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欧阳谦 《世界哲学》2013,(1):112-122,161
批判传统的形而上学,是现代西方哲学的主要任务之一.然而,不同的哲学派别及其哲学家都提出了自己的批判理由.比如,分析哲学用“证实原则”来拒斥形而上学,海德格尔用“有根的存在论”来声讨“无根的本体论”.本文所论述的布洛赫的“希望哲学”,则是从“尚未存在”出发指责传统哲学的停滞和保守.作为一个典型的理想主义哲学家,布洛赫力图伸张哲学思考的未来向度,用以证明实现人类自由王国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基础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蔽而不明的。无论是第二国际的理论家,还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早期领袖都严重地误解了这一基础,并使之局限于现代形而上学的总体框架之中。为了从这种粗疏混乱中摆脱出来,有必要思及马克思在同一方向上(亦即对现代形而上学的本体论批判上)有决定性开展的"同时代人",而这样的同时代人将特别包括海德格尔。现代形而上学的本质性在于"意识"的存在特性,这种存在特性是通过主体性被规定的,从而现代形而上学作为"我思"哲学或主体性哲学是以意识的内在性(Immanenz)来作为基本建制的。因此,对于意识或一般主体之内在性所持的本体论立场,便成为决定某种哲学是否从属于现代形而上学的基本尺度。在这一主题上马克思与海德格尔的积极"对话",将开启出一个从根本上超越现代形而上学的批判性视域,而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基础只有通过这样的视域才能得到真正深入的阐明。  相似文献   

3.
哈贝马斯在他的《后形而上学思想》一书中,把最具影响力的现代哲学思潮概括为四个:分析哲学、现象学、西方马克思主义和结构主义。其中西方马克思主义和结构主义属于社会哲学、政治哲学理论领域,或者说是“社会理论”领域;而分析哲学和现象学则是一种涉及本体论、认识论等形而上学诸问题的理论领域,哈贝马斯称之为“纯粹哲学”领域。显然,马克思的思想构成了社会理论领域的最重要的理论资源,在这个领域,要绕开马克思是不可能产生好的理论的。然而,在所谓“纯粹哲学”领域,我们却几乎看不到马克思的身影,或者说马克思基本上“不在场”。这不…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哲学与“生存论转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马克思哲学在哲学史上所造成的革命变革是从本体论层面上发动并展开的。这一变革的实质就在于 ,它使哲学发生了“生存论转向” ,即使哲学关注的焦点从超验世界转向“感性世界” ,从宇宙本体转向人的生存状态 ,从“寻求最高原因”转向探究人的生存实践活动。对于马克思哲学来说 ,“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 ,消除人的生存的异化状态 ,从而“把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还给人自己” (马克思语 )。这样 ,马克思哲学便终结了“形而上学” ,使西方哲学从知识论形态转向生存论形态 ,从而展示了一个新的思想地平线。我在这里所说的“形而上学”…  相似文献   

5.
论坛荟萃     
从西方哲学的发展历程来看,马克思是近代西方哲学的终结者和现代西方哲学的开创者。其理论标志就是,马克思在19世纪中叶明确提出了“反对一切形而上学”。马克思哲学在哲学史上所造成的革命变革是从本体论层面上发动的,其结果就是从根本上终  相似文献   

6.
在涉及阿多尔诺与海德格尔哲学间关系的研究中,两者的“深刻”统一或接近常被作为前提来强调,而这一判断却又往往是自觉或不自觉地以海德格尔的存在论作为参照“尺度”。这至少导致了如下后果:阿多尔诺与海德格尔哲学间的差异以及前者对后者的批评更多地被理解为政治立场的对立;同时,阿多尔诺往往被强引到海德格尔哲学的思路上来,其哲学上的洞见也消失在海德格尔哲学的巨大“阴影”之中。笔者以为,阿多尔诺与海德格尔的哲学之间的确存在着诸多相似,但若就此将后者作为衡量前者哲学深浅的“尺度”,以致忽略两者间的根本性分歧以及阿多尔诺哲…  相似文献   

7.
狄尔泰:在形而上学与非形而上学之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德国哲学家威廉·狄尔泰 ( Wilhelm Dilthey,1 833— 1 91 1 )是“1 9世纪下半叶最重要的思想家” (参见里克曼 ,第 4页 ) ,被人称为“人文科学领域里的牛顿” (参见《瑞士大学学报》第 36卷 ,第 2 33页 )。但是 ,由于狄尔泰本人思想的复杂性和他所处时代的特点 ,人们很难把握狄尔泰的思想 ,于是有些人就简单地把狄尔泰说成是一个过渡型的哲学家。本文旨在通过阐述狄尔泰的精神科学的思想 ,指出狄尔泰思想的独特意义 ,探讨处在形而上学与非形而上学之间的狄尔泰对现代西方哲学的贡献 ,并由此使我们关注和把握西方近现代哲学发展的脉络。一…  相似文献   

8.
“只有对于”哲学“这门学科的整个研究”,“才是它的概念的发现”。(黑格尔,第6页)因此,从整体上对哲学进行思考,可以获得准确理解马克思哲学观的最佳视野。马克思哲学观是对马克思哲学要义的本质概括,而马克思哲学要义是对西方形而上学的继承、超越和发展。所以,要全面理解马克思哲学观,必须弄清马克思哲学要义以及它和西方形而上学的内在联系。一、马克思哲学要义是对西方形而上学历史和逻辑的衔接所谓历史的衔接,是指西方形而上学的特征随着历史的发展,必然产生马克思的哲学;所谓逻辑的衔接,是指按哲学发展的内在逻辑,西方形而上学的特…  相似文献   

9.
黑格尔与海德格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黑格尔是西方形而上学的完成,这一说法并非海德格尔第一个提出来的。这句话确定了一个明显的历史事实,即黑格尔体系及其在19世纪中叶的迅速解体,结束了两千年来给西方哲学打上形而上学印记的传统。这一点也由以下事实表现出来,即:自那以来哲学成了纯学院的事务,而只有站在学院之外的著作家如叔本华、克尔凯郭尔、马克思和尼采,还有  相似文献   

10.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 ,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卷 ,第 1 9页 )在以往 ,这句话通常被人们理解为是对哲学功能的述说 ,但在本文看来 ,这句话在深层上蕴涵着哲学本体论意义上的革命 ,因而应当被理解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命题 ,至少可以说是具有本体论意义的命题。它暗示着哲学范式的重大变革 ,即从“解释世界”的范式向“改变世界”的范式的转变。《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可以说是马克思所要创立的现代唯物主义的理论纲要 ,其中的主要论点又在马克思与恩格斯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得到…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本体论”的关系问题 ,在 2 0世纪 80年代后期和整个 90年代 ,一直是中国哲学界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改革的讨论中分歧很大的焦点性问题之一。由于这场讨论在最深刻的基础意义上 ,直接关系到对马克思哲学在哲学史上———确切地说 ,西方哲学从近代向现代的转折点上———所实现的变革及其实质的理解 ,因而对相关的研究加以清理和分析 ,是有意义的。一、研究背景简析汉译“本体论” (这一旧的译名的准确性已经受到广泛质疑 ,详后 ) ,本来是西方哲学中的一个专门术语 (ontology) ,中国哲学乃至中国语文中都没有与之完…  相似文献   

12.
“回到马克思”——从哲学观的视角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恩格斯说过,任何新的学说,都“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子深深扎在经济的事实中”(《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55页)。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也是如此,必须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什么是我们今天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已有的“思想材料”呢?广义地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生形态、次生形态和再生形态(这里所谓“原生形态”、“次生形态”和“再生形态”是借用了高齐云先生的提法,参见《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原生、次生、再生形态》,中山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当代哲学研究的成果,包括当代西方哲学的成果,推而…  相似文献   

13.
新世纪以来,中国的马克思哲学研究比较集中地讨论了一些具有研究范式和创新路径意义的问题。这包括:马克思哲学的当代价值以及当代解释力;从本体论的根基看马克思哲学变革的性质;对马克思哲学观的探讨;“回到马克思”与“马克思是我们同时代人”的争论;文本学和解释学引发的马克思哲学的学术性与现实性的批评性话语;中国传统哲学、西方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对话与会通;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问题和学术走向;马克思哲学与中国的现代性建构,等等。这些问题构成了一种前提性的批判,为提出建构中国当代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创造了条件,而建构中…  相似文献   

14.
哲学从某种意义上就是关于“形上本体”之学。哲学如海德格尔所言,总是表达着人的某种天性,也可以把这种天性叫“形而上学”。哲学关注于“形上之在”(人),凭借着“形上之思”(与计算性思维)相区别,构建着“形而上学”,表达着“形上之追求”。可以说,康德的观点是正确的,即形而  相似文献   

15.
胡塞尔不仅把他的现象学看成是一种探究"本原"的哲学,而且认为现象学是自柏拉图以来西方哲学之理想的最终实现。但正因为如此,他的现象学被海德格尔和德里达等人批评为一种"主体性形而上学"或"在场形而上学"。本文根据胡塞尔在不同时期对于本原问题的思考,一方面论证胡塞尔现象学的初衷是要克服传统哲学作为形而上学的困难,保持"形而上学的中立性";另一方面也指出他的现象学为什么没有从根本上突破传统形而上学的界限。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 就实践哲学而言, 马克思通过强调“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 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卷,第 57页), 对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实践哲学所谓的“主奴关系”进行了彻底的颠覆, 从而使后来的一部分哲学家、特别是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 开始重视社会实践所具有的改造世界和验证认识结果的真理性的功能。其实, 从西方哲学发展脉络和基本学理的双重角度来看, 马克思的这种做法不仅通过探讨社会领域而开拓了“实践哲学”的新视域, 同时也使西方哲学开始从新的角度具有了进一步演变发展的可能。虽然后者迄今…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西方开始对所谓“形而上学问题”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这个问题长期受到现代资产阶级哲学最有权威的学派和流派的蔑视。正如尤琳娜指出:“提出为形而上学‘恢复名誉’的积极步骤和有利于形而上学的新论据的,主要不是坚持传统看法的哲学家营垒,而是‘科学哲学家’阵营,不久以前,在这里曾经传出哲学革命的呼吁,并且要求把形而上学革出教门”(参见第204页)。自然,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对这一资产阶级文化现象不能不加详细的分析,何况在积极宣传“形而上学复兴”的流派中,有不少人是代表唯物主义发表意见的。这种转变,是否象这些流派的代表者们所断言  相似文献   

18.
中西形而上学的异通发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传统哲学属于境界形态的形而上学 ,它与西方的自亚里士多德以来的实体形态的形而上学不同。亚氏的形而上学是由对是的逻辑分析开始的 ,即由对逻辑命题的分析而寻找不变的实体存在。亚氏的思维方式对西方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传统哲学则不然 ,它是由“省身”、“尽心、知性、知天”、“思诚”、“静观”、“玄览”、觉悟而去认识世界的本体 ,这种形而上学固然是境界形态的。至于现代 ,西方哲学出现了转向 ,存在主义者海德格尔对存在 (是 )作了新的诠释 ,海氏的诠释在某种意义上与中国传统哲学有契合之处 ,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中国传统哲学所潜含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19.
形而上学命题的困境和马克思在形而上学领域中的革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理解从传统哲学的认识论向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论的转向,就应该理解传统哲学对于形而上学问题的理解上的困难以及马克思解决问题的思路。一、形而上学命题中的二律背反形而上学的研究领域非常广泛。在近代,人们对形而上学的研究领域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划分。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沃尔夫对哲学的研究领域做了有系统的和恰当的分门别类的工作。黑格尔认为,这种分类直到他那个时代仍然被大家认为是一种权威。(黑格尔,第4卷,第189页)沃尔夫认为,形而上学可以被分为四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本体论(ontology),它是论述各种关于“存在”的完全抽象、完全普遍…  相似文献   

20.
恩格斯和马克思是志同道合、毕生通力合作的战友,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共同创始人。“他们的关系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列宁语)。而柯木火同志在《现代哲学》1989年第一期和《暨南学报》1989年第三期,先后以《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再认识》和《试论马克思的哲学及对它的背离现象》为题著文,认定恩格斯“背离”了马克思哲学,理由是在恩格斯那里,“哲学不再以现实的人及其实践活动为研究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