省文物管理处在平山县三汲乡发掘了战国中山王墓,出土了大批青铜器、玉器等珍贵文物,其中铁足铜鼎(大鼎)、夔龙饰铜方壶和圆壶3件青铜器上都有长篇铭文共上千字,仅大鼎铭文就有469字,创战国时期青铜器长铭之最,此件青铜器被人们称作“中山三器”。  相似文献   

16.
齐国玉器文化综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古齐国地域内出土的玉器考古资料,从考古学和矿物学等方面对其进行了科学地分类研究;系统地分析了齐国玉器的发展规律及其特点,并对齐国玉器文化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论证了东周各国之间的经济交流对齐国玉器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以及齐国玉器文化所包含的思想道德观念;阐述了齐国玉器文化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等等;因而对齐文化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毕洪亮 《管子学刊》2009,(2):36-38,95
本文利用最新的考古发现资料,尤其是在齐国腹心地区发现的城组、城址和遗址对西周时期齐国的管理模式进行了研究,其中涉及西周时期齐国的疆域范围、营丘地望,商人、周人和土著夷人之关系诸问题也做了探讨。文中利用近年盐业作坊的发掘与研究资料,对齐国以盐业为基础的工商贸易经济发展亦进行初步的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8.
燕齐圜钱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兴林 《管子学刊》2007,2(3):30-33
战国晚期燕国和齐国铸行的方孔圆钱在形制、钱文等方面有着诸多相似之处,二国之圜钱联系密切。燕国圜钱的铸行晚于齐国,在币值的分等和铸造技术等方面也不如齐国进步。齐国圜钱为三等币值,燕国为二等币值;齐币已使用当时先进的叠铸技术,而燕币的铸造尚不见此法的应用。可以认定燕国圜钱是受到齐国圜钱的影响后产生的,这同齐襄王退燕以前燕国刀币对齐国货币强烈影响的态势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9.
循流溯源述而不论──简评《临淄与齐国》徐树梓由临淄齐文化研究社刘斌同志撰著的《临淄与齐国》一书,近由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问世。全书共10章45节17万字,依齐国的历史沿革、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教育及民风民俗先后为序结构成篇目,而突出了齐国建本...  相似文献   

20.
齐国在开国之初实行的治国之策,不仅推动了胶东地区的铜铁业、盐业、纺织业有了更大的发展,而且齐国“开其国门”的开放之策,也进一步推动了胶东地区对其他诸侯国及朝鲜、日本的经贸往来和对外开放。胶东地区在学习和接受齐文化影响时,既注重学一习和引进齐文化中促进经济发展和提高百姓生活的改革内容,又对自身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了很好地继承。齐文化影响与提升了胶东莱文化。莱文化中优秀的传统文化也丰富了齐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